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人過年走親戚,都拿什麼東西?第3種有風險!你走親戚送啥?

2020-12-15 農村人事

今天已經是大年初五了,今年這個年算是逐漸進入尾聲。從初二到今天,以及明天,這幾天都是人們走親訪友的時候。

初二一般是女兒女婿回娘家,之後的幾天就是輪到其他親戚。說到走親戚,有很多講究,但最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就是禮品了。走親戚都拿什麼東西好呢?

筆者是農村人,小時候愛走親戚,每年都跟著家人把所有的親戚一家一家都走遍。筆者發現,在我們那農村老家,現在這幾年,人們走親戚都愛拿這些東西:

1、乳製品

就現在來看,人們走親戚拿的最多的,就是各種乳製品了。一般都是各個牌子的好一點的產品,如金典、純甄、特侖蘇、安慕希、莫斯利安等等,親戚家裡有孩子的,可能還會帶上孩子愛喝的兒童牛奶,比如旺仔、QQ星。

牛奶對人身體好,喝了也沒啥壞處,從小孩到老人都適合,所以很受歡迎,是走親訪友的不錯選擇。再說,牛奶價錢不算便宜,安慕希一提兩小提,加一起正常價格110元左右,說便宜不便宜,但這價格也都能接受,送出去也不丟面子。

現在,在我老家,河南中部的不少村子,走親戚送牛奶都成了標配。

2、煙、酒

雖然現在農村不吸菸的人也在增多,但想在過年期間找到哪一家的客廳裡,完全沒人吸菸,也很難,酒也是這樣。所以,走親戚拿上一箱酒,幾條煙,也是不少人的選擇。

3、各種土產品

農村人很多都自己種地,也有一些人還自己養些雞鴨、餵幾頭豬的。該過年了,他們就自己用自家的東西加工成成品,一部分自己吃,一部分用來走親戚。

例如,有的農民就自己在地裡種點花生、芝麻,收穫之後,在年前就帶著去榨油。這樣榨的油,沒有任何添加劑,也沒有什麼有害物質。自己種的花生、芝麻,自己看著榨成油,吃著特別香,還放心,不用擔心什麼食品安全問題。

農村榨油

養雞鴨、餵豬的農村人,在過年前就會宰殺幾隻,除了自家人吃之外,其他的都拿著走親戚了。

不過這些東西,雖然算下來成本比買的還貴,但因為是自己加工的,沒有專門的包裝,所以包裝都不會太好看,有時候拿出去,就沒有買的看著有面子,也有人嫌土,不喜歡。所以說帶這個還是有一定風險的。

筆者就聽說,有村子裡人跟媳婦回娘家,帶著幾壺花生、芝麻還有葵花籽混在一起榨的油走娘家,結果人家不識貨,嫌不好看,待客態度都不熱情。誰知道過了一段時間丈母娘一吃,覺得比買的好太多了,就問這油是咋弄的。

4、各種營養保健品

前些年,每年年底很多電視臺上都會有鋪天蓋地的營養保健品、保健酒的廣告,這也影響到了不少農村人。於是就有人帶腦白金以及各類保健品,還有各種保健酒等等。甚至有一款餅乾,因為加了某種蘑菇,對身體好,就吸引了不少人拿著送禮,尤其是給老人、病人。

你家親戚,現在走完了嗎?你走親戚,又都送些什麼呢?

相關焦點

  • 一天走10家親戚,農村過年走親戚「走過場」,親戚啥時候不親了?
    但是現在過年走親戚卻不是這樣了,一天的功夫能夠走上十家,你想想一天去十家每一家能有多少時間,基本上就是放下東西就走,交流也是互相問候幾句,基本上不在親戚家留飯了。我一個朋友昨天就告訴我,他們臘月29才開始走親戚,昨天一天走了十家,一天走完了。是什麼原因造成咱們過年走親戚是「走過場」了,為什麼親戚之間不見親近了呢?今天咱們就來討論一下這個現象。
  • 過年在農村走親戚,人家常說的這三句客套話,你可千萬別當真了
    過年除了吃餃子、貼春聯以及與之家人團聚外,最常見的事情就是走親戚,這也是我國千百年流傳下來的習俗,全國各地都是如此。一般來說在農村從大年初二開始就要走親戚了,一直到初五才能結束。在短短的幾天內要走遍所有的親戚,時間還是非常緊張的。不過有的地方會一直延續到正月十五。
  • 農村過年走親戚的時候,遇到這些「客套話」不能當真,只能聽聽
    ,尤其是我們的農村,大年一過的正月裡,也會開啟走親戚模式,大包小包的禮物帶著,去走訪一些親戚,趁著大年的氣息走親戚,也是很多農村過年的習俗,雖然現在年味變淡,年輕人也不愛走親戚,但這樣的傳統在我們的農村,還是必不可少的。
  • 農村過年走親戚,為啥很多都是放下禮物就走了,連飯都不吃?
    不過這幾年來,走親戚的場面發生了不小的變化,而且還出現了一種奇怪的現象:農村過年走親戚,很多人都是放下禮物就走了,連飯都不吃一頓。為啥會出現這種情況呢?還是說大家真的有這麼忙? ,這麼短的時間和最親近的家人聚在一起都不夠,而農村的親戚數量一般都很多,如果每家都待一天半天的話根本忙不過來,在這些人看來,過年期間給親戚送上禮物就能代表他們的心意了。
  • 農村過年走親戚發現對方把本人送的禮品拿去給其他親戚了,合理嗎
    年前買年貨時一般會把拜年要用的東西採購到位,初一初二要用時直接提走,那時拜年走親戚時提的禮品的確有點意思,你送過去的東西別人回的時候數量上基本相當,有的會稍微換下品種,有的甚至品種都一樣,送來送去會發現買的東西在打轉,弄不好回到自己手裡,最後拆來吃了。過年買禮品去農村走親戚,發現對方把自己買的東西拿去送給其他親戚,是否合理?
  • 過年走親戚時,農民說的這幾句話不能當真,農民:現在想想都臉紅
    長大後,才明白,原來在農村過年走親戚的時候,這些農民誇人是有講究的,如果長得不好就誇長得高;要是長得不高又不好看,那就誇聰明;要是不聰明長得不好還不高,那就誇活潑。這個時候我真是醉了,原來農村過年走親戚的時候,這些農民親戚說的話不能當真......想想以前自己還洋洋得意,現在臉上都羞得慌。怪不得一些農民朋友說,走親戚的時候,親戚說的一些話不能當真。
  • 過年走親戚,聽到這3句「客套話」,聽聽就好了,別較真!
    生活在農村,到了臘月裡,返鄉過年成了大家一致的選擇,過年除了陪伴父母,置辦年貨外,最為重要的還是走親戚了。農村是人情的社會,這些年,大家都很忙,也忽略了太多東西,比如說親情。親戚之間,太久沒有溝通,而過年走親戚則成了大家感情維繫的重要一環,因此,很多人會在臘月裡,抽出時間,專門去看看。當然,在走親戚的過程中,難免會有些 「客套話」,這多半是出於禮節性的,因此,提醒咱大家,別較真,聽聽就好了!一、來逛逛就行,千萬別拿東西了!
  • 在農村,過年串門走親戚,禮物一放就走,都不坐下喝杯水,為啥?
    最近幾天,大家都和家人團聚在一起,沉浸在春節的喜悅中。新年新氣象,也希望新的一年能有一個新的開始。對於在農村過年的朋友來說,過年走親戚也是必不可少的習俗。各地區過年的習俗也都大同小異,基本上都是從初二開始拜年的,大家相互走動,也是為了促進親戚間的感情。
  • 農村走親戚講究多,壞了規矩,送禮也討人厭,深度解析走親戚習俗
    進入12月後,感覺時間過得飛快,而2020年的1月24日是除夕,這樣算下來,距離過年只剩下一個多月。一提到過年,個人就很煩,因為回農村總會遇到類似走親戚的習俗,規矩多,一不小心就會給人不懂禮數的感覺,太束縛。
  • 過年回農村走親戚最發愁買的禮物我給搞定了
    每年過年走親戚最發愁什麼?買禮物。每到過年,總少不了走親訪友。每到這時,給親戚們選購禮物就成了大問題。誰不想過一個歡樂中國年?老婆老家是縣城邊的,說農民吧,離城近,騎個自行車只需要十來分鐘。說是城裡人吧,戶口又不在縣城。其實就是個城邊村。
  • 快過年了,年前農村這幾樣東西要漲價了,農民提早做好準備
    如果你每年都會去這家去走親戚,今年就突然間不去了的話,他們心裡就會不舒服就會以為哪裡做得不好得罪到你了。其實不是這樣的,是因為現在不光是年輕人覺得走親戚沒意思,就連我們的長輩都開始懶得去走親戚。可能世道真的變了,現在的人們都很愛記仇,你說親戚這麼多年了彼此的脾氣性格應該都了解了,但是就有可能在平時的一個不小心就把你給得罪了。
  • 過年走親戚,住下吃飯才是親—說說過年的那些事兒(12)
    隨著社會的發展,交通越來越方便,從自行車到電動車、摩託車再到現在的汽車,走親戚的距離越來越「近」了,更加之人們忙於工作、忙於賺錢,時間金貴,於是時下很多人走親戚不再「住下」了。提前設計好走親戚的路線,將禮物放好,走到哪家,放下東西,說兩句話,喝兩碗水,就走,甚至有些年輕人,放下禮物,連屋門都不進就趕下一個親戚了,走親戚演變成了禮物大遷移。
  • 過年走親戚,為何來去匆匆?親戚:為什麼不留下來吃飯?
    春節的時候,走親戚是中國歷來的一個傳統,很多人在走親戚的時候都是早上去的,晚上差不多能夠回來,但是現在在農村裡面走親戚,卻有了一個新的風俗,那就是禮品一放,兩個人說幾句話就離開了,留在親戚家吃飯的人越來越少,而且農村走親戚來去匆匆,為什麼不留下來吃飯呢?
  • 過年走親戚時,聽到這三句話,表面很熱情,其實希望你趕緊走!
    ,很多地方的風俗也是不一樣,但是有一個風俗都是一樣的,那就是走親戚,過年走親戚時,聽到這三句話,表面很熱情,其實希望你趕緊走!而隨著現在社會在不斷的發展中,現在農村裡面過年也不像以前那麼熱鬧了,年味也變得越來越淡,親戚之間也沒有以前那麼有深厚的感情,過年走親戚就已經完全成了一個過場,大家好像是列行公事一般,很多人在放下禮品之後就匆匆的離開了,但是如果你在走親戚時,聽到這三句話,那你可要留意了,因為這些話的反面意思就是希望你快點走。
  • 說說過年走親戚,談話、送禮那些煩心事,心累有沒有?
    我分析有以下幾點原因:一、沒結婚、沒對象不想被親戚問起沒結婚的去親戚家總會被「結婚了沒有?」,「找對象了沒有?」,「都這麼大了準備啥時候結婚?」,「趕緊找個對象吧,該找對象了」「我手底下正好有個不錯的女孩,要不給介紹介紹」……這些話語雷到,不知道怎麼回到,甚至勾起自己的傷心事,本來大過年開開心心,弄的心情不好!
  • 現在農村過年出現並習慣了「一天走遍親戚門」的怪現象,為什麼?
    那今年的中秋節來說吧,廠子裡面一共就放假了兩天,而這珍貴的48小時,我不是在親戚家,就是在走親戚的路上,七大姑八大姨,父親母親的親戚,自己來往走動的朋友,真的是一刻都閒不住,並不是我這人勢利眼,看不起親戚,而是去每一家都重複著同樣的話,真的挺磨人的。現在農村過年出現並習慣了「一天走遍親戚門」的怪現象,為什麼?
  • 九十年代農村拜年走親戚都送什麼禮品?
    九十年代農村拜年走親戚都送什麼禮品?如今商品經濟發達,物質豐富,逢年過節走親戚時,送禮的可選擇性非常大——營養品,保健品,水果,菸酒等等,種類繁多,琳琅滿目,高中低檔都有。有圖方便的就直接送紅包。但是,你還記得在90年代走親戚時農村一般都送什麼禮品嗎?在我的印象中,農村當時送禮固定的有三大件:白糖、酒、水果。
  • 過年:更多的還是走親戚,今年不走明年走
    正值過年期間,因武漢冠狀病毒疫情影響,這個年其實人們都是困在家裡,帶著防護口罩也不敢走親戚。正因為在家裡一家人連續多天不出門的這種感覺,才能感覺到往年過年的熱鬧,一年不見,走走親戚,吃吃飯,說說話,其實是件很美好的事件。
  • 想起過年走親戚送的那些禮—說說過年的那些事兒(20)
    在我的家鄉水滸古鎮東平,過年走親戚,帶禮物那是必須的。這個禮物不是隨意的,講究得很。無論你禮物花樣有多少,價值有幾何,其中有兩樣東西是固定不變的:一是肉,二是酒。自然成為過年走親戚的「重禮」。過年走親戚的肉,在我們這裡稱作「禮條」,其實就是一大塊豬肉。標準的禮條是帶肋骨的那一種,大小視不同的親戚會略有不同。一般情況下,姥娘家的要大一些,至少要八斤左右,表示「新年大發」。一般的親戚略小一些,在六斤上下,意味著「新年順旺」。
  • 買了幾千元禮品準備走親戚,可是親戚不讓過去,過年都宅家裡嗎?
    過年走親戚成了大多數人不變的規矩,尤其是中老年人,這種濃厚的節日氣氛和傳統觀念已經根深蒂固。今年由於特殊情況,大家都在微信裡說不走親戚了,在家裡各過各的。春節八天,從初一到初八怎麼過呢?以往就算在家裡也可以出門逛街,影院看電影。今年電影院也封閉了,更沒有人逛街了。那麼初一到初八該怎麼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