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街頭|上街:用明信片寫一本書

2020-12-11 澎湃新聞

我用寫明信片的方式寫了一本書。

我決定用寫明信片的方式寫一本書,然後陸續有了這個專欄的文章。這種方式讓互動變得難以掌控,但是,與陌生人互動是一個寫作者的社會責任。所謂社會,就是人和人互相介入生活的過程。這個過程讓我們重新審視生活中的細節,以及細節與我們的關聯,並且以經過思考的方式表達出來。本文圖片均由作者拍攝。

幾年前換了智慧型手機之後,我發現這隻手機首先是相機。它很快改變了我拍照的方式,隨後又改變了我使用照片的方式。智慧型手機可以隨時隨地拍照,非常便捷地把照片插入文本。這堅定了我的看法,照片和文字應該結合得更緊密。

寫作和拍照以前完全是脫離的。很多攝影師堅持不闡釋甚至不談論自己的照片。有些人這樣做,也許只是為了保持姿態,但也有一些攝影師真誠地相信,照片存在的全部價值,是因為它能傳遞無法用語言傳遞的信息。有些評論家也反對攝影師闡釋自己的作品。他們認為闡釋照片是讀者的特權,攝影師應該隱藏在作品背後,最理想的情況是讓讀者根本意識不到他們的存在。

這本書探討了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人與人如何互動,第二個問題是人際互動的視覺性。我想強調的是城市這種人造空間對我們的社會感知和互動方式產生了很大影響,但這種影響往往並不為我們所知。

攝影師讓·摩爾(Jean Mohr)和作家約翰·伯格(John Berger)合作了3本書,既有《幸運兒》(A Fortunate Man: The Story of a Country Doctor)和《七分之一》(A Seventh Man)這樣的紀實報導,也有《另一種講述方式》(Another Way of Telling)這樣談論視覺文化的理論著作。這些圖文書提供了一種示範,文字和圖像結合得當的話,可以創造新的閱讀經驗。

但這幾本書也強化了攝影師和寫作者的分工模式。和那些很少談論照片的攝影師一樣,在這些書中,讓·摩爾對自己的作品沉默不語,把闡釋照片的任務完全交給了約翰·伯格。當然,約翰·伯格談到照片的時候是審慎的,很小心不去破壞照片營造的氣氛,也絕不用文字描述照片的細節。

設計師也為照片留出了足夠空間,讓·摩爾和約翰·伯格的名字總是並列出現在封面上,而不像其他圖文書那樣,攝影師的名字總是另起一行,列在文字作者的姓名下面。但這些努力,還不足以回答一本圖文書要面對的主要問題。

受約翰·伯格的啟發,愛德華·薩義德(Edward Said)準備寫《最後的天空之後》(After the Last Sky)時,邀請讓·摩爾去拍照。這本書的主題是巴勒斯坦問題的歷史與現實,中間還夾雜著薩義德的家族記憶。

薩義德顯示了自己結合圖像進行歷史敘事的高超技巧,很顯然,他對視覺藝術的感受力絕不亞於對文字的掌控力。但是,相比約翰·伯格,愛德華·薩義德對攝影的理解,更像普通美國報紙的編輯。在薩義德的書裡,照片的作用類似於刑事起訴書上的物證,是對一個寫作者到過現場的背書。

薩義德深知,自己的讀者群集中在知識分子圈。要讓更多的人——也就是知識水平較低的人,理解這本書的主題,需要想點辦法去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使用一些容易被普通人接受和理解的傳播技巧。照片是薩義德讓自己顯得較為通俗的變通之道,是他為了討好低層次讀者而彎著腰說話的嘗試。在書中,薩義德並不諱言這一點,而讓·摩爾繼續一聲不吭。

其實,讓·摩爾的拍照風格並不適合政治指控。他的照片甚至不適合媒體。他那些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照片,不管是英國鄉村酒吧裡的跳舞的人,還是一條通往土耳其某個村莊的砂石路以及路邊的橄欖樹,其成功之處,在於它們刻畫了一種特別的當地氛圍。這種氛圍是在安靜而快速的拍攝中,用許多張照片逐漸累積起來的。

照片上的景色、人物和各種小物件的特寫,讓·摩爾的構圖方式和後期製作時選擇的影調,能夠激活讀者的情感和記憶,引起他們的共鳴。但照片激發共鳴的過程,並不像檢察官在法庭上展示物證那樣,需要構建一條因果關係的鏈條,更不用指向唯一的結論。

實際上,圖像刺激情感和記憶的方式既微妙,又多樣,和人類情感和記憶本身的多樣性成正比。這和文字有很大的不同。

說城市是一種人造的空間,但其實沒有什麼空間是自然的。我們看到的一切都因為人類情感、觀念和行為的投射而帶有人性色彩。通過將某些事物客體化,人們可以去掌握它們,賦予它們價值,但即使是這樣做,目的也是為了弄明白在一個更廣闊的背景下,自己是誰,從哪裡來,到哪裡去。這些問題本身並不深刻,相反,尋求回答是人作為社會生物的本能。

圖像可見的特徵會約束過度聯想或過度闡釋,所以,儘管薩義德的文字指向清晰,儘管他努力想通過超凡的文字技巧包裹讓·摩爾的照片,將它們用於政治說服,但那些照片並沒有排著隊,向著薩義德指定的結論走過去。結果,這本書裡的照片和文字沒有互相成就,而是削弱了彼此。

意義含混其實是圖像的一般特徵。宗教壁畫是為了向缺乏閱讀能力的受眾傳達教義的,鑑於委託人和贊助者需要表達特定的主旨,為了防止傳播中經常出現的意義衍射現象,壁畫的設計者需要控制圖像的闡釋權,畫工只能嚴格按照固定的程式和風格來表達特定意義。

但即便如此,打動普通人的往往也是壁畫的色彩、造型等視覺元素,而不是壁畫的神學主旨。對後者感興趣的也許只有宗教人士和歷史學家。雄辯如薩義德,也改變不了這個事實。

人的情感始終對我有強烈的吸引力。每一年,我用手機拍攝幾千張照片,很多都是人們情感流露的時刻。這些時刻包括了人與人、也包括了人與動物,甚至無生命的物體之間的互動。拍照是一種碎片化的記錄,因為它們成像的時間只是一瞬間,就像從川流不息的時間之河中取出一滴水,它不再是原來的水,河也不再是原來的河。但我想藉助文字來延伸這一瞬間裡包含的人性和社會性。

開始使用智慧型手機之後,我不時從手機裡挑了一些照片,印成明信片,隔三差五給朋友寄去。我很享受這個過程。文字和照片是很難結合的,唯獨明信片這種形式,文字和照片可以拓展彼此表達的邊界。

這讓我產生了一個念頭:我想用寫明信片的方式寫一本小書。

如果一個嚴肅的寫作者去嘗試一件在約翰·伯格那裡讓人心存疑慮,而在薩義德那裡讓人扼腕嘆息的事,也許是不明智的,但如果只是寫明信片那樣,又另當別論。嚴肅的寫作大多是深刻的偏見,作家有各自的讀者群,讀者會因為主題、情節和敘述風格等因素決定要不要讀完一本書,但大多數人收到明信片的時候,通常只會感到分享的喜悅,如果照片與自己有關,還會因為照片保存了時間的痕跡而心存感激。至於照片好不好,文字是否精到,倒也不用忙著去下結論,因為那並不是重點所在。

(作者系攝影師,現居上海)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八十年代衢州故事:十字街頭
    不是十字街頭就是南街。      在衢州地圖上,你找不到一個叫「十字街頭」的地方,但十字街頭是每位老衢州心中的永恆地標。       七八月大熱天,想消消暑,那就先到屋邊老井旁拎起水桶衝個涼,然後穿個「的確涼」、拿把小扇子,沿著一街的梧樹桐走到十字街頭逛逛。
  • 來自南方的包裹:一張明信片 一個小豬佩奇 一本書
    文字是為了遇見更好的自己為遇見更好的你在路上聽故事寫自己不知道朋友們有沒有看過《凡心未了》第一篇文字,「這一天,對你說」 這篇文字就是記錄了我和她從認識開始的故事,還有一篇寫關於貓的文字,那也是對於她的想念。
  • 怎樣讓自己的明信片更加精美?寫好明信片的關鍵
    那麼就用這篇乾貨滿滿的文章告訴大家如何讓你的明信片瞬間逼格提升吧!寫好明信片的秘訣一——排版應對光禿禿的明信片背頁,要讓明信片逼格提升,必須對自己的書寫區域進行有效劃分。這麼說吧,明信片的設計其實屬於平面設計,相當於設計一份超迷你版的手抄報了,對這一大片空白區域進行劃分可以讓你的明信片更加耐看哦。
  • 一本書是如何寫出來的?
    一篇文章大概需要1500字來講清一件事情,按照一本書20萬字,也就是需要寫134篇文章。這樣計算下來,是不是覺得自己離出書遙遙無期?村上春樹從29歲開始寫作,到現在,始終保持每年出一本書的節奏,目前為止已經連續出了40多部作品。
  • 在康巴什的十字街頭邂逅幸福
    離別的時候你對我說:讓我們在一座北方的小城相遇那裡的十字街頭盛景如畫我滿懷期待遍尋北方的小城終於被我找到原來真有這樣一座小城草原新城康巴什擁有無與倫比的十字街頭滿城鮮花,豔麗脫俗風攜來縷縷清香引我走向每一個美麗的十字街頭
  • 如何開始寫一本書
    你有沒有想過要寫一本書?你有沒有發現過自己想要寫一本書,但是不確定從何開始?你有沒有試過開始寫了,但沒有靈感或偏離主題?閱讀下面的資料,你會得到一些很好的點子,知道如何組織、開展和寫出你的新書。你想寫這本書給誰看?不同的人喜歡不同的事物,不同的人群也有其不同的經歷和先驗知識。只有把這些考慮進去,你才能知道如何繼續開展情節和人物,以及怎樣寫這本書。不要有被限制的感覺:沒有理由一本關於兒童玩電子遊戲的書,不能讓從來不玩電子遊戲的讀者帶來閱讀的樂趣。
  • 米切爾:一生寫一本書,只寫自己的愛情
    她曾經對朋友說:「我經常在想,為什麼讀者會喜歡這本書。或許因為它寫的是一個象徵勇敢的故事,才引起讀者的共鳴吧。我相信,這個世界,只要有勇氣,就不會毀滅。」可見她對生活充滿希望,她相信勇氣橫掃一切。她筆下最有勇氣的兩個女性,一個是外露霸道的郝思嘉,一個是內斂善良的媚蘭。郝思嘉說:「明天將是新的一天。」
  • 想一個人,就寫一張明信片
    不管怎麼樣,一場流於形式的飯局到此結束,任務完成。走出酒店,在路燈下倫納德照例叮囑著「不用他叮囑茉莉也知道」的東西。再動聽的音樂,也有落幕。再熱鬧的畫面,也終究有結尾。對著一首歌,落淚。終於還是在轉身間,終於拿出了飯桌上沒好意思拿出來的明信片。「倫先生,請您籤個名吧。」寫信的遊戲,茉莉和朋友玩過。只有兩個人都有古典主義的文藝情懷,才會一起挑選五彩斑斕的封面,香飄萬裡的信紙,再在一個陽光灑滿窗臺的午後,鋪展開來寫字檯的一角,邊寫邊抿嘴笑。怎知耐心從指尖溜走了。
  • 一篇文章就可以說完的,他寫了一本書!
    之所以傳上來是為了證明我真的看了這本書。我不是那種宣稱每天看一本書的搬運洗稿小蜜蜂。這本書,是一本廣告書!所以這本書本質上是在告訴你,他是用什麼方法做出名品logo和vi系統的。所以這本書最佳受眾其實是設計師。但是對設計師來說,這本書的文字又太多了。哎。
  • 一張明信片 把「老重慶」寄出去
    一個保險柜見證重慶上百年變遷解放碑主題郵局內,放置著一個長寬高約60釐米、重800斤的保險柜,櫃門上寫著一個古字,這是曾經的「郵」字,小篆的「邑」字旁被隸書簡化後,演變為繁體字「郵」。著名記者、散文家程大千在《都郵街》一文中寫道:「抗戰司令臺下的吸菸室,東亞燈塔中的俱樂部,皮鞋的運動場,時裝的展覽會,香水的流域,唇膏的吐納地,領帶的防線,襯衫的據點,綢緞呢絨之首府,參茸燕桂的不凍港,珠寶首飾的走廊地帶地,點心的大本營,黃金的『十字街頭』……這就是都郵街」。直至今日,這條步行街仍是中外遊客購物、觀光的山城知名地標。
  • 劍橋五級KET考試寫作互動《寫英文明信片》
    6課 寫作《給朋友寫明信片》的拓展學習視頻。寫明信片人們有時會在旅行時發送明信片。美國共同核心州立標準CCSS語言知識點:寫敘事時要敘述一個精心策劃的事件或一系列短暫的事件,包括描述動作,思想和感覺的細節,使用時態的詞語來表示事件的順序,並提供封閉感。
  • 10年寫一本小說:他們只寫了一本書,卻驚豔了一個時代!
    「我只是寫寫小說而已,談不上什麼大作。」於是,男作家有了一種居高臨下的心態。他說:「你也是寫小說的?那我們算是同行了,我已經出版了339部小說了,請問你出版了幾部?」「我只寫了一部。」「什麼名字呢?」「《飄》」女作家平靜地說。男作家頓時目瞪口呆。
  • 十字街頭|城市廢墟:歷史與現實的滲透及轉換
    兩德統一之前,聖母大教堂的廢墟周圍有一片停車場,不遠處是蘇聯風格的宿舍大樓,就像巨大的長方形水泥盒子,點綴著抽屜一樣的陽臺,陽臺和陽臺之間用水泥板隔開。這些蘇聯風格的建築與德勒斯登歷史上的城市風貌形成了尖銳的對比,因為那些被摧毀的巴洛克式、文藝復興式和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建築,這座城市曾被稱作是易北河畔的佛羅倫斯。
  • 一生只寫一本書:司馬遷和《史記》
    他也會記載對消息來源的批評,寫在每一章的末尾。《史記》這本書,涵蓋了超過3000年的歷史,直到公元前100年,大部分是由2100年前的一個人寫的。這本書的地理覆蓋範圍是從韓國,日本,一些東南部國家到中亞的一些遊牧文化,還有一些關於西部文化的信息。這就像世界歷史,很多人在18世紀或19世紀才開始考慮編纂,但司馬遷早在2000年就完成了這項工作。
  • 朱一龍寫明信片給粉絲 字好看 人也特別溫暖
    朱一龍寫明信片給粉絲 字好看 人也特別溫暖如果你喜歡的人給你寫明信片,你會怎麼辦?如果你喜歡的愛豆親自給你寫明信片,你又會怎麼辦?如果是全世界最好的朱一龍親手給你寫明信片,並且送上最誠摯的祝福,你又會有怎樣的反應呢?近日,有網友曝光了朱一龍寫給粉絲的明信片。第一眼看過去就覺得朱一龍的字寫得真的很好看。細細品味之後覺得朱一龍真是一個很溫暖的人啊!
  • 山西省1516名少先隊員寫明信片致敬戰疫英雄
    原標題:全省1516名少先隊員寫明信片致敬抗疫英雄  5月29日,太原市南寒投遞員楊大河將兩張明信片轉交給了太原市第四人民醫院王海麗和宋樂。寄給王海麗和宋樂明信片的分別是青年路小學六三中隊高子揚和山西省實驗小學段卓妍。
  • 寫給即將畢業師兄師姐的明信片應該寫什麼寄語?
    有個網友今天問我:寫給即將畢業師兄師姐的明信片應該寫什麼寄語?現在都21世紀了,居然還有明信片這種古董,確實令人匪夷所思。師兄師姐即將畢業了,為他們寫一寫明信片寄語,也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明信片的內容,可以體現你們之間幾年來的深厚友誼,寫一寫「苟富貴無相忘」之類的金句,也可以寫一寫你對他們的美好祝福。
  • 六大旅遊聖地,寫一張明信片寄給愛的人!
    世界是本書,不從從旅行獲得充足,而是心靈獲得休息——西塞羅你有多長時間沒有好好看看這個世界,有多長時間沒有放空自我,那麼你需要一場旅行,一場讓心靈寧靜的旅行,這個紛擾繁華的社會有太多的虛偽,一、拉薩拉薩全年多晴朗天氣,降雨稀少,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宜人。全年日照時間在3000小時以上,素有「日光城」的美譽。神奇的布達拉宮,魅力藏族文化,感受神聖而莊嚴的宗教信仰,虔誠一心的芸芸信眾,庇佑一方安寧與幸福。
  • 遲到100年 他給湯姆金斯小姐的明信片終於到了!
    英國一名士兵的明信片終於寄到目的地,但是遲到了100年。   英國《每日郵報》30日報導,寄信人是一名名叫「特德」的士兵,收信人是「湯姆金斯小姐」。明信片正面印著溫切斯特街景,貼著一張面值半便士、印著喬治五世國王的綠色郵票,郵戳日期是1917年11月16日。
  • 古鎮遊玩發現郵局,陳喬恩提議互寫明信片,好奇曾偉昌所寫的內容
    兩人在泛舟時突然發現路邊有一處郵局,於是乎,兩人便決定一會兒去購買明信片,然後給彼此郵寄。這個主意還是喬恩率先提出來的,就連一旁觀察室的張紹剛都說了一句"這個蠻好的"。看來曾偉昌在這一方面還是略有欠缺的,因為按照我們常人的思路去考慮,情侶寄明信片,當然是要互相給對方的,不是嗎?緊接著,我們就看到了兩人手中拿著已經買好的明信片,並坐在一起拿著筆準備開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