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學.第四十三篇》論語.裡仁第四.新解讀(八)
悟學.十八子 20200117 亥-子
414 子曰:「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
【譯文】 孔子說:「不擔心沒有職位,擔心用以任職的才學。不擔心沒有人了解自己,要設法使自己值得讓別人了解。」
【唐以前古注】皇疏:「時多患無爵位,故孔子抑之也,言何患無位,但患己才闇無徳以處立於位耳。又言:若有才伎則不患人不見知也,故云:「不患莫己知也。」若欲得人見知,唯當先學才伎,使足人知,故云「求為可知也」。」
評析:立身處世的基本態度。首先要立足於自身的德行、學問、修養、才能的培養。《學而篇》:「人不知而不慍」,「不患人之不知己,患不知人也」,可以參證。此處從正面立說,言「患所以立、求為可知」,皆是說「賢不賢,才也;遇不遇,時也。」
415 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譯文】 孔子說:「參啊,我所講的『道』,用一個根本的宗旨貫通。」曾子說:「是的。」孔子出去之後,門人便問曾子:「這是什麼意思?」曾子說:「老師的道,就是忠恕罷了。」
《論語註疏》:「此章明忠恕也。貫,統也。孔子語曾子言,我所行之道,唯用一理以統天下萬事之理也。忠,謂盡中心也。恕,謂忖已度物也。言夫子之道,唯以忠恕一理,以統天下萬事之理,更無他法,故云而已矣。」
李澤厚《論語今讀》:「忠」、「恕」並非觀念的知識,而是為人做事、對人對己的基本道理和原則,仍是實用理性的呈現。
《周禮·大司徒疏》:「如心曰恕,中心曰忠」。
評析:如何正確理解忠與恕?
「忠」:中人之心,盡力為人謀,故為忠。
「恕」:如人之心,推己及人,故為恕。
我本人常常理解的恕,即寬恕,寬容。非也。
今天才知道:「恕是如人之心,即推己及人之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悟學》的宗旨:通過領悟、參悟、感悟上下五千年的國學經典,取其精華,結合當下社會實踐,學以致用。讓國學中深邃的哲理及豐富的人生成功與失敗經驗總結,指引我們現實的工作、生活。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本帳號,看《悟學》系列之第四十四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