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11年,劉璋派法正迎劉備入益州共拒張魯。在劉備駐守葭萌關一年後,張松的事情敗露身亡,龐統向劉備獻上三策,劉備取了中策,即誘騙楊懷與高沛兩員蜀將到營地後,將二人誅殺,隨後帶著兩人的軍隊一路殺向成都。只不過此計雖然更符合劉備的想法,卻不太好實施,劉備在通往成都的道路上打得十分艱苦,甚至於在圍攻雒縣時,龐統身中流矢,不幸身亡,時年三十六歲。
而與孫策有總角之好的周瑜先是幫助孫策打下江東,後是幫助孫權穩定了孫策死後江東的混亂局面,更是在赤壁之戰時力主抵抗曹操,並率領孫劉聯軍共五萬人擊潰了曹操的二十餘萬大軍,從而保證了東吳的領土不失。只可惜在公元210年,周瑜趕回駐地江陵,準備出徵之際,他忽然身患重病,最終病逝於巴丘,時年也是三十六歲。相比之下,龐統的死之於蜀漢,與周瑜的死之於東吳,哪個對國運的影響更大呢?
由於東吳的戰略出現了變化,導致龐統不得孫權重用,因此龐統轉而投奔劉備。在劉備與劉璋多次的會面中,龐統都針對當時的局勢提出了相應的對策,更是在劉備的軍隊處於危急存亡之秋時,迅速理出上中下三策,足見龐統在劉備取蜀川的過程中在戰術上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由於龐統在半途去世,劉備不得不將諸葛亮調入蜀川,不過總體而言,劉備在龐統去世後依舊攻下成都,將蜀川收入囊中,從整體上看,龐統的死對劉備勢力有影響,但沒有在戰略上產生影響。
周瑜病逝後,孫權一時間沒有了討伐蜀漢的統帥,在此之後,孫權放棄了周瑜西進以謀求天下二分的發展方針,而是接受了魯肅三分天下的戰略方案,並在此後不斷的調整。可以說,周瑜的死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東吳的戰略出現了轉變,雖然說周瑜的戰略方針不至於讓東吳能直接與曹操分庭抗禮,但周瑜的死確實是對東吳的國運產生巨大的影響。
筆者認為,周瑜在東吳的威望高,能力強,而在周瑜去世後,龐統就從東吳來到了蜀漢,同時將此前周瑜為伐蜀做出的努力盡數帶到了蜀漢,而這也是劉備後來能迅速佔據蜀川的重要原因。而龐統去世時,劉備勢力的規劃已經成型,因此相比之下,周瑜的死對東吳的影響,要大於龐統的死之於蜀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