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崎駿:因為日本對中國的暴行而「痛恨日本」

2020-12-15 騰訊網

[導讀]宮崎駿說他從懂事時就開始經歷戰敗的陰影,甚至因為日本對中國的暴行而「痛恨日本」,他還明確表達了反對日本政客修改和平憲法的嘗試。

《起風了》

7月20日起,宮崎駿導演時隔5年推出的新動畫電影《起風了》在日本上映。本片以零式戰機的設計者、飛機設計技師堀越二郎為原型,又汲取了文學家堀辰雄的精華,描繪了在災害、蕭條、戰爭並存的困難時期,一心追求夢想的人們的生活。

電影雖然以歷史為題材,但宮崎駿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其實描繪的是當今時代」。不成想,這句說在電影上映之初的話竟然一語成讖,近一個月後,因為反戰立場和政治爭論,《起風了》隨後招來的是一批右翼分子的言論攻擊,而意欲討論電影的宮崎駿本人也難逃右翼分子的圍追堵截,深陷政治輿論漩渦。

縱有疾風

必須要承認的是,無論現實如何將政治的髒汙帶給電影,《起風了》作為宮崎駿有生之年的第11部作品,其藝術的光彩都無法被掩蓋。在這部新作中,宮崎駿首次把歷史上真實的人物作為主人公——日本「零式戰機之父」堀越二郎。堀越二郎1903年出生在日本群馬縣藤岡市,1927年從東京大學工程系航空工程專科畢業。二戰中日本使用的很多戰鬥機都是他負責設計的,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日軍在偷襲珍珠港等戰役中使用的「零式戰機」。日本戰敗後,堀越二郎進入三菱重工,但從此沒有建樹,最終在1982年去世。

2009年,宮崎駿根據作家堀辰雄1937年的短篇小說《起風了》創作了漫畫每月連載。這部漫畫除了講述堀越二郎年輕時的故事外,還把作家堀辰雄年輕時與一名結核病少女的愛情故事安到了堀越二郎的身上,這些最終都成為電影《起風了》的故事來源。

《起風了》這個名字來自於法國詩人保羅·瓦雷裡的著名詩作《海濱墓園》,作者在那首詩中寫道:「縱有疾風起,人生不言棄」。後來堀辰雄在創作時就用了這句話的前半句作為小說名,而宮崎駿沿用了這個名字,並在海報上用了後半句作為宣傳語,以表達對堀越二郎和堀辰雄的致敬。

巧合的是,就在宮崎駿畫完這部電影中所描繪的日本關東大地震場景腳本的第二天,日本就發生了地震,這讓宮崎駿切身感受到「自己已經被時代追上了」。「我不知道這是不是大量消費文明走向滅亡的第一步,但我覺得當今的時代充滿了緊迫感。」宮崎駿說。

坦承「痛恨日本」

雖然電影描繪的是從日本大正到昭和那個時代,但片中並沒有明顯的戰爭場面。對此,宮崎駿有自己的考慮。原來,堀越二郎的戰鬥機曾被大量投入中國大陸戰場,主要用來掩護轟炸機。如果要在電影中表現的話,就需要描寫與中國軍隊的空戰。宮崎駿的顧慮正在於此:「可以想像中國和整個朝鮮半島(的人們)看到此情此景時會作何感想。」

但宮崎駿的擔心仍然沒能避免事端,由於零式戰鬥機是日本在二戰時期的主力戰鬥機,因此有韓國媒體指責宮崎駿「美化了那些為戰爭服務的人」。在上月的新聞發布會上,宮崎駿這樣回應韓國媒體:「東亞地區全部國家要和睦相處,中國、韓國和日本不應互相打架。」他還認為,慰安婦問題影響每個國家的尊嚴,因此日本必須明確地道歉並且妥善賠償。

而此前他更是在吉卜力工作室的雜誌《熱風》中發表文章,用相當的篇幅討論日本修憲的問題。在文章中,宮崎駿說他從懂事時就開始經歷戰敗的陰影,甚至因為日本對中國的暴行而「痛恨日本」,他還明確表達了反對日本政客修改和平憲法的嘗試。「不用說,我是反對修改憲法的,這件事永遠不應該發生。」

他的這番話很快引發巨大爭議,發布會第二天,宮崎駿所在的吉卜力工作室的網頁上就出現了2000多條留言,有日本網友稱宮崎駿為「反日本的賣國賊」,認為他未能考慮日本人的心情,對他的「非愛國主義行為感到失望」。還有人說,「我完全搞不懂這個老傻瓜」。

身處矛盾之中

事實上,作為一個反戰主義者,宮崎駿又博覽世界戰爭史,對武器也造詣頗深,這一點,令他被人評價為「矛盾的人」,而這種矛盾性,也被毫無掩飾地體現在他的一系列作品之中。

除《龍貓》《千與千尋》《懸崖上的公主》之外,其他的如《未來少年柯南》中的雷普卡、《風之谷》中的多魯美吉亞王國的皇女庫夏娜和培吉特軍官、《幽靈公主》中的疙瘩和尚、《天空之城》中的慕斯卡、《哈爾的移動城堡》中的國王莎莉曼,作為軍方或武裝力量的首領,幾乎都是一些利慾薰心的傢伙,他們發動戰爭,傷及無辜,最終導致人類末日將至。

72歲的宮崎駿在日本戰敗的陰影中長大,他對國家的認識在這樣的背景下逐漸形成。宮崎駿的父親在二戰前是生產飛機元件的工廠主,戰爭期間一家人顛沛流離。種種經歷,都使宮崎駿在思想上成為堅定的戰爭反對者。還在大學時期,宮崎駿就曾參加過反抗《日美安保條約》的民間活動,後來更是成為對社會主義思想持有進步認識的左翼人士,但上世紀90年代隨著蘇聯解體,他曾憧憬的社會主義理想走向崩壞。彼時,正寫作《風之谷》中「都如克」王國瓦解部分的宮崎駿驚訝地發現:「像前蘇聯如此強大的國家居然比都如克王國更容易土崩瓦解。」

有西方人這樣評論宮崎駿:「他是一個身處矛盾之中的藝術家。一方面,我們看到他對自然的愛,他的理想主義,而另外一方面,我們也看到懷疑和犬儒主義。他的厭世主義和現實主義。」毫無疑問,在《起風了》這部電影以及這場電影所引發的風波之中,你看到的正是全部的宮崎駿。

相關焦點

  • 日本動漫大師宮崎駿為什麼討厭「日本」?
    日本動漫大師宮崎駿為什麼討厭「日本」?當然,我們這裡將「日本」打上引號主要指的是日本的軍國主義。我們從宮崎駿的動漫裡面應該就能夠很好的感受到:宮崎駿其實是一個反對戰爭、是個女權主義者、反核鬥士,並一直對二戰期間日軍對中國的暴行感到羞愧的人。所以,我們才能從宮崎駿的動漫中看到關於和平、關於環保、關於自然。
  • 導演宮崎駿:我怎麼會是日本人?真丟人
    6月21日,中國影迷終於有機會在電影院的大熒幕上看到宮崎駿導演的動畫電影《千與千尋》。此時,距離這部電影2001年在日本第一次上映,已經過去了18年。「不能吃太胖!會被殺掉的!」千尋崩潰的對自己的父母大喊。
  • 《千與千尋》:這部電影,只是宮崎駿對自己個人經歷的再創造
    宮崎駿導演的《千尋千尋》這部電影,自2001年上映之日起一直被大眾喜愛。2019年6月在中國上映後,《千與千尋》獲得了2億多的票房。而在豆瓣130多萬人參與點評的前提下,仍獲得了9.3的高評分。宮崎駿一個偉大的動畫導演,或者說是一個偉大的藝術家。他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創造著一個又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
  • 最讓日本人痛恨的中國人,並不是打敗日本的國共兩黨,而是這兩人
    日本人最痛恨的中國人,不是老蔣和主席,而是國內口碑很差的兩人 ,所以自然是非常痛恨他們了。,也正是因為這些原因,日本人對於張作霖的恨意是非常濃厚的,所以最後也就製造了一場陰謀,將這個東北軍的最高統帥給炸死了,可見他們對於張作霖的痛恨了。
  • 中國為什麼沒有宮崎駿這樣的大師?看看日本人是怎麼說的
    2013年,宮崎駿拍完《起風了》之後,宣布隱退,根據日本的報導,當時名為「中國企業報」的中國媒體發表了題為《中國動漫產業為什麼沒有宮崎駿這樣的巨匠誕生》的文章,筆者已無法找到該文章在國內發表的原文,但是文章中的主要觀點,對當時的國內的動漫產業進行了如下評價:
  • 宮崎駿:真正的動漫在中國 日本動漫只是急功近利的產物
    他出生時,正好是二戰的白熱化時期,因為家裡的飛機製造廠當時被列為軍用工廠,負責製造戰時的飛機,所以家中不僅沒有人需要服兵役,而且生活條件也屬於溫飽有餘,比一般人要優渥不少。從小體弱多病的宮崎駿不能夠參加過於劇烈的運動,所以他在相對自由的時間裡喜歡畫畫。
  • 走進日本宮崎駿美術館
    原標題:走進日本宮崎駿美術館:一起做個迷路的孩子   作為日本知名動畫導演及漫畫家,宮崎駿在中國雖算不上家喻戶曉,但在中國年輕一代中間,宮崎駿的粉絲隊伍顯然是龐大的。為了去三鷹之森吉卜力美術館參觀,《環球時報》記者提前一個月請日本的朋友預約。
  • 河南老人收養日本傷兵47年,後來兒子去日本,日本兵這樣回報
    我國遭受了日軍長達14年的踐踏,蠶食了我國的大好河山,日軍的暴行,讓中國的人民,陷進了漫長的苦難之中,使中華人民,無論是身體還是心理上,都印記了這無法磨滅的傷痛,所以中國人都非常的痛恨日本人,最後經過中華兒女齊心協力,艱苦奮抗終於將這些可惡的侵略者,趕出了中國,因為當時日軍撤退匆忙
  • 動畫築夢人——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動畫電影推薦(下)
    這部可以稱之為「宮崎駿思想」的巔峰之作,片中非常明確地探討了進入工業時代的人類與自然的矛盾,實際原片長達5小時,在放映時縮減到2小時。故事的背景是日本14-16世紀,冶鐵技術開始發展,人類對自然的掠奪也達到空前的增長。在這部電影中,自然不再是以外宮崎駿作品中溫情治癒的形象,而是帶著無情和狂暴,對人類進行反擊。
  • 日本動漫大師宮崎駿作品《龍貓》首次在中國公映
    日本動漫大師宮崎駿作品《龍貓》首次在中國公映 2018-12-05    日本導演宮崎駿的動畫電影《龍貓》5日在中國大陸30多個城市舉行提前觀影,這是宮崎駿的電影首次大規模登陸中國大陸影院。
  • 與日本相反,中國為啥沒有宮崎駿……這樣的漫畫大師?問題在哪裡
    導語:日本鳥取縣的北榮町柯南小鎮、還有《哆啦A夢》博物館,以及日本熊本縣出名的熊本熊,都證明日本是個動漫王國,二次元文化十分濃厚,但是造成這派景象的人不能忘。因為有了漫畫家的存在,才會有後續以及現在的一切。
  • 中國對日本貢獻最大的四個王朝,你最痛恨哪一個?
    在古代歷史上,日本可謂吸著中國的養分長大,沒有中國就沒有日本如今的輝煌。其中,古代有多個王朝對日本非常好,將日本看成中華的兒子,細心呵護。但在近代,日本卻絲毫不念舊情,對母國肆意燒殺搶掠,直至今天依然沒有懺悔之心。接下來,就和大家聊聊史上對日本貢獻最大的四個王朝,看看你最痛恨哪一個!
  • 最痛恨日本人的國家竟然不是中國,而是這個國家,網友:沒毛病!
    想必我們中國人對日本人都非常的痛恨吧?畢竟日本人在發動侵略戰爭的時候幹的事實在令人髮指,就拿我們中國人永遠都不能忘記的血淚史南京大屠殺事件,引起了多大的民憤,所以說我們中國人對於日本人恨之入骨的,但是你們知道嗎?中國並不是最痛恨日本的國家,為什麼這樣說呢?讓我們來看看吧。
  • 宮崎駿老爺子關於日本的感嘆
    左邊吉卜力的標誌,右邊宮崎駿導演作品。「不要回頭,一直向前。」是千尋離開時白龍交代的話。影片關鍵詞社會、未來、少年短評《千與千尋》無疑是偉大的電影作品,因為一千個人有一千個看法。電影於2001年上映,千尋是典型的90後,出生於日本經濟開始崩潰的時間。他們這一代在日本被稱作「迷失的一代」。
  • 宮崎駿曾對中國動畫失望至極,卻沒想到現在日本動畫靠中國撐著
    30多年前,日本動畫電影最具代表性的動畫人,宮崎駿曾經來到了中國,為了和自己崇拜的中國動畫人進行藝術創作的溝通和交流,但沒有想到,在剛剛進入商業化模式的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卻以「賺錢」為創作的目標製作動畫,這種對待藝術的態度讓宮崎駿極為失望,大呼「對中國動畫的失望不可復加」。
  • 他在直播說釣魚島是中國的,被日本封殺,他們是日本人痛恨的明星
    經常會發起一些募捐,去幫助一些有困難的人,當年的韓紅在看完一部影片《金陵十三釵》後就發布了一段言論,中國人永遠都與你為敵,被拿中國軍人當孬種,發誓不再用你們的產品,韓紅這段話被許多網友們紛紛點讚。說起周星馳大家現在一定非常熟悉了,稱之為是喜劇之王,本文系百家號作者凡體人獨家原創,禁止抄襲!
  • 曾經討厭日本的宮崎駿,為什麼會成為日本文化的代言人?
    圖/胡曉江青春期的宮崎駿討厭日本。後來他才樹立這樣的世界觀:唯有自然才是人類共同的家園。而國家的界限、民族的高牆在歷史長河中都會遠去。文/ 唐辛子宮崎駿又雙叒叕復出了!——這是吉卜力的粉絲們近來最關注的一條消息。
  • 宮崎駿:我怎麼會是個日本人,真討厭
    為此,宮崎駿公開致歉,但是他的話頭卻對準了自己的國家,他說:日本應該向中國和韓國道歉。此話一出,他在日本國內被罵得很慘,日本國內很多人說他是「賣國賊」,但是他卻受到了世界上很多和平主義者的集體尊敬。在那個幾乎日本國內大多數人都激烈且狂熱的想要效忠於日本冠冕堂皇的所謂偉大的帝國主義事業的時候,宮崎駿的父親卻是個異類,他始終拒絕去戰場。戰爭的影響從來不是單方面的,在當時的日本放肆損害其他國家,尤其是中國利益的同時,戰爭帶來的副作用,讓日本人民一度出現了頹靡的情緒。
  • 宮崎駿:二戰日本在中國的行為簡直就是混帳,被國人大罵賣國賊
    日本這個國家如果拋開戰爭的話,是值得我們進行學習效防的。其國內的發展、創新、科技都是一等一的水平。而且,日本國民素質很高,更是對禮貌問題狠重視。但是在如今的日本,卻有很多的人不知道日本曾經侵略過中國。其實,這不能說他們不正視歷史,更多的是因為政府禁止將這段歷史放入教科書。只是說日本當年致力於建設大東亞共榮圈,為亞洲的和平統一做出了莫大的貢獻。很多日本的有識之士都是通過翻進外網才得以了解這段真實的歷史的。而在這些真正的有識之士中有一位就是宮崎駿,宮崎駿稱得上是日本的漫畫鼻祖。
  • 日本遊客香港街頭遭襲,日本網友:這不是暴行是什麼
    日本遊客香港街頭遭襲,日本網友:這不是暴行是什麼 王西洛/海客新聞客戶端 2019-11-12 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