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電信博物館開館

2020-12-19 藝術中國

黃浦江畔、新外灘邊,這裡曾是上海乃至中國通信行業的發源地。6月23日,位於外灘的上海電信博物館正式開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為上海電信博物館題字。開館當天,見證我國通信行業振興的原郵電部、信息產業部部長吳基傳、中國電信總經理王曉初等新老兩代電信人紛紛出席儀式。

李鴻章的奏章

上海電信博物館坐落於延安東路34號,展館面積1300平方米,這裡曾是1921年丹麥大北電報公司在外灘建造的電報大廈,這座外灘的標誌性建築本身就是上海電信業百年的最佳見證。

走進展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國內最大黑白原始馬賽克壁畫「外灘記憶」,馬賽克的「黑」和「白」就像通信行業的「0」和「1」,雖然再簡單不過,卻可藉此記錄下紛繁的信息,歷經百年而難以磨滅。整個展館共分電報通信、市內電話通信、無線通信、長途電話通信、綜合薈萃五個展區,從莫爾斯人工發報到衛星地球站建成,從長波電臺開通到行動電話使用,從磁石電話出世到海底電纜敷設……許多珍貴的史料實物均是首次和市民見面,無數個我國電信業的「第一」貫穿其中。

1871年4月18日,丹麥大北電報公司「第一個」在上海外灘開辦電報業務,從而拉開了中國電信歷史的序幕;櫥窗內陳列的清代奏章,來自洋務派代表人物李鴻章,1880年他上奏朝廷,成立電報總局;1881年12月28日我國「第一條」公眾電話線路建成,從天津至上海,全長3075裡;而建國後,在西方技術封鎖的惡劣環境下,進口一個大功率電子管相當於17噸大米的價錢,上海電信研製成功的「第一個」20千瓦電子管解了電信業的燃眉之急。

弄堂口的傳呼電話

電信與生活從來都密不可分。上海電信博物館內能看到建國後通信發展的日新月異,從「搖把子」到電話機,BP機、大哥大到手機,通信技術變遷恍如隔世。在上世紀80年代上海弄堂口的公用傳呼電話亭蠟像模型前,幾乎每個遊客都會駐足停留,傳呼電話阿婆的溫軟吳語勾起了許多人的過往回憶,許多參觀者嘖嘖稱奇:「和我們家弄堂口的當真一模一樣。」

在電信博物館參觀者還能了解到許多原來不為人知的「幕後電信趣聞」。例如上世紀90年代之前查號臺話務員的工作狀態就很有趣,每個話務員身前都有兩個巨大的圓柱型「旋轉檔夾」,每個「檔夾」上環形嵌入450片檔格片,每一檔格片上都密密麻麻橫插著42條手寫戶名條,雖然看起來就像大海撈針,但一個熟練的查號員僅需20秒快速找到張三、李四的電話號碼。這種旋轉檔夾人工查號方式從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美商上海電話公司一直沿用到1989年,被計算機查號取代不過才20年光景。

體驗環節中,參觀者可以親自嘗試發送電報,像諜戰劇集裡的「地下黨」那樣,「滴滴答答」之間就完成了一封言簡意賅的情報信。另外,還可以在一人多高的電話交換機前撥打電話,現場目擊電話撥出後,信號從交換機上瞬間通過,並達到另一臺電話的情景。

據悉,未來博物館將免費向市民開放,並接受團隊參觀預約。而與其遙江相望,位於陸家嘴CBD的上海電信信息生活體驗館,展示了前衛的信息科技應用,至今已免費接待了2.5萬參觀人次,「一老、一新」都是上海市民普及信息化科普知識的好去處。

相關焦點

  • 上海電信博物館開館 吳邦國為博物館題字
    昨天,見證我國電信業發展的上海電信博物館正式開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為上海電信博物館題字。原郵電部部長、原信息產業部部長、中國電子協會理事長吳基傳,市委常委、宣傳部長楊振武,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胡煒,市政協副主席錢景林,中國電信集團總經理王曉初,中國電信集團老領導周德強,中國電信集團黨組書記尚冰等出席了開館儀式。
  • 中國電信博物館開館
    位處中關村腹地的中國電信博物館昨天正式開館。這是中國信息通信領域首座集文物陳列、科技演示和科普教育等功能於一體、全面展示電信領域最新發展成果的大型現代化展館。    中國電信博物館位於北京海澱區的學院路上,建築面積一萬兩千平方米,總展出面積七千多平方米,分為通訊史、科技科普、電話卡和綜合四大展廳。此外,館內還設有四百八十平方米的新聞發布廳,面對全社會開放。
  • 上海成立電信博物館 多媒體展現電信百年縮影
    圖片說明:圖片說明: 有關領導為上海電信博物館剪彩  東方網實習生唐一泓6月23日報導:上海是中國電信業的起源地之一。上海電信自1871年開辦電報業務起,已穿過一個多世紀的風雲。今天,上海電信博物館在延安東路34號正式開館。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為上海電信博物館題字。原郵電部部長、原信息產業部部長、中國電子協會理事長吳基傳,上海市委宣傳部部長楊振武等人出席了開館儀式。
  • 通信業的「根」在這裡—記上海電信博物館開館十周年
    這得益於在上海電信博物館中,每一個場景都最大程度地還原歷史。如果你參觀過上海電信博物館,一定記得石庫門弄堂口的傳呼電話亭模型,幾乎每個遊客都會駐足停留。傳呼電話阿婆的溫軟吳語,一定勾起過你對過往的回憶。這個場景搭建的方案,當時也經過反覆推敲、仔細斟酌的。
  • 上海歷史博物館開館
    資料圖片   經過近兩年的建設,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近日正式開館,首日接待6200多名參觀者。   這是第一個綜合反映上海地方歷史的地誌性博物館。遵循「以城市史為脈絡,以革命史為重點」的原則,上海市歷史博物館全面梳理目前上海行政區劃下6000餘平方公裡內的近6000年歷史脈絡,展現城市發展各個歷史時期的重要節點和重大革命歷史事件。
  • 程京生:中國電信創建的博物館簡述
    同時,也使企業更好地融入了社會,通過博物館這一窗口更有助於公眾了解和認識企業。於此,筆者按時間順序簡單介紹一些中國電信集團公司在企業文化創建上的文博展館概況。武漢電信發展史陳列館1998年3月3日,武漢電信發展史陳列館開館。該陳列館以圖表、照片、文(實)物為載體,多層次反映了武漢電信業的興起與沿革、崛起與騰飛。
  • 上海震旦博物館日前開館
    原標題:上海震旦博物館開館    被譽為「黃浦江畔的文化寶盒」的上海震旦博物館於10月下旬正式開館。   據相關工作人員介紹,目前博物館的收藏以中國古代器物為主,藏品達8000餘件,分為佛教造像、玉器、陶器、青花瓷器及畫像石五大部分。
  • 國內首座地鐵博物館上海地鐵博物館開館 遊客可免費參觀
    為讓市民、遊客生動了解上海軌道交通發展歷程,為熱愛地鐵的朋友提供一個相聚的平臺。世界罕有、國內首家地鐵博物館——上海地鐵博物館(一期)終於揭開神秘面紗,並於10月28日開館試運營,向全社會開放。  上海地鐵博物館位於吳中路1779號,該館是國內首家地鐵博物館。上海地鐵博物館(一期)開館試運營。博物館緊鄰上海地鐵10號線紫藤路,總建築面積5000平方米,其中一期開館面積為2800平方米。一進展廳,眼前是震撼的180度寬屏環幕,影片向觀眾展示一幕幕地鐵歷史的發展與傳承。觀眾還可在現場模擬駕駛原裝進口的地鐵列車。
  • 上海消防博物館開館作為「119」重點
    第七屆上海國際消防、保安技術設備展直播回顧>>     據上海市消防局11月5日介紹,07年本市第十七屆「119消防日」以上海消防博物館開館為重點,推出一系列系列活動。    位於市消防局119指揮中心大樓內的上海消防博物館,將在本月9日開館。博物館分兩層,樓下為消防科普教育館,模擬設計了諸多火災場景,著重讓參觀市民通過親身體驗來感受火場逃生。其中設計有「動感4D虛擬火場再現」、「虛擬火災科學實驗室」、「逃生體驗及臨危自救體驗空間」等一系列高科技互動多媒體展項。
  •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十一」正式開館
    這是9月26日拍攝的已改建完成的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露臺。由2010年上海世博會城市未來館改建而成的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將於10月1日12點正式對公眾開放。該博物館僅接受網上預約,每天預約數量為6000人。上海「東方網」為此設立了專門的預約平臺。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是中國大陸第一家公立的當代藝術博物館,建築面積逾4萬平方米,有12個展廳,將以收藏、展示和陳列1980年以來的中國當代藝術作品為主。以「重新發電」為主題的第九屆上海雙年展將作為開館展覽。
  • 上海鐵路博物館在老北站開館
    昨天上午,在上海鐵路局成立55周年之際,市府科普實事工程上海鐵路博物館在老北站原址正式開館。這座三層薩拉遜式紅牆建築,按照飽經百年滄桑的滬寧鐵路上海站80%比例復原,館內展出了經廣泛搜覓而來的一批國寶級鐵路文物,同時又採用多媒體形式讓觀眾與最先進的鐵路技術「手把手」接觸。  未進館門,已走進上世紀20年代國人身著馬褂、手提藤箱在開放月臺上候車的歷史。
  • 國際乒聯博物館和中國桌球博物館在上海開館
    國際桌球聯合會博物館和中國桌球博物館外景  3月31日,由上海寶冶承建的國際桌球聯合會博物館和中國桌球博物館(簡稱乒博館)正式開館迎客。國際乒聯主席託馬斯·維克特,上海市副市長翁鐵慧出席了儀式,上海寶冶建工總經理董清等建設單位代表,與國際乒聯、國家體育總局、中國乒協、上海市政府各相關部門、相關區等領導,特邀企業代表和社會各界人士,上海體育學院領導和師生代表以及張怡寧、李曉霞、閆森、王勵勤、佩爾森、李寧、吳敏霞等10餘名世界冠軍、體壇明星以及來自世界各國的桌球愛好者共同見證了這一時刻。
  • 提醒|上海電信博物館調整散客預約方式
    提醒|上海電信博物館調整散客預約方式 2020-08-17 08: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開館,觸摸上海的前世今生
    伴隨著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正式向公眾開放,這些答案已經揭曉。經過近兩年的建設,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於2018年3月26日正式開館,首日接待6200多名參觀者。這是第一個綜合反映上海地方歷史的地誌性博物館。
  • 上海歷史博物館今起正式開館:看遍上海上下六千年
    現場展出的展品包括包括崧澤遺址出土有著五千年歷史的「上海第一人」頭骨,以及滙豐銀行銅獅等近代上海的大量文物。在當天的開館儀式上,還進行了陳毅家屬捐贈文物儀式。,開館當天進入場館的觀眾以中老年居多。觀眾費女士則認為,新媒體導覽提示很清晰,這種技術也是博物館發展的趨勢。此外,在當天的開館儀式上,還進行了陳毅家屬捐贈文物儀式。據悉,上歷博建成後,與附近的上海城市規劃館、上海博物館、上海大劇院一起,形成上海的昨天、今天與明天。與大光明電影院、國際飯店、天蟾舞臺、上海音樂廳、大世界等,共同增強了上海人民廣場文化風貌區中的老上海元素。
  • 上海地鐵博物館開館 遊客可虛擬列車DIY組裝
    5D電影、軌交列車模擬駕駛室、列車組裝互動遊戲…… 上海地鐵博物館28日正式開館,展館共有2層,總建築面積5000平方米,其中一期開館面積為2800平方米。 28日上午9點不到,不少老年參觀者就來到地鐵博物館。當得知要到下午1點才對散客開放,老人們有點迫不及待。
  •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中華藝術宮於10月1日開館
    上海新添兩大文化地標。昨天(8月30日)舉行的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宗明表示,上海兩個重大文化項目——中華藝術宮、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將於今年10月1日開館試展,這將成為上海新的「城市名片」。
  •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開館 梳理上海6000年歷史脈絡
    中新網上海3月26日電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以下簡稱「上歷博」)26日在上海正式開館。作為一座綜合反映上海地方歷史的地誌性博物館,上歷博全面梳理了上海目前約6000平方公裡行政區劃內,上下6000年的歷史脈絡。
  • 上海電信博物館,魔都電信發展史前世今生,高逼格超小眾景點
    外灘是眾所周知的網紅打卡地,而上海電信博物館正好坐落於此,見證了新中國成立70周年以來,上海通信業的巨變。上海電信博物館位於延安東路34號,是1921年由丹麥大北電報公司建造的,距今已有98年的歷史了,博物館的門口還有一尊愛德華史溫生的雕像,他是大北電報公司的首任總經理。通信、通訊對於現在的人們而言,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了,生活中通訊無處不在、無所不能。
  • 上海首家泰迪熊主題博物館即將開館 4大真相先知
    搜鋪網消息:泰迪熊博物館從英國、韓國開進了中國成都,現在又要進入上海了。11月28日,上海首家泰迪熊主題博物館即將開館。每一隻泰迪熊都需要藝術家傾注所有的愛才能完成,在上海,沒有人會拒絕這種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