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樹更比植樹難 北京小學生為護樹手繪皇城根公園"千裡江山圖"

2020-12-18 未來網

2019年1月27日,北京東城區燈市口小學四年級3班學生陳瑞萱和她的夥伴們在「小手拉大手——時代小先生與北京榜樣共宣講」主題活動展示了自己手繪的皇城根遺址公園「千裡江山圖」。

  未來網北京1月28日電(記者 朱延生)「有人知道什麼叫『以舊換綠』嗎?」北京東城區燈市口小學四年級3班學生陳瑞萱昨日在「小手拉大手——時代小先生與北京榜樣共宣講」主題活動上介紹了在「北京榜樣」、燈市口小學教師袁日涉指導下進行的植綠環保行動。

  「垃圾是放錯地方的資源,但是只要分類回收起來,它們就會繼續產生用途。」通過將廢品換成錢,再用換來的錢買樹苗去種,陳瑞萱和她的小夥伴們每年四月會把廢品換來的錢投入到植樹綠化的活動中。如今,在石景山、懷柔雁棲湖等地,都留下了他們參與植樹綠化活動的足跡。

  手繪皇城根遺址公園「千裡江山圖」

  「養護比植樹更加重要」,已經從燈市口小學畢業,如今是北京55中初一學生的鄧佳旭表示,「樹木是三分種、七分養。」2017年,燈市口小學與北京景山辦事處聯合起來,利用可回收垃圾的錢,在家門口的皇城根遺址公園,領養了自己的樹。

  2019年1月27日,北京東城區燈市口小學四年級3班學生陳瑞萱和她的夥伴們在「小手拉大手——時代小先生與北京榜樣共宣講」主題活動展示了自己手繪的皇城根遺址公園「千裡江山圖」。 未來網記者 朱延生 攝

  在一年多的時間裡,燈市口小學的孩子們對著百度地圖上的皇城根遺址公園,將它的地圖手繪到8張大海報紙上。我們同學們利用周末的時間,將每棵樹苗的位置再畫到手繪地圖上。

  鄧佳旭說:「野外作業真不容易,這張圖是我們趴在地上、趴在凳子上、趴在小夥伴的後背上才誕生出來的。」孩子們把這張手繪的地圖稱為皇城根遺址公園的「千裡江山圖」。

  「小手拉大手—時代小先生與北京榜樣共宣講」主題活動繼「紀念宋慶齡誕辰126周年敬獻鮮花儀式暨宋慶齡故居志願者表彰會」之後在宋慶齡故居舉辦,本次活動由宋慶齡故居管理中心主辦,共有100多名「時代小先生」與家長、宋慶齡故居志願者等參加活動。

  「時代小先生」成傳播中國聲音的小大使

  據了解,「時代小先生」是由宋慶齡故居附近幾所小學的小學生們組成的,他們利用課餘時間在宋慶齡故居義務講解宣傳,每到節日或紀念日,「小先生」們來到這裡,參加故居組織的詩詞朗誦、文藝表演,如今「時代小先生」已經成為故居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大地戰火連綿。1930年,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在上海郊區大場創辦上海工學團,開展普及教學運動,創立了「小先生制」,即「小孩教小孩、小孩教成人」的學習方式,使大人恢復其「赤子之心」,有助於整個民族「返老還童」,在當時遍地文盲的舊社會為掃盲普教、治愚治窮探索了一條新路。

  陶行知說,「數年來餘致力於普及教育,因現在國家危險萬分,非使全國大眾教育普及而現代化不能發揮力量,以救危。……故餘研究一法,一二年期間即可普及全國教育。辦法為何?即用小先生……」

  1946年8月,陶行知不幸逝世。宋慶齡將「小先生」所蘊含的少年兒童教育理念和實踐與自己畢生致力的少年兒童工作結合起來、發揚光大,發起「小先生運動」。

  1949年,宋慶齡北上參加政協會,當選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當年12月11日,她在亞洲婦女代表會議上發表講話,發出了「所有兒童必須接受免費義務教育,並展開『小先生』運動以掃除文盲」的號召。新中國成立後,「小先生」活動與黨領導的少年兒童工作少先隊結合起來。

  2011年5月29日,中國宋慶齡基金會「時代小先生」計劃啟動,以宋慶齡故居為基地開展的時代小先生志願講解活動,為少年兒童搭建服務平臺、設計社會角色,使孩子們學習擔當社會責任。「時代小先生」成為向世界各國講好中國故事和傳播中國聲音的小大使,受到廣泛好評。

  2019年1月27日,「北京榜樣」、燈市口小學教師袁日涉在「小手拉大手——時代小先生與北京榜樣共宣講」活動上宣講。 未來網記者 朱延生 攝

  2019年1月27日是宋慶齡誕辰126周年。在宣講環節,袁日涉表示,今天,我們對宋慶齡先生最好的懷念,就是把她對祖國最深情的愛傳承下去,把她對人民最真摯的愛傳承下去。

  袁日涉表示,「這份愛就是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的志願精神。是我們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讓祖國處處都是綠水青山的環保志願者;也是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華文化的時代小先生;更是千千萬萬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中國志願者。讓我們懷揣著這份大愛,『志』在心中,『願』在行動。」

作者:朱延生 編輯:彭茹

相關焦點

  • 再觀《千裡江山圖》
    九年前,《千裡江山圖》在武英殿展出,條件所限,空間略嫌侷促,讓人意猶未盡。這次獨霸闊大的午門展廳,龍體完全舒展開來,榮尊之極,兩側燕翅樓則為各代青綠山水餘韻。午門曾辦過「蘭亭」大展,也是由一件人間重器引發出文本大案。伏線千裡,需要各種例證,所以有些等級稍次的藏品,藉此機緣一同被曬出來。如果與主體內容沒有牽惹,或許這些作品一輩子都鎖在深宮,不見天日。
  • 樹越種越少 林不護更稀 臺灣綠化緣何開倒車
    樹越種越少 林不護更稀  臺灣綠化緣何開倒車(說臺灣)  每逢3月植樹節,臺灣各地都會積極舉辦贈苗活動,鼓勵民眾植樹造林。然而幾十年來贈出的千萬株樹苗卻換來了今日城鄉綠化的嚴重倒退。島內媒體報導說,除了種樹不力、養護不周、砍樹建廠之外,還有「砍大樹,種小樹」的荒唐事頻發,都是臺灣綠化不進反退的原因所在。
  • 第一觀察|這些年,習近平種了哪些樹
    2017年,習近平同少先隊員一起為種下的樹苗提桶澆水,他對孩子們說,這是我們共同給樹苗澆水,實際上也在為你們澆水,這叫培育,培育年輕一代。「從小就給它扶正了。」 總書記深情的囑託為少年兒童成長引路,為中國未來「培土植綠」。 這就是成長之樹。
  • 還不知道怎麼畫樹嗎?為你整理了手繪樹的畫法步驟
    有的畫友喜歡畫花也有一部分畫友更偏愛畫樹,其實不管是畫花還是畫樹如果掌握了方法和技巧樹和花都是能畫好的,愛畫君為大家整理了一些畫樹的手繪素材,最近缺素材的可以看一下哦。不少畫友說自己其實很喜歡畫樹但是卻不知道樹怎麼畫好看,這不愛畫君就為你帶來了畫樹的過程圖,可以說是手把手教你畫樹了,還不趕緊學起來。(作者:趙航街景)樹有千萬種,不同種類的樹畫出來的效果也是不一樣的,下面的這幾種樹大家可以看一下有沒有自己喜歡的,可以臨摹著畫哦。
  • 友誼之樹生機盎然—胡錦濤出席中韓青年植樹活動
    新華社記者鞠鵬攝    新華社首爾8月26日電(記者 李拯宇 錢彤) 碧空如洗,秋聲呢噥,位於韓國首都首爾市東區聖水洞的首爾林公園,在潺潺流水間愜意地延伸著大自然的綿綿綠縟。8月26日清晨,這片綠野迎來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映現出中韓友誼的盎然生機。    上午9時許,胡錦濤一行抵達首爾林公園,受到韓國總統李明博熱情歡迎。
  • 賽過金城武樹 護樹團體推薦臺中南屯青榕公
    臺中南屯區中彰公路旁的青榕公,現在微黃的稻穗映襯下,美景不輸臺東金城武樹。圖/張美惠提供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華夏經緯網6月7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東有金城武樹聞名遐邇,但其實臺中市南屯區中彰公路旁也有一處少為人知的美麗秘境,優美景色不輸臺東金城武樹,臺灣護樹團體聯盟發起人張美惠昨就在臉書發表數張百年榕樹「青榕公」的照片,榕樹在微黃稻穗的映襯下,樹影悠然擺動,儼然是臺中市都市叢林中的難見的鄉村美景;張美惠大呼,好想在這舒服美麗的地方,辦辦活動,讓大家享受美景
  • 玉樹常青林植樹活動側記:為家鄉種下祝願樹
    為家鄉種下一棵棵「祝願樹」本報記者賀萬偉李錦「沒事,小夥子,你就讓我們多種幾棵樹吧,我們行!」4月5日上午,M組植樹現場。林文江、伊西措江兩位老人帶著侄子更江,懷著激動的心情種下了他們無限的思念和祝福。年近六旬的林文江、伊西措江兩位老人雖然年齡大了,但幹起活兒來勁頭可不小。
  • 周末北京陪孩子去哪兒?來龍灣露營公園植樹吧!
    5月17日,人民網攜手華龍旅遊實業發展總公司組織了包括項目業主及媒體記者等近百位志願者走進位於延慶的北京龍灣國際露營公園,參與主題為「走進龍灣、擁抱自然」的綠色公益植樹活動。華龍旅遊實業發展總公司的一位領導在致辭中指出,另外公司也是積極響應政府號召,迅速投入到「植樹造林、綠化北京」的熱潮中去,希望為儘快建成天藍、地綠、水碧、空氣清新、環境優美的新北京做出應有的貢獻。   另外,華龍旅遊實業發展總公司的這位領導也介紹說,華龍旅遊實業發展總公司在項目開發上,也都是圍繞「環保、綠色、節約」的理念進行規劃設計,注重公共環境的打造,盡力給業主提供一個綠氧空間。
  • 小學生寫作文回憶8日和習近平總書記植樹細節
    原標題:「我們和習爺爺一起植樹」本報訊(記者 武文娟)4月8日上午,當第二節課剛剛開始,通州區貢院小學的孩子們收到一個「平常」又「意外」的消息:去學校7公裡以外的北京城市副中心綠心城市森林公園植樹!
  • 海棗打吊瓶 結果養樹身
    近日,細心的市民會發現,抱石公園廣場前十幾棵優美壯觀的加拿利海棗都掛上了十幾斤重的吊瓶。原來這是市園林局為保證這一珍貴樹種順利成活,特意聘請專家為它補充營養。  換上細沙好「呼吸」  原來這些加拿利海棗作為名貴觀賞樹,價格不菲。
  • 周松竹 | 拜觀《千裡江山圖》
    —歷代青綠山水畫特展」於今年9月故宮博物院92周年慶之際展出,「千裡江山大展」是一次「青綠山水」的視覺盛宴,聲勢浩蕩,一閱千年,其中《千裡江山圖》作為本次展出的明星產品,被世人驚嘆!   《千裡江山圖》(宣和畫院出品)長1191.5cm,寬51.5cm,宋徽宗指導,幅上無名款,後徽宗賜予權相蔡京,卷尾的蔡京題跋成為關於《千裡江山圖》唯一證詞:「政和三年閏四月八日賜,希孟年十八,昔在畫學為生徒,召入禁中文書庫
  • 85歲老人演繹嶽麓山楓香樹之戀(圖)
    編輯作品有《走向世界叢書》、《鳳凰叢書》、《知堂書話》、《兒童雜事詩圖箋釋》等。  一人獨坐亭內,與古樹兩相緘默  2003年,嶽麓山景區發起「認養一棵古樹,共建麓山明天」活動。2007年,鍾叔河老先生獲悉此活動,領養了這棵130年的老楓香樹,以及一株離老楓香樹不遠的北美紅楓小喬木。
  • 「彰武沙漠綠化」入畫《新千裡江山圖》
    本版圖片由彰武縣委宣傳部提供近日,人民日報發布《新千裡江山圖》,長度為3322釐米,祖國大好河山、風景名勝一圖縱覽,其中「彰武沙漠綠化」榮耀登榜,排在第七張的位置,成為關外第一景。《新千裡江山圖》始於北京萬裡長城,終至海南島「天涯海角」。
  • 70歲老人養發財樹,養出「開花」發財樹,這樹真有靈性!
    70歲老人養發財樹,養出「開花」發財樹,這樹真有靈性!發財樹是一種常見的家庭盆栽綠化植物。許多人喜歡在家裡放幾盆。目前市場上的發財樹主要分兩類。一種是比較大的盆栽樹,適合放置在商店、餐館等地方。另一個是小盆栽發財樹,可以放在桌子上。它們都是觀賞性盆栽植物。
  • 臺灣花藝師「復活」《千裡江山圖》,「醉美四月天」在廈展出
    北宋名畫《千裡江山圖》被列為十大傳世名畫,青綠山水畫風的江南,意境悠遠。日前,臺灣中華花藝花藝常定華教授在廈門舉辦了一場出彩的花藝裝置藝術展,以《千裡江山圖》為背景映襯,用多種插花作品呈現青綠山水的意境,仿佛名畫裡的山水「復活」。
  • 「六百年紫禁城」邂逅 「百歲瓷王」演繹《千裡江山圖宮廷福筒》
    「永存」需要的是紫禁城佑護600年傳世瑰寶之安易,「有緒」則需甄選當世良工來承揚紫禁之典藝。曾經,紫禁城以天子為尊,覽天下之良工巧匠,創歷史之珍器秘寶,只等一朝蓄勢待發,綻放華夏之瑰奇輝光。而今,紫禁城以國家為尊,展中國之藝術輝煌,抒千載之臻技妙藝,出珍品當為盛世而謳歌,創佳作予國人藏為己任。
  • 千裡贛江 生態莒洲(多圖)
    遊客騎著單車在康養步道遊玩航拍康養步道  千裡贛江之中,有一個名叫莒洲島的地方,它位於新幹縣城西北面,離縣城約7.5公裡,處荷浦鄉東部,與鄉政府隔江相望。該島四面環水,總面積4.5平方公裡,是贛江中的一大衝積島,素有「千裡贛江第一島」的美稱。
  • 無根樹
    無邊無岸難泊系,常在魚龍險處遊。肯回首,是岸頭,莫待風波壞了舟。二、勉力學人無根樹,花正危,樹老將新接嫩枝。梅寄柳,桑接梨,傳與修真作樣兒。自古神仙栽接法,人老原來有藥醫。訪明師,問方兒,下手速修猶太遲。三、劈旁門無根樹,花正孤,借問陰陽得類無?雌雞卵,怎抱雛,背了陰陽造化爐。
  • 北宋滷簿鐘上的「千裡江山圖」
    又以「仰山院」之名,可推知驗記刻文的年代,約當金代實行銅器驗記制度的海陵王正隆二年至金世宗賜名仰山院為棲隱寺之大定二年的五年之間。傅熹年《宋趙佶〈瑞鶴圖〉和它所表現出的北宋汴梁宮城正門宣德門》一文,更將鐘的製作年代時代鎖定在北宋末的政和八年——鑄於銅鐘第四層裝飾帶的一座城門,凹字形平面,城樓居中,下開五門,門樓兩側以廊廡與朵樓、兩闕相連。
  • 從《千裡江山圖》等看宋徽宗與青綠山水中的道教景觀
    這一點,有很多開拓的空間,比如本文所討論的《明皇幸蜀圖》、《千裡江山圖》定名之誤,以及《千裡江山圖》中的道教內涵等。」在開始討論《千裡江山圖》之前,先談談兩張名畫的定名問題:一件是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傳李昭道《明皇幸蜀圖》;另一件是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的傳趙伯駒《江山秋色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