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順正 遠望智庫特約研究員 察哈爾學會研究員 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會員
據路透社消息,受德國總理默克爾委託,此次來華參加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德國聯邦經濟部長阿爾特邁爾(Peter Altmaier)表示,歐盟內幾個大國想通過集體形式,籤署「一帶一路」合作備忘錄,而不是以雙邊形式(歐盟各國和中國分別籤署)與中方展開合作。從這次部分歐洲國家打算「組團」參加「一帶一路」倡議可以看出歐洲目前對於中國患得患失的心情。
一方面,歐洲知道加入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確實可以給自己帶來很多經濟利益。經過了長達數年的歐債危機,歐洲國家現在終於可以稍微鬆口氣,但是絕大部分歐盟成員國的經濟尚處於「大病初癒」的康復階段,這時如果加入中「一帶一路」倡議就好似一針「強心劑」。中國資本的注入以及隨之而來的大額訂單,對於改善許多歐洲國家經濟和當地就業狀況無疑非常重要的。而這些成果也已經擺在了世人面前。
如匈牙利是第一個和中國籤訂「一帶一路」合作諒解備忘錄的歐洲國家,連接布達佩斯和貝爾格勒的匈塞鐵路正在開工建設。而芬蘭和挪威等北極國家國在「一帶一路」倡議的影響下正開始推進「北極走廊」項目,未來來自亞洲的貨物有望在挪威的希爾克內斯等北冰洋沿岸地區裝卸,然後進入歐洲各地。
希臘比雷埃夫斯港則更是中歐「一帶一路」合作的重要典範項目——經過中國和希臘的合作運營,比雷埃夫斯港的全球排名已從2010年的第93位躍升至第36位,以此為樞紐的55條海運航線輻射地中海周邊地區並連接各大洲。比雷埃夫斯港項目對希臘直接經濟貢獻超過6億歐元,為當地創造就業崗位一萬多個。
而且,面對川普頻頻對歐盟發起的貿易戰攻勢,歐洲若能有中國在身旁幫助維持「平衡」,那麼在美歐貿易乃至大西洋兩岸關係上顯然多了個重磅砝碼。
但是在另一方面,歐洲對於「一帶一路」倡議依然心存芥蒂。近年來,在民粹主義、政治極化、人口老齡化等因素的助推下,歐洲保護主義日益興起,而中國「一帶一路」倡議也成為了防範的目標之一。
隨著中國國力不斷增長,中國的資本也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近幾年中國在歐洲投資迅速增長、經濟活動增多、影響力日益增強,這導致歐洲輿論場興起中國要「買空」歐洲的擔憂,擔心中國的介入威脅歐洲核心技術、產業以及生活方式。在有些歐洲人看來,儘管「一帶一路」會讓歐洲短時間內獲益,但中國產品如潮水般湧入歐洲市場,會對原本的歐洲企業造成擠壓。
同時有歐洲輿論聲稱中國「一帶一路」建設實際上是「債務陷阱」,理由是中國向歐洲國家提供貸款,而接受貸款的國家不得不提供主權擔保,導致該國債務水平上升,一旦這些項目產生的短期回報無法償還其債務,中國就會以此為要挾向該國政府施壓,從而擴大中國在該國的影響力 。因此一些歐洲國家始終對中國「一帶一路」不放心,擔憂如果對「一帶一路」敞開大門會導致歐盟規則失控甚至改寫舊的國際秩序版圖。
正是在這種患得患失心態的作用下,此次歐洲數個國家對「一帶一路」選擇了折中的辦法——抱團。此次被問是否會像義大利一樣,和中國籤署雙邊合作備忘錄時,阿爾特邁爾表示,「歐盟內的幾個大國已經內部同意,我們不想以雙邊合作的形式籤署『一帶一路』合作備忘錄。但以集體形式,歐洲經濟區和中國有必要籤訂類似的協議。」
在歐盟看來,採取抱團而不是與中國一對一合作的辦法,可以改變單一歐洲國家在與「大體量」中國打交道時的「弱勢」地位,既能夠獲得「一帶一路」的紅利,又能加大對歐盟共同市場和共同利益的保護,使相關國家獲得更多的主動權。
阿爾特邁爾透露,德國、法國、西班牙和英國各自都派代表參加了本次的「一帶一路」論壇,歐盟對「一帶一路」已經展示了「很高的團結度(great majority united)」,歐盟相信以此可以展示其共同的立場。
不難看出,正如歐洲近來興起的「歐洲軍」風潮體現出歐洲一些國家在防務上不願過度依賴美國一樣,歐洲國家此次組團加入「一帶一路」也體現出歐洲不想在經濟上過度依賴中國,因此未來中歐「一帶一路」合作前景向好,但過程依舊存在曲折。(責任編輯:唐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