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列車。網絡圖。
海濱城市建造地鐵可能會碰到跨海難題。跨海修建地鐵,成本高,施工難度大,倘還要與之前的地鐵線路承接,還將進一步增大施工難度。香港目前已建成5條跨海線路,當前,又在修建第六條——沙中線。那麼,香港是如何為地鐵跨海難點破題的呢?
沙田至中環線,簡稱沙中線,是正在興建的香港地鐵路線之一,預計2021年全線通車。據悉,沙中線將以沉管隧道方式修建跨海隧道,此方法與港鐵公司修建的其他幾條跨海路線相同。
為何仍要選擇沉管隧道的方式呢?港鐵公司總經理李子文近日表示,沉管隧道方法對維港船隻的影響較低,因此是最適合及有效貫通維港的建造方法。
沙中線過海隧道由11件每件高8米、長160米(約50層樓高)、重2.3萬噸的預製件組成。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據香港媒體報導,沙中線過海隧道全長1.7公裡,採用沉管隧道方式建造,有兩條鐵路管道及一條通風管道。為建造地鐵而打造的11件大型隧道沉管預製件完工在即,今年年中起將逐件沉入海床坑道,再連接成隧道。
李子文指出,採用沉管方式建造隧道的好處有如下幾個,因隧道預製件會放置在海床上已挖掘坑道,無須深入海床底部,減少與現有鐵路線的高度差距,可直接連接現有鐵路;海床挖掘及預製件同步施工,提高效率;大部分工序於遠離市區的工場進行,還可減少建造期間對公眾的影響。
目前沙中線工程各項工作正在緊張地進行中。李子文指出,施工時需面對不少挑戰,除因在海上施工,要在風平浪靜時才能進行;工程近銅鑼灣避風塘一段,有不少船隻停泊,附近又有工地進行工程,因此事前需與這些持份者協調,程序較複雜,現今協調已大致完成,隧道應可於預期的2019年竣工。至於整條沙中線仍以2021年為通車目標。(蔡嘯天綜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