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農曆正月初一叫春節是袁世凱幹的

2020-12-12 騰訊網

(上圖:袁世凱。)

春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不過,古時候春節不叫春節,叫元旦。把農曆正月初一改名「春節」,是袁世凱幹的。

公元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他宣布,廢除舊曆,改用陽曆,每年的今天,公元1月1日,就是中華民國的元旦。可民間不接受。什麼什麼,你說改就改了?昨晚你守歲了嗎?吃餃子了嗎?今天你給誰拜年了嗎?誰給你拜年了呢?你給小孩兒壓歲錢了嗎?結果是,大總統1月1日過元旦,老百姓還是等著農曆正月初一過元旦。

孫中山沒把民間習俗給改過來,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卻改成袁世凱了。孫中山在臨時大總統的寶座上就坐了40幾天,屁股還沒坐熱呢,這寶座就被袁世凱坐上了。

1913年7月,改變歷史的時刻到了。內務總長朱啟鈐,向袁世凱呈上了一份四時節假的報告,報告稱:「我國舊俗,每年四時令節,即應明文規定,擬請定陰曆元旦為春節,端午為夏節,中秋為秋節,冬至為冬節,凡我國民都得休息。」不過袁世凱只批准了以正月初一為春節,同意春節例行放假,自此夏曆歲首稱為「春節」,一直延續到現在。

春運

春運,就是春節客運的簡稱。春運是中國特有現象,有媒體評論說春運是「全球罕見的人口流動現象」,「人類史上最大規模的年度大遷徙」。

君子坦蕩蕩,沒有火車票。少壯不努力,老大買車票。洛陽親友如相問,就說我在買車票。垂死病中驚坐起,今天還沒買到票。生當作人傑,死亦買車票。人生自古誰無死,來生繼續買車票。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車站售票處。這是多年前網上流行的調侃段子,講的是,春運期間火車票一票難求。

但是現在,情況不一樣了。

過去,春運其實主要就是指春節鐵路客運。

早年間,民航極其落後,1980年整個中國民航只有140架運輸飛機。1981年,項南調任福建書記,就是從北京坐火車去福州上任。所以早年間的春運,民航基本可以忽略不計。公路也不行,早年間沒有高速公路,車輛也不好,幾百公裡的山路,嘎吱嘎吱要開上一整天。中國又這麼大,從哈爾濱到福州好幾千公裡的距離,誰敢坐汽車?所以,那時就沒有跨省的長途客運汽車。如此這般下來,春運的壓力基本上就是鐵路老大扛著。

1953年,中國首次有了春節客運這個概念。1954年,中央政府確定了春運機制,講的就是鐵路春節客運。當時中央文件說,「由鐵道部統一指揮協調,必要時請黨中央、國務院要求各省、市、自治區及解放軍協助」,這個舉措被視為中國春運的開端。

現在情況不同了,輪船民航汽車的運力今非昔比,已經形成江海陸空全方位立體春運模式。

1954年春運旅客發送量為2300多萬人次,現在是多少呢?預計2019年春運旅客發送量將突破30億人次。2019年春運從1月21日開始,3月1日結束,共計40天。這40天裡,民工流、學生流、探親流、旅遊流逐漸逐漸匯聚,相互疊加,形成滾滾洪流。

年夜飯

幾千年來,中國人最重要的一餐飯是哪一餐飯呢?年夜飯。為什麼年夜飯很重要呢?因為這是一個符號,是家庭團圓的符號。我們吃的不是飯,吃的是團圓。全家人從各地回來,聚在一起吃吃喝喝說說笑笑,享盡天倫之樂,所以年夜飯又叫團圓飯、團年飯。

除了婚喪喜慶大辦宴席之外,年夜飯還是南方人一年一度最豐盛的一餐飯,冷盤、熱菜、雞鴨魚肉、山珍海味,一樣都不能少。最重要的食品有兩樣:一是魚,象徵年年有餘;二是年糕,年糕年糕年年高。年糕有很多種,江米做的、糯米做的、黃米做的,粳(jīng)米做的;加了糖,甜的;不加糖,原味兒的。在我的記憶裡,春節的意義就是吃一餐很豐盛的晚餐。

有這麼個段子,估計又要到各位的手機上溜達了。段子說:據西方媒體報導,中國再次陷入一年一度的全國性停頓:商店關門,工廠停工,快遞停運。交通空前繁忙,股市不能交易。空氣中瀰漫著火藥味,街道上可以見到爆炸殘留物。人們拖帶家口湧向外國外地,從自己住膩了的地方去到別人住膩了的地方閒逛。大人們無所事事,整天就是吃吃喝喝打打牌。孩子們成群結隊,挨家挨戶討錢……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表示:你說的事實都存在,但我們把這種現象叫做過年。以上段子,純屬虛構。這真是:開開心心迎新春,歡歡喜喜過大年。

2019年2月3日19:17,鳳凰衛視資訊臺《大新聞大歷史.中國年——春節記憶》,歡迎收看。

相關焦點

  • 把農曆正月初一叫春節是袁世凱幹的
    (上圖:袁世凱。) 春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不過,古時候春節不叫春節,叫元旦。把農曆正月初一改名「春節」,是袁世凱幹的。 公元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他宣布,廢除舊曆,改用陽曆,每年的今天,公元1月1日,就是中華民國的元旦。可民間不接受。什麼什麼,你說改就改了?昨晚你守歲了嗎?吃餃子了嗎?
  • 袁世凱批准農曆正月初一為春節,中山先生說:我不同意
    春節即農曆新年,是農曆一年之歲首,農曆的正月初一,是傳統意義上的年節。春節是我國最隆重盛大的節日,是集祈福攘災、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春節歷史十分悠久,有超過4000多年的歷史。儘管春節是一個源遠流長的傳統節日,但把農曆的正月初一叫做「春節」,這個名稱的使用,卻僅僅只有百年出頭。
  • 袁世凱批准農曆正月初一為春節,中山先生說:我不同意
    春節即農曆新年,是農曆一年之歲首,農曆的正月初一,是傳統意義上的年節。春節是我國最隆重盛大的節日,是集祈福攘災、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春節歷史十分悠久,有超過4000多年的歷史。儘管春節是一個源遠流長的傳統節日,但把農曆的正月初一叫做「春節」,這個名稱的使用,卻僅僅只有百年出頭。
  • 「春節」出現僅一百多年,古代「春節」正月初一叫什麼名字呢?
    2019年2月5日,一年一度的傳統佳節「春節」到來了,首先魁在此祝大家心想事成、恭喜發財,新的一年更上一層樓。「春節」在歷史上出現僅一百多年,歷史並不長,我們傳統的過大年在「春節」出現前叫什麼名字呢?據考證,以前農曆正月初一過年就叫元旦,可為什麼改名字了,還把元旦這個名稱給了公曆?下面我們先了解下「春節」和「元旦」有什麼不同之處春節和元旦來源不同「春節」是國產的,土生土長的,從字面意思理解為春天的節日,在歷史上。
  • 落下閎恆定正月初一為農曆新年 朱啟鈐將農曆新年取名為...
    公元1914年1月26日(農曆正月初一),中國人才第一次過上一個叫「春節」的農曆新年——1月21日,中華民國內務總長朱啟鈐將農曆「元旦」命名為「春節」報大總統,並獲批「照準」。從此,公曆1月1日為「元旦」,農曆正月初一為「春節」,農曆新年以「春節」的面貌出現。
  • 正月初一在古代也叫「春節」嗎?
    我們把正月初一稱為春節,俗稱「過年」。春節是我國最具特色的傳統節日,也是中華兒女一年一度翹首以盼的日子。它標誌著舊的一年結束,新的一年開始。我國的春節已經有4000多年的歷史,不過真正用「春節」這個說法卻僅僅有110多年。看來,古時候的正月初一併不叫「春節」。
  • 「春節」出現僅一百多年,古代「春節」正月初一叫什麼名字呢?
    2019年2月5日,一年一度的傳統佳節「春節」到來了,首先魁在此祝大家心想事成、恭喜發財,新的一年更上一層樓。「春節」在歷史上出現僅一百多年,歷史並不長,我們傳統的過大年在「春節」出現前叫什麼名字呢?據考證,以前農曆正月初一過年就叫元旦,可為什麼改名字了,還把元旦這個名稱給了公曆?下面我們先了解下「春節」和「元旦」有什麼不同之處春節和元旦來源不同「春節」是國產的,土生土長的,從字面意思理解為春天的節日,在歷史上。
  • 袁世凱做了一個決定,春節從此不等於農曆新年,結果引發混亂至今
    作為傳統二十四節氣之首,立春在民間擁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因此古人將其視作歲首,當做新一年的開始,相當於現代的「春節」,而農曆正月初一則是大名鼎鼎的「元旦」。事實上,在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之前,中國的春節都是從立春之日開始的。
  • 關注春節:天文學家澄清農曆虎年從正月初一算起
    新華社南京2月11日電(記者 蔡玉高、周潤健)近來網上就農曆虎年該從何時算起引發了爭論:有說農曆虎年從立春日算起,有說從正月初一算起。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王思潮表示,農曆虎年應從正月初一,即14日零時算起。
  • 中國人最愛的節日就是春節,春節的來歷有很多,還跟袁世凱有關
    中國人過春節有悠長歷史,到現在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現代社會,人們把春節定於農曆正月初一,一般到正月十五(上元節),春節才算結束,不過在民間的傳統上,春節是指從臘月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
  • 關注春節:天文學家澄清農曆虎年從正月初一算起
    新華社南京2月11日電(記者 蔡玉高、周潤健)近來網上就農曆虎年該從何時算起引發了爭論:有說農曆虎年從立春日算起,有說從正月初一算起。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王思潮表示,農曆虎年應從正月初一,即14日零時算起。
  • 「元旦」是如何從農曆正月初一變成公曆1月1日的稱呼的?
    中西曆最大的一個區別,就是以哪一天為新一年的開始,中國農曆是以正月為歲首,正月初一,古代稱之為「元旦」或「元日」,元即是第一的意思,旦是初一的意思。 白居易《七年元日對酒五首》說:「眾老憂添歲,餘衰喜入春。年開第七秩,屈指幾多人。」過了元旦就是新的一歲,也將進入到了春天。
  • 正月初一,在古代也叫「春節」嗎?冷門知識科普
    正月初一在古代也叫「春節」嗎我們把正月初一稱為春節,俗稱「過年」。春節是我國最具特色的傳統節日,也是中華兒女一年一度翹首以盼的日子。它標誌著舊的一年結束,新的一年開始。我國的春節已經有4000多年的歷史,不過真正用「春節」這個說法卻僅僅有110多年。看來,古時候的正月初一併不叫「春節」。那麼,正月初一在古時候被稱作什麼呢?其實,在中國歷史上正月初一不稱為「春節」而是稱為「元旦」。根據《史記》中的記載,早在夏代的時候正月初一即稱為「元旦」,正月朔日(每月看不見月亮的那天)的子時稱為歲首,也就是一年的開始。
  • 請把元旦還給「春節」|立春|曆法|元旦|正月初一|春節
    之所以改名叫農曆是因為民國廢除夏曆時期,民間為了保護夏曆,所以起了農曆這個名稱,農曆之名來實屬迫不得已,而農曆這個名稱也有一定的缺陷,讓大家以為是僅服務於農業生產,但實際上並非如此,雖然在今日比較符合現狀,但在民國廢除夏曆時期,政府強制工商業改變結帳日期,所以夏曆的使用才只剩下了農業。
  • 從上古三正談起——過年正月初一說與立春說考辯
    過年又叫春節,說到春節,很多人都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說法:其實古代過年過的是立春,而不是過正月初一。乍一聽確實有道理,既然是春節,那當然要等到立春以後,否則怎麼能叫春節呢?但實際上,這種說法頗有不實之處。直到今天,我國採用公曆為主、農曆並行的曆法,也是採用「夏正」,夏正正月,就是如今的正月。正月初一是每年的第一天,所以又叫大年初一,雖然從古至今有不同的名稱,但過年過的就是這段時間,從古至今皆是如此。那為什麼明明正月初一還沒有立春,現在又要叫春節呢?這就得從袁世凱說起了。
  • 袁世凱做了一個決定,春節從此不等於農曆新年,結果引發混亂至今
    作為傳統二十四節氣之首,立春在民間擁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因此古人將其視作歲首,當做新一年的開始,相當於現代的「春節」,而農曆正月初一則是大名鼎鼎的「元旦」。事實上,在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之前,中國的春節都是從立春之日開始的。
  • 中國人最愛的節日就是春節,春節的來歷有很多,還跟袁世凱有關
    中國人過春節有悠長歷史,到現在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現代社會,人們把春節定於農曆正月初一,一般到正月十五(上元節),春節才算結束,不過在民間的傳統上,春節是指從臘月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
  • 農曆正月初一是什麼星座?農曆正月初一是陽曆幾月幾號?
    農曆正月初一是什麼星座?農曆正月初一是陽曆幾月幾號?問題:農曆正月初一是什麼星座?農曆正月初一是陽曆幾月幾號?回答:農曆正月初一(陰曆1月1日)出生的十二星座(太陽星座)有可能是水瓶座,也有可能是雙魚座。
  • 正月初一,在古代也叫「春節」嗎?冷門知識科普
    正月初一在古代也叫「春節」嗎我們把正月初一稱為春節,俗稱「過年」。春節是我國最具特色的傳統節日,也是中華兒女一年一度翹首以盼的日子。它標誌著舊的一年結束,新的一年開始。我國的春節已經有4000多年的歷史,不過真正用「春節」這個說法卻僅僅有110多年。看來,古時候的正月初一併不叫「春節」。那麼,正月初一在古時候被稱作什麼呢?其實,在中國歷史上正月初一不稱為「春節」而是稱為「元旦」。根據《史記》中的記載,早在夏代的時候正月初一即稱為「元旦」,正月朔日(每月看不見月亮的那天)的子時稱為歲首,也就是一年的開始。
  • 今天是十一月初一,「冬月初一晴,正月地泥濘」,今年春節冷嗎
    導讀:今天是十一月初一,「冬月初一晴,正月地泥濘」,今年春節冷嗎?今天是12月15號,這是陽曆時間,我好奇今天早上有人拿著香紙往村裡的祖堂走,這是我們當地一個習俗,農曆初一十五要上香,大概農村人都知道是什麼意思。我查了一下農曆時間。今天是農曆的十一月初一,農曆十一月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冬月,今天已經到冬月初一了,到正月初一還有整整兩個月,還有兩個月就要過春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