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廠房變億元園區,金融城北側崛起社區微改造「前進樣本」

2020-12-18 大洋網

「這個園區裡充滿年輕人的元素」「現在在我們小區,老、中、青都找到了活動的地方」「實行人車分流之後,我都放心讓小孩自己下樓玩了」……今年,經過一系列微改造,天河區天力居社區從前的空置廠房搖身一變成了創意產業園,新興企業爭先入駐,如今園區的租金已超過130元/平方米,租金年收入近億元,老舊小區面貌煥然一新,居民紛紛點讚。

天力居社區是廣州市天河區前進街一社區,位於金融城北側,轄內環境較為複雜,有盈科智谷、東英商務園等多個工商業園區,還有天力居、法院小區、邊檢小區、公安宿舍等住宅小區。此前,社區內近10萬平方米的工業區聚集了很多空置的舊廠房,而社區內6個建於2000年前後的老小區內部基礎設施老化嚴重。

2020年以來,在前進街黨工委、辦事處的指引下,該社區積極探索以黨建引領社區治理的模式,將容貌示範社區創建與社區人居環境微改造工作有機融合,以「盈科智谷+法院小區」整體提升為代表,打造了「一核三區五聯動」的前進模式,社區面貌大大改善,高端產業不斷集聚,居民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大大提升,金融城北側崛起了社區微改造的「前進樣本」。

集科研、孵化、商貿、文創於一體的創業孵化基地

整齊劃一的商鋪、明亮耀眼的外牆、平整潔淨的瀝青路、咖啡館、健身房、園林綠化……去年1月,升學教育副總裁黃傳巹一來到盈科智谷就相中了這個園區,第一感受是「充滿年輕人的元素。」

升學教育是一家做成年人學歷提升的教育機構,面對的客戶群體集中在18歲-35歲之間。「我們的員工很多都是『95後』,客戶也是年輕人,這個園區的辦公氛圍就非常適合我們。」黃傳巹說道。

第一年,升學教育在園區內租賃了大約2300平方米的場地,今年再次租賃了1600平方米左右的場地。入駐兩年,園區的發展是符合黃傳巹的期待的,「現在園區幾乎每個月都有新變化。綠植增多了,配套的餐飲店增多了,午休時間還可以去喝個咖啡,員工幾乎不出園區都能滿足生產、生活需求。」

早幾年,黃傳巹也來過這個地方,那時這一片都是舊廠房,整個地方是沒有生氣的。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東圃地區湧現大批工業,形成最早期的大埔工業區,其中包括雙榮紙業公司、針織廠、印染廠等近10個單位。之後隨著傳統工業的轉型和城市推進的發展,大埔工業區的廠房開始逐步外遷,物業廠房漸漸空置。

改造從2012年開始,前進街將原來廢舊的工業廠房進行翻新改造,並初步形成一個創業園區,起名為「大埔商貿園」,最初是以「倉儲為主,辦公為輔」的模式進行企業招商,形成東圃地區相對成型的商貿園區。

近年,園區進行了第二次的升級改造。其間,打通了園區與黃埔大道的連接幹道,形成了從黃埔大道和東圃地鐵站B出口到園區的直線通道。

便利的交通成為了園區的最佳區位優勢。目前,園區已經形成了一個集科研、孵化、商貿、文創於一體創業孵化基地,園區內有22棟辦公寫字樓,總建築面積達到10萬平方米,分為精裝寫字樓和聯合卡位辦公,300多家企業入住,以信息科技企業為主。如今,園區的租金已超過130元/平方米,租金年收入近億元,實現了舊廠區變身創意區的華麗轉變。尤其是它的對面就是金融城,未來還將迎來更大騰飛。

老、中、青都在小區找到了樂園

穿過盈科智谷,便來到了法院小區。從小區大門進入,迎面的圍牆上寫著「法院小區」四個大字,宛如小區的迎客屏風。「以前有客人來找我,都不知道我們小區在哪兒。現在不一樣了,門口就有『法院小區』幾個字的景觀。」在法院小區居住了13年的陳先生說。

近年,小區通過微改造,讓陳先生感受到最大的變化是小區內的道路實行了人車分流,機動車道鋪上了瀝青,旁邊修起來了一米寬的人行道。

陳先生一家都有晚飯後下樓散步的習慣,從前他牽著8歲的女兒下樓散步,總是很擔心,「車和人都在一條道上,我們都儘量靠著邊走。」如今,在一米寬的人行道上,陳先生再也不擔心了,很多時候他都放心讓小孩自己下樓散步。

「現在小區裡的老、中、青都找到了自己活動的地方。」住了十年的曾女士對小區微改造感受最深的是改建的小花園。每天早晨,遊樂設施旁邊的空地上就聚了一群晨運的老人;年輕人也喜歡在人行道上晨跑鍛鍊;下午放學後,遊樂園就成了孩子們的聚集地。

她帶著記者來到小花園裡,除了綠植,這裡還裝了滑梯、木馬、蹺蹺板、健身器材等。如今,曾女士最喜歡帶自己的一對孩子來這裡玩。從前,因為小區沒有兒童樂園,每次遛娃只能去5公裡之外的天河公園。「每次出門前全家都要做準備。」現在一下樓就有遊樂園,小孩還可以和鄰居結伴下樓玩耍,「小孩不允許自己出小區,小區裡都是老鄰居,我們也很放心。」

目前,法院小區已通過小區微改造項目,對小區道路、綠化、照明、排水管網、消防設施、體育鍛鍊器材、垃圾分類房等共26項進行了改造,累計投入480多萬元,給居民的生活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改變。

形成微改造中的「產城融合」模式

位於金融城北側的天力居社區區位優越,與車陂街接壤,東至蘭亭盛薈小區,南至黃埔大道,西至東圃二馬路,北至雅怡南路。

但是,該社區轄內環境較為複雜,有盈科智谷、東英商務園等多個工商業園區,還有天力居、法院小區、邊檢小區、公安宿舍等多個住宅小區,2173戶,戶籍人口2541人。轄內6個小區均建成於2000年前後,小區的基礎設施基本都已老化,且法院小區、邊檢小區、公安宿舍等都是單位房改房,物業管理都以自主管理為主,對於公共設施維護、綠化管養等不夠到位。

如何將舊小區和舊廠區的改造結合起來,如何實現融合發展,這是擺在前進街面前的一道難題。2020年以來,該街以「盈科智谷+法院小區」整體提升為示範點,打造了「一核三區五聯動」的前進模式。

其中,「一核」指的是黨建引領社區微改造,明確了在社區微改造中的「綱」,貫穿整個改造始終。「三區」指的是要將「園區+小區」打造成人居環境蝶變區、產城融合示範區、文明時尚實踐區,明確了微改造中的目標,達到不僅是人居環境改善,還要文明傳承、文化延續,提升人民素質,充滿人性關懷。「五聯動」則是街道與社區聯動、社區與園區(小區)聯動、黨員與群眾聯動、居民與員工聯動、外部與內部聯動,明確了社區微改造的實施路徑,形成社區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模式。

從一個工業園的更新到一個老小區煥發新活力,在進行城市更新的過程中,天力居社區主動打破了居住社區和生產社區的界限,讓兩者充分融合,形成了微改造中的「產城融合」模式。白天,這裡是生產,入夜,這裡有生活。通過工業和住宅的融合,不間斷地調動社區的資源,使得空間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如今,社區面貌大大改善,高端產業不斷集聚,居民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大大提升,金融城北側崛起了社區微改造的「前進樣本」。

文、圖、視頻: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何鑽瑩、秦松、莫偉濃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林傳凌

相關焦點

  • 空置廠房變身創意產業園,TA實現了年租金收入近億元!
    高端產業不斷集聚金融城北側崛起了社區微改造的「前進樣本」今年,經過一系列微改造天河區天力居社區從前的空置廠房搖身一變成了創意產業園新興企業爭先入駐整齊劃一的商鋪天力居社區天力居社區位於金融城北側,與車陂街接壤,東至蘭亭盛薈小區,南至黃埔大道,西至東圃二馬路,北至雅怡南路。
  • 普寧市麗達紡織有限公司舊廠房及南側地塊「三舊」改造方案公示
    根據普寧市「三舊」改造方案審批流程,為更好地接受社會和社區居民的監督,現將普寧市麗達紡織有限公司舊廠房及南側地塊「三舊」項目改造方案進行公示,徵求公眾意見。公示時間為2020年12月3日至2020年12月9日。公示期間單位和個人可通過來電、來信、來訪的方式反映意見。
  • 62歲舊廠房「變身記」:妙手改造,成為網紅文創園
    「西坊」指的就是位於市橋街三堂社區的西坊大院。記者8月22日獲悉,西坊大院為具有62年歷史的國營供銷社舊廠房遺址。作為番禺縣工業經濟的起源之一,目前西坊大院保存了為數不多的紅磚瓦房群落、蘇式歷史建築以及充滿改革開放年代氣息的工廠車間建築。
  • 金融城將向北向東拓展 帶動車陂村、棠下村、前進村等更新改造
    大洋網訊 廣州國際金融城核心區正在建設當中,未來將進一步向北、向東拓展,並帶動區域內的車陂村、棠下村、前進村等舊村更新改造。昨日,廣州國際金融城北區、東區城市設計及控制性詳細規劃同時進行公示,兩個區域的總計容建組面積達到了639萬平方米,大量高層新建商務、商業辦公樓將崛起,未來將出現300米高的地標式建築。從規劃圖中可以看到,金融城北區新版規劃裡大量布局了商業、商務用地,新建建築基本都是商業商務樓宇,而保留的建築基本是居住小區。
  • 淄博:舊廠房變文創園 打造夜經濟新載體
    畢紅磊是山東鼓舞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開了一家「存量診所」,專注於城市存量資產的改造升級,他稱之為城市更新,從號稱淄博798的房家藝術村、東坊文創園再到喬裡,現在又是淄圖。在淄博,社會資本注入舊廠房改造已成為新熱潮。
  • 老四方舊廠房蝶變「城市客廳」
    青島財經日報/青島財經網訊(記者 辛小麗) 12月14日,青島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發布中車四方智匯港—城市客廳項目規劃方案,該項目原址為青島四方機車車輛廠交流傳動機車實驗廠房,改造後將成為文化、商服建築,讓工業遺存建築蝶變重生。
  • 雲南鬥南社區微改造:沿街農房變花房 打造「文創–旅遊–生活...
    雲南鬥南社區微改造 沿街農房變花房(供圖)雲南鬥南社區微改造 沿街農房變花房(供圖)雲南鬥南社區微改造 沿街農房變花房(供圖)近日,記者在昆明市鬥南社區看到,工作人員正對金桂街北側和村莊中軸線房屋外立面進行牆面彩繪工作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廢棄廠房變身「幸福餐廳」,社區「微改造...
    廢棄的廠房被改造成為老年人、殘疾人服務的「幸福餐廳」,閒置的社區辦公室被改造成為高顏值、多功能的便民服務點……近年來,為了滿足居民對社區服務的多元化需求,濱湖區河埒街道蠡橋社區通過對閒置公共空間實施「微改造」,讓居民的幸福感得到了「大提升」。據悉,蠡橋社區「幸福餐廳」運營近3年,已為轄區老人、殘疾人等群體提供餐食3萬餘份,幫助不少居民解決了「吃飯難」的問題。
  • 工業廠房改造除了文創園區還能怎麼做?要點是什麼?
    這個領域雖已討論多年,但如今的發展背景及市場需求卻明顯有了新變化:當我們談到工業再利用時,通常會想到各種由老廠房改造的創意園區,如由原工部局屠宰廠改造的1933、原上海汽車制動器公司改造的8號橋等。公眾對這類再利用方式普遍還是正向評價,但業內則已開始討論這類再利用模式的些許弊端,比如過於封閉的運營模式令其與周邊社區形成割裂,成為新時代「大院」等。
  • 桂城舊廠房大變身!美食美景樣樣有!
    項目一期實景圖這裡,便是以「微改造」活化舊廠房的德鴻文匯創意園一期,目前招商面積已超過80%。內街建築從舊廠房改造著手,騰出1-2米寬空間,打造騎樓風格建築。灰紅牆磚+滿洲窗,形成復古文藝的內街景觀。讓舊廠房美起來、綠起來、活起來!隨著改造提升,這裡將變身為具有嶺南特色的文化新標杆!讓我們一起期待二期建成開放!
  • 普寧麗達舊廠房152.67畝土地協議出讓,這個價格你絕對想不到!
    據悉,12月3日,普寧市麗達紡織有限公司舊廠房及南側地塊「三舊」改造方案已對外公示,計劃投資35億元,建設佔地面積217.82畝的住宅小區。其中自行改造面積為152.67畝,該宗土地改造後作為二類居住用地;按規定移交政府用地面積65.15畝,規劃用途為服務設施用地、園區公共管理服務中心、中小學用地、二類住宅用地等。預計2021年開工,工期5年,計劃2026年竣工。
  • 微改造,大提升!松江這個社區變了……
    微改造,大提升!也是他們心心相連的紐帶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無論多麼嶄新的小區也總有老化、變舊的時候面對日漸「衰老」的小區又該如何讓小區 「換新顏」呢?
  • 上海的創意園區,是建在舊廠房上的小資浪漫
    雖然改造成了時尚創意園區,但這裡依然保留著上海紡織工業史的紅磚老廠房和老倉庫。上海國際時尚中心同時具備時尚多功能秀場、時尚接待會所、時尚創意辦公、時尚精品倉、時尚公寓酒店和時尚餐飲娛樂等六大功能區域。精彩的時尚秀場和明星活動在這裡不斷上演。大牌精品倉、運動工廠店、品牌奧特萊斯、休閒餐飲等設施的,遊客更是絡繹不絕。
  • 長安鎮多社區發力「舊改」
    東莞長安鎮近期在社區舊改方面大動作頻頻,除了新民社區投6000萬創建特色精品示範村、廈邊社區推出三個城市更新項目、湧頭社區打造長安版的「下壩」村外,廈崗社區近日也對外公布了重磅消息:一個計劃投資超30億元的「工改工」項目,還有182.75畝螺山公園舊村片區城市更新項目,在改善社區人居商住環境的同時,也帶動社區實現產業升級。
  • 白雲區安華匯項目開業運營 舊廠房變現代化商場
    白雲區安華匯項目開業運營 舊廠房變現代化商場金羊網-新快報  作者:李應華  2018-04-30 新快報記者 孫毅/攝飛天梯直跨6層樓新快報訊 記者李應華 通訊員雲宣報導 4月28日,廣州市白雲區舊城改造的明星項目——安華匯項目對外營業。該項目為茶山莊舊廠房改造項目,屬於白雲區永泰危舊房改造項目的其中一部分,總體改造項目以舊廠房為改造抓手,同時帶動永泰城中村多社片區安全隱患整治和舊村綜合整治。
  • 社區舊廠房「孵出」一批青年老闆
    小欖鎮東區社區黨委委員盧舒韞說,社區改造物業,引導企業打造聚龍創意、智聯眾創、育龍創意谷等創業孵化項目,形成創業「矩陣」,為青年提供創業場所。可喜的是,一大批創業青年入駐,最高租賃率已達到95%。■延續創業精神梁莊是一名小欖本土「創二代」,他的父親是「非常小器」創始人梁伯強。
  • 為規上企業注入發展新動力 柳市鎮舉辦企業數位化、舊廠房改造現場...
    近日,柳市鎮召集81家規上企業負責人舉辦企業數位化、舊廠房改造現場觀摩會,宣傳我市支持數字經濟創新發展和企業智能化技術改造、創新的優惠政策,以及舊廠房改造相關信息,並帶領企業負責人們參觀了德力西電器有限公司和欣靈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的數位化車間以及舊廠房改造典型案例——北白象引領數控產業園,真切感受數字經濟創新和智能化技術改造為企業發展帶來的強大動力和切實收益。
  • 新潮咖啡實驗室藏身舊廠房
    得益於舊廠房的超高室內高度,Nook Coffee Lab設計為上下兩層,總面積約650平方米,「我這裡,應該算是佛山市面積最大的獨立咖啡店了。」Nook Coffee Lab負責人曾智說。2018年,一位朋友建議他到位於鎮安東路邊的德鴻活力社區看看。「那裡有商業街區嗎?」當他滿懷疑慮來到這裡,卻意外地發現這裡地處禪城區祖廟街道,雖不是傳統商業中心,但附近有多個大型樓盤,交通方便,最重要的是租金相對低廉,廠房改造的開闊空間格局,更適合組織咖啡文化推廣活動。Nook  Coffee  Lab 就這樣靜悄悄地開了。
  • 蘇州工業園區廠房改造:舊廠房變身綠色辦公樓
    2009年初,公司決定搬遷至蘇州工業園區星海街9號,希望將這幢舊建築更新改造為公司的新辦公樓,探索並創新出一條切實可行的既有建築節能改造成綠色建築的新路子,為全省和全國樹立典範。  項目位於中新合作蘇州工業園區首期開發的南部工業區。按照使用年限50年計算,區內大量結構完整的各類廠房還有40年的使用期,如果直接拆除重建,勢必造成極大的浪費和汙染。
  • 新資管 | 這個老廠房改造的文創園區,已成為臺灣必去景點!
    克而瑞諮詢一直關注著上海老廠房的改造更新進程,曾推出了幸福裡、8 號橋、靜安新業坊等老廠房改造研究案例。上海老廠房改造的一個重要方向是文創產業園,而在文創產業方面極具代表性的一個地方是臺灣;無論在文創產業的創意抑或在產業鏈上下遊的拓展,臺灣文創都有很多值得大陸學習的地方。本期我們就結合臺灣的一個老廠房改造案例——「駁二」藝術特區,來分析和了解一下臺灣由老廠房改造文創園區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