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作家梁曉聲內蒙古暢談「文學的溫度」

2020-12-11 中國新聞網

作家梁曉聲在內蒙古暢談「文學的溫度」。 李愛平 攝

中新網呼和浩特12月28日電 題:作家梁曉聲內蒙古暢談「文學的溫度」

中新網記者李愛平張林虎

「我在做知青的時候,曾扛過兩年木頭,現在的頸椎病就是那時候落下的。」「後來是因為愛好文學才改變了命運。」12月28日,作家梁曉聲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以「文學的溫度」作講座時妙語如珠,現場氣氛非常熱烈。

當天,梁曉聲是應內蒙古出版集團主辦的「亮麗北疆講壇」邀請,來此作講座的,他重點講述了自己與文學結緣,以及如何通過文學改變命運,如何進入復旦大學就讀,最後成為一名專業作家的故事。

他從內蒙古文學雜誌《草原》講起,期間穿插屠格涅夫、列夫·託爾斯泰、車爾尼雪夫斯基等中外作家對其的影響。梁曉聲表示,文學在其生命中有著不同尋常的意義。

梁曉聲幽默地說,「當年招生老師找到我的時候,說和我談談,最後我知道要談文學,非常高興。」「那時候我覺得談別的不行,談文學還不行嗎。」

「這一談,我後來順利進入復旦大學中文系就讀,四年後分配至北京電影製片廠,最後開始專業寫作。」梁曉聲說道。

作家梁曉聲在內蒙古暢談「文學的溫度」。 李愛平 攝

梁曉聲說話的聲音並不高,但在現場他分享的人生閱歷,卻引發觀眾由衷的掌聲。

在現場梁曉聲多次重複的一個觀點是,「儘量做一個好人。」他告誡年輕人,「不要以為做好人是一件吃虧的事。」

觀眾王悅表示,儘管當天呼和浩特氣溫驟降,但梁曉聲的話語「特別溫暖」。尤其是他講到在復旦大學期間校領導對他的「對己嚴,責人寬」評價時,對自己的啟迪特別大。

現場主持人周晉陽表示,梁曉聲有四句話對於自己的做人做事啟迪特別大,這四句話是:根植於內心的修養,無需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為別人著想的善良。「這四句話和他說得做好人可謂一脈相承。」

在談及當下民眾應該怎樣讀書時,梁曉聲認為,「不要輕易地說讀書碎片化,其實之前我們讀書也是片段式的。」「我們可能今天讀一本中國文學的書,明天就換外國文學的書了,關鍵是如何將這些書的內容串起來,為你所用,形成獨立思想。」

公開資料顯示,梁曉聲曾創作出版過大量有影響的小說、散文、隨筆及影視作品,是中國現當代以知青文學成名的代表作家之一。自1984年起,其名字一直被載於美、英、澳三國的《世界名人錄》,其多部作品在港臺出版,並被譯為英、法、俄、日等國文字。

2019年,梁曉聲新作《人世間》獲第一屆呂梁文學季「呂梁文學獎」年度小說獎、第二屆吳承恩長篇小說獎、第十屆茅盾文學獎。(完)

相關焦點

  • 亮麗北疆講壇第四期年終文化盛宴,梁曉聲為您帶來「文學的溫度」
    繼龍永圖主講「當前經濟形勢和我國的對外開放」,單霽翔主講「匠者仁心——讓文化遺產資源活起來」,俞敏洪主講「教育情懷與個人成長」之後,第四期主講嘉賓、著名作家、第十屆茅盾文學獎得主梁曉聲先生,12月28日上午九點,在內蒙古人民會堂,與您面對面探討「文學的溫度」。
  • 作家梁曉聲做客亮麗北疆講壇,分享好人文學和好人文化
    10月28日上午9時整,古稀之年的茅盾文學獎得主、當代著名作家梁曉聲,佩戴蔚藍哈達,穿著白色棉衣,提著白色帆布袋,滿臉謙和,雙手合十,出現在內蒙古人民會堂,向呼和浩特的觀眾打著招呼。作為內蒙古出版集團主辦的亮麗北疆講壇第四位主講嘉賓,他的出場迎來了內蒙古人民最熱烈的掌聲。
  • 梁曉聲:認清「人世間」的真相依然愛它
    近日,作家梁曉聲攜新作《人世間》做客南京書展。從醞釀到完成這部一百一十五萬字的小說,前後經歷了八年的時間,梁曉聲一個字一個字在400字的稿紙上「爬格子」寫了3600多頁。寫完這部長篇小說,梁曉聲步入七十歲。
  • 重讀知青文學,這是阿城梁曉聲等人的青春
    儘管與「知青」有關的文學作品至今不絕,但文學史上「知青文學」的所知卻遠為狹窄:一般認為「知青文學」的作者曾是「文革」中上山下鄉的知識青年;作品的內容,主要是有關「知青」的遭遇,也包括他們返城後的人生道路。
  • 著名作家梁曉聲首次推出兒童文學作品《梁曉聲童話》
    新華社西安7月28日電(記者史競男、蔡馨逸)著名作家梁曉聲首次推出兒童文學作品《梁曉聲童話》。該書28日在第29屆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上亮相。《梁曉聲童話》由山東教育出版社出版,包括《白鴨阿呷》《「小飛蛾」漫遊記》《奇異的松鼠》《咪尼與凱迪》《兩個孩子》五冊圖書,通過五個引人入勝的童話故事,強調兒童的品格教育,引導少年兒童養成勇敢、善良、謙讓、友愛等美好品質。該書配有「有聲伴讀」,倡導親子閱讀,在寓教於樂中提升孩子的思辨和想像能力。
  • 楊嘯:內蒙古兒童文學的領頭雁|文學|兒童文學|內蒙古|楊嘯|作家
    左起:趙紀鑫、賈漫、張長弓、楊嘯9月16日晚,我們看了內蒙古電視臺播報的「內蒙古老作家藝術家口述史記錄工程」專題片《愛在內蒙古》。這一天介紹的,正是老作家楊嘯。1956年8月,他參加了河北省青年業餘文學創作者會議。這使他更堅定了在文學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的信心。而且,在此前一年,楊嘯已經入黨,有著一個青年共產黨員的使命感。1957年秋天,楊嘯從保定銀行學校畢業,他希望能夠到內蒙古工作。之所以如此,一是青年人有一腔愛國熱情,要支援邊疆,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二是他要用手中的筆去描寫他嚮往已久的美麗草原。
  • 梁曉聲:《人世間》敲擊著所有浮躁的靈魂
    2018年6月,受江西上饒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邀請,遼寧省散文學會的7位女作家前往上饒竹林深處的作家村,參加「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百位作家寫百村、鄉村旅遊看上饒」活動。一座三層與四層交錯的徽派閣樓,一樓的兩個門簷上分別掛著「梁曉聲文學館」「梁衡文學館」兩塊牌匾,古樸的書架上,兩大作家精品,排列得像士兵聽到口令一樣整齊。窗欞與閣樓頂簷上,精緻的手工雕刻,給人以藝術與建築契合之美。
  • 著名作家王幹賈興安在泉暢談文學創作:泉州是一座小說創作的富礦
    [新聞頁-臺海網] 臺海網11月28日訊 據泉州網報導 26日,由泉州市文聯主辦、泉州市作家協會承辦的「名家進泉州公益講座(文學類)」王幹小說創作專場講座和賈興安散文創作專場講座先後在泉州師範學院文學與傳播學院演播廳舉行,吸引不少作家和高校師生到場聽講。
  • 肖斌|梁曉聲:人間桃花源果然在此
    「梁曉聲來大豐了。」消息不脛而走,在大豐文學愛好中引起了一些漣漪。文化學者馬連義說,20年前在漫天大雪的可可西裡,讀著梁老師的《今夜有暴風雪》,終身難忘。電視臺的申曉芸說,中學時讀梁老師的《苦戀》,哭得稀裡譁啦。報社總編郭治中說,他的作品影響了我們這代人。作家梁曉聲速寫,羅雪村 畫。
  • 畢飛宇執教南大 作家當教授文學能否回校園?
    日前,茅盾文學獎得主、作家畢飛宇成為南京大學教授,「畢飛宇文學工作室」也在該校文學院揭牌。  作家當教授,這事兒不新鮮。閻連科、劉震雲在中國人民大學當教授,二月河任鄭州大學文學院院長,王蒙是武漢大學文學院名譽院長和講座教授。這個名單可以列很長:王安憶、馬原、莫言、梁曉聲……  作家當教授,儼然成為潮流。那麼,這股潮流給高校帶去什麼?
  • 梁曉聲:文化最能改變一個人,讓你的氣度、三觀,都更上一層樓!
    1992年,梁曉聲的《年輪》拍成電視劇時,主要演員們的酬金是200元一集,其他的演員是100多元。現在呢?動不動一集500萬上千萬,三十幾集的電視劇要幾個億,演員的片酬也是水漲船高,可是拍出來的作品思想性、藝術性有沒有提高呢?
  • 作家大冰對話韓國出版 暢談華語流行文學作品現狀
    (8月26日下午,現象級熱門作家大冰對話韓國出版活動在北京圖博會湖南展館舉行。)  紅網北京8月26日訊(時刻新聞記者 秦芳 通訊員 杜莎)8月26日下午,現象級熱門作家大冰作客第22屆北京圖博會現場,與韓國代理公司代表展開座談,暢談華語流行文學作品及版權輸出現狀,並共同展望了中韓兩國在文化交流方面更加深入持久的合作前景。
  • 著名作家馬伯庸來洛 暢談洛陽歷史文化及城市印象
    昨日下午,洛陽青年作家創作座談會在洛陽鉬都利豪酒店舉行。著名青年作家馬伯庸出席了此次座談會,與洛陽青年作家暢談洛陽歷史文化、城市印象及創作心得。我市十餘名青年作家代表出席會議。  昨日下午,洛陽青年作家創作座談會在洛陽鉬都利豪酒店舉行。著名青年作家馬伯庸出席了此次座談會,與洛陽青年作家暢談洛陽歷史文化、城市印象及創作心得。我市十餘名青年作家代表出席會議。
  • 渡邊淳一梁曉聲在此「落戶」,青島西海岸新區萬平米傳媒書城啟航
    同日,日本著名作家渡邊淳一和中國著名作家梁曉聲「書房」落戶傳媒書城,成為以閱讀空間為載體的國際文化事件。「新華書店傳媒書城」位於青島城市傳媒廣場北側3-6層,經營面積過萬平方米,提供圖書近10萬種,50餘萬冊,是一幅集精品圖書閱讀、城市課堂策展、風格文創、手工DIY製作、雲岡石窟藝廊、少兒夢想空間、情景咖啡為一體的全新文化生活版圖。
  • 蒙古族作家瑪拉沁夫:莫悲落花白頭翁依舊文學美少年
    安靜的讀書時光很快被打破,當年6月國民黨當局撕毀「和平協定」,7月全面內戰爆發,8月他離開學校再次奔赴前線,   重又回到了烏蘭領導的內蒙古騎兵十一支隊戰區,此時瑪拉沁夫被分配到剛成立不久的內蒙古文工團,時任團長是布赫,文工團歸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領導,服從部隊的統一調動。   在文工團瑪拉沁夫負責寫通訊報導,前線戰鬥中的先進典型、戰鬥英雄、支前模範等都是他的報導對象。
  • 茅盾文學獎得主第一名的梁曉聲:《人世間》是我對現實主義的致敬
    梁曉聲說:《人世間》是我的一個情結,是我對現實主義的致敬的一種寫作2019年隨著第十屆茅盾文學獎的評選落幕,著名文壇作家梁曉聲的《人世間》獲得了茅盾文獎的第一名,隨後梁曉聲接受了來自於記者的採訪。梁曉聲接受記者的採訪時說:茅盾文學獎是我這50年文學創作生涯中所獲得的最高獎項,但我是用一顆平常心對待的。可以說這部獲獎作品《人世間》,是我的一個情結,是對向現實主義致敬的一種寫作,也是向民間生活的一種致敬,更是圓我自己的一個心願 。
  • 內蒙古文學:用文字點燃光輝歲月(文學新地理⒄) - 人民日報海外版...
    ●新世紀以來的內蒙古文學一直以高亢、明亮的書寫面向現實,褒揚平民英雄,用文學點亮人心  ●新世紀以來的內蒙古作家,在講述傳統故事的同時,關注現代化進程中凸顯出來的民族、地域共同體面臨的深層次問題  ●蒙古語創作中尤以詩歌創作的成就最高    內蒙古的文學伴隨著新中國的成立
  • 多國作家相聚西湖邊 暢談「旅行與寫作」
    10月13日上午,各國作家齊聚杭州國際訪問交流中心暢談「旅行與寫作」今天,「旅行與寫作」中西方文學交流座談會在杭州國際訪問交流中心舉辦。此番座談會意在促進中西方文化交流,增進國際作家對杭州的了解。座談會由上海作家協會、上海日報社及杭州國際訪問交流中心共同主辦,杭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杭州市旅遊委員會及浙江省作家協會協辦。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上海市作家協會副主席葉辛與上海日報社總編輯張慈雲共同主持了座談。
  • 東莞作家採風團走進石碣暢談東江印象
    近日,東莞作家看石碣採風暨「詩意東江」文學沙龍活動舉行,10多位東莞知名作家走進石碣鎮,暢談東江印象,交流採風感受,分享創作經驗,為石碣文藝事業發展積極建言獻策。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廣東省作協主席團成員、東莞市文聯黨組書記、專職副主席陳璽,中國作協第九屆全委會委員、廣東省作協主席團成員、東莞市作協主席陳啟文,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廣東省作協理事、東莞市文聯創作部主任、市作協黨支部書記兼常務副主席胡磊等作家採風團成員及石碣鎮委副書記、鎮長香傑新,鎮委委員唐滿全,石碣鎮文聯和鎮作協代表參加了相關活動。
  • 再見2020,你好2021:這些文學作品將與讀者見面
    人文社舉辦「線上訂貨會」:王安憶、梁曉聲等作家將推出新作1月13日下午,人民文學出版社線上舉辦了「2021與好書相遇——人民文學出版社新年新書大放送」。中國作協協會副主席、著名評論家李敬澤,作家梁曉聲、周大新、李洱等蒞臨直播間,分享他們的作品。作家莫言、葛亮、邵麗、朱德庸、江南、寶樹等通過視頻的方式介紹自己的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