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拉薩大昭寺,還是去日喀則的扎什倫布寺,合同寫明二者選一,由於導遊的安排(大概為了省幾個油錢),去日喀則時間來不及,所以下午回拉薩去大昭寺是唯一選擇。
我對寺廟沒什麼特別興趣,去哪個廟都一樣,遺憾的是沒去日喀則,沒有領略韓紅歌裡的風光,「我的家鄉在日喀則那裡有條美麗的河,阿媽拉說牛羊滿山坡那是因為菩薩保佑的,藍藍的天上白雲朵朵美麗河水泛清波,雄鷹從這裡展翅飛過留下那段動人的歌」。
去了大昭寺,才弄清楚達賴和班禪的各自勢力範圍,達賴的大本營是布達拉宮和大昭寺,屬於前藏,而班禪住的扎什倫布寺,屬於後藏。相比起來,前者是西藏政教合一的中心,而後者就屬於城鄉結合部了。
據說佛祖釋迦牟尼有三座等身像,等身像就是他奶媽照他小時候樣子指導塑造的,特別珍貴。8歲模樣的起初放在大昭寺,是松贊幹布娶的尼泊爾尺尊公主帶來的,12歲的塑像當時放在小昭寺,是文成公主進藏時,她大哥唐太宗李世民送的,是印度送唐,唐轉送西藏的。最好的25歲等身像在印度老家,不送人,一般人看不到。後來大唐又嫁來一位金城公主,她將大小昭寺的佛像換了一下位置,從此12歲等身像就供在大昭寺了。
大昭寺的前面是個廣場,廣場的盡頭是寺門,寺門的兩側各有一個路口,延伸進去的步行街繞大昭寺一圈,便是著名的八廓街,小名八角街。所有的人都是從左邊的路口進去,順時針行走,從右邊的路口出來,所謂中圈轉經。看見特別虔誠的轉經人,面向寺廟中心,橫挪一步,磕一個長頭,很佩服,等於是全身要按肩膀的寬度,無間隙地鋪滿八角街一圈,像蓋圖章一樣。內圈轉經在寺內,摩肩擦踵,能走就不錯,磕長頭是休想。至於外圈要繞著林廓路江蘇路拉薩河堤岸,那就不清楚了。
導遊說了集合的時間,大家自由活動。邊走邊拍,漸漸被街景迷住,各類店鋪的裝飾,有點田子坊的韻味,也有些城隍廟的風情,但那獨一無二的高原氣勢,是江南上海無從尋覓的。八角街有1300年歷史,等同大昭寺,比拉薩城的歷史還長。
我沿著中心軸勻速前進(標準的轉經速度),前後轉身,左右開弓,保持最佳的成像距離,在45分鐘內走完八角街,按指定時間到大昭寺門前集合取票。
同車的一對母女,在清政府駐藏大臣衙門參觀,母親擔心時間,叫女兒快一點,讀大三的女兒拔腿一跑,前額撞柱子,仰面倒下,後腦再磕地,當場出現頭暈、嘔吐等症狀。ZH導陪著,立刻去醫院。雖然後來沒什麼大事,但是做了CT,旅館養病,大昭寺泡湯不說,第二天的納木錯也放棄。一快就出事,大意就出事,有點規律的。
黑乎乎的大殿裡面,圍繞著佛祖12歲等身像,遊客摩肩接踵,人的密度達到極限,沒有窗,不通風,點燃的酥油燈散發著令人窒息的氣味,加上前後各團隊的導遊聲音此起彼伏,能堅持聽講解要有點毅力。按照預案,有興趣的聽導遊說,酥油過敏的自己出來,我是第三種,在人堆裡順時針穿插,到處找上樓的樓梯。
大昭寺的美,美在二樓的圍廊,美在三樓的平臺,金燦燦的寺廟屋頂,在雲捲雲舒的碧藍天空下,讓人心醉!遠處的布達拉宮,巍峨屹立,與大昭寺成犄角之勢,互相呼應,構成拉薩城最美的視野直線。二樓一陣狂拍,三樓再一陣狂拍,感謝寺裡的青年喇嘛,非常熱心地幫我半身全身的橫拍豎拍,至今想起來還是很開心的。
離開大昭寺,通過廣場朝出口走去,不經意間,陽光已經收斂,烏雲密布,片刻後傾盆大雨瓢潑而下。躲在商店門裡,裝作諾有所思地遠眺商品,心想唯一的不足是12歲佛祖的模樣沒記住,更別說其他各位菩薩了。
大昭寺的正門是朝西的,所以下午的陽光最適於拍照。
大昭寺的廣場,左右兩根經幡柱,有點講究的,沒記住。兩個大香爐(神龕),不燒紙,燒樹枝樹葉。
唐蕃和盟碑,公元821年,大唐與吐蕃在長安盟誓,第二年在拉薩再盟誓,第三年在大昭寺門口立碑。又叫長慶舅甥會盟碑。
八角街轉經的人們
八角街的建築與街景
清政府駐藏大臣衙門,有300多年歷史,該藏式傳統大院原名「衝賽康扎康」,駐藏大臣可以從大院南樓的窗戶近距離欣賞八廓街,這裡就被稱為「衝賽康」,意為「可以看到集市的房子」。
這個土黃色小樓,是八角街最著名的景點,是當年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與情人瑪吉阿米幽會的密宮。六世達賴倉央嘉措不僅是西藏宗教精神領袖,還是一位浪漫主義詩人。他在此地寫下著名的《在那東方的山頂上》,「在那東方山頂,升起嬌潔月亮,瑪吉阿米的面容,漸漸浮現心上」。
現在的瑪吉阿米(makye ame)是以尼泊爾、印度、西藏風味為主的餐廳,在北京和昆明有分店。客人以老外為多,價格較貴。
「拉讓寧巴」古大院,十七世紀,五世達賴喇嘛將此作為寢宮,之後在大昭寺頂樓新修寢宮搬出後,將原來的寢宮開始被稱為「拉讓寧巴」。(拉讓:活佛的寢宮,寧巴:舊)屬拉薩市最早的古建築之一。
八角街的店鋪,賣的特別貴,沒有把握最好別碰。綠松石、天珠、藏紅花,這些東西拉薩到處都是,連超市都有。
蜜蠟的水很深,一般人別碰。
經幡柱下面的經幡球
向著大昭寺的圓心磕長頭的轉經人,是位穿著很現代的年輕人。注意窨井蓋是特製的。
走進大昭寺的院子,前面入口進去後便不可拍照。
院子裡有個大銅缸,蓄水後消防救火,作用和故宮裡的一樣,許多遊客以為是個寶貝,往裡面扔錢。
三樓平臺處拍攝的,下午大昭寺的金色屋頂,太美了,天氣也真是幫忙!
二樓圍欄處拍攝的,掛著的黑色帘布是犛牛毛做的,防塵防水防蒼蠅,通風透氣。
富麗堂皇的二樓三樓平臺
大昭寺寺頂的裝飾
大昭寺前的廣場,遠處是布達拉宮。
大昭寺與布達拉宮遙相呼應
大昭寺與布達拉宮的直線,是拉薩最美的風景線。
側面的2張接片
廣場的3張接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