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27日,北京東城區燈市口小學四年級3班學生陳瑞萱和她的夥伴們在「小手拉大手——時代小先生與北京榜樣共宣講」主題活動展示了自己手繪的皇城根遺址公園「千裡江山圖」。
未來網北京1月28日電(記者 朱延生)「有人知道什麼叫『以舊換綠』嗎?」北京東城區燈市口小學四年級3班學生陳瑞萱昨日在「小手拉大手——時代小先生與北京榜樣共宣講」主題活動上介紹了在「北京榜樣」、燈市口小學教師袁日涉指導下進行的植綠環保行動。
「垃圾是放錯地方的資源,但是只要分類回收起來,它們就會繼續產生用途。」通過將廢品換成錢,再用換來的錢買樹苗去種,陳瑞萱和她的小夥伴們每年四月會把廢品換來的錢投入到植樹綠化的活動中。如今,在石景山、懷柔雁棲湖等地,都留下了他們參與植樹綠化活動的足跡。
手繪皇城根遺址公園「千裡江山圖」
「養護比植樹更加重要」,已經從燈市口小學畢業,如今是北京55中初一學生的鄧佳旭表示,「樹木是三分種、七分養。」2017年,燈市口小學與北京景山辦事處聯合起來,利用可回收垃圾的錢,在家門口的皇城根遺址公園,領養了自己的樹。
2019年1月27日,北京東城區燈市口小學四年級3班學生陳瑞萱和她的夥伴們在「小手拉大手——時代小先生與北京榜樣共宣講」主題活動展示了自己手繪的皇城根遺址公園「千裡江山圖」。 未來網記者 朱延生 攝
在一年多的時間裡,燈市口小學的孩子們對著百度地圖上的皇城根遺址公園,將它的地圖手繪到8張大海報紙上。我們同學們利用周末的時間,將每棵樹苗的位置再畫到手繪地圖上。
鄧佳旭說:「野外作業真不容易,這張圖是我們趴在地上、趴在凳子上、趴在小夥伴的後背上才誕生出來的。」孩子們把這張手繪的地圖稱為皇城根遺址公園的「千裡江山圖」。
「小手拉大手—時代小先生與北京榜樣共宣講」主題活動繼「紀念宋慶齡誕辰126周年敬獻鮮花儀式暨宋慶齡故居志願者表彰會」之後在宋慶齡故居舉辦,本次活動由宋慶齡故居管理中心主辦,共有100多名「時代小先生」與家長、宋慶齡故居志願者等參加活動。
「時代小先生」成傳播中國聲音的小大使
據了解,「時代小先生」是由宋慶齡故居附近幾所小學的小學生們組成的,他們利用課餘時間在宋慶齡故居義務講解宣傳,每到節日或紀念日,「小先生」們來到這裡,參加故居組織的詩詞朗誦、文藝表演,如今「時代小先生」已經成為故居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大地戰火連綿。1930年,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在上海郊區大場創辦上海工學團,開展普及教學運動,創立了「小先生制」,即「小孩教小孩、小孩教成人」的學習方式,使大人恢復其「赤子之心」,有助於整個民族「返老還童」,在當時遍地文盲的舊社會為掃盲普教、治愚治窮探索了一條新路。
陶行知說,「數年來餘致力於普及教育,因現在國家危險萬分,非使全國大眾教育普及而現代化不能發揮力量,以救危。……故餘研究一法,一二年期間即可普及全國教育。辦法為何?即用小先生……」
1946年8月,陶行知不幸逝世。宋慶齡將「小先生」所蘊含的少年兒童教育理念和實踐與自己畢生致力的少年兒童工作結合起來、發揚光大,發起「小先生運動」。
1949年,宋慶齡北上參加政協會,當選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當年12月11日,她在亞洲婦女代表會議上發表講話,發出了「所有兒童必須接受免費義務教育,並展開『小先生』運動以掃除文盲」的號召。新中國成立後,「小先生」活動與黨領導的少年兒童工作少先隊結合起來。
2011年5月29日,中國宋慶齡基金會「時代小先生」計劃啟動,以宋慶齡故居為基地開展的時代小先生志願講解活動,為少年兒童搭建服務平臺、設計社會角色,使孩子們學習擔當社會責任。「時代小先生」成為向世界各國講好中國故事和傳播中國聲音的小大使,受到廣泛好評。
2019年1月27日,「北京榜樣」、燈市口小學教師袁日涉在「小手拉大手——時代小先生與北京榜樣共宣講」活動上宣講。 未來網記者 朱延生 攝
2019年1月27日是宋慶齡誕辰126周年。在宣講環節,袁日涉表示,今天,我們對宋慶齡先生最好的懷念,就是把她對祖國最深情的愛傳承下去,把她對人民最真摯的愛傳承下去。
袁日涉表示,「這份愛就是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的志願精神。是我們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讓祖國處處都是綠水青山的環保志願者;也是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華文化的時代小先生;更是千千萬萬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中國志願者。讓我們懷揣著這份大愛,『志』在心中,『願』在行動。」
作者:朱延生 編輯:彭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