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子近九成不合格 你還敢下筷子?建議食貝類去除內臟

2020-12-16 東方網

原標題:帶子近九成不合格 你還敢下筷子?建議食貝類去除內臟

  深圳貝類產品質量情況總體良好,今年以來共抽檢303批次,合格262批次,總體合格率達86.5%。值得警惕的是,帶子、扇貝易出現鎘超標現象,合格率分別為11.1%和56.4%,市食安局提醒市民說,易超標貝類市民要謹慎食用。

  帶子近九成不合格 你還敢下筷子?

  市食安局建議市民食用貝類應去除內臟

  深圳灣非法捕撈事件引發市民對貝類安全性的關注。昨日,深圳市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局向媒體通報今年我市貝類產品重金屬超標抽檢情況。市食安局表示,我市貝類產品質量情況總體良好,今年以來共抽檢303批次,合格262批次,總體合格率達86.5%。值得警惕的是,帶子、扇貝易出現鎘超標現象,合格率分別為11.1%和56.4%,市食安局提醒市民說,易超標貝類市民要謹慎食用。

  1 餐廳7批次貝類檢出鎘超標

  據市食安局副局長陳建民介紹,今年6月份開始,市食安局就開始著手抽檢餐飲服務環節的貝類水產品,包括扇貝、元貝、花甲、生蠔、帶子、象拔蚌等18種常見貝類水產,檢驗項目包括無機砷、甲基汞、鎘、鉛、鉻和多氯聯苯等汙染物。

  本次抽檢的抽樣範圍以南山區為重點(特別是深圳灣周邊餐廳),覆蓋福田、羅湖、南山、鹽田、寶安、龍崗等6個區。共抽檢99批次,合格92批次,不合格樣品檢出率為7.1%,其中7批次不合格產品分別為扇貝5批次,帶子1批次,生蠔1批次,不合格項目全部為鎘含量超標,未發現其他汙染物超標的情況。

  據了解,本次抽檢依據2013年6月1日起實施的GB 2762-2012《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汙染物限量》開展。該標準對貝類鎘限量(以Cd計,去除內臟)要求為2.0mg/kg,即百萬分之二。本次抽檢,經檢測不合格的7個不合格樣品的鎘含量水平為2.8mg/kg~3.6mg/kg。

  2 帶子合格率僅為11.1%

  除了在餐廳、酒樓等餐飲服務環節進行貝類抽檢,市食安局也在農貿市場、商場超市等流通環節展開抽檢工作。

  陳建民介紹說,今年1~9月份,市食安局共抽取了204個貝類水產品樣品檢測重金屬鎘和鉛的含量。結果顯示,204個貝類水產品樣品鎘的超標樣品數有34個,合格率為83.3%,不合格率為16.7%。

  雖然流通環節貝類整體合格率較高,但有個別品種的貝類合格率非常低。例如帶子的合格率僅為11.1%,扇貝的合格率為56.4%,這在食品抽檢合格率較高的深圳是比較罕見的現象。

  對此,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中心專家說,在抽檢過程中,他們發現帶子、扇貝等一些品種的貝類產品確實容易出現重金屬超標的情況。專家分析說,這可能跟這些貝類品種通常養殖在近海區域有關係。對此,專家建議市民要謹慎食用。

  3 貝類內臟重金屬濃度高

  據專家介紹,鎘是一種重金屬元素,其蓄積性較強,主要是通過大氣沉降和陸源汙染物的排放等途逕入海,一部分溶於海水,另一部分呈懸浮狀態沉在海底,而養殖貝類的棲息地一般位於水底汙泥,最靠近陸源排汙處,這兩種狀態的鎘易被貝類特別是牡蠣、貽貝等所富集,其體內的鎘含量可能比水體濃度高几十倍甚至上千倍,而且難以代謝排出,通過生物鏈進而危害人體。

  專家說,根據貝類的生物特性,鎘、鉛等重金屬容易富集在內臟、鰓等部位。考慮到部分市民食用貝類時不去除內臟的習慣,市食安局專門對部分貝類樣品進行了內臟與貝肉鎘含量比對測試,通過比對試驗發現貝類水產品內臟的鎘含量均比貝肉高,所檢樣品內臟的鎘含量為貝肉的1.18倍至8.0倍不等。為此,市食安局特別建議市民,在食用貝類時應去除內臟,這樣可以很大程度地降低攝入超量鎘的風險。

  據了解,對抽檢不合格的餐飲單位,市食安局已依法處理。消費者如要進一步了解全市食品安全監管情況,可登錄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網站查詢,或關注市食安局「食安深圳」官方微信、微博。(記者 陳莉)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60850000

相關焦點

  • 狂吃海螺內臟被撂倒 貝類內臟是元兇 巧食貝類有訣竅
    狂吃海螺內臟被撂倒 貝類內臟是元兇 巧食貝類有訣竅2012-07-25 10:58:00  水產養殖網  &nbsp&nbsp&nbsp&nbsp狂吃海螺內臟被撂倒  市民楊先生酷愛吃海鮮,海螺等各種貝類更是他的最愛,說起海鮮貝類哪能吃?哪不能吃?像眾多市民一樣,楊先生也說不清楚,所以他選擇「通殺」,而對於海螺的內臟,他認為別有風味。幾天前,在狂吃了一頓海螺後,他開始拉肚子,整整一晚都沒消停。
  • 7餐飲店貝類抽檢鎘超標 日常抽檢合格率僅11.1%
    共抽檢99批次,合格92批次,不合格樣品檢出率為7.1%,其中7批次不合格產品分別為扇貝5批次,帶子1批次,生蠔1批次,不合格項目全部為鎘含量超標,未發現其他汙染物超標的情況。  根據2013年6月1日起實施的GB 2762-2012《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汙染物限量》,市食安局只對貝肉進行檢測,內臟不在檢測範圍內。
  • 深圳市場監管局:7批次貝類食品被檢出鎘超標
    中國質量新聞網消息 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官網10月17日公布的餐飲服務環節貝類食品安全專項抽檢結果顯示,7批次產品被檢出鎘超標。對抽檢不合格的餐飲單位,已依法處理。   據悉,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自2013年6月以來,對我市餐飲服務環節貝類先後進行了3輪食品安全專項抽檢。
  • 貝類如何快速去沙?教你一招再也不愁→
    海螺、扇貝、蛤蜊等貝類是物美價廉的海鮮,但是它們體內多砂石,不容易清洗乾淨,影響口感。那麼到底該如何清洗貝類的泥沙呢!很多人想到的都是焯水,其實焯水不僅沒辦法清洗乾淨,還會出現越焯水越髒的情況,所以今天教你一招,讓你再也不愁吃到沙。
  • 廈門:吃貝類要剔除內臟 我市目前沒有接到扇貝中毒投訴
    廈門:吃貝類要剔除內臟 我市目前沒有接到扇貝中毒投訴2010-05-23 08:38: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廈門網        瀏覽量: 4472 次 我要評論 &nbsp&nbsp昨日,營平市場及開禾路市場的水產品攤點中,8個攤點有售扇貝,個兒大的每粒3元,個兒小的每粒1元,但問津的人不多。 &nbsp&nbsp「近三天開始難賣了。」開禾路某水產品攤主陳老闆將扇貝的滯銷歸結於天氣轉熱。他認為天氣熱,顧客擔心扇貝壞得快,所以不喜歡買。
  • 深圳人,貝類不能瞎吃,麻痺性貝類毒素你知道嗎?
    夏末是吃海鮮的好季節,辣椒醬油爆炒一碟花甲、蒜蓉蒸帶子等等哪樣是你的最愛?但美味的貝類其實也暗藏風險,今天就來為大家科普一下貝類中常見的一組毒素——麻痺性貝類毒素。
  • 吃海鮮要去除內臟嗎?飯店老師傅告訴你原因,很精闢
    我從小到大就生活在海邊,海鮮可以說是餐桌上最常見的食物,而且家裡吃飯可以沒有肉,要是少了腥氣味的東西還真是特別的饞。沿海地區吃海鮮,大部分都不去內臟,難道真的不髒麼?三,貝類:貝類根據大小和不同品種,有些是不去內臟的,因為它們的內臟也是可以食用的,而且去除內臟後就會沒有肉了!比如:蜆子、海虹之類的,如果去內臟那還有東西了嗎?並且還非常的麻煩。
  • 扇貝蟶子海蜇等,都教你,建議先收藏
    如果不容易取出,可以將蝦煮至半熟以後再取黑線,蝦受熱以後背肌容易翻起,黑線很輕鬆就能去除了。02 貝類常見的貝類海鮮包括扇貝、蛤蜊、蟶子、帶子、生蠔等,屬於高蛋白低脂肪產品,其蛋白質的胺基酸組成比較全面,因此營養價值較高。
  • 你真的會正確清洗海鮮嗎?
    看完這篇你就懂了眾所周知,蝦類也有內臟,在烹飪前最好清除。首先將蝦清洗乾淨,蝦頭剪掉,然後擠出腸胃裡的殘留物。蝦的背部有一條黑色的蝦線,這是蝦的直腸,裡面有很多消化殘留物,如果不去除,不僅會影響口感,而且也不衛生。可以用牙籤或大針在蝦背部節間將蝦線挑出;或直接用小刀將蝦背剖開,然後再用牙籤將蝦線輕輕挑出即可。
  • 吃貝類三招保安全:鹽水浸泡不吃內臟
    原標題:吃貝類三招保安全:鹽水浸泡不吃內臟   近年來,各地都流行吃烤生蠔。很多人覺得,海產品汙染少,營養高,尤其是學名牡蠣、被譽為「海底牛奶」的生蠔。但大量海洋公報和研究報告顯示,蛤、蟶、蚶、扇貝等貝類正面臨重金屬、赤潮和有機物汙染之害。
  • 這3種海鮮不建議買,貝殼類海鮮如何清洗?
    3種海鮮不能買一、死的海鮮死海鮮在海鮮市場是很常見的,並且還很受歡迎。最大的吸引點就是價格便宜,商販為了賣出這種海鮮,不惜進行降價或者打折。但是這樣的海鮮一般都不新鮮,而且營養價值也很低,而且還不知道死掉多久了,溫度高的時候很容易變質的。
  • 要安全就得改習慣吃扇貝最好別吃內臟
    本報記者寧夏實習生張雅劉梓竹  每到夏天,大排檔、燒烤店的貝類海鮮都是人們的摯愛。近日在香港、澳門和珠海等地分別出現了當地市民食用鮮帶子發生食物中毒的事件,懷疑為貝類毒素中毒。我市漁業企業和大連食品監管部門提醒市民,在食用扇貝等貝類產品要先去除內臟,確保飲食安全。
  • 河北唐山發出安全警示:這種貝類海鮮近期少吃!
    安全警示中表示:結合近年唐山市市及周邊地區海虹麻痺性貝類毒素發生、發展的規律,海虹麻痺性貝類毒素含量4—5月份將達到最高。食用海虹中毒後,患者初期症狀為口唇、手腳麻木,後期伴有噁心嘔吐、頭暈等症狀,重症患者呼吸困難、四肢無力、伴有昏迷。
  • 赤潮高峰期來襲,這種貝類海鮮要少吃
    02 遼寧大連2019年5月初,遼寧省食藥監局曾發布預防海虹中毒食品安全提示。為預防食用海虹食物中毒,建議市民高度注意謹慎食用海虹。03 山東青島2019年4月份,青島市市場監管局也在食品藥品監管微信公號中提醒市民,5月是海虹中毒高發季節,近段時間儘量少食慎食海虹。
  • 海鮮內臟該不該去除引爭議,到底怎麼做才是正確的?
    提起海產品人們自然會想起一個字「鮮」,人們的舌頭除了可以品嘗到酸甜苦辣之外,還可以感受到「鮮」這種特殊的味道。鮮活的海產品無疑是所有食物中最鮮的,所以幾千年來人們也發明了各種各樣的吃法。不過對於海鮮,內陸和沿海有著許多不同的吃法,哪怕是處理的時候手法也不一樣。
  • 赤潮來襲,吃貝類易中毒?那中山的海鮮還能吃嗎?市食藥監局說……
    今期《食品安全知多D 》跟著小何一起來了解下所謂赤潮,是指在特定的環境條件下,海水中某些浮遊植物、原生動物或細菌爆發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體變色,而貝類是以過濾水中的微生物作為食物,當藻類含有一定的毒素,它就會將毒素附著在貝類,所以當赤潮發生時
  • 燒烤圈:扇貝、蛤蜊、蟶子、帶子、生蠔等貝類海鮮清洗、製作方法,一起打包收藏好嘍!
    此時你會看到貝殼的兩邊都帶有貝肉。3. 再次用餐刀,貼著貝殼的底部,將貝肉完全剔除出來。此步驟刀一定要緊貼貝殼的底部,才能剔出完整的貝肉。4. 將貝肉與貝殼分開。我們先開清理貝肉,用刀將貝肉的內臟,也就是看上去黑乎乎的東西去除。然後將完整的貝肉放入一個大碗內。加入一點點鹽,用鹽水浸泡兩三分鐘,用筷子順時針旋轉貝肉,這樣做的目的是使貝肉表面的泥沙沉入碗底。
  • 國家食藥監提醒慎食赤潮貝類 常見貝類海鮮有哪些
    據報導,近日,國家食藥監總局官方微信發布消費提示。近期,部分南方海域發生赤潮。麻痺性貝類毒素毒性極強,尚無特效的解毒方法。建議消費者及餐飲單位儘量避免購買來自赤潮地區的貝類,如發現誤食,出現中毒症狀,請儘快就醫。
  • 在深圳,端午節少不了吃海鮮,清理海鮮大全送給你~
    此時你會看到貝殼的兩邊都帶有貝肉。3、再次用餐刀,貼著貝殼的底部,將貝肉完全剔除出來。此步驟刀一定要緊貼貝殼的底部,才能剔出完整的貝肉。4、將貝肉與貝殼分開。我們先開清理貝肉,用刀將貝肉的內臟,也就是看上去黑乎乎的東西去除。然後將完整的貝肉放入一個大碗內。加入一點點鹽,用鹽水浸泡兩三分鐘,用筷子順時針旋轉貝肉,這樣做的目的是使貝肉表面的泥沙沉入碗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