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園區裡充滿年輕人的元素」「現在在我們小區,老、中、青都找到了活動的地方」「實行人車分流之後,我都放心讓小孩自己下樓玩了」……今年,經過一系列微改造,天河區天力居社區從前的空置廠房搖身一變成了創意產業園,新興企業爭先入駐,如今園區的租金已超過130元/平方米,租金年收入近億元,老舊小區面貌煥然一新,居民紛紛點讚。
天力居社區是廣州市天河區前進街一社區,位於金融城北側,轄內環境較為複雜,有盈科智谷、東英商務園等多個工商業園區,還有天力居、法院小區、邊檢小區、公安宿舍等住宅小區。此前,社區內近10萬平方米的工業區聚集了很多空置的舊廠房,而社區內6個建於2000年前後的老小區內部基礎設施老化嚴重。
2020年以來,在前進街黨工委、辦事處的指引下,該社區積極探索以黨建引領社區治理的模式,將容貌示範社區創建與社區人居環境微改造工作有機融合,以「盈科智谷+法院小區」整體提升為代表,打造了「一核三區五聯動」的前進模式,社區面貌大大改善,高端產業不斷集聚,居民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大大提升,金融城北側崛起了社區微改造的「前進樣本」。
集科研、孵化、商貿、文創於一體的創業孵化基地
整齊劃一的商鋪、明亮耀眼的外牆、平整潔淨的瀝青路、咖啡館、健身房、園林綠化……去年1月,升學教育副總裁黃傳巹一來到盈科智谷就相中了這個園區,第一感受是「充滿年輕人的元素。」
升學教育是一家做成年人學歷提升的教育機構,面對的客戶群體集中在18歲-35歲之間。「我們的員工很多都是『95後』,客戶也是年輕人,這個園區的辦公氛圍就非常適合我們。」黃傳巹說道。
第一年,升學教育在園區內租賃了大約2300平方米的場地,今年再次租賃了1600平方米左右的場地。入駐兩年,園區的發展是符合黃傳巹的期待的,「現在園區幾乎每個月都有新變化。綠植增多了,配套的餐飲店增多了,午休時間還可以去喝個咖啡,員工幾乎不出園區都能滿足生產、生活需求。」
早幾年,黃傳巹也來過這個地方,那時這一片都是舊廠房,整個地方是沒有生氣的。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東圃地區湧現大批工業,形成最早期的大埔工業區,其中包括雙榮紙業公司、針織廠、印染廠等近10個單位。之後隨著傳統工業的轉型和城市推進的發展,大埔工業區的廠房開始逐步外遷,物業廠房漸漸空置。
改造從2012年開始,前進街將原來廢舊的工業廠房進行翻新改造,並初步形成一個創業園區,起名為「大埔商貿園」,最初是以「倉儲為主,辦公為輔」的模式進行企業招商,形成東圃地區相對成型的商貿園區。
近年,園區進行了第二次的升級改造。其間,打通了園區與黃埔大道的連接幹道,形成了從黃埔大道和東圃地鐵站B出口到園區的直線通道。
便利的交通成為了園區的最佳區位優勢。目前,園區已經形成了一個集科研、孵化、商貿、文創於一體創業孵化基地,園區內有22棟辦公寫字樓,總建築面積達到10萬平方米,分為精裝寫字樓和聯合卡位辦公,300多家企業入住,以信息科技企業為主。如今,園區的租金已超過130元/平方米,租金年收入近億元,實現了舊廠區變身創意區的華麗轉變。尤其是它的對面就是金融城,未來還將迎來更大騰飛。
老、中、青都在小區找到了樂園
穿過盈科智谷,便來到了法院小區。從小區大門進入,迎面的圍牆上寫著「法院小區」四個大字,宛如小區的迎客屏風。「以前有客人來找我,都不知道我們小區在哪兒。現在不一樣了,門口就有『法院小區』幾個字的景觀。」在法院小區居住了13年的陳先生說。
近年,小區通過微改造,讓陳先生感受到最大的變化是小區內的道路實行了人車分流,機動車道鋪上了瀝青,旁邊修起來了一米寬的人行道。
陳先生一家都有晚飯後下樓散步的習慣,從前他牽著8歲的女兒下樓散步,總是很擔心,「車和人都在一條道上,我們都儘量靠著邊走。」如今,在一米寬的人行道上,陳先生再也不擔心了,很多時候他都放心讓小孩自己下樓散步。
「現在小區裡的老、中、青都找到了自己活動的地方。」住了十年的曾女士對小區微改造感受最深的是改建的小花園。每天早晨,遊樂設施旁邊的空地上就聚了一群晨運的老人;年輕人也喜歡在人行道上晨跑鍛鍊;下午放學後,遊樂園就成了孩子們的聚集地。
她帶著記者來到小花園裡,除了綠植,這裡還裝了滑梯、木馬、蹺蹺板、健身器材等。如今,曾女士最喜歡帶自己的一對孩子來這裡玩。從前,因為小區沒有兒童樂園,每次遛娃只能去5公裡之外的天河公園。「每次出門前全家都要做準備。」現在一下樓就有遊樂園,小孩還可以和鄰居結伴下樓玩耍,「小孩不允許自己出小區,小區裡都是老鄰居,我們也很放心。」
目前,法院小區已通過小區微改造項目,對小區道路、綠化、照明、排水管網、消防設施、體育鍛鍊器材、垃圾分類房等共26項進行了改造,累計投入480多萬元,給居民的生活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改變。
形成微改造中的「產城融合」模式
位於金融城北側的天力居社區區位優越,與車陂街接壤,東至蘭亭盛薈小區,南至黃埔大道,西至東圃二馬路,北至雅怡南路。
但是,該社區轄內環境較為複雜,有盈科智谷、東英商務園等多個工商業園區,還有天力居、法院小區、邊檢小區、公安宿舍等多個住宅小區,2173戶,戶籍人口2541人。轄內6個小區均建成於2000年前後,小區的基礎設施基本都已老化,且法院小區、邊檢小區、公安宿舍等都是單位房改房,物業管理都以自主管理為主,對於公共設施維護、綠化管養等不夠到位。
如何將舊小區和舊廠區的改造結合起來,如何實現融合發展,這是擺在前進街面前的一道難題。2020年以來,該街以「盈科智谷+法院小區」整體提升為示範點,打造了「一核三區五聯動」的前進模式。
其中,「一核」指的是黨建引領社區微改造,明確了在社區微改造中的「綱」,貫穿整個改造始終。「三區」指的是要將「園區+小區」打造成人居環境蝶變區、產城融合示範區、文明時尚實踐區,明確了微改造中的目標,達到不僅是人居環境改善,還要文明傳承、文化延續,提升人民素質,充滿人性關懷。「五聯動」則是街道與社區聯動、社區與園區(小區)聯動、黨員與群眾聯動、居民與員工聯動、外部與內部聯動,明確了社區微改造的實施路徑,形成社區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模式。
從一個工業園的更新到一個老小區煥發新活力,在進行城市更新的過程中,天力居社區主動打破了居住社區和生產社區的界限,讓兩者充分融合,形成了微改造中的「產城融合」模式。白天,這裡是生產,入夜,這裡有生活。通過工業和住宅的融合,不間斷地調動社區的資源,使得空間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如今,社區面貌大大改善,高端產業不斷集聚,居民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大大提升,金融城北側崛起了社區微改造的「前進樣本」。
文、圖、視頻: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何鑽瑩、秦松、莫偉濃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林傳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