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牧業預虧9億 大牧場掙錢為什麼這麼難

2020-12-15 界面新聞

儘管公開消息稱大型乳製品製造商已經開始對部分產品漲價,原奶供應商卻似乎沒能嘗到甜頭。

中國最大原奶供應商現代牧業1月30日公告稱,繼2016年虧損7.42億後, 2017年預虧9億。

在這個預虧9億的公告中,現代牧業指出三個虧損原因,包括2017年原料奶售價較上年下降近4%,分銷商結欠的應收帳款將延遲償還,或不能全數收回,預計虧損近5億元;以及蒙牛強制性現金要約收購後註銷現代牧業管理層購股權產生的非現金虧損。

現代牧業是目前中國最大的奶牛養殖企業,運營著26個畜牧場,同時在終端銷售「現代牧業」牛奶,去年7月還與蒙牛合作推出「鮮語」純牛奶。

原奶養殖盈利難在行業內存在已久,另一家原奶供應企業西部牧業31日公告稱,2017年預計虧損3.48億元,原因之一也是生鮮乳價格持續低迷,飼養成本卻未降低。

一個星期之前有行業人士爆料,南京發生了因為奶農超出了供應計劃遭乳企拒收不得不倒奶的事件,供應計劃如何制定、為何拒收並未公開,但可以推斷的是,如果在供不應求的市場環境下,拒收事件不會輕易發生。

2018年初以光明為代表的乳企的漲價並不能讓原奶企業受益,乳業分析師宋亮分析,此輪漲價是飲料、啤酒等消費品漲價的傳遞,而在乳品成本中包括的不只是原奶成本,乳製品漲價,並不意味著原奶收購價格提高了。

進口奶是影響原奶價格的一方面 。在原料端,進口大包粉價格低廉,國內不少企業減少甚至停止收購國內原奶。在乳品終端,進口乳製品替代影響了國產乳品消費的增長,也進一步影響了乳製品加工企業對原料奶的需求。美國農業部一份報告曾預測,中國在2017年進口液態奶會繼續增長,增幅將達接近40%。

消費者選擇價格更低,且看上去更安全的進口奶,企業選擇更低成本的進口大包奶作為原料,都是市場正常選擇。而解決策略,一方面要繼續提升中國消費者對國產乳業的信心,一方面則是降低中國原奶養殖的成本。

「中國原奶價格為什麼這麼高?」宋亮分析,這些年國內原奶價格高於國際,表現為飼料、人工成本上漲,但形成根本原因有三,一是家庭牧場、專業合作社等產業組織模式發展仍然滯後,二是轉型發展帶來的產業鏈「系統性」成本高,主要表現配套的飼料、防疫、擠奶、配種、運輸等沒有形成很好規模,三是規模化發展方向偏差。萬頭以上大規模養殖,因為飼料供應半徑過大,集中飼養帶來防疫、糞汙處理等問題,是典型高投入高產出。

現代牧業從誕生起就是萬頭大牧場的代言。在大牧場模式下,2005年成立的現代牧業2010年成功上市, 但大牧場的養殖安全問題也一直備受爭議,近年來公開消息上也不乏因為環保問題遭受罰款的報導。

「現代牧業的虧損,根本原因就是自身成本太高,是大牧場模式出現偏差。」宋亮稱。

為了專心經營奶牛養殖及原料奶業務,現代牧業已經選擇與大股東蒙牛合作,把乳製品業務交給蒙牛負責。根據現代牧業公告,2018年1月22日,以5604萬元的價格向蒙牛出售現代牧業蚌埠乳製品業務單位、現代牧業肥東乳製品業務單位各50%股權。公開數據顯示,2016年現代牧業蚌埠乳製品業務單位虧損3.1億元。現代牧業肥東乳製品業務單位虧損2458萬元。

在原奶業務上,現代牧業去年6月曾發布公告表示,現代牧業與蒙牛初步籤訂框架供應和加工協議,旗下子公司將向蒙牛提供乳製品及服務,未來三年,乳製品供應建議年度上限分別為10.61億元、18.99億元及22.23億元,合計在50億元左右。

蒙牛的採購一定程度解決了現代牧業原奶訂單的問題。但面對國際上更低廉的進口奶以及大牧場模式下居高不下的成本, 要改善原奶業務的盈利狀況,並不容易。

相關焦點

  • 原料奶價格持續下跌 現代牧業等供應商連年虧損
    國內部分地區的原奶價格甚至低過了礦泉水供圖/視覺中國「人們可以說是現代牧業沒有經營好,但千萬不要認為大牧場這種模式錯了,中國乳業真的需要大牧場。」「萬頭牧場」曾經是現代牧業引以為豪並一直揚名於中國乳業的符號。然而從2016年開始,經過業績巔峰之後的現代牧業開始陷入連年巨虧,2016年虧損7.42億元,本月初公司又預計2017年虧損額將達9億元。這不僅讓現代牧業的經營舉步維艱,更讓「萬頭牧場」的模式遭遇質疑。但高麗娜昨天在接受北青報記者採訪時始終強調「大牧場」本身沒有錯,「如果因為現代牧業的虧損就否定了大牧場模式,那我們這十幾年還不如不幹!」
  • 內蒙古大牧場牧業(集團)有限公司首推牧場牧業APP
    公司下轄內蒙古大牧場食品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內蒙古大牧場牧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兩個全資子公司。內蒙古大牧場食品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位於呼和浩特市盛樂工業園區,佔地面積105畝,註冊資本300萬元。生產車間完全按照國家藥品級GMP標準建設,年消化牛羊肉原料達1萬餘噸,年出產成品3000噸以上。
  • 國家食藥監總局飛行檢查5家食品企業 內蒙大牧場牧業問題最多
    新京報快訊(記者 王叔坤)國家食藥監總局今天(11月21日)對5家食品生產企業發布《食品生產企業飛行檢查警示函》,涉及內蒙古大牧場牧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大連礎明肉聯有限公司、臨沂江泉肉製品有限公司、廈門夏商黃金香食品有限公司海滄肉類聯合加工廠、重慶豐都光明食品貿易有限公司。
  • 中國大牧場「大躍進」
    此後,中國開始了一輪大牧場建設運動。按照原有的設計,從牧場開始控制乳品生產的各個環節,能夠最大程度的保障乳品安全。然而,超大規模養殖的後果是土地和環境付出了難以承受的代價,也給全球牧場供應鏈帶來壓力。這一切的努力真能換來乳品質量的提高?大牧場的發展究竟給誰帶來了利益?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讓奶源質量成為全民關注的焦點。
  • 現代牧業與蒙牛利益糾纏 超級大牧場未來何去何從
    養了20多年奶牛的洪雅人,第一次見識到萬頭規模的大牧場卻是在2007年現代牧業進駐這裡之後。    東嶽鎮千秋坪村的村民趙加六到現在還記得當時建設場面的龐大,「修公路的,蓋樓的,全都是外地人」,樓蓋好了,工人們譁啦一下子撤走了,就像他們突然間降臨一樣迅速。
  • 蒙牛為何緩和現代牧業關係? 蒙牛高管出任現代牧業CFO
    在中糧集團董事長趙雙連、蒙牛新任總裁盧敏放先後視察現代牧業後,蒙牛又向現代牧業首次空降一位蒙牛的高管擔任現代牧業財務長,從財務上開始加大控制現代牧業。(華夏時報)   伊利持股聖牧之後,蒙牛也坐不住了。
  • 大牧場資金鍊斷裂 消費者擔心儲值卡「打水漂」
    關於儲值卡的問題,你可以直接撥打大牧場公司的電話進行詢問,另外對於儲值卡的問題,你到公告中的指定門店進行使用,我們這個店不能兌換。」她說,從去年開始,拿著儲值卡來店裡兌換貨品的消費者非常多,今年還少了很多,他們都是到指定地點兌換的。儲值卡在該店辦理且沒有過期,為什麼不能正常使用?
  • 大牧場儲值卡兌換一拖再拖 聯繫人「失聯」
    正北方網訊(北方新報融媒體記者 劉 惠 劉 睿)12月9日,讀者韓先生向北方新報融媒體記者反映:「我持有2萬多元的大牧場儲值卡,在大牧場各家店都無法使用,之前大牧場說10月份給兌換,後來又說12月給兌換,現在負責大牧場儲值卡兌換的業務人員突然不接電話『失聯』了。」
  • 這個時候,我想推薦大家關注現代牧業的奶
    我就不信敲詐勒索的還這麼有底氣! 以後遇上要寫現代牧業負面時,記者都問高麗娜怎麼才能避重就輕,高麗娜倒也有擔當,只說沒事你寫你的,寫事實就行。 閒話少說,再說說現代牧業,因為前幾年,因為我國對紐西蘭和澳大利亞開放市場,這些國家的奶噴的粉直接進口到中國,國內奶企幾乎不用國產原奶了,都在紐西蘭建廠或者進口他們的噴粉,也叫大包粉。
  • 生產區有交叉汙染風險 內蒙古大牧場牧業公司被責令整改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1月20日訊 記者從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獲悉,2017年9月1日,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組織相關監管人員與專家組成飛行檢查組,對內蒙古大牧場牧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企業資質、生產場所及設備設施、原輔料採購查驗管理、生產過程控制等11個方面情況進行了飛行檢查。
  • 現代牧業代言中國奶業構建「牛奶+」生態圈
    現代牧業董事長兼總裁高麗娜介紹,蚌埠地理位置優越,緊鄰華東市場,以蚌埠牧場和五河種植基地為代表的草畜結合,將全產業鏈建設成為一個有機整體,有效控制了產業每一環節的質量風險,這對草業和畜牧業發展具有積極借鑑意義。十年一劍  「種養加一體化」推動現代牧業崛起此次國際草業大會恰逢東道主現代牧業(集團)有限公司的十周年。
  • 原奶企業整體連虧3年,現代牧業借力「脫困」
    現代牧業業績反轉8月27日晚,現代牧業發布了2018財年半年業績,上半年公司實現收入24.7億元,同比增長5.3%,經營狀況明顯好轉,雖然還未能完全擺脫虧損,但虧損1.4億的規模相比去年同期已減少79%。核心指標自由現金流轉正,錄得2.3億元,現金流顯著好轉。
  • 現代牧業發布2019年業績公告:賺了3.5億,累計負債65.9億
    在連虧三年後,作為國內最大的奶牛養殖企業的現代牧業終於扭虧為盈。不過,資本觀察網發現,現代牧業有息負債規模達65.9億元,一年之內應償還帳面值佔比達73.96%,公司一年內到期債務高。對於2019年的業績,現代牧業在財報中表示,主要受原料奶平均售價上漲、單產提升,降低成本等的影響。據了解,2019年,原料奶外部平均售價為4.04元/公斤,同比增長4.9%。每頭成乳牛年產量10.6噸,同比增長5%,隨著產奶量及成乳牛數量的提高,年總產奶量達139萬噸,同比上升8.6%。2019年,現代牧業的收入高達人民幣55.14億元,同比上升11.2%。
  • 內蒙古大牧場公司啟動特產共享工廠
    本報訊( 記者霍建國 )日前,內蒙古大牧場牧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大牧場)執行總經理魏剛與內蒙古賽亨食品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賽亨)董事長陳龍籤署大牧場共享工廠合作方案,魏剛介紹大牧場在赤峰、通遼的生產基地即將在近期投入生產,遺留的部分消費者消費卡仍可兌換大牧場產品。
  • 剛剛,現代牧業6年來首次發布這樣的公告!
    7月5日晚,現代牧業發布「正面盈利預告」顯示,公司今年上半年淨利潤不低於人民幣1.9億元,同比增長不低於40%。中國奶牛養殖業第一股持續走向盈利軌道,胡說有理注意到,這也是6年來,現代牧業首次發布這樣的盈喜預告,這也意味著,中國奶牛養殖行業終於走出陰霾。1.
  • 奶價二次探底重創原奶企業 現代牧業上半年虧損6.7億
    原奶價格的二次探底讓現代牧業等國內原奶企業再次面臨虧損困境。根據今天上午公布的半年報顯示,現代牧業收入23.4億元,但上半年虧損6.7億元,記者了解到,現代牧業虧損的主要原因是由於原奶收購價格的回落帶來的一系列影響所致。事實上,從今年二季度開始,剛剛回暖的原奶價格出現大幅回落,也導致國內的原奶企業因此損失慘重。
  • 現代牧業:與蒙牛了斷「前緣」之後,要如何走?
    9月28日,現代牧業發布其2017年中期報告,雖然收入有所上漲,但是在2017上半年虧損額度達到了6.66億,相比2016上半年的5.66億增加了一個億。與蒙牛的姻緣:時斷時續2017年年初,蒙牛以每股1.94港元的價格收購了16.7%的現代牧業的股權,交易完成後,蒙牛持股增加至39.9%。1月25日,蒙牛完成了對現代牧業剩餘45%股份的收購。彼時,蒙牛奶源比較緊張,而現代牧業則恰恰因其奶源而聞名。
  • 高中地理《大牧場放牧業》答辯
    二、簡述大牧場放牧業形成的區位條件。
  • 蒙牛增持現代牧業背後野心:與伊利爭奪原奶市場
    「現代牧業資金壓力在2016年年初就有所顯現,但蒙牛乳業卻始終未出手相助,如今蒙牛看準時機一舉增持,也是其進一步掌控上遊優質奶源的重要戰略,雖然短期內應該不會實現全面併購,但其對現代牧業的掌控在未來只會加大砝碼」   2月7日,蒙牛乳業和現代牧業聯合發布公告,蒙牛乳業以18.73億港元增持現代牧業16.7%股權的交易已經完成
  • 加碼C端 現代牧業欲擺脫蒙牛依賴
    來源:北京商報網現代牧業(港股01117)正逐漸從幕後走向臺前。作為全國最大的原奶供應商,現代牧業從2012年開始布局終端奶市場。8月26日,針對現代牧業未來的2C業務計劃,現代牧業相關負責人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現代牧業目前已經完成了中高端全產品線的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