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九銀十,每年到這個時候,職場人的內心總會有些「小騷動」。
要麼想趁此機會窺探下自己的「職場身價」,要麼就是因為各種不爽,鐵了心要辭職。
但是,如果只是一時衝動,或者根據行情而定,大部分的跳槽行為,其實都是在把自己推進一個新的大坑。
所以,到底該不該跳?該怎麼跳槽呢?
今天這篇文章就來和你詳細聊一聊。
01 老闆光畫大餅不漲錢,該不該走?
小文是去年從名牌大學畢業的應屆生,進了一家規模不算大的專業對口企業。
當時,對方給出的薪金是他們宿舍裡最高的。為此小文驕傲了好一陣,覺得特別有面子。
但他畢竟是個應屆生,書本上的知識很難立刻轉化成收益價值。再加上公司規模不算成熟,小文能學到的東西,也真心有限。
這眼看著一年過去了,當初老闆承諾的漲薪、福利都沒兌現。
請問:小文該不該找下家呢?
我們不妨再從老闆的角度,來看下這件事——
小公司高薪招聘名校畢業生,為的是什麼?
恐怕名牌大學的背書,遠比他的能力或者產出更重要。這樣就能提升自己在業界的名氣與逼格了。
沒錯,既然公司沒指望小文多能幹,當初的承諾自然也就是個「穩兵之計」。
如果你認真了,失望就是必然的了。
只有看清老闆的真正目的,你才能找到問題的根源,從而決定自己的下一步策略。
所以,小文到底該不該跳槽呢?
咱們接著往下看。
02 職業發展的底氣
既然已經入職,而且才幹了一年,不漲薪也算正常情況。
再加上今年的就業形勢,不比前幾年那麼樂觀。
因此,不建議小文直接離職找工作。
可以先保證目前收入,再根據自己的實際能力,尋找更好的機會。
畢竟沒有足夠的自我積累,就談不上更好的發展。即使跳槽到新公司,即使漲了工資,也怕難有後勁兒。
還是那句話,作為職場人,你需要搞明白企業認可你的是什麼,要求你的又是什麼。
贏得更多的認可,達成老闆沒想到的要求,這才是你發展職場的底氣。
到那時,你就真正擁有「考慮換公司」的資格。
那小文又該如何開始積累自我呢?
03 落實行動是關鍵
第一步,確定一個自己要發展的領域。
入職3-5年,是一個職場人探索自己的黃金期。
這個專業是否是你想一生從事的?
你更適合走技術路線,還是做管理工作?
如果要轉行,你的目標行業是什麼?
第二步,找到相關專家、大佬,說出你的計劃,聽聽他們的建議與意見。
第三步,重新調整自己的職業規劃。
第四步,如果是新領域,可以先從兼職入手,實地考察其中的利弊。如果不換領域,從當下開始朝著目標前進就好啦。
第五步,等你感覺自己的實力已經能完全cover現在的工作,並且帶來的價值遠遠高於工資時,就可以考慮跳槽啦。
04 寫在最後
總之,跳槽應該是你能力提升後的獎賞,而不應該是你要提升能力使用的手段。
那又該如何選擇新機會呢?
首先,你需要考察新機會是否具備兩個條件:
一是職位薪資比現在高,並且你的能力,完全能勝任這個職位。二是新的工作平臺更大,你能比現在有更多學習和提高的機會。然後,你再考慮自己需要付出的成本:
一是現有工作的確定性,你熟悉的環境、工作方法……等等。二是如果不選新工作,你會得到的其他價值,也就是所謂的「機會成本」。最後,衡量付出與回報之間的關係,如果是小於,就可以著手準備啦!
祝,一切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