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奶價格持續下跌 現代牧業等供應商連年虧損

2020-12-15 環球網

國內部分地區的原奶價格甚至低過了礦泉水供圖/視覺中國

「人們可以說是現代牧業沒有經營好,但千萬不要認為大牧場這種模式錯了,中國乳業真的需要大牧場。」接到北京青年報記者的採訪電話時,現代牧業執行董事、總裁高麗娜正在位於張家口的察北牧場巡視。雖然已經年過六旬,但這位上市公司高管每年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牧場中度過的。

現象

國內大型乳牛企業近年滿盤皆虧

按畜群大小來算,現代牧業是國內最大的乳牛畜牧公司和原料奶供應商,其在全國的26家牧場飼養著23萬頭乳牛,幾乎每個牧場都是「萬頭牧場」。「萬頭牧場」曾經是現代牧業引以為豪並一直揚名於中國乳業的符號。然而從2016年開始,經過業績巔峰之後的現代牧業開始陷入連年巨虧,2016年虧損7.42億元,本月初公司又預計2017年虧損額將達9億元。這不僅讓現代牧業的經營舉步維艱,更讓「萬頭牧場」的模式遭遇質疑。但高麗娜昨天在接受北青報記者採訪時始終強調「大牧場」本身沒有錯,「如果因為現代牧業的虧損就否定了大牧場模式,那我們這十幾年還不如不幹!」

其實,不僅現代牧業,國內幾家大型乳牛畜牧企業近年來都是滿盤皆虧。另一家在香港上市的原生態牧業,是飛鶴、蒙牛、光明的供應商,這幾家客戶佔據其99.95%的收益,可謂榜上了大戶。然而根據其2017年上半年財報顯示,公司淨虧損1700多萬元。深交所上市的西部牧業去年前三季度也虧損接近6000萬元。國人對於牛奶的需求達到了歷史最高時期,為什麼養牛人的生意這麼難做?

分析

奶價連年走低導致養牛虧損

「一切源於奶價太低。」高麗娜這樣告訴北青報記者。她說如果按照良性的原奶收購價格,現代牧業的初期投資四五年就能收回,之後就能進入良性運轉了,但這幾年持續走低的奶價打破了預期。北青報記者查閱現代牧業歷年財報發現,2014年現代牧業曾經創下了總營收50.3億元、淨利潤7.35億元的歷史最高業績,超過10%的淨利潤率對於農業企業來說確實誘人。資料顯示,當年其原奶銷售價格超過了每公斤5元錢。

那時也是近年來國內奶價的頂峰。一年後的2015年,現代牧業的原奶外銷價格就跌到了4.42元,而到了2016年,該價格更跌至3.96元。高麗娜告訴北青報記者,3.9元應該就是成本線了,高一點就能賺,低一點就會虧。然而,2017年國內奶價繼續向下,高麗娜稱去年的外銷價格又跌了0.1元左右。對於年產100多萬噸原奶的現代牧業來說,差一毛錢就意味著1億多元的利潤差額。而其實在現代牧業最新這份預警公告中,9億元的虧損中真正出現在牧場運營中的虧損額其實就是1億多元。「養牛的成本幾乎是恆定的,牛不會因為奶價跌了就少吃草,虧的就是企業利潤,所以小規模農戶撐不住了就殺牛,為的就是省點飼料錢!」北青報記者查詢財報看到,現代牧業的養牛成本中,飼料比重超過75%。

聚焦

進口大包粉降價讓國內原奶價格大跌三成

其實,近年來奶價持續走低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國內多家乳企的財報中也屢次提及的「大包粉」,尤其對於養殖企業來說,都是重要風險因素。所謂大包粉,是指將鮮奶噴粉製成工業奶粉,再用於乳品和食品企業再加工或生產使用。將鮮奶噴粉相當於延長了鮮奶的保質期並更容易運輸,可以賣到半徑更大的市場。

目前賣到我國的大包粉主要來自澳洲。2013年之前,由於進口大包粉成本高於國內原奶價格,國內乳企多以國內原奶為原料。但從2013年10月起,進口大包粉的價格從5208美元/噸的高位快速跳水,到2014年最低時曾接近2000美元/噸。巨大的價差,導致國內部分乳企和食品企業放棄使用國內原奶,轉而使用更便宜的進口大包粉,即將大包粉還原成液態代替鮮奶使用。

「大包粉的湧入讓中國原奶市場一下從供不應求變成供過於求。」這是一家上市公司在年報中的表述。大包粉的湧入對國內原奶產業形成了巨大衝擊,國內原奶價格大幅下跌三成左右,部分地區奶價甚至低過了礦泉水。

觀點

養牛人呼籲奶價成本重新分配

北青報記者在市場上看到,目前1升裝常溫純牛奶的市場售價都在10元以上,但國內原奶收購價格都在每公斤4元以下,也就是原奶成本只在牛奶產品中佔四成不到。

「我們不是要求終端的牛奶價格提價,而是應該合理分配成本結構。」高麗娜認為,現在牛奶產品在渠道和營銷上的費用比重過大,導致原奶成本被壓縮得過低,這是不合理的,也不利於奶源優化。她舉例稱,這個月她剛到俄羅斯考察,那裡的牛奶售價基本只是在原奶基礎上增加30%,也就是原奶成本能佔到六成。

高麗娜坦言,由於現代牧業的原奶品質高,因此下遊企業在收購價格上會比其他奶源高0.1至0.2元,但這其實並無法背回規範化養殖高出的成本。但她也坦言,過度苛求於下遊企業為自己單獨制定出更優的收購價格並不現實,因為目前國標中對於鮮牛奶的標準是統一的,即便奶質大幅優於國標,最終在終端賣出什麼樣的價格其實還是靠廣告和促銷,因為多數消費者買牛奶時更認品牌而不是品質。北青報記者在採訪中也感到,目前消費者對於奶的品質其實已經達到空前的關注,但究竟什麼算好奶的標準在大多數消費者心目中並不明確。

為了抗衡在原奶銷售上完全受制於外部採購,現代牧業在2011年開始推出自有品牌牛奶上市銷售,即自己直接賣牛奶。然而目前來看效果也不理想。最初現代牧業憑藉奶源優勢主打高端牛奶,但是消費者在終端市場選購牛奶時更看重的是品牌。在產量規模有限的情況下,現代牧業顯然無法投入大量廣告資源進行品牌推廣,最終好奶很難賣出好價。尤其是當大品牌們大力度促銷時,現代牧業也只能跟著降價促銷,甚至搞起了「買一送一」。

展望

原奶分級制或能拯救大牧場

據北青報記者了解,此前由農業部、工信部、商務部、食藥監總局共同組織制定的《全國奶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中,就明確了中國奶業要遵循「種好草、養好牛、產好奶、推動一體化」的原則,確保到2020年中國奶源自給率不低於70%、規模養殖比重不低於70%的奶業發展目標。這對於大牧場顯然是利好。

「讓中國的乳企更多的用自己的原奶,這不僅僅是市場問題更是中國產業安全的大問題。」在接受採訪時,多家大牧場經營者都這樣呼籲。而更讓很多養牛人期待的是,最近有消息稱農業部等正在醞釀對乳品生產所採用的原奶實行分級制度,通過在產品包裝上的明示原奶等級來讓消費者對產品原材料品質知情,從而提升奶企選用優質原奶的積極性,並且讓優質的原奶能賣出更高的價格。

有業內人士指出,其實中國乳業產業鏈最初就存在缺陷——先有了大型加工企業創出品牌產量提升後,才感到奶源不足開始到處找奶,這個過程本身就容易出現奶源品質問題。如果奶源與加工能協同發展,中國乳業可能就會避免很多彎路。

文/本報記者張欽

相關焦點

  • 多虧「牛均」產量提升 現代牧業2019年扭虧為盈
    2019年,現代牧業原料奶銷售總收入(外部及內部銷售總計)為5.5億元,同比增長14.1%。原料奶平均售價於本匯報年度為4.04元╱公斤,同比增長4.9%。原料奶總銷量約為137萬噸,同比增加9.6%。銷量增加主要是由於每頭奶牛的年產奶量上升及成乳牛數量增加所致。
  • 奶價二次探底重創原奶企業 現代牧業上半年虧損6.7億
    原奶價格的二次探底讓現代牧業等國內原奶企業再次面臨虧損困境。根據今天上午公布的半年報顯示,現代牧業收入23.4億元,但上半年虧損6.7億元,記者了解到,現代牧業虧損的主要原因是由於原奶收購價格的回落帶來的一系列影響所致。事實上,從今年二季度開始,剛剛回暖的原奶價格出現大幅回落,也導致國內的原奶企業因此損失慘重。
  • 原奶緊缺將持續 現代牧業實現扭虧為盈
    淨利3.5億元 現代牧業2019年財報顯示,受惠於運營指標再創高峰,公司全年銷售收入55.14億元,同比增長11.2%;淨利潤為3.5億元,而上年虧損5.06億元;現金EBITDA(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為20.45億元,同比增長33.8%;公司自由現金流為10.23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6.79
  • 現代牧業:2020年原奶價格不低於2019年原奶價格
    原標題:現代牧業:2020年原奶價格不低於2019年原奶價格   在3月24日現代牧歌線上
  • 現代牧業:供應緊缺疊加市場需求旺盛 原奶價格季節性上調
    財聯社(合肥,記者 劉夢然)訊,由原料奶引述的奶價上漲成為近日市場關注焦點。1月6日,現代牧業(01117.HK)人士對財聯社記者表示,奶價上漲最主要的原因是供需關係決定,包括原奶供應稀缺,以及下遊乳製品的在春節期間的市場需求等因素導致。
  • 現代牧業預虧9億 大牧場掙錢為什麼這麼難
    儘管公開消息稱大型乳製品製造商已經開始對部分產品漲價,原奶供應商卻似乎沒能嘗到甜頭。中國最大原奶供應商現代牧業1月30日公告稱,繼2016年虧損7.42億後, 2017年預虧9億。在這個預虧9億的公告中,現代牧業指出三個虧損原因,包括2017年原料奶售價較上年下降近4%,分銷商結欠的應收帳款將延遲償還,或不能全數收回,預計虧損近5億元;以及蒙牛強制性現金要約收購後註銷現代牧業管理層購股權產生的非現金虧損。
  • 原奶企業整體連虧3年,現代牧業借力「脫困」
    在經歷了2年虧損之後,原奶企業現代牧業在蒙牛乳業的幫助下終於「脫困」,實現大幅減虧。不過,現代牧業(01117.HK)業績回暖屬於個例,在原奶價格第三次探底的背景下,國內多家原奶上市公司業績依然難逃虧損擴大的命運,部分原奶上市公司虧損的問題當下並沒有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
  • 現代牧業雙城牧場原奶銷售遇阻 發展下遊自救
    現代牧業雙城牧場原奶銷售遇阻 發展下遊自救  劉成昆  現代牧業在黑龍江雙城市的牧場,因與雀巢的原奶供應矛盾,受到業界關注。  現代牧業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投資建設雙城牧場是為了供應原奶給雀巢公司。
  • 作為國內目前最大的原料奶生產商,成立僅僅八年的現代牧業如今與其...
    在最近一個財期內,牧業銷售給蒙牛的原奶比例已從98.5%下降至86.7%,而在目前已至跌至80%以下。2012年5月21日,現代牧業委任高麗娜為公司副主席,其亦為為集團創辦人之一。 創辦於2005年的現代牧業是國內目前最大的原料奶生產商,亦是中國最大的乳牛畜牧公司,在全國8個省共建有22個萬頭規模奶牛養殖牧場,日產原奶1800噸,公司創始人為蒙牛乳業原副董事長鄧九強。
  • 蒙牛增持現代牧業背後野心:與伊利爭奪原奶市場
    而現代牧業也對自主發展頗有雄心,不僅對蒙牛乳業的原奶供應比例有所調整,開始拓展與其他乳製品公司的合作,並從單純的原奶供應商轉型推出自有品牌。   恰逢私募基金KKR與鼎暉尋找投資機會,雙方一拍即合。兩家基金投資參與建設兩所牧場。當然,現代牧業也給出了「業績必須快速增長」的對賭協議。   2015年,現代牧業定向增發約4.77億股,收回此前合資創辦兩所牧場的剩餘股權。
  • 蒙牛為何緩和現代牧業關係? 蒙牛高管出任現代牧業CFO
    現代牧業業績堪憂  據悉,現代牧業作為中國最大的原料奶生產企業,其控股股東便是蒙牛的母公司中糧集團。同時,作為上遊原料奶生產企業,現代牧業又是蒙牛最主要的原料奶供給企業,蒙牛也自然成為了現代牧業的最大客戶。雙重身份的關聯讓二者成為了不同尋常的「近親」。然而就是這樣緊密聯繫下,二者之間的關係卻依然意味深長。
  • 從倒奶到搶奶,乳業上遊觸底回升:現代牧業上半年搭車奶價上漲紅利
    在此環境背景下,現代牧業通過自我變革,突破預期、成本持續下降,在奶價維持穩定的條件下,規模優勢與內增效益進一步突顯。原奶價格上漲的紅利此次新冠疫情來的異常兇猛,但國家相關部門及時出臺了對疫情防控物資、民生保供物資物流保障政策,在短時間內消除了相關影響。
  • 剛剛,現代牧業6年來首次發布這樣的公告!
    然而,受進口大包粉及復原乳的衝擊、原料奶價格低迷等因素影響,自2015年開始,中國奶牛養殖業開始步入寒冬,以規模化大牧場為代表的現代牧業的營收、淨利潤同樣進入下行軌道,其當年營收下滑3.99%,而淨利潤大跌過半。2016年,現代牧業上演殺牛倒奶,上市以來的首次虧損無法避免,當年虧損額7.42億元,同比下降幅度超過300%。
  • 連虧3年後終脫困,現代牧業上半年扭虧
    隨著奶價的上漲,原奶企業正在擺脫連虧3年的尷尬局面。8月26日晚,國內最大的原奶企業現代牧業(01117.HK)公布了半年業績,實現盈利1.25億元人民幣,完成扭虧,這也是現代牧業虧損3年後首度扭虧,而另一家原奶企業原生態牧業也公布了正面盈利預告。
  • 增持現代牧業之後,蒙牛又控股做有機奶的聖牧
    因為未通過商務部反壟斷審查被伊利終止收購的聖牧,如今在深陷虧損時找到了蒙牛的投資。聖牧的營收等業績將併入蒙牛的綜合財務報表。聖牧由蒙牛前財務總監姚同山於 2009 年創辦。聖牧在烏蘭布和沙漠擁有有機奶源基地,是多家乳企有機奶源供應方。
  • 現代牧業2019年淨利潤3.50億元 受益於原奶銷量及售價上升 品牌奶...
    中國網財經3月24日訊(記者 陳瓊)受益於原奶銷量及售價上升,「奶牛養殖第一股」現代牧業大幅扭虧為盈。2020年3月23日,中國現代牧業控股有限公司(1117.HK)公布2019全年業績,銷售收入55.1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1.2%。
  • 現代牧業稱與蒙牛「問題奶」無關
    現代牧業稱與蒙牛「問題奶」無關 稱公司包括眉山地區在內的奶牛養殖場,均嚴格執行監控步驟;蒙牛股價再度下挫7% 本報訊(記者李靜)受外界質疑向蒙牛提供問題奶源的現代牧業,昨日發布澄清公告稱,蒙牛含有超標黃麴黴毒素M1的牛奶與現代牧業出廠的牛奶無關。
  • 現代牧業發布盈利預警 奶牛養殖業春天來了?
    在經歷了兩三年的業績虧損後,龍頭養殖企業已經走出低谷。奶價觸底反彈上半年也是現代牧業自2019年扭虧為盈後的又一次的盈利。該公司介紹,從公司層面看,運營指標全面提升保證了其持續盈利,比如成乳牛單產提升、成本進一步得到控制等。
  • 伊利原奶供應商優然牧業預赴港上市,營收已超現代牧業
    招股書顯示,自2017年到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的六個月,優然牧業向伊利銷售原料奶產生的收入分別為20.53億元、23.93億元、28.45億元及30.67億元,分別佔同期優然牧業所生產原料奶銷售額的91.8%、91.7%、92.9%及96.1%。按招股書引用的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以2020年上半年總收入計,優然牧業是中國規模最大的乳業上遊綜合產品和服務提供商。
  • 現代牧業2019年盈利3.5億元,與蒙牛協同效益顯現
    得益於與大股東蒙牛的協同效應,現代牧業下遊液奶品牌取得了3500萬元的利潤,並為瑞幸咖啡生產特供奶。降本增效提升盈利2019年,現代牧業原奶總產量達139萬噸,同比增長8.6%;成乳牛年單產達10.6噸,較去年提高0.5噸,產量與單產均達到歷史最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