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有大昭寺,後有拉薩城」大昭寺有1350多年的歷史,不僅是西藏的中心,也是拉薩的中心。西藏最古老的寺廟前面的樓板已被崇拜者磨得透亮。寺廟前面的酥油燈室裡有成千上萬的酥油燈全年點亮。每個重要的節日,或者第一和第十五,大昭寺的前面總是布滿朝聖者的酥油,兩邊的白色塔樓上冒出的煙霧環繞。
2000年11月,大昭寺被批准列入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作為布達拉宮的延伸。大昭寺建成後,西藏沒有僧人。後來,它延續了幾代人。周圍有許多迴廊和庭院。一些僧侶開始照看太陽穴,但他們不屬於一個特定的教派。在格魯派的興起之前,第五世達賴喇嘛建立了甘丹博璋政權,夏霞及其下屬辦公室位於大昭寺。從那時起,西藏的許多重大政治和宗教活動,如達賴喇嘛和班禪喇嘛,金金玉的籤字儀式在大昭寺的釋迦牟尼雕像前舉行。
大昭寺最初是供奉於吐蕃王國公主從加德滿都帶來的8歲的釋迦牟尼。唐金尊公主在8世紀上半葉與吐蕃結婚後,將佛像搬到了大昭寺,並將文成公主搬到吐蕃的12年歷史的釋迦牟尼佛像(臥佛像)然後搬到了大昭寺。
在大昭寺周圍,有三個內,中,外經絡,即膠囊,八角形和森林。參觀了大昭寺的大廳後,千佛畫廊周圍的佛像圈被稱為「膠囊」,是經絡的內轉;大昭寺外圍的圓圈是「中環」或「八環」。 「古老而熱鬧的商業街 - 八廓街;從大昭寺,順時針轉過耀王山,布達拉宮,小昭寺,回到大昭寺作為」外圈「,即」林寬「。作為遊客在人們穿過囊,八角和森林之後,對於大昭寺來說,對於拉薩來說,他們會有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每天清晨六點左右,大昭寺外面等待朝聖的藏族人就排了長長的隊伍,他們中有的是拉薩本地人,但絕大多數都是從遙遠的藏區來拉薩朝聖的人,你可以看到他們不同於拉薩本地人的外貌特徵:穿著草原上厚重的長袍、長靴,男人們黝黑的臉和堅毅的神情,婦女辮子長發上裝飾著各種豔麗的寶石,懷抱著小孩,提著酥油,老者們拄著拐杖,眼睛裡是熱切盼望的光。他們的目的都是為朝拜供奉在大昭寺的十二歲釋迦牟尼的等身像。有時候朝聖的人太多,又有不少遊客,小小的大昭寺殿堂裡擁擠不堪,但是這樣的景象也最能感受藏族同胞虔誠的信仰。
大昭寺大殿內不允許拍照。在大昭寺的金頂上能拍到大昭寺正門前廣場的俯拍圖,瑪吉阿米酒吧二樓也可以俯拍。早晚的光線比較好,轉經人比較多,是拍攝的較好時機。大昭寺門前一年四季都有磕長頭的人,冬天尤其多。朝拜的人都很友善,如果要拍攝請先徵詢對方的同意,如果不同意,請千萬不要勉強。一定保持尊重,不可距離太近,不能高聲議論,不要張揚地穿行在朝拜隊伍中,不要站在朝拜者的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