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菜縱覽之一 九轉大腸&黃燜濰河甲魚

2020-12-12 吃就完事兒了

魯菜以膠東菜與濟南菜為主。膠東菜擅長爆、炸、扒、煌、蒸;口味以鮮奪人、偏於清淡;選料則多為明蝦、海螺、鮑魚、蠣黃、海帶等海鮮。其中名菜有「扒原殼鮑魚」,主料為長山列島海珍鮑魚,以魯菜傳統技法烹調,鮮美滑嫩、催人食慾。其他名菜還有蟹黃魚翅、芙蓉乾貝、燒海參、烤大蝦、炸蠣黃和清蒸加吉魚等。濟南派以湯著稱,輔以爆、炒、燒、炸,菜餚以清、鮮、脆、嫩見長。其中名餚有清湯什錦、奶湯蒲菜,清鮮淡雅、別具一格。而裡嫩外焦的糖醋黃河鯉魚、脆嫩爽口的油爆雙脆、素菜之珍的鍋豆腐,則顯示了濟南派的火候功力。

【九轉大腸】

[文化聯結]

九轉大腸是用豬大腸製作的菜餚,系山東地區的傳統名菜。

中國菜餚有很多菜名都是帶數字的。數字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不僅用來計數,而且有著深刻的內涵,其用在菜餚中往往是取吉祥喜慶的含義,使菜餚的名稱悅耳動聽,以迎合人們追求富貴平安的心理。翻看一下食書我們就會發現:從一到十乃至百、千,都有菜名使用,如一品點心、二仙黑魚湯、三不粘、四喜丸子、五侯鰭等等。

古人認為「九」是陽數、吉數、天數(最高數),有吉祥、高貴的含義。另外「九」與「久」諧音,因此又有長壽平安的含義,上至宮廷顯貴下至黎民百姓無不喜愛使用。用「九」表示的有九黃餅、九轉大腸等。「九轉,大腸」是山東傳統的風味名菜,是用豬腸煮、炸、燒制而成。其菜名的來歷,也和人們對數字的獨特理解有關。

相傳:九轉大腸是清光緒年間,由濟南的九華樓酒樓首創。有一日,九華樓的店主請客,廚師上了一道風格獨特的菜—燒大腸,頗受賓客們的喜愛。大家品嘗後都讚不絕口,但各人說法不一:有的說甜、有的說酸、有的說鹹、有的說辣。後來,其中一位頗有學識的客人站起來說:「道家善煉丹,有『九轉仙丹』之名,食此佳餚可與仙丹媲美,這道美食就叫『九轉大腸』吧!」在座賓客都十分讚賞這一菜名,從此九轉大腸名聲大噪,越來越為大家所知。現在,隨著製作方法和用料的不斷改進,其味道越來越好,已成為魯菜著名的代表菜之

[製作參謀]

製作原料:豬肥大腸2根(700克)、蔥末2克、熟豬油450克、花椒油20克、清湯150克、砂仁面0.2克、肉桂面0.2克、胡椒麵0.2克、紹酒10克、鹽3克、醋40克、醬油20克、白糖90克、香菜末2克、蒜末4克、薑末2克。

製作方法:將豬大腸洗淨,切成2釐米長的段,放入沸水中焯一下撈出。

在炒鍋內倒入熟豬油,燒成七成熱後下入大腸炸至紅色時撈出。

在鍋內留少許油,放入蔥、姜、蒜末炸出香味來,烹入醋,加入紹酒、鹽、醬油、白糖,放入大腸,再移至微火上煨1小時左右,後放入胡椒麵、肉桂面、砂仁面,淋上花椒油,撒上香菜末。

特點:色澤紅潤,大腸軟嫩,肥而不膩,久食不厭,兼有酸、甜、辣、鹹、香等味道。

九轉大腸

【黃燜濰河甲魚】

[文化聯結]

黃燜濰河甲魚以甲魚為主料製作,系山東風味菜。濰坊的「黃燜濰河甲魚」頗具古代飲食風格。據《濰縣誌》、《安丘縣誌》記載,濰坊所產甲魚自古負有盛名。

相傳:漢初大將韓信曾與楚國大將龍且戰於濰河之濱,當地人們出於對韓信的敬重,曾獻濰河甲魚於他帳前。韓信感激不盡,命廚師烹而食之,次日擺鼓激戰,大敗龍且。

又據傳,此菜系濰坊人民為感激鄭板橋在濰坊任知縣時而創製的。鄭板橋在濰縣任職十年之久,為官清正廉明、一心為民。由於操勞過度,他身體虛弱,當地百姓十分擔心。有一年板橋壽日,濰縣人民得知後即到河中捕了許多甲魚,送至知縣家為他祝壽。鄭板橋見狀,深受感動,於是命家廚把甲魚全部做成了甲魚湯,與民共享美味佳餚。操廚者本是一技術頗高之人,於是就仿效古代做法烹製成了一道獨具古代風味的甲魚湯。這是一道良好的滋補食品,年邁體弱者尤為適用。

[製作參謀]

製作原料:活甲魚1隻(1000克)、老母雞1隻(1000克)花椒油20克。

製作方法:將活甲魚、老母雞各一隻加工乾淨後,入鍋中煮之,至熟爛時取出甲殼、魚骨等拆除乾淨,把裙邊及肉切成小塊(熟雞撈出不用),置原汁中煨之。視湯呈稠狀,將湯盛於碗內,淋上花椒油即成。

此魚實際上是「甲魚湯」,與「黃燜」之法相去甚遠,但當地人習慣如此稱謂。此菜以原湯原汁、鮮爽、味純正見長,尤其對老年人補身健體有益。

特點:其湯原汁原味,美味無窮;其肉細膩鮮嫩,營養上乘。

黃燜濰河甲魚

相關焦點

  • 魯式黃燜甲魚的做法——魯菜
    >魯式黃燜甲魚的做法——魯菜2011-09-02 09:29:23出處:PCbaby作者:佚名  菜譜屬地:魯菜。  製作方法:  1. 將活甲魚仰放在砧板上,待其頭伸出要翻身時,立即用手指攥住甲魚的頸部,用刀將頭頸一起剁下,出淨血後,清洗乾淨;  2. 清洗乾淨的甲魚放入開水鍋內,蓋上鍋蓋燜15 分鐘取出;  3.
  • 八大菜系魯菜之九轉大腸!與北京烤鴨齊名!
    九轉大腸是山東省漢族傳統名菜,屬於魯菜系。此菜是清朝光緒初年,濟南九華林酒樓店主首創,開始名為"紅燒大腸",後經過多次多次改進,紅燒大腸味道進一步提高。大腸異味大,有的人難以接受,而經過大師處理就成為魯菜經典,聽我述說九轉大腸的歷史和做法。
  • 黃燜雞米飯並不是正宗魯菜,很多人不知道真正的魯菜是它們,很多人...
    近幾年,黃燜雞米飯可稱得上是火遍全國,無論你在哪一個城市,隨便一條小吃街上就能看到它的招牌,真有點和福建沙縣小吃、蘭州牛肉拉麵、雲南過橋米線形成中國四大「餐飲巨頭」的態勢。
  • 黃燜雞是地道魯菜?兩種雞肉差別竟如此大!
    來回幾次之後,我這個山東人不樂意了,強烈要求選個魯菜館子。「魯菜有啥?」這是來自室友的靈魂拷問。找遍了學校周圍的館子,醋溜白菜、爆炒腰花、九轉大腸……統統都沒有。但最後還是實現了我聚餐魯菜的願望:我們去吃了遍布大街小巷的黃燜雞米飯。
  • 魯菜代表作「九轉大腸」
    九轉大腸來歷是魯菜的代表作。都說「九轉大腸」是魯菜中的名菜,可這菜究竟好在哪裡?我們自己在家中是否也能動手做呢?
  • 【黃燜甲魚】特色傳統名菜
    由來典故黃燜甲魚是一道以甲魚、肥母雞為主料的菜餚,出自山東濰坊,它的成名與鄭板橋有關。
  • 來見識一下魯菜經典菜餚——九轉大腸
    說起這九轉大腸,你就會想到這是魯菜的代表菜。沒錯!作為一道美味的山東菜,九轉大腸兼具五味酸,甜,苦,辣,鹹。色澤紅潤亮麗,味道濃香四溢,是一道真正的魯菜代表菜餚!那麼,你知道九轉大腸的來歷嗎?九轉大腸的大腸處理上非常講究首先就是去掉內臟獨有的腥味,動物的內臟氣味最大九轉大腸首先就是將大腸切成小段,然後用開水將大腸煮透為的就是去掉腥味,而且還要經過一道重要的工序那就是油炸。
  • 中華飲食文化:魯菜名饌(三)
    明末清初,大運河漕運繁忙,德州成為京都通達九省的御路,商賈雲集,賈、徐、張三家的燒雞味香形美,流傳於世。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在德州城西門外大街有一個叫賈健才的掌柜,有一天因有急事外出,便囑咐店夥計王小二壓火,哪知掌柜前腳走,後腳王小二就在灶前睡著了。
  • 中國八大菜系——魯菜,湘菜
    01魯菜魯菜是起源於山東省,發源地在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中國八大菜系之首,是歷史最悠久、技法最豐富、最見功力的菜系魯菜的代表菜非常多,比如油燜大蝦、九轉大腸,德州扒雞等。油燜大蝦海鮮本就是非常受歡迎的食物,特別是蝦一類,更是受到追捧,所以油燜大蝦也是魯菜中最暢銷的大菜之一,油燜大蝦甜香鮮美,殼酥肉嫩,加上裝飾,美味大方,讓人看到就食慾大增,做這道菜難度其實也並不大
  • 山東一烹飪大師改良魯菜「九轉大腸」 致力傳承創新
    【同期】中國魯菜烹飪大師 胡付華  魯菜的特點呢就是選料講究,你比如我們這個九轉大腸呢,這一份菜的(原料)就是(需要)三頭豬,每一頭豬上,我們就選擇三到四塊的這種粗細均勻的,這種食材。  【解說】改刀套腸、點火燒油、煮炸爆煨……隨著餐飲行業堂食逐漸復甦,濟南魯菜經典名吃九轉大腸點單率不斷攀升。
  • 魯菜有哪些招牌菜?魯菜為何是八大菜系之首
    魯菜的招牌菜有:蔥燒海參、糖醋黃河鯉魚、九轉大腸、油燜大蝦、扒原殼鮑魚、山東海參、湯爆雙脆、烏魚蛋湯、一品豆腐等。魯菜包括濟南菜、膠東菜和孔府菜,發源於春秋時期。歷史悠久,菜系也基本上被人們為分為兩派。
  • 教你做滋補的黃燜甲魚,家常的做法飯店的味道,好吃的不得了!
    今天小編要分享的美食,是一道十分美味又十分有營養的美食,那就是——黃燜甲魚,一般說起甲魚的吃法,都是用來做湯的比較多,但是這道美食是小編去了濰坊以後,品嘗的到美食,當時才知道,原來甲魚還有這樣的吃法,味道真的是太好了,比單單和甲魚湯還要好吃,這道黃燜甲魚也是那裡的特色菜,為了學習這道菜我可以是多在濰坊停留了好多天呢
  • 這道豬大腸製作的美食,是魯菜中的經典,吃過就忘不了
    最早的魯菜發源於春秋時期,大概是當時齊國和魯國一帶,也就是今天山東地界。早在宋代,魯菜就已經自成體系。山東是孔子的家鄉,所以有多魯菜都能找出典故。魯菜還傳承了山東人豪爽樸實的性格,捨得用料,分量十足。從口味上說,魯菜主要是以鹹鮮為主,特別注重保留食材的本味,加齊魯大地物產豐富,也為魯菜提供了難得的發展基礎,成為北方菜系的傑出代表。
  • 美味的黃燜雞米飯,高顏值的魯菜經典家常菜,快來看一看
    美味的黃燜雞米飯,高顏值的魯菜經典家常菜,快來看一看黃燜雞米飯的火熱程度相信不用我說大家都知道。每一個省份,每一個城市,每一個縣城,每一個繁華區裡都會有它的身影。幾乎它的店鋪充斥在各種各樣的小吃街裡。只要我和朋友去逛街的時候,旁邊就會有賣黃燜雞米飯的店,幾乎每條街都有。當時我就覺得黃燜雞米飯的店鋪也太多了,會不會競爭特別激烈,最後還是我想多了。因為我去吃了一次才知道,黃燜雞的味道真的太濃香了。無論你有沒有胃口,只要聞到了那種濃鬱的雞肉香,沒有人會抵抗住它的誘惑的。黃燜雞米飯又叫作香雞煲。它是屬於魯菜的家常菜品,據說是起源於山東省濟南市。
  • 大飯店只適合宴請,青島魯菜館裡做川菜,想吃美食還帶去小店
    最近吃了個「青島魯菜熱門榜」前幾名的大店在《史記》《詩經》等書中,都有對黃河鯉魚的記載,「黃河之鯉,南陽之蟹」可見黃河鯉魚的鮮美。店家將這道菜的黃河鯉魚換成了養殖的大黃魚,這道菜的口感、味道還是值得肯定的,魚肉外酥裡嫩蘸著酸甜汁吃鮮美可口。
  • 濟南特色美食之經典魯菜篇
    爆法講究急火快炒;扒技法為魯菜獨創,原料醃漬粘粉,油煎黃兩面,慢火盡收汁;扒法成品整齊成型,味濃質爛,汁緊稠濃。紅燒大蝦 紅燒大蝦,是山東膠東風味名菜。膠東半島海岸線長,海味珍饈眾多,對蝦就是其中之一。據郝懿行《海錯》一書中記載,渤海「海中有蝦,長尺許,大如小兒臂,漁者網得之,兩兩而合,日幹或醃漬,貨之謂對蝦」。
  • 【魯菜之鄉】中國八大菜系介紹—— 魯菜
    齊魯菜以清香、鮮嫩、味純著稱,一菜一味,百菜不重。尤重製湯,清湯、奶湯的使用及熬製都有嚴格規定,菜品以清鮮脆嫩著稱。用高湯調製是濟南菜的一大特色。糖醋鯉魚、宮保雞丁(魯系)、九轉大腸、湯爆雙脆、奶湯蒲菜、南腸、玉記扒雞、濟南烤鴨等都是家喻戶曉的濟南名菜。濟南著名的風味小吃有:鍋貼、灌湯包、盤絲餅、糖穌煎餅、羅漢餅、金錢酥、清蒸蜜三刀、水餃等。
  • 盤點我國八大菜系之魯菜:明清時期的宮廷菜,供皇家貴族所食用
    八仙過海鬧羅漢是魯菜的代表菜品之一,也稱為孔府菜,它作為孔府喜壽宴第一道菜,選用魚翅、海參、鮑魚、魚骨、魚肚、蝦、蘆筍、火腿為「八仙」,將雞脯肉剁成泥,在碗底做成羅漢錢狀,稱為「羅漢」,看上去極為美味。
  • 教你如何做正宗的魯菜黃燜雞!在家裡也能做出這個味!
    黃燜雞米飯又叫香雞煲,濃汁雞煲飯。屬於魯菜系家常菜品,起源於山東省濟南市。主要食材是雞腿肉,配以青椒、土豆、香菇等燜制而成,味道美妙,具有肉質鮮美嫩滑的特點。4.加蓋,燒開後用小火燜30分鐘,揭蓋,倒入洗淨的木耳,翻炒勻。 5.再蓋蓋,用中小火煮約15分鐘至食材熟透,加入雞粉,蔥葉,炒至斷生。 6.用水澱粉勾芡,轉大火,炒至湯汁收濃,關火後盛出即可!黃燜雞是一種比較溫和的食物,含有的熱量是比較高的,可以說是老少皆宜的美食。
  • 魯菜中一道歷史悠久的菜餚:九轉大腸,做法非常簡單,注意這一點
    魯菜中一道歷史悠久的菜餚:九轉大腸,做法非常簡單,注意這一點!九轉大腸可以說是魯菜中非常有代表的一道菜餚,酸,甜,苦,辣,鹹這五種味道兼併。九轉大腸這道菜的顏色十分紅潤,而且有光澤,有濃鬱的香味,是一道真正能夠代表魯菜的菜餚!而且九轉大腸是一道具有傳說的菜餚,不知道各位看官是否知道這道菜背後的小故事呢?話不多說,趕緊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在清朝有一個山東濟南的富商:杜老闆,他在濟南開了一個餐館,叫做九華樓餐館。餐館中的廚師都是非常有名的,其中一道非常有名的菜叫做紅燒大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