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大昭寺?(上)

2020-08-28 般若心物


大昭寺是拉薩老城區的核心,位於八廓街中央,與布達拉宮遙遙相對。

從老城區任何地點,

都可以直接步行前往大昭寺。

對藏人和藏傳佛教徒來說,

大昭寺可以說是世上最神聖的地點。

古語說,先有大昭,後有八廓」

最初,確實是先有的大昭寺,隨著朝拜者的聚集,自然出現了繞拜、買賣活動,逐漸形成了繁華的市集——八廓街,最後更發展出整個拉薩老城區。

可以說,拉薩是西藏的心臟,而大昭寺就是拉薩的心臟。

百科說:


著名的大昭寺,位於拉薩老城區的中心,距今已有1350年的歷史。


它是西藏現存最輝煌的吐蕃時期的建築,始建於公元647年,由松贊幹布、唐文成公主和尼泊爾赤尊公主共同興建,經歷代多次擴建,才形成了如今佔地25100餘平方米的宏偉規模。


它有5座金頂,108個佛殿,統攝苯教、寧瑪、薩迦、噶舉、格魯等西藏佛教的五大教派和各教派所崇奉的佛、菩薩、本尊、祖師、護法諸神像。

大昭寺是藏王松贊幹布(約617—650)在公元647年為其五妃所建的五寺之一(大昭寺是為尼泊爾妃而建,其他四地為小昭寺、帕崩喀寺、魯普巖寺及扎耶巴)。


先有大昭寺,才有拉薩城。


關於大昭寺的來歷有一段傳說故事。


那是1300多年前,那時的拉薩平原還是一片荒原和湖沼,藏王松贊幹布的尼泊爾妃子赤尊,試圖在這裡建一座神廟,供養她從家鄉帶來的明久多古神像,即釋迦佛祖八歲等身像。


她的努力並沒有成功:神廟白天建起,夜裡倒塌;今天建起,明天倒塌。正當尼妃苦惱和沮喪之時,文成公主經歷了千辛萬苦從長安來到了這裡。赤尊聽說文成公主懂得陰陽八卦,善於勘輿地形,便派女僕帶上一升金粉的禮物,到文成公主駐地登門求教。



(藏於西藏博物館)


文成公主觀察風水,看出了拉薩地理的利弊。一方面,拉薩山形如天然八吉祥標誌,地如八瓣之蓮。可是另一方面,西藏的山勢看似仰臥魔女,其心臟位置乃後來的拉薩中心,附近更有惡龍的宮殿。


為了克服地理風水上的不祥,文成公主建議在魔女心臟所在點建大昭寺安置八歲等身像,又於龍宮所在建小昭寺供奉十二歲等身像,並於對應魔女肢節部位的各地點建昌珠寺等十二座寺院,以作鎮壓。


史書記載:「為了使仰天躺在地上的女魔四肢受到控制,人們在她身上釘了12根釘子用以固定。」這12根釘子相傳就是現今大昭寺主殿內的12根柱子。要建成供奉釋迦牟尼的神廟,還必須調集1000隻白山羊,從北郊的果噶拉山馱運土石,把臥塘湖填平,才能完成這樣的功德。


松贊幹布和赤尊公主採納了文成公主的主張,徵集了許多民夫和1000隻白色山羊,開始填湖建寺。一時從湖邊工地到果噶拉山麓,馱運土石的白山羊絡繹不絕。


這段路程實在太遠,馱的東西太重,不少山羊倒斃路邊,還有更多的腰背磨爛,痛苦萬狀。


大昭寺開光的時候,松贊幹布和他的兩位妃子,感念白山羊的功德和付出的犧牲,吩咐匠人雕出一隻白色山羊,安置在大殿一角,讓它和大昭寺其他神祗一樣,享受信徒香客的朝拜和祭祀。


神廟也定名為「熱阿曲朗祖拉康」,意為「山羊負土幻化的釋迦神廟」。


此後,當時設計為同等規模的大昭寺、小昭寺,便於同日啟建、同日竣工,最後也於同一天舉行開光儀式,分別供奉著釋迦牟尼的八歲和十二歲等身像。


這兩座雙胞胎寺院的座向不同於大部分藏地寺院。大昭寺門向西方,乃為面向尼泊爾設計;文成公主的小昭寺向東,則是為了朝著長安。


在大昭寺的正門入口處前面,豎立著兩塊石碑。


30.唐蕃會盟碑,又稱「長慶會盟碑」或「甥舅和盟碑」。碑高342釐米,寬82釐米,厚35釐米,用漢藏兩種文字刻成的。這是公元823年,吐蕃贊普為紀念長慶元年至二年問的唐蕃會盟所建。碑文記載:「舅甥二主,商議社稷如一,結立大和盟約,永無渝替!神人俱以證知,世世代代,使其稱讚。」碑文中強調了唐文成、金城公主出嫁吐蕃贊普,締結了舅甥姻好之事;追溯唐蕃的歷史和功業,並記載了這次會盟的經過、立石年月以及雙方參加登壇會盟的官員名單。表達了漢藏歷史悠久的親密關係,是漢藏歷史上一件可貴的文物。


另一塊是「勸人種痘碑」,


高3.3米。寬1.2米,碑額刻有二龍戲珠圖案,公元1794年由駐藏大臣和琳撰立。乾隆期間,西藏流行天花,致使很多人死亡。駐藏大臣和琳命人在藏北修房安置天花病人,使不少患者生返。由於迷信,百姓常用卵石敲砸,年深日久,現已遍體鱗傷,形成了許多臼形窩坑。致使文字大多損毀,難以辨認。


在唐蕃會盟碑的兩側種有著名的31.「唐柳」,相傳是文成公主將皇后在長安灞橋賜的柳枝,帶來西藏親手種於大昭寺周圍,所以也稱「公主柳」。公主柳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儘管它現已枯萎,卻依然為人們珍視。據傳西藏原無柳樹,而現在各地的柳樹都是從文成公主所帶樹苗而發展起來的。


大昭寺坐東向西,大殿高4層,殿頂覆蓋著獨具一格的金頂。殿門邊框上,雕刻著蓮花、飛天、禽獸,具有唐代建築風格。


整個建築飛簷雕獸,雕刻精美,既保存了藏族傳統的建築形式和特點,又融合了唐代建築具有的渾厚古樸的風格。


主殿二、三層簷下,有成排的木雕伏獸和獅身人面泥質的半圓雕塑。說來有趣,獅身伏獸的鼻子全是扁的,這裡還有一段神奇的傳說:大昭寺修建中,松贊幹布親自揮斧上梁,驚動了九天之神紛紛前來助陣。一天,女僕送茶時見梁上梁下全是松贊幹布,不禁大驚,連忙稟告赤尊公主。赤尊公主來到工地大喊「贊普」,松贊幹布聞聲扭頭下望,手中斧子不慎斜揮將承簷上面獅身伏獸的鼻梁給削平了。


由正門進入後順時針進入寬闊的露天庭院。


這裡是舉行拉薩傳召大法會的地方。


每年藏曆一月初四至二十四,舉行規模盛大的傳召大法會,屆時拉薩三大寺的僧人數萬人聚集大昭寺,舉行豐富多彩的宗教法事活動。


傳召大法會始於1409年,當時藏傳佛教格魯派祖師宗喀巴為紀念釋迦牟尼佛以神變之法擊敗六種外道的功德,召集各寺廟僧眾,在大昭寺舉行法會15天。


祈禱誦經是傳召的主體活動,成千上萬的僧人在領經師的率領下用訓練有素的胸音低吟高誦,聲音像大海的渡濤洶湧澎湃,具有一種動人心魄的力量,場面極為壯觀。


最引人人勝的項目,是大昭寺南側「松曲熱」廣場進行的考格西的公開辯論。


格西是藏傳佛教格魯派的最高學位,在場所有的僧人,都可以輪流向被考人發難,和他論辯經學,這種辯論聲音抑揚頓挫很有音樂感,輔之以擊掌、喊叫、不停的比畫,更有長串的念珠隨著手勢飛舞,構成非常精彩的場面。


此廣場是20世紀60年代以前每年三大寺高等格西學位考試的會場,學問僧中的「狀元」便在這裡產生。在天井往上看,能看到二樓的一個金頂屋簷的窗口,窗後為歷代達賴喇嘛於每屆廣願大法會期間暫住之處。有時候,達賴喇嘛便在這個窗後,觀看廣場上的高僧辯論,並作評核。

(中間的小窗戶,歷代最高領袖就在那目視著格西辯經)


在廣場的四周牆上,是以賢劫千佛為主的壁畫。廣場的右牆壁畫上,有一尊小的宗喀巴大師像。此尊畫像顏色比較鮮豔,前方多有來自信眾的哈達、零錢供養,不難找到。

(曾經顯靈說話的宗喀巴壁畫)

據說歷史上曾有一位很有權勢、崇信格魯派的蒙古王爺,他曾經大事供養大昭寺。一次,他到大昭寺朝聖,走到此處時,由於一直沒看到宗喀巴大師像,他大發脾氣說:「怎麼我祖師的像一尊都沒有?」此時,牆上的這尊大師畫像竟然顯靈說:「我在這裡!」從此,許多老香客在經過此像時,會特別恭敬地彎腰或略作供養。


(嵌有石彈的柱子)

廣場左邊有一根柱子,柱身嵌有一顆石彈。相傳,這是兩位出名武僧互相競技投石時,石頭竟然嵌入柱身所致。

(傳說能招來施主的柱子)殿門前的另外一根柱子,則和廣願大法會有關。每年的廣願大法會,數萬僧人聚集在大昭寺,需要大量茶葉、酥油等。在供應不足的時候,負責管理法會風紀的鐵棒喇嘛,便會手持代表無上權威的鐵棒,用力敲打此柱。據老一輩和尚說,敲打此柱後,過不了多久便會有施主帶著法會所需來供養,百試百驗,甚為神奇。

(十三世達賴喇嘛在石上神奇地留下的鞋印)

(能治膝蓋疼痛的石頭)


在臨進殿門時的左側地面,分別有一個隱約的腳印和一塊被磨得光滑的石頭。前者為十三世達賴喇嘛(1876—1933)在石上神奇地留下的鞋印,後者傳說能治膝蓋疼痛、風溼等病,藏族香客喜以膝部摩擦以求病癒。

(「小如青稞的蓮花生大師像」之一)
在殿門左右附近的壁畫上,有好幾尊稱為「小如青稞的蓮花生大師像」,十分微小,並不容易找到。殿門前有一個木架,香客可把帽子脫下放在上面,待出來時取回。


庭院四周的柱廊廊壁與轉經迴廊廊壁上,因繪滿佛像而被稱為千佛廊


壁畫主要描述釋迦牟尼佛和藏傳佛教改革家、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的生平事跡。


大昭寺壁畫面積4400平方米,內容涉及宗教故事、歷史人物傳記、紀念性人像、重要歷史事件、西藏風土和民間傳說等等。我們將看到的文成公主進藏圖和大昭寺修建圖、白山羊馱土圖等,都是大昭寺壁畫裡的珍品。


5.內轉經道,佛教徒按順時針方向沿佛教聖物轉經。

如果以釋迦牟尼像為中心,拉薩共有內、中、外三條轉經道。外轉經道叫「林廓」,是一條沿拉薩老城轉經的道路。中轉經道叫「八廓」,是沿大昭寺的轉經路。而內轉經道是環繞著大昭寺大殿的轉經道,轉經道兩旁的牆上繪的是佛本生一百零八個故事。


院落東側有數排酥油燈,白天也總是長明不滅,由這裡各個家庭的人負責加酥油。


酥油燈後面就是大昭寺主殿的正門,大昭寺最早的建築都是從這個門開始的。外面院子都是後來修建、擴充的,這個主殿才是一千四百多年前的建築。由於多年信徒的摩擦,門口的石頭地板已經光亮如鏡了。

大殿通道入口處右側是關於大昭寺建寺故事的壁畫,它生動形象地繪出了公元7世紀時的早期布達拉宮的樣子,以及當年填湖建大昭寺的情景。


要了解大昭寺,要了解7世紀時的拉薩,松贊幹布和文成公主,就一定要先看這幅壁畫。

(修建大昭寺)

大昭寺一層


一跨入大昭寺內殿,迎面有幾尊大的塑像。


數字編號參照大昭寺門票背面


左面是29.蓮花生大師,右面是28.彌勒佛(即未來佛)。這兩尊佛像稍往後處是27.千手千眼觀音菩薩。


主尊彌勒佛的右面還有兩尊面向內的彌勒佛,兩尊中較小的是巴協家族出資製作的,因而被稱為「巴協強巴」,而較大的那尊是貴族頗羅彌旺出資製作的,故被稱為「彌旺強巴」。


(傳說從印度飛來的釋迦牟尼像)


在中庭閣樓,供奉著一尊傳說從印度飛來、極為珍貴的釋迦牟尼像。由於中庭並不開放進入,香客一般無法看到。

大昭寺主殿布局,基本仿照古印度佛教精舍設計。


在大殿的四邊,各有許多小配殿。朝聖西藏寺院,傳統是從進殿左邊開始,對每間開放的配殿次第朝禮。此處也依此路線順序介紹。


9.宗喀巴及其八大弟子殿:這間佛殿是為了紀念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而建的。佛殿中央的主尊是宗喀巴,其餘八尊是他的八大弟子,其中最著名的兩大弟子克珠傑和賈曹傑分別位於宗喀巴像的左右兩側。宗喀巴年事漸高到偏遠的山洞隱修時,這八大弟子曾陪伴在左右服侍他。

據歷史記載,宗喀巴大師在大昭寺時,曾親見文殊大士現身,文殊大士命他帶領八位學生前往沃卡地區閉關。此後,這八位大師的弟子便被合稱為「八大清淨弟子」。


此殿是進入主殿後左邊的第一間配殿,供奉宗大師及他的八位弟子身像。


神變塔:據說7世紀時,松贊幹布將戒指拋向空中,以戒指落下的地方來確定大昭寺的寺址。這枚戒指落到臥塘湖裡,於是從湖裡升起了一座幻化的白塔,表明已找到了合適的寺址。在13世紀,薩迦班智達按照幻化的白塔的樣子建了一座白塔,後來這座塔被毀壞了,現在的主座是為了代替薩迦班智達所建的白塔而重建的。


10.八藥師佛殿:主座小殿中供奉的是被尊為藥神的八藥師。生病時或為了祈求身體安康時,信徒們認為朝拜這間佛殿能夠使他們祛病強身。


11.千手千眼觀音佛殿:(天成五尊觀音殿)

原像是松贊幹布主要供奉的聖像。據說,當年松贊幹布得到了一尊在檀香樹心內自然形成的觀音像,便準備造一尊更大的千手觀音,把檀香像用做裝藏聖物。藏王把造像材料備好放在睡房裡,準備翌日請工匠開始塑像。

第二天早上,竟然出現了奇蹟,聖像已自然塑成。藏王心想「聖像自生固然殊勝,可惜未及把佛舍利和檀香觀音像等裝進去」。此時,觀音像再次顯靈,把衣袍左角撩起,自動把檀香觀音、舍利等裝藏物攝吸入身。到了後來,傳說被視為觀音化身的松贊幹布本人,和同為觀音家族的度母化身文成公主、尼泊爾公主,死後神識都進入了此尊觀音中。

由於聖像是天然變化出來的,而且內有檀香觀音、松贊幹布等三位觀音的人間化身,聖像本身又是觀音的形象,所以便被稱為「天成五尊觀音」了。此像的原像衣袍左角撩起,頭部輕微左傾。現今殿中聖像是「文革」後重新以舊像殘片重塑的。

1409年前後,宗喀巴大師曾經與其高足阿旺扎巴相約於此殿中閉關修行。大師命阿旺扎巴觀察睡夢,翌晨匯報。當天晚上,阿旺扎巴夢到天上掉下海螺,他在夢中取海螺朝東而吹,螺聲震動東方。


第二天,宗大師聽了弟子的夢境後,便預言說「這是預示你將會回到你位於西藏東方的家鄉弘揚佛法,而且事業將會十分廣大」,並把自己的念珠贈與阿旺扎巴。阿旺扎巴當場發願說:「此念珠有多少顆珠子,弟子當建立相同數目的寺院,以報師恩!」


後來,阿旺扎巴果然回到了他的故鄉,即現在的川北嘉絨藏區,首先建立了安鬥寺(其寺名意為「第一」),最後建成大藏寺(其寺名意為「圓滿完成」),先後一共建成一百零八座寺院。

在天成五尊觀音殿外的左邊牆前,供奉著唐東傑布像。唐東傑布(1385—1509,見《唐東傑布廟》)是香巴噶舉派(噶舉派的支系)的在家居士。他窮極一生到處建寺、修橋,同時也是藏戲文化的發明者,而且還是一位名醫。在他的一生中,足跡遍布西藏,並曾遠赴漢地及印度。

12.彌勒佛殿:主尊彌勒佛像右邊的沿牆供奉有四尊小巧而精緻的四大菩薩像。對面牆上繪的是一幅宗喀巴像,其兩側各繪有一座佛塔。


殿內的彌勒佛像,在11世紀重修大昭寺時,取松贊幹布沐浴處的泥土所造。在門口上方,能看到松贊幹布親筆書寫的觀音六字真言,乃大昭寺主要的佛語所依。殿外的幾級石階梯,是當年藏王與王妃沐浴所用,稱為「蓮花疊梯」。


13.宗喀巴佛殿:(像我宗喀巴殿)

「像我」宗喀巴像


這座殿位於幾級階梯之上,供奉宗喀巴等祖師,其中的宗大師像的原像乃大師在世時所造。據說當年大師第一次見到此尊像時,曾經驚嘆說「確實很像我啊!」從此這尊像便被稱為「像我宗喀巴」。

(通往地底湖的小門)

殿堂下方有一小門通往寺院下的地底湖,但通道現已封閉。


14.無量光佛殿:這座佛殿的人口處由兩尊憤怒相的護法神鎮守。左邊是藍色的金剛手菩薩,右邊是紅色的馬頭明王身相之一的措利麥瓦次嘎巴。在佛殿裡,主尊無量光佛兩側是兩尊小的憤怒相護法神,兩側的牆邊分別供有釋尊跏趺的佛像。

(曾經收藏《柱間史》的寶瓶柱)
這座佛殿有時又被叫做「業障之殿」。由於這座佛殿緊挨著釋尊殿前,信徒們在這裡祈禱能夠排除他們朝拜釋迦牟尼的障礙。


懺罪殿前的柱子中,有兩根比較特殊,一為寶瓶柱,另一根的柱身裂縫內嵌有無數已故香客的牙齒。寶瓶柱是當年記載大昭寺建造歷史、極具研究價值的史書《柱間史》收藏處,後由阿底峽大師(982—1054)取出。


「牙柱」則與西藏的朝聖精神有關。古代的陌生香客之間有一種默契:從邊遠藏區徒步或一步一拜前往拉薩的朝聖者,如果遇到死在路上的陌生香客,在經過時會自覺地捎上死者的一顆牙齒繼續上路。最後到達大昭寺時,朝聖者會把死者牙齒嵌進大昭寺的這根柱子,代表把陌生的同路人帶到了等身像前,完成了死者的願望。


在懺罪殿和等身佛殿之間,供奉有松贊幹布、兩位王妃公主和一尊蓮花生大師。此蓮師像由十三世達賴喇嘛所造,面容具有明顯的印度民族輪廓,很是特別。


文字內容一部分摘自《拉薩聖境旅人書》,(未完待續……)

相關焦點

  • 西藏之行(三)八廓街、大昭寺
    轉了八廓街一圈就來到了大昭市,買好門票進入了大昭寺之內。當地人有一句話:來西藏不來大昭寺就等於沒來!進入大昭寺首先要通過兩面兩座高大的佛像,我不知道佛像各自的名號是什麼,也不方便拍照。它又名「祖拉康」、「覺康」(藏語意為佛殿),是藏王松贊幹布建造,拉薩之所以有「聖地」之稱是與大昭寺裡的佛像有關的。大昭寺建成以後,經過元、明、清歷朝加修擴建,才形成了現今的規模。
  • 62歲一個人去了西藏(大昭寺與八角街)
          去拉薩大昭寺,還是去日喀則的扎什倫布寺,合同寫明二者選一,由於導遊的安排(大概為了省幾個油錢),去日喀則時間來不及,所以下午回拉薩去大昭寺是唯一選擇。八角街有1300年歷史,等同大昭寺,比拉薩城的歷史還長。      我沿著中心軸勻速前進(標準的轉經速度),前後轉身,左右開弓,保持最佳的成像距離,在45分鐘內走完八角街,按指定時間到大昭寺門前集合取票。
  • 拉薩大昭寺
    大昭寺門前每天擠滿了叩長拜(五體投地)禮的人們。用西藏特有的一種石頭磨成粉,摻水攤在屋頂用石制工具反覆夯打實(稱打阿嘎),防水性能不輸水泥。寺頂經桶。站在三層殿宇頂上。次年唐臣訪吐蕃,在「邏些」(今拉薩)重新結盟後,用漢藏兩種文字刻碑,紀念結盟。碑文:「棄宗弄贊(松贊幹布)(甥)與唐文武皇帝結好(舅),不戰。並迎娶文成公主」。該碑還稱甥舅碑。
  • 2014西藏之旅(二)
    街上人並不是很多,阿力說十月已經比較冷了,來的遊客慢慢減少了,但巡邏的治安人員還是非常多的,三步一崗,五步一哨,除了視覺上對內地人有些突兀,其他並不影響遊覽。走到一個街角的時候,阿力指著街角的店說,我們在這裡喝點酥油茶,拐過去就是大昭寺了。我有個青海的大學同學,他的網名就是酥油茶,說非常美味,說實話聽這名字我就沒有太大興趣,我從小不愛吃肉,擔心這種茶比較油膩。
  • 大昭寺在拉薩市具有中心地位,不僅是地理位置上的
    大昭寺是西藏現存最輝煌的吐蕃時期的建築,也是西藏現存最古老的七木結構建築,開創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廟布局規式。大昭寺融合了藏,唐、尼泊爾、印度的建築風格,成為藏式宗教建築的千古典範。西藏的寺院多數歸屬於某一藏傳佛教教派,而大昭寺則是各教派共尊的神聖寺院。西藏政教合一之後,葛廈的政府機構也設在大昭寺內。
  • 西藏遊記:大昭寺
    大昭寺(Jokhang Temple)是西藏人的精神家園,所有藏人都有一個共同 的心願: 一生之中,一定要 到大昭寺去拜佛,在八廓街上轉經。 大昭寺裡還供奉著松贊幹布另一位王后文成公主的塑像,唐貞觀八年(公元634年),松贊幹布遣使唐朝,向唐太宗請求迎娶文成公主。
  • 大昭寺—拉薩古城的中心
    > 大昭寺(Jokhang Temple),又名「祖拉康」、「覺康」(藏語意為佛殿),位於拉薩老城區中心,是一座藏傳佛教寺院,是藏王松贊幹布建造,拉薩之所以有「聖地」之譽, 與這座佛像有關。大昭寺建成後,經過元、明、清歷朝屢加修改擴建,才形成了現今的規模。
  • 西藏建築:大昭寺簡介
    大昭寺建於653年(唐高宗永徽四年),是吐番贊普松贊幹布迎娶尼泊爾尺尊公主和唐朝文成公主之後的建築,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松贊幹布建寺目的是為了鞏固其統治,並將佛教弘揚到全藏各地。傳說建寺前,文成公主運用陰陽五行的方法,試測出西藏的地形,認為西藏的地形酷似一位仰臥的魔女,而拉薩的倭塘湖似其心臟,只有填湖建廟。
  • 雪後大昭寺金頂(圖)
    這是3月21日拍攝的大昭寺金頂。新華社記者 覺果 攝    當日,瑞雪降臨古城拉薩,位於市中心的大昭寺金頂在白雪的映襯下格外靚麗。     這是3月21日拍攝的大昭寺金頂。 新華社記者 覺果 攝
  • 西行路上 感覺在飛(46)
    原創 李大叔 清江風情 5月25日十二、流浪在拉薩街頭(三)坐在牆角蔭蔽處的藏民是在休息,而那些明顯是旅行者的三三兩兩,不知道他們都在默想著什麼。外面圍繞著各地慕名而來的遊客手中的相機拍個不停,看風景的人,在風景之外,也在風景之內。
  • 央視紀錄片《大昭寺與小昭寺》
    大昭寺與小昭寺 來自央視紀錄片《千年菩提路》 在全世界藏傳佛教信徒的心中,大昭寺是獨一無二、不可替代的聖地。 為安放和供奉這兩尊佛像,松贊幹布和兩位公主共同修建了大昭寺和小昭寺。
  • 「先有大昭寺,後有拉薩城」有1350多年的歷史的大昭寺
    每個重要的節日,或者第一和第十五,大昭寺的前面總是布滿朝聖者的酥油,兩邊的白色塔樓上冒出的煙霧環繞。2000年11月,大昭寺被批准列入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作為布達拉宮的延伸。大昭寺建成後,西藏沒有僧人。後來,它延續了幾代人。周圍有許多迴廊和庭院。一些僧侶開始照看太陽穴,但他們不屬於一個特定的教派。
  • 西藏行(九)
    到1645年(清順治二年),由五世達賴喇嘛阿旺羅桑嘉措重建之後,成為歷代達賴喇嘛冬宮居所。提前20分鐘就到了檢票口處排隊檢票。這個出身藏南門巴族奴農的孩子,因命運的安排,14歲時(1697年),一夜間成為了藏區的六世達賴喇嘛。這位出身底層14年塵世生活的達賴,只有虛名,實權掌握在五世達賴親信弟子,主導他為轉世靈童的桑傑嘉措手中。對他生活上受限制,政治上受擺布,自然心裡苦惱鬱悶,便縱情聲色,這也是對強加給他的戒律和權謀的故意反叛。
  • 西藏最具推薦價值的十大景區(上)
    01拉薩布達拉宮及大昭寺布達拉宮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大昭寺是拉薩的另一座著名寺廟它弘揚佛法,抵禦外侵,是吐蕃王朝以後的西藏歷史舞臺上的重要角色。在17世紀一場戰爭中,古格王朝灰飛煙滅,銷聲匿跡。在紀錄片《古格 消失的西藏王朝》中,對此歷史有詳細說明。
  • 拉薩大昭寺滄桑史
    大昭寺坐東向西,殿高四層,上覆金頂。大昭寺整體建築群的風格獨特,結合了藏、漢、尼泊爾的藝術,在建築、繪畫、雕塑等多方面都有著很高的成就。整個建築金頂、鬥拱為典型的漢族風格。
  • 拉薩半月遊(一)
    坐上了火車去拉薩……蕪湖到拉薩的火車全程差不多48小時之後西寧到拉薩的臥鋪很緊俏,沒有補上,就硬生生坐了19小時硬座。車過了格爾木站之後人就少了很多,大家睡得比較肆意,車廂裡到處都是腿。真空包裝的食品沒有什麼變化。
  • 西藏八日遊體會與分享(二)
    在解放前,布達拉宮作為西藏人民政權和宗教的中心(主要是前藏,達賴喇嘛),距離今天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期間經過多次的維修擴建,形成了今天的規模。遠處看,莊嚴,肅穆,高大,進入布達拉宮裡面看,神秘,靜謐,緊湊。因為神聖,人們遵守著拉薩所有建築的高度不得超過布達拉宮的高度117米。
  • 朝聖之旅——西藏大昭寺
    西藏大昭寺拉薩不得不打卡的著名寺廟更是朝聖之旅的重要坐標「先有大昭寺,後有拉薩城
  • 八廓街,除了大昭寺還有什麼?
    擁有1300多年歷史的大昭寺確實很值得一遊,但八廓街的其他風景也千萬不能忽略。大昭寺廣場八廓街是老城區的中心,這裡有濃厚的藏族文化,能夠看到藏族人民的真實生活悠閒的小狗僧侶和虔誠的信徒在這裡能看到很多的僧侶和信徒,他們是從外地來到大昭寺
  • 大昭寺最觸動你的是什麼?看著匍匐朝拜的人那一刻我明白了眾生
    因為大學時,老師上課的PPT用的是大昭寺的屋頂上的一對鹿和法倫的圖片,並且講了很多關於大昭寺的歷史,比如大昭寺在西藏是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的,大昭寺供奉著著釋迦牟尼8歲等身像,大昭寺還有當年文成公主從大唐長安帶去的釋迦牟尼12歲等身像,這些都是佛教中至高無上的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