創新「接軌」晶片,80後樂清海歸小夥回鄉開疆闢土

2020-12-20 浙江在線

2019-05-21 08:25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葉長一

鄭石磊在向來賓介紹企業科研創新工作。

他1986年出生於柳市長虹村,英國伯明罕大學畢業回到樂清開始創業。2012年獲得溫州創業青年楷模、樂清市先進工作者;2015年獲樂清市僑界青年工作突出貢獻獎;2018年參加世界溫州人大會,當年被評為溫州市「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新時代青年企業家;近日,他又榮獲「最美樂清人」——第五屆「樂清市十佳青年」稱號。年紀輕輕就獲得如此殊榮的他就是樂清僑聯青年委員會副會長、樂清市僑商會副會長、溫州市僑商會常務理事、第13屆樂清政協委員;浙江和睿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鄭石磊。

開疆闢土  創業創新

車間門一打開,迎面就看到劃片、粘片、焊線等一個個提示牌;耳旁是一片富有節奏的「咔嚓、咔嚓」機器聲;一臺臺自動化設備在繁忙、有序地工作著。近日,當樂清日報全媒體記者「全副武裝」走進位於樂清經濟開發區的浙江和睿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無塵車間,映入眼帘的是車間裡的工人臉上戴著口罩、著防塵服、腳穿一次性鞋套,技術人員笑著介紹:「我們的工人每天都要這樣上班的,因為車間裡的產品不能接觸灰塵。」接著,技術人員帶著記者在車間裡邊走邊介紹起來:「這看似小米粒大的產品,其實就是晶片封裝的核心部件,下一步就是進入固定、密封等環節了,這樣才能保護好晶片。」「日常生活中的智能產品,如掃地機、手機、電腦等智能產品裡都有我們的產品。」

鄭石磊八一慰問駐地官兵。

這就是溫州首家擁有億元級集成電路產業的高科技企業,他的帶頭人就是鄭石磊。

作為一名80後,鄭石磊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2010年6月畢業於英國伯明罕大學,畢業後就可以進入父親創立的企業,但他不願依靠父輩。他說,父輩已培養他成人,學成回國。要憑個人的能力去面對現實,去開創自己的一片天空。所以,他對自己有著更高的要求,不吃老本、自強不息,要打破傳統的製造業模式,開疆闢土,很快地他選擇新興領域——「接軌」晶片,開創集成電路封測行業新天地。

為了熟悉車間,他先加入浙江東和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從基層開始做起。一線的工作是最能鍛鍊人的,他去車間做起了採購工作。不論採購什麼原材料,不論金額多少,他都認真對待。一段時間的採購經歷,聰明的鄭石磊發現,一些像銅、金原材料供應商由於是獨家或幾家單一聯繫,使一些原材料的成本比大企業的原材料高了好多。他就悄悄地走訪市場,並擴大範圍尋找原材料供應商。通過一段時間的貨比三家,他建議吸收多家原村料供應商。一年下來,公司算了一筆帳,僅單項的原材料一個月可以節約幾萬元,一年就為公司一項原材料節約成本幾十萬元。

之後,他被推薦步入管理層。在管理中,他又發現公司的生產設備有效利用率比一般大企業要低,導致生產效率低。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他南下廣東,並四處奔波,拜訪供應商、參觀大企業。連續數月奔波、走訪、調研,最後找到了原因,同時通過走進大企業學習取經,再結合自身企業實際情況,大膽開展生產線的改造。在保證設備有效生產率的前提下,從原來的一名員工看2臺設備,提高到一人看7臺機器工作,既提高了生產效率,又降低了人工成本。

幾年的摸打滾爬,鄭石磊慢慢走向成熟。在技術革新方面,他大膽引進人才,把金線工藝轉為銅線工藝。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實驗開始,他是用盡心思,每天奔波在企業、實驗室和客戶之間,因為每次做實驗,他都要拿客戶的產品來現場做,驗證的成功率僅達到20-30%。這樣給客戶也帶來了一定程度的損失和不便,面對這些問題,鄭石磊沒有氣餒。他一次次找客戶談話,在他的努力下,幾家優質客戶相信了他,他們認為年輕人能如此用心、向上,要給他機會,並率先籤訂合作意向。初步達成戰略合作關係後,鄭石磊答應客戶,只要銅線工藝成熟,就優先在他們產品上做推廣,這樣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就會馬上體現出來。

這樣的實驗整整進行了半年多時間,鄭石磊以堅韌不拔的精神,帶領公司工藝工程師團隊,前前後後做了50多組樣品實驗,工藝參數也嘗試了100多種,最終成品率達到了跟金線工藝一樣的標準——99.5%。此次技改成功,提振了鄭石磊的信心。2017年,為了公司更穩定健康發展,鄭石磊成立了浙江和睿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並在股權結構上做了重新調整。讓優質客戶和公司優秀的技術和管理層都成了公司股東,這為公司進一步規範發展做了很好的鋪墊。

碩果纍纍 填補空白

從研發到團隊建設,鄭石磊親力親為,幾年打拼,他帶領的220多名員工團隊中,專業技術人員達60餘人,這其中匯集了一批專業技術領域的優秀人才;同時擁有日本、美國等國家及相關地區先進的加工設備和技術,具備了較強的技術創新與新產品研發能力。

自動化生產車間。

為達到與國際接軌,鄭石磊帶領公司與希格瑪電子、臺灣超晶電子、芯達電子、香港ASM等多家單位和企業合作,密切關注和跟蹤本項目產品高新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以產、學、研相結合的多種形式開展研究開發工作,攻克了相關的關鍵技術,希望通過產業化技術改造,增加產業化規模的資金投入,引進必要的高端的先進工藝裝備,加大市場開發投入,擴大企業生產能力和產業規模,提高國內外市場份額。

如今,鄭石磊帶領的企業已成為溫州半導體行業排頭兵,並擔負起該行業在溫州地區發展的標杆作用。因為半導體行業相比低壓電器、服裝、鞋類等傳統企業,屬溫州地區高新技術企業。

在公司裡,鄭石磊推行質量「零缺陷」理念,倡導「以科技為先導,以質量為生命」。在企業內部實行標準化、定量化、制度化、規範化管理,質量體系覆蓋企業生產管理全過程。一位技術人員告訴記者,我們的產品都是通過超聲波檢測,一個米粒大的產品,其通過的程序要幾十道,環環相扣,不能有一絲馬虎。

提起這些年來的企業發展,鄭石磊的思路就是完善半導體產業鏈結構,促進產業集群的形成。從半導體的產業鏈來看,把主要精力放在設備創新和技術改造項目方面的建設,這些方面的實施有利於完善浙江半導體產業鏈的發展,填補溫州半導體產業的空白。

鄭石磊認為,技改項目投入,擴大了生產規模同時提高了檔次,相對溫州市乃至浙江省來說,中、高端集成電路的封裝測試急需引進先進裝備,以完善封測的產業鏈結構。通過一個個項目的實施,不僅完善了浙江封測的產業結構,還彌補溫州半導體領域的不足。

目前,和睿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生產仍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訂單量在迅速增加,企業生產基本達到超負荷運作。隨著全球半導體開發迅速發展,浙江和睿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決策層和科研人員抱團調研,並開展自主創新,從材料,結構,性能等方面進行實質性的改造、創新,作為生產商,把智慧和力量用於提高自身的研發、生產、銷售水平,不斷提高在國際市場的份額和高端領域的競爭力,為「國之重器」晶片的綜合研發,全力以赴。

回報家鄉 轉型升級

近些年,國內的科技得到快速的發展,對於晶片的需求也越來大。晶片被不少人稱之為工業糧食,是製造業必不可少的核心技術,而國內的晶片產業相對薄弱,安裝半導體集成電路晶片用的外殼,起著安放、固定、密封、保護晶片和增強電熱性能的作用,而且還是溝通晶片內部世界與外部電路的橋梁——晶片上的接點用導線連接到封裝外殼的引腳上,這些引腳又通過印製板上的導線與其他器件建立連接。因此,封裝對CPU和其他LSI集成電路都起著重要的作用。

半導體行業作為國家新興戰略行業,各地政府都出臺了大力度的優惠政策來吸引投資者,但鄭石磊不為所動。2018年8月份,鄭石磊為落實樂清市委、市政府相關精神,把企業落戶到樂清經濟開發區,該項目屬市政府招商引資重點企業。

為了響應樂清市政府轉型升級的號召,有著敏銳嗅覺的鄭石磊表示,傳統的企業發展模式和管理模式,是時候改良和整合了。他開始對企業進行摸底、排查,並以「用戶為中心」理念,始終堅持「以質量求生存、信譽求發展」,把「保證客戶的成功」作為營銷工作的第一要務;同時向客戶提供準確、完整的技術商務支持,全程的售中、售後項目服務,以及快速的產品物流和質量保證等全方位優質服務,贏得了國內外廣泛客戶的稱譽和厚愛。

如今,公司生產的晶片封裝集成電器產品為華為、小米、海康威視、大華、中國電通、戴爾、愛瑪電動車等知名品牌企業青睞;同時產品還遠銷東南亞、歐洲、美國;對此,鄭石磊並不滿足,他在改革、完善企業的經營和管理理念路上,永不駐足。目前,和睿半導體作為溫州首家擁有億元級集成電路產業的高科技企業,不僅是溫州打破傳統產業、邁入高新技術的一個樣榜,也給「溫州模式」的轉型升級提供了全新的參考資料,可以說是溫州傳統產業向高科技產業跨越的一次全新嘗試。鄭石磊希望自己的企業能做專、做精,讓企業發展壯大,真正做到以產業報國,為溫州的發展添磚加瓦,書寫濃墨重彩的一筆。

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鄭石磊不忘回報社會。積極投身公益活動,2016年起,分別與雁蕩鎮、仙溪鎮的貧困村開展結對幫扶,每年送上慰問金,幫助村莊基礎設施建設;還經常與樂清市婦女聯合會聯合,為貧困學生送去溫暖和資助,還為樂清駐地部隊送去電腦等學習工具和設備。

幾多耕耘,幾多收穫。近年來,公司先後被評為「樂清市高新技術企業」「柳市鎮明星企業」; SOP封裝和TO封裝分別榮獲「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浙江省高新技術企業」;同時公司通過了多個質量體系認證和職業健康、環境等管理體系認證,目前,公司擁有24種實用新型專利證書。

1558398300000

相關焦點

  • 80後海歸創業者楊佳威 研發「中國芯」 圓夢海創園
    浙江在線10月02日訊 (浙江日報記者 呂玥) 80後海歸創業者楊佳威這個國慶幾乎沒有休息日。  10月1日上午8時多,他就出現在人潮湧動的杭州火車東站。從浙江大學電氣工程學院本科畢業後,楊佳威在世界500強美國霍尼韋爾公司做了3年的硬體工程師。隨後獲得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全額獎學金,赴澳大利亞深造集成電路設計,主攻生物醫療電子設備和高速無線通訊兩大高精端領域。  2011年博士畢業後,楊佳威留在墨爾本大學做研究員,由於工作刻苦且喜歡鑽研,3年後已經有了不少學術成果,在澳洲的生活也很優渥穩定。但就在這一年,他萌發了回國創業的念頭。
  • 80後海歸開咖啡店 把純正咖啡味從日本帶回重慶
    80後海歸開咖啡店 把純正咖啡味從日本帶回重慶     店裡賣網上也賣,親自教粉絲衝泡咖啡,海歸郭凌峰開這種小店有年輕人的獨特思路   「衝泡咖啡的人,心情不一樣,按比例衝泡的每一杯咖啡味道都會不一樣。」
  • 樂清小夥用方言創作歌曲 唱出糯米飯的美味
    一個90後小夥與傳承近2000年的溫州話(甌語)可以擦出怎樣的火花?今年25歲的樂清小夥金君亮相一檔由汪涵、撒貝寧、大張偉等大咖領銜的「方言+音樂」節目《十三億分貝》。金君一曲原創的樂清方言歌曲《The One》博得了汪涵和撒貝寧的點讚。最近,金君創作的兩首方言歌曲《樂食》和《八拉sol》(溫州話,意為玉米),將糯米飯、豆腐腦等甌越美食「納入」了歌曲。他說,身邊會說溫州話並且說得好的年青人已經越來越少,希望能通過這種方式來推廣溫州話。
  • 「80後」海歸創便所餐廳:雪糕被做成便便狀(圖)
    兩名「80後」海歸,在同一個國家留學,於同一年回到中國,並且開始了他們的創業之路。一個是留俄5年,主修俄羅斯文學的佛山小夥;一個是在聖彼得堡國立音樂學院學習了8年的專業音樂人。素未謀面的兩個年輕海歸,在不同的地方,都選擇創辦創意主題餐廳,用不一樣的方法延續自己的夢想。
  • 80後海歸微信朋友圈賣燒烤 加盟店已20多家(圖)
    80後海歸微信朋友圈賣燒烤 加盟店已20多家(圖)   1987年出生的瀋陽小夥王揚茗,靠著微信朋友圈裡聚集的「吃貨」,燒烤生意從線下發展到了線上,微信已經成了他的全新營銷「神器」。  從「海歸」到「最牛燒烤哥」  對於喜歡美食的人來說,王揚茗這個人遠遠不如他經營的燒烤店「爆烤雞頭王」有名氣。
  • 樂清80後漫畫家抱著「太陽熊」闖進動漫市場
    目前正在全力以赴創作手繪版「樂清文化地圖」。小龍,80後,原名陳隆,他的作品《親愛的,我有了》在騰訊動漫頻道點擊量超過2億,集結成冊後全國熱賣。作品《爹地媽咪,我來了》參加第二屆CCTV新科動漫「一畫成名」新媒體動漫賽獲得原創漫畫金獎。在樂清這個動漫產業並不發達的土地上,小龍和他的合伙人建立起了一個屬於自己的漫畫王國——「太陽熊」動漫工作室。
  • 廈門創新創業園 搭築雙創舞臺 助力海歸騰飛
    ,活動以「創新驅動 海創中國」為主題,旨在助力「後疫情時代」海歸人才的創業、成長、紮根。 自8月4日啟動以來,共有621個海歸項目團隊報名參加,138個項目團隊入圍複賽。最終,南京楚航科技有限公司的項目摘得桂冠,另外,3個項目獲得二等獎,6個項目獲得三等獎,12個項目獲得優勝獎。
  • 80後海歸姑娘紮根鄉村吐芬芳
    全國勞動模範、江蘇蘇洪農業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曾嬿: 80後海歸姑娘紮根鄉村吐芬芳 來源:南通日報 發布時間:2020-12-11
  • 海歸青年勇當開路先鋒 「換道領航」建言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在這一背景下,突破與創新、攻關關鍵核心技術對於我國高質量發展、提高綜合國力尤為重要。13日,上海市歐美同學會舉辦2020年上海海歸青年創新創意創業高峰會議。  會議以「新變革·新智慧·新力量——勇當科技和產業創新的開路先鋒」為主題,聚焦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慧等上海三大先導產業,以數字經濟和智慧城市為突破口,集中研討「卡脖子」技術的布局突破,進一步凝聚青年海歸智慧、發揮青年海歸力量,激活青年海歸的創新創意創業動能。
  • 重慶老廠區變身「夢想溫室」 孵化「90後」海歸創業夢
    金山意庫供圖 中新網重慶12月14日電 題:重慶老廠區變身「夢想溫室」孵化「90後」海歸創業夢作者 陳鑫 劉亞鈴一幢幢廠房間,著裝時尚的年輕人進進出出,枝影斑駁裡,各色店牌若隱若現,在重慶兩江新區,從昔日老廠區到重慶知名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一個「夢想溫室」正悄然生長,這就是金山意庫文化創意產業園
  • 中芯晶片陳智維:國內晶片沒有創新可言,但大家做的是從無到有
    2018年,對於國內晶片產業而言,是動蕩的一年。這一年,有數家中小企業因行業的動蕩而悄然隕落,也有無數人重新開始,一大片企業如雨後春筍般衝出重圍,煥發新的生命力。成立剛滿一年的中芯晶片就是後一企業群落中的一家。2018年,亦是向上的一年。
  • 樂清正大廣場啟動招商發布會
    樂清正大廣場啟動招商發布會 2017/08/18 07:38 來源:溫州日報甌網 編輯:楊凡 瀏覽:4030
  • 張維為《這就是中國》第80集:接軌與不接軌
    「有些方面,我們要與外部世界接軌;有些方面,不要接軌;有些方面,是外部世界要與中國接軌。」 「在精神領域,似乎也有很多人主張要『與國際接軌』,我則認為我們需要多問幾個為什麼。」 「面對西方國家的打壓和封鎖時,我們要如何實現有效地接軌呢?」
  • 海歸青年逐夢「留學之鄉」:沉下心,海歸大有可為
    170年後,追隨容閎的腳步,越來越多的留學生回國創新創業,珠海則成為他們重要的目的地,已聚集超過8000名「海歸」。2013年,為籌辦第一屆留學生節,珠海率先成立珠海市海歸青年交流促進會(下稱「海青會」)。近日,筆者採訪了海青會的3位發起人(他們同時也是優秀海歸創業者),傾聽他們逐夢「留學之鄉」的精彩故事。
  • 【接軌上海跑出「加速度」】產業升級,開拓經濟新藍海
    西伏河「科創走廊」是我區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以建設「鹽城科創策源地、江蘇科創新陣地、長三角科創協同地」為目標,著力打造「科技創新高地」的關鍵舉措。作為該走廊的核心區域,西伏河數字智能創新社區仿佛一塊「磁石」,短短一年的時間,吸引了行深智能無人車、中迪機器人、創澤機器人等10多家科創企業相繼落戶,引領著科技先行的時代發展潮流,匯聚起一股科創產業發展的「硬核」力量。
  • 80後海歸崔碩:創立親子農場 給孩子野趣童年
    9月26日下午,第四屆現代都市農業暨鄉村旅遊發展峰會在廊坊舉辦,80後海歸、「莊絡親子農場」創始人、華夏神農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崔碩,向記者講述了她探索的親子遊模式。  鄉村親子遊,包含兩大關鍵詞,即「親子旅遊」「鄉村旅遊」。親子旅遊是指由父母和未成年子女共同參與,集認知、體驗、親情、休閒等於一體的旅遊形式。
  • 秉持首創精神 嘉善歸谷智造小鎮打造「海歸」圓夢工場
    在長三角一體化加快推進的背景下,歸谷成為創新項目的孵化地,集聚了大批「海歸」和精英人才,他們懷著拳拳愛國之心、殷殷報國之志,在南湖畔寫下一個又一個具有首創精神的故事,創造出屬於新時代的傳奇。  淘汰落後低效項目,傳統行業提質增效,憑藉著謀發展的一顆初心,2010年後,嘉善大步走上了轉型升級之路,曾經的村級工業園也化身為高質量的創業創新樂土。越來越多的留學人才、華人技術精英回國發展,上海便是國內海歸人才重點集聚地,這給歸谷的發展帶來了機會。  「歸谷離上海近,我們把配套和環境建設好,主動和上海資源對接,打造孵化在上海、轉化在嘉善的『海歸』創業項目發展模式。」
  • 數字經濟、「全域美」、山老區、樂清灣……樂清奔小康有這些關鍵詞
    聚焦平臺建設、人才服務、科技金融發力,相繼建成投用長三角電氣工程師創新中心、國家技術轉移東部中心樂清分中心等科創平臺,匯聚省級以上高層次人才47名。攻堅核心技術,全球揭榜攻關50項卡脖子技術,4個項目入選省協同創新項目庫。今年預計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55家,總數將超600家;規上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佔比達75%,居全省十七強第1。
  • 推動海歸項目引進 浙江省歐美同學會創業創新基地落戶上城區
    12月9日,「智薈上城 海創未來」2020浙江省海歸創業創新交流會在上城區順利舉行,交流會上,浙江省歐美同學會創業創新基地成立並落戶上城。上城區與浙江省歐美同學會籤約,將共同打造「一園多點」式浙江省歐美同學會創業創新基地,旨在為海歸創業者提供全過程、全階段的育林式全程創業創新服務。第一期在小營智慧健康產業園落地,基地位於杭州市西湖大道2號豐平健康產業園,總面積3萬9平方米;第二期將落地中維商務中心,總建築面積為12萬平方米。
  • 90後海歸回虞創業
    他是一個朝氣蓬勃的90後海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