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仙居:萬餘群眾搬出大山過上幸福新生活

2020-12-26 圖文浙江

2020年8月25日,走進浙江省台州市仙居縣橫溪鎮鎮區移民集中安置點,一排排白牆紅瓦的排屋整齊劃一,一條條硬化水泥路連著家家戶戶,房前屋後綠樹成蔭,美麗庭院鮮花盛開,公園、健身場、文化活動室等公共服務設施一應俱全,1.4萬山區移民群眾在這裡過上了幸福的新生活。 近年來,仙居縣紮實推進山區群眾異地搬遷扶貧工程,堅持安居與樂業並重,讓搬遷群眾嘗到了實實在在的甜頭,實現了「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目標。

2020年8月26日,仙居縣橫溪鎮街景。

2020年8月26日,仙居縣橫溪鎮移民集中安置點曹店村美麗庭院。

2020年8月26日,航拍仙居縣橫溪鎮鎮區移民集中安置點新羅、柯家等村貌。

2020年8月26日,移民不忘黨恩情,一路跟黨走,共築中國夢。仙居縣橫溪鎮移民集中安置點紅旗路黨建示範路。

2020年8月26日,移民不忘黨恩情,一路跟黨走,共築中國夢。仙居縣橫溪鎮移民集中安置點紅旗路黨建示範路。

2020年8月26日,移民不忘黨恩情,一路跟黨走,共築中國夢。仙居縣橫溪鎮移民集中安置點紅旗路黨建示範路。

2020年8月26日,航拍仙居縣橫溪鎮鎮區移民集中安置點蓄能村貌

2020年8月26日,航拍仙居縣橫溪鎮鎮區移民集中安置點紅瓦白牆、整齊劃一的民房。

2020年8月26日,航拍仙居縣橫溪鎮鎮區移民集中安置點蓄能、曹店、曹溪等村貌。

原仙居縣橫溪區溪港公社曹店村貌(資料片)。

原仙居縣橫溪區溪港公社曹溪村貌(資料片)。

原仙居縣橫溪區溪港公社曹溪村移民搬家(資料片)。

原仙居縣橫溪區溪口公社新羅村貌(資料片)。

原仙居縣橫溪區溪港公社曹溪村貌(資料片)。

相關焦點

  • 搬出大石山 融入新生活
    簡單準備之後,她和鄉親們一起給遊客獻上阿妹戚託舞、篝火舞等表演,「這都是家鄉舞蹈,搬出大山非但沒丟,還派上用場咧!」截至2019年底,貴州省188萬人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全面完成。為讓搬遷群眾搬得出、住得好、有事做,貴州眼下正通過層層督戰、成立專班等方式,加大扶持力度,全力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文章。
  • 搬出大山,告別「窮窩窩」
    從大山搬入縣城,從木屋搬入樓房,「十三五」期間,全國易地扶貧搬遷累計投入各類資金約6000億元,建成集中安置區約3.5萬個,960多萬建檔立卡貧困群眾已全部喬遷新居。這是中國打贏脫貧攻堅戰進程中的一個重要成果。「960多萬人,相當於三峽移民的近8倍,相當於搬遷了一個中等人口規模的國家。」國家發展改革委地區振興司司長童章舜說。走出大山後,新生活過得怎麼樣?
  • 搬出大山天地寬
    寒冬時節,會澤縣新城易地扶貧搬遷一期安置小區裡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搬遷群眾來來往往,有的抬沙發,有的拆行李,有的搬大米油鹽,有的收鍋碗瓢盆……  此時,李粉英唱起了山歌:「搬進新城過得成,年輕人搬來能打工,學生搬來能讀書,老人搬來不愁吃,幸福日子萬年長……」悠揚的歌聲在小區裡迴蕩,鄉親們熱烈地鼓掌。李粉英動情地說,山歌唱給黨,讚揚新生活。
  • 搬出大山,告別「窮窩窩」-新聞中心-北方網
    從大山搬入縣城,從木屋搬入樓房,「十三五」期間,全國易地扶貧搬遷累計投入各類資金約6000億元,建成集中安置區約3.5萬個,960多萬建檔立卡貧困群眾已全部喬遷新居。這是中國打贏脫貧攻堅戰進程中的一個重要成果。「960多萬人,相當於三峽移民的近8倍,相當於搬遷了一個中等人口規模的國家。」國家發展改革委地區振興司司長童章舜說。  走出大山後,新生活過得怎麼樣?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河津市:山區群眾「搬」出大山奔小康
    河津市把採煤沉陷區綜合治理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一項民心工程,按照「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目標要求,分批次、有計劃推進採煤沉陷區搬遷安置項目,讓山區群眾「搬」出大山,過上幸福新生活。沒有想到現在能在河津買房子王榮山口中的新房是緊臨山西鋁廠生活區的上化村 「採煤沉陷區搬遷安置房」萬盛花苑住宅小區,如今的這裡一幢幢高樓拔地而起,小區交通便利,環境優美,周邊小學、日間照料中心、便民服務中心等配套設施齊全。走進王榮山剛裝修好的電梯房內,他忍不住給大家曬起自己的幸福生活。
  • 怒江州瀘水市11000餘人搬出窮山溝奔向新生活
    這次節目的主要內容有:住滇全國政協委員何慶在政協全體會議上發言;雲南持續推進九大高原湖泊保護治理,項目開工率達77%;怒江州瀘水市11000餘人搬出窮山溝奔向新生活;水利部日前會商預計,今年洪澇乾旱災害可能偏重;日本舉行「3.11」大地震8周年紀念儀式;內容標題1 住滇全國政協委員何慶在政協全體會議上發言
  • 貴州畢節:搬出大山 擁抱幸福
    2020年6月4日,22歲的葛雪揮手告別了從小生活的村寨,走出了大山。葛雪是瀋陽工業大學的學生,家住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團結鄉柱中村,這個村深居群山之中,交通不便,每年放假葛雪都要轉乘多趟車才能到家。葛雪家正是團結鄉通過易地扶貧搬遷政策搬出大山的最後一批村民。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葛雪就讀的學校本學期沒有開學,而她的父母都在外務工,搬家的重任落在她一人肩上。在當地政府工作人員的幫助下,葛雪攜帶行李與其他村民統一乘坐車輛,前往金海湖新區甘河街道幸福小鎮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入住她家120平方米的新居。
  • 河南易地扶貧搬遷工作走在全國前列 搬出窮山窩 開啟新生活
    搬,搬出窮山窩。  全省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河南將搬遷安置同發展產業、安排就業緊密結合,著力解決「要搬誰」「搬哪去」「咋脫貧」等突出難點,讓搬遷群眾能住下、可就業、可發展,初步探索出了一條落實國家政策、結合河南實際、實現群眾滿意的易地扶貧搬遷新路子。
  • 【西部開發新脈動】兩年了,搬出大山的那些老鄉們過得怎麼樣?
    有人願意走出大山,能很快適應搬遷後的生活,也有人故土難離,對易地搬遷顧慮重重。那些搬出大山的老鄉們現在過得怎麼樣?「我以前在外面打工,浙江也去過,重慶也去過。一個月差不多賺一兩千。但是家裡的老人年紀大了,我婆婆還是個殘疾人,必須要有人照顧,我的孩子也還小,所以我就回來了。」
  • 搬出大石山 向幸福出發
    【原標題】搬出大石山 向幸福出發——廣西提前一年完成71萬貧困人口搬遷安置任務紀實  政策性強、涉及面廣、標準要求高,易地扶貧搬遷被視為脫貧攻堅最難啃的「硬骨頭」。  廣西集「老、少、邊、山、庫」於一體,是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也是易地扶貧搬遷的大省區,「十三五」搬遷任務為71萬人,難度可想而知。
  • 空港新城讓「新市民」過上幸福新生活
    11月24日9時30分,年過花甲的空港新城底張街道幸福裡社區居民鄒公社結束在運動場的晨練,順道走進旁邊的黨群服務中心接了杯熱水,然後又走進不遠處的超市選購蔬菜…… 「五金保障」讓「新市民」生活無憂 幸福裡社區是空港新城最大的回遷安置社區,目前已回遷村莊11個,日常居住人口近1.2萬人。
  • 塔什庫爾幹塔吉克自治縣:搬出窮山窩 迎來新生活
    當脫貧攻堅戰役「挺上」帕米爾高原,易地扶貧搬遷為帕米爾高原上的貧困農牧民帶來希望。由此,來自4個鄉的建檔立卡貧困戶358戶1448人,搬遷到了塔提庫力易地扶貧安置點。3年過去,當年的「戈壁灘」變成了今天的「金沙灘」。初冬時節,記者走進塔提庫力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的富民村、愛民村,在採訪中真切感受到了易地扶貧搬遷給塔吉克族牧民帶來的幸福生活。
  • 「十三五」期間,河洛山鄉六萬餘名深山區群眾挪窮窩、換窮業、拔窮根
    搬出大山!  「十三五」之初,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啟動,在河洛山鄉拉開了一場聲勢浩大的「人口遷徙」。5年間,全市6萬多人搬進了大山之外的新房子,挪了窮窩,換了窮業,徹底拔掉了窮根。柴金娥就是其中之一。  坐在汝南社區新房子的沙發上,一抬眼,牆上掛著搬遷前土坯房的照片。
  • 那些搬出大山的人們,日子過得怎麼樣?
    原標題 焦點訪談:那些搬出大山的人們,日子過得怎麼樣?易地搬遷是改變當地貧困群眾生活的重要途徑,可有些人卻寧願窮在大山,也不舉家搬遷,成了移民搬遷的難中之難。為此,怒江州的瀘水市在駐村扶貧工作隊駐村工作的基礎上,選派500名精銳力量組成「背包工作隊」,全力投入到脫貧攻堅的最後一戰。
  • 搬出「無人區」,產業連成串——西藏極高海拔生態搬遷點的新生活
    新華社拉薩10月24日電 題:搬出「無人區」,產業連成串——西藏極高海拔生態搬遷點的新生活  新華社記者王炳坤、唐弢  金秋時節,雪域高原遍地金黃。在拉薩西郊,都市人攜家帶口前來過林卡(藏語,相當於野炊)。服務員美珍在「牧家樂」裡來回穿梭,忙著為客人端酥油茶、送青稞酒,帳篷內不時傳出歡快的歌聲。
  • 鄖西7萬老鄉搬出大山走向幸福
    湖北口回族鄉坎子山村村民楊霞的老家在十裡之外的牛頭嶺,她家以前住的是簡陋的土坯房,夏秋時節,有時吃著飯,房頂上的蟲能掉到碗裡。楊霞最大的夢想就是能住上樓房。 「自搬遷到安置點之後,因為村子在發展萬畝石林旅遊業,我在一樓開了農家樂,建了豆腐加工作坊,每月有4000多元的收入。」
  • 福貢縣:群眾遷新居,幸福奔小康
    一大早,搬遷群眾就在工作人員的引領下,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帶好居家行李按順序上車,踏上了前往福貢縣城的幸福路、小康路。下午13:00,來自架科底鄉、子里甲鄉、匹河鄉的239戶搬遷戶,在工作人員的組織下坐著接送車輛在架科底橋頭匯聚,組成龐大的「搬家兵團」,浩浩蕩蕩,一路熱熱鬧鬧地將搬遷群眾護送到縣城安置區,搬出大山的鄉親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 雲南百萬群眾易地大搬遷 激情點亮幸福新家園
    百萬貧困群眾搬進新家園,「農民」搖身一變成「市民」,到扶貧車間打工、就近就業就學就醫,老鄉們對未來充滿期待,易地扶貧搬遷吹響了廣大群眾幸福新生活的號角。挪窮窩,搬出一片新天地;斷窮根,跨越前行奔小康,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全省各族群眾不負韶華、奮進跨越,把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把家鄉建設得越來越美好。
  • 搬出大山 我們過上了好日子——走進皋蘭什川鎮接官亭村
    走進位於皋蘭縣東南部的什川鎮接官亭村,天藍地綠,一群一群的山羊在陡坡上或吃草或奔跑,與乾淨整潔的村莊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田園風光圖。在田間地頭放羊的魏永軍是接官亭村養殖大戶,他家就是靠養山羊走上了致富路。「去年羊價漲了,一隻羊能賣1000元。
  • 我的扶貧故事 | 幸福像花兒一樣紅
    我會毫不猶豫地回答:搬出大山!如果有人問我,搬遷後大家的生活怎麼樣?我會用一首歌名來告訴大家:《好花紅》! 我叫羅應和,現擔任惠水縣明田街道新民社區黨支部書記。2015年,我還生活在惠水縣擺金鎮鬥底村巖腳組,那裡是貴州貧困程度最深的石漠化地區,不通水、不通路、不通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