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菜代表作「九轉大腸」

2021-02-17 玩食潮汕

九轉大腸來歷是魯菜的代表作。

都說「九轉大腸」是魯菜中的名菜,可這菜究竟好在哪裡?我們自己在家中是否也能動手做呢?

魯菜講究的是原汁原味,做大腸就要有個大腸味,做魚就要有個魚味。


「九轉大腸」是清朝光緒年間由濟南九華樓酒樓首創,店主杜某是一個巨商,掌柜對「九」字有著特殊的愛好,什麼都要取個九數,九華酒店設在縣東北首,規模不大,但司廚都是名廚高手,對豬下水的烹製極為考究,燒制豬大腸時,下料重,用料全,五味俱全,相傳一次九華樓店主設菜宴客,席間上有一道「燒大腸」, 外焦裡嫩!眾人品嘗後都讚不絕口,有一文士說,如此佳餚當取美名,這個文士一方面迎合店主喜「九」之癖,另外也是讚美高廚的技藝,當即取名「九轉大腸」,道家善煉丹,有九轉仙丹之名,食此佳餚可與仙丹媲美。舉座無不為之叫絕,從此「九轉大腸」聲譽日盛,流傳至今。


「九轉大腸」的烹製方法應屬於「濟南紅燒大系」。濟南菜多以紅燒技法烹調佳餚,原料以魚、肉、雞及下貨類為多,成菜色澤紅潤光亮,味鮮濃厚,是濟南老百姓喜歡的口味。燒又分很多種,如紅燒、蔥燒、白燒、辣燒、扒燒、醬燒、煎燒、軟燒、煸燒、鍋燒、蝦子燒、黃蔥燒、素燒等。

此菜的主料是整段的大腸。在洗滌後,必須用腸套腸的方法,將整腸一層層套起來,大體套至八九層,全長可以約定縮短到5寸左右,才進行烹製,烹製時,須提鍋轉動八九次,才能使湯汁全部滲入腸內,這也是「九轉大腸」名字來源的另外一種解釋。成品需色紅而明亮,味肥糯而不膩,酸辣甜香俱全。


「九轉大腸」的做法:

1、熟豬大腸切成2釐米長的扳指段。

2、在鍋中放入清水,燒開後,放入切好的豬大腸焯水去油,撈出瀝乾水分備用。

3、另外準備一個油鍋,放油加熱,油7成熱後,放入焯水後的豬大腸,炸至金黃色,撈出,控油。

4、鍋內留底油放入蔥姜蒜末爆香,倒入炒出香味,加入少許的精鹽。

5、放入白糖、料酒、白醋,倒入清湯或水,大火翻炒形成湯汁。

6、倒入控淨油的豬大腸段慢火煨制,放入肉桂、砂仁粉、胡椒粉大火收汁。

7、倒入花椒油翻炒均勻即可出鍋裝盤,撒上香蔥花或者香菜末。


小貼士

九轉大腸中,豬大腸要切成扳指段,最好是挑選豬直腸,也就是腸頭,這樣做出來的九轉大腸才有型。

豬大腸性寒,味甘;有潤腸,去下焦風熱,止小便數的作用。用豬大腸治療大腸病變,有潤腸治燥,調血痢髒毒的作用,古代醫家常用於痔瘡、大便出血或血痢。如《仁齋直指方》和《奇效良方》中的豬髒丸,《本草蒙筌》中的連殼丸等,皆是用於治療直腸病變的名方,其中均用到豬大腸。

倡導休閒生活,傳播潮汕獨特飲食文化和玩樂信息。

讓你的生活活色生香起來!

了解更多潮汕美食、玩樂信息請關注微信訂閱號:玩食潮汕

投稿可發送郵箱:stchenyiqun@163.com

相關焦點

  • 來見識一下魯菜經典菜餚——九轉大腸
    說起這九轉大腸,你就會想到這是魯菜的代表菜。沒錯!作為一道美味的山東菜,九轉大腸兼具五味酸,甜,苦,辣,鹹。色澤紅潤亮麗,味道濃香四溢,是一道真正的魯菜代表菜餚!那麼,你知道九轉大腸的來歷嗎?古代的九可是個非常重要的數字要不然皇帝也不會稱自己為九五之尊了,所以九轉大腸的名字就是這樣得來的。九轉大腸的魅力在哪哪?首先就是大腸本身作為內臟器官特別是豬肉,在明清之前都是不被歡迎的。
  • 山東一烹飪大師改良魯菜「九轉大腸」 致力傳承創新
    【同期】中國魯菜烹飪大師 胡付華  魯菜的特點呢就是選料講究,你比如我們這個九轉大腸呢,這一份菜的(原料)就是(需要)三頭豬,每一頭豬上,我們就選擇三到四塊的這種粗細均勻的,這種食材。  【解說】改刀套腸、點火燒油、煮炸爆煨……隨著餐飲行業堂食逐漸復甦,濟南魯菜經典名吃九轉大腸點單率不斷攀升。
  • 經典魯菜美食——九轉大腸,口味優秀賣相好,錯過可惜
    相對於其它的菜系來說,魯菜是大家公認的歷史最久、技法最多、難度最高,對大廚的功力十分考究,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魯菜被列為八大菜系之首。下面分享給大家一道,非常經典的魯菜美食,菜名叫做九轉大腸,是魯菜十大經典名菜之一,下面是詳細的美食做法,如果你對魯菜有興趣的話,那麼這菜你就千萬別錯過。
  • 魯菜中一道歷史悠久的菜餚:九轉大腸,做法非常簡單,注意這一點
    魯菜中一道歷史悠久的菜餚:九轉大腸,做法非常簡單,注意這一點!九轉大腸可以說是魯菜中非常有代表的一道菜餚,酸,甜,苦,辣,鹹這五種味道兼併。九轉大腸這道菜的顏色十分紅潤,而且有光澤,有濃鬱的香味,是一道真正能夠代表魯菜的菜餚!而且九轉大腸是一道具有傳說的菜餚,不知道各位看官是否知道這道菜背後的小故事呢?話不多說,趕緊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在清朝有一個山東濟南的富商:杜老闆,他在濟南開了一個餐館,叫做九華樓餐館。餐館中的廚師都是非常有名的,其中一道非常有名的菜叫做紅燒大腸。
  • 地道的魯菜——九轉大腸
  • 九轉大腸----濟南宴席的靈魂之作
    我認為魯菜,尤其是濟南地方魯菜首屈一指的應當是九轉大腸,這必須是硬菜中的硬菜。 您如果是來濟南的遊客,當問到濟南人濟南的特色菜,估計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會告訴你九轉大腸這道菜。很多女孩子聽到大腸一般都有異樣的眼光看你,但如果是濟南本地的長大的姑娘可能會立馬垂涎欲滴,這道菜的酸、甜、苦、辣、鹹,是我個人認為整個魯菜菜系中五味表現最充分的一道菜了。
  • 九轉大腸的細微做法與來歷:
    「九轉大腸」出於清光緒初年,由濟南「九華樓」酒店首創,九華樓是濟南富商杜氏和邰氏所開。杜氏是一巨商,在濟南設有9家店鋪,酒店是其中之一。
  • 九轉大腸和糖醋鯉魚曇花一現,贊! 進行食
    於是,本月的九轉大腸,八月的奶湯蒲菜,九月的糖醋鯉魚,都成了需要算著日子去試的大菜。▲九轉大腸比如,內臟控無人不好的濟南名菜九轉大腸,供應到7月20日。瑰麗的版本,相比崑崙易舍(目前我在北京最愛的一份九轉,曾經萃華樓的也好,可惜已關),切塊更短,炸得更皺,燒得更透,甜鹹度均高,肉桂砂仁紅燒口,微微泛回胡椒辣,一丁丁香菜,請務必配米飯。九轉大腸誕生自清光緒年間濟南九華林酒樓,如果那時候有任何相機拍下它的照片,將是食界可比照的重要史料。
  • 一城一味 | 周村商埠菜——九轉大腸
    這是一道從清朝流傳至今的食物,讓許多吃過的人念念不忘,它就是魯菜經典之作——「九轉大腸」。 古老的文化和傳承已久的美食,融合成難以複製的韻味。一道「九轉大腸」,是慰藉鄉愁的美味好物,同時,「九轉大腸」集合了甜、酸、苦、辣、鹹五種口味,裝盤時撒上香菜末,色澤棗紅,大腸軟糯,肥而不膩。
  • 八大菜系魯菜之九轉大腸!與北京烤鴨齊名!
    九轉大腸是山東省漢族傳統名菜,屬於魯菜系。此菜是清朝光緒初年,濟南九華林酒樓店主首創,開始名為"紅燒大腸",後經過多次多次改進,紅燒大腸味道進一步提高。大腸異味大,有的人難以接受,而經過大師處理就成為魯菜經典,聽我述說九轉大腸的歷史和做法。
  • 這道豬大腸製作的美食,是魯菜中的經典,吃過就忘不了
    最早的魯菜發源於春秋時期,大概是當時齊國和魯國一帶,也就是今天山東地界。早在宋代,魯菜就已經自成體系。山東是孔子的家鄉,所以有多魯菜都能找出典故。魯菜還傳承了山東人豪爽樸實的性格,捨得用料,分量十足。從口味上說,魯菜主要是以鹹鮮為主,特別注重保留食材的本味,加齊魯大地物產豐富,也為魯菜提供了難得的發展基礎,成為北方菜系的傑出代表。
  • 只知道九轉大腸和蔥燒海參?你需要這篇魯菜指南
    後來多了些了解,也止步於魯菜是中國四大菜系之一,代表菜有九轉大腸、蔥燒海參等等。及至現在,走過煙臺、訪過青島,又因為「吃」來到了山東濟南,做了回體驗派,才算是真正了解了一點魯菜的前世今生。齊魯大地平原廣袤,黃河川流而過,奔騰入海,太平洋的季風從海上吹來,綿長的海岸線鑲嵌著了不少深水良港。
  • 起源於清朝光緒年間的「九轉大腸」,竟然是由濟南城的九華樓所創
    九轉大腸九轉大腸是著名的魯菜代表,可能很平常的大腸,許多人都吃過,但是像九轉大腸這樣高逼格的菜餚,一般的人很少能吃到正宗的,這道菜據說起源於清朝的光緒年間,由濟南城東巷的「九華樓」,杜老闆宴請四方賓客,其中一位客人在吃過這道「紅燒大腸」後,感覺甚是美味,於是就給這道菜起了個「九轉大腸」的名字,一是為了迎合杜老闆的喜好,而是讚美這家掌廚的師傅技藝高超,如同道家的九轉仙丹一樣,從此之後,這九轉大腸的名頭就不脛而走,成為了魯菜的經典九轉大腸的家常做法
  • 這樣先滷煮的九轉大腸,保持鮮嫩爽脆的口感,味道還香濃甘醇
    它就是九轉大腸,小夥伴們有聽說過這道美食嗎,這都美食可是來自我國一大菜系魯菜的一道名菜。這道九轉大腸聽起來就知道,這豬豬大腸做出了花樣。想起這道九轉大腸,就想起小時候我外公家養豬,每到殺豬賣的時候,總能嘗到這道鮮美可口、細膩彈牙的九轉大腸。過了十幾年,這道美味依舊是小編最喜歡的,這道九轉大腸的精妙之處就是在於它的做法,經過幾道工序,炸、滷非常鮮嫩可口。
  • 九轉大腸的做法
    小編微信:msboshan投搞:msboshan@163.com   商家合作: 1336533 0683      「九轉大腸」是山東的傳統名菜,主要源於濟南。九轉大腸在濟南的地位相當於博山豆腐箱在博山的地位差不多,是濟南的一個代表菜,不過這道菜工序複雜,價格也較貴,每份至少要在88元以上。
  • 濟南名菜「九轉大腸」小考
    以豬下貨為原料的「九轉大腸」,是其化腐朽為神奇的代表菜之一。最早的「九轉大腸」菜譜印本,是1959年3月濟南市商業局編印的《濟南名菜》,它編入了張繼興、袁兆麟廚師「九轉大腸」的兩種作法①。1959年9月商業部飲食服務局編輯的《中國名菜譜·第六輯(山東)》,《濟南名菜》是其主要依據之一。
  • 美食暗探你吃過京城最正宗的九轉大腸嗎?比較一番才知道!
    九轉大腸是魯菜頭牌,與蔥燒海參齊名。
  • 魯菜縱覽之一 九轉大腸&黃燜濰河甲魚
    魯菜以膠東菜與濟南菜為主。膠東菜擅長爆、炸、扒、煌、蒸;口味以鮮奪人、偏於清淡;選料則多為明蝦、海螺、鮑魚、蠣黃、海帶等海鮮。其中名菜有「扒原殼鮑魚」,主料為長山列島海珍鮑魚,以魯菜傳統技法烹調,鮮美滑嫩、催人食慾。其他名菜還有蟹黃魚翅、芙蓉乾貝、燒海參、烤大蝦、炸蠣黃和清蒸加吉魚等。濟南派以湯著稱,輔以爆、炒、燒、炸,菜餚以清、鮮、脆、嫩見長。
  • 九轉大腸和香煎茄片,簡單的家常做法,給你不簡單的味道
    本期為小夥伴們帶來的兩道美味分別是魯菜和粵菜中的傳統菜,這兩道菜分別是九轉大腸和香煎茄片,很多人覺得八大菜系中的菜比較難做,尤其是看到九轉大腸這個菜名更是不明所以,其實也不用把這些菜想得太複雜,下面就一起來看看這兩道美味的詳細做法吧。
  • 簡易麻辣香鍋和九轉大腸,做法跟教程
    簡易麻辣香鍋的用料:蝦6隻,土豆1個,大頭菜半個,郫縣豆瓣3勺,金針菇適量,牛百葉100g,豬大腸100g,蔥姜蒜適量,花椒適量,幹辣椒5個,白糖少許教您簡易麻辣香鍋的家常做法,怎麼做簡易麻辣香鍋好吃將基圍蝦剪須,去蝦線,洗淨;豬大腸洗淨切段;百葉洗淨切片;土豆削皮洗淨後切薄片;金針菇洗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