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很喜歡吃自助餐,有人為了吃回本做過攻略,有人為了吃回本餓幾天肚子,你不會真的天真的以為這樣就可以吃回本了吧?估計有人要說了,我去吃自助餐,絕對不吃別的,什麼青菜,糧食,水果一律不吃,就衝著海鮮!這樣就能吃回本了吧?其實不然!你一定吃不回本來,吃回本的自助就別幹了。說出來大家可能不能會不信。我天天逛市場。我還不知道價格麼? 我去了自助我就找那個貴的吃不就行了。你錯了。我給大家據個例子。我所在的城市在沿海。盛產海鮮。
給大家報幾個我店裡常用的菜品:
我相信這個你不是業內人士,應該是不會知道這個的。因為我這個採用中央廚房採購。在分配個店,量比價大,所以價格也比較便宜。相信大家應該心裡有數了把。自助餐就是靠走量來爭取最大的盈利。自助餐的成本控制的很低,成本低一個是和供應商有關,在一個是和量有關。最簡單的採購物品,你買的越多,你的單價越便宜,一個道理,你在供應商採購越多,你的單價越低。而且自助餐基本上是全天供應,這個量不是一般飯店能比的,這對供應商來說是天大的好事。這和批發是一個道理,所謂薄利多銷嘛。首先來講。只要不是黑心店家。不會出現嚴重的質量問題。但是以次充好一定會有。已烤肉自助為例。裡面的肉多數以複合肉為主。比例各有不同,28 37 46 都有。37為多數。尤其是水產品,利潤更是驚人,千萬不要拿水產市場的價格和自助餐廳的水產品價格相提並論,就拿金槍魚來說吧,其實金槍魚的價格也是不便宜的,我也一直好奇自助餐廳怎麼會有金槍魚呢?原來金槍魚只有魚腩的部位最值錢,而其他部位就一文不值了,一些只做高級菜式的餐廳只上等的部位,而其他部位就會當做邊角料,一般不會採購,這正好滿足了自助餐廳的需求
自助餐這種運營模式節省了很多的成本,最大的是人力成本。傳統的飯店需要很多服務員來點菜、上菜和其他一些服務,而自助餐就不同了,它是需要消費者自己去完成整個就餐過程,只需要很少的服務人員來後期服務就可以了,超市就是如此。在一般單點菜的飯店裡就餐時.平均起來三桌顧客便需要配備一名服務員.這樣的餐廳人力成本自然很高。一家中等規模的酒店至少要僱用三四名廚師,但同等規模的自助餐廳,只需要一至兩名大廚即可,這也省了一筆不小的開銷。能為餐廳節省很大一筆開支。
貴菜難吃 便宜菜香
記者曾專門去自助餐廳做了體驗。「聽說培根肉最貴,我們吃飯時就吃培根肉!」前天中午記者在山東路漢麗軒烤肉店就餐時,聽到不少顧客小聲議論道,記者於是也去菜品展示區點菜,卻發現成盤的烤肉中有羊肉、肥牛,唯獨培根烤肉沒有擺上。記者詢問後服務員表示,培根烤肉取的人很多,工人正在切肉一會就上。過了大約5分鐘,記者再次來取,才取上培根牛肉。
「如果顧客光吃貴的食物,不吃便宜的,那我們真是很頭疼。」這家自助烤肉店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為了讓顧客吃得滿意,餐廳還能同時賺到錢,他們不斷增加菜品的種類,力求讓菜品豐富多彩。也向記者透露:「要吃貴菜需排隊幾乎是每家自助餐廳都會出現的情況,這樣的菜味道上肯定要遜色得多。」這名業內人士提到,「貴菜難吃便宜菜香」也是餐廳省錢之道。
作為消費者個體,其實判斷自己能否吃回來是靠的自己的視覺和經驗。
第一,消費者看見足夠多品種,尤其是比較高檔的菜品就會在心裡覺得在這裡吃很划算。以燒烤為主的自助餐,牛羊肉產品很多,配合了大量的海鮮產品,很多消費者第一次進店就覺得這裡很划算,即使他當時還沒吃。
第二,消費者消費每樣物品都會橫向比較,比較對象都是其他餐飲的成品價格,而其他餐飲也依然是保留了利潤,所以自助餐依然保證了利潤,就像一個披薩,很多人會覺得它值40-50元,但是它的成本實際沒有這麼高。
第三,每個人的胃都是有限的,吃了A就吃不了B,品種多樣的自助餐會極大地豐富你的選擇,沒有一個客人會做到從頭到尾只選店裡最貴的一樣物品消費,無論他多麼想吃回來,所以,多樣的消費會拉低每個人的平均消費水平。
自助怎麼吃的多
先吃點的水果開開胃→蔬菜打個底→海鮮→肉→甜品
溫馨小貼士:
1. 不喝碳酸飲料
2. 不吃炸的
3. 澱粉類的不點
4. 烤魷魚不點(咬合吃力, 同時容易會有飽脹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