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梁曉聲的《年輪》拍成電視劇時,主要演員們的酬金是200元一集,其他的演員是100多元。現在呢?動不動一集500萬上千萬,三十幾集的電視劇要幾個億,演員的片酬也是水漲船高,可是拍出來的作品思想性、藝術性有沒有提高呢?
這是作家梁曉聲為我們提出的時代問題,哲學詩畫的感受是四個字:細思極恐!
我們的時代和社會是變得越來越好了呢?還是只是經濟和物質發達,而人的心靈和道德卻趨於極度下滑墮落了呢?也許我們還得回到狄更斯的那句老話上去,即「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這是一個智慧的年代,這是一個愚蠢的年代。人們面前應有盡有,人們面前一無所有。」
關於時代的問題,梁曉聲經過近幾年的觀察和體驗,總結了8點,在此分享給大家,希望粉絲們能更好的看清現實,不至於在這個物質至上的時代迷失。
1,詩人和有良知的知識分子,在對待權勢和名利時,應不卑不亢,要像烏克蘭詩人謝甫琴科那樣聰明而有尊嚴。
2,年輕人的熱血衝動與單純心理往往會使他們犯些錯誤,但只要稍加改造,這些更能締造英雄和時代傳奇。
3,無論是農耕文明,還是工業文明,我們都不能喪失掉拓荒和冒險之精神,因為這兩種精神一旦喪失,人們就會沉迷於安樂和物慾享受,從而沒有了創造力。
4,即使是再渺小的生命,也可以通過自我犧牲和覺醒的意志之亮光,劃破時代的黑夜,讓短暫的生命迸發明亮的光輝。
5,社會在某個時期對人性是壓制和扭曲的,如果你不反抗,不在痛苦中覺醒,你將會愈來愈遠離真善美的本質,進而成為社會大機器的犧牲品,完全沒了自我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6,浪漫的英雄情結和悲壯的死亡威脅,都是我們應該銘記住的,因為二者讓我們得以看到生命的偉大和光榮,讓我們體驗到理想的壯美和擁抱生命後的深層感悟。
7,環境造就人,也同樣可以造就好的藝術作品和創作者。人活一世,每個人都應該在這個世界留下自己的足跡,為時代烙上自己獨有的烙印。
8,到任何時候,我都相信文化對人的影響力和改造力,這種影響和改造如同春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好的文化可以不知不覺不費吹灰之力的改變一個人,讓他的內心、氣度,以及對世界和人生的理解,都更上一層樓。
梁曉聲簡介——
梁曉聲,原名梁紹生。當代著名作家。1949年9月22日出生於哈爾濱市,祖籍山東榮成市泊於鎮溫泉寨。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曾創作出版過大量有影響的小說、散文、隨筆及影視作品。中國現當代以知青文學成名的代表作家之一。現居北京,任教於北京語言大學人文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
1968年到1975年曾在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勞動。1977年任北京電影製片廠編輯、編劇,1988年調至中國兒童電影制廠任藝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電影審查委員會委員及中國電影進口審查委員會委員。2002年開始任北京語言大學中文系教授。2012年6月被聘任為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
代表作有《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風雪》、《雪城》、《師恩難忘》、《年輪》、《天若有情》、《白樺樹皮燈罩》、《死神》、《人間煙火》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