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曉聲:文化最能改變一個人,讓你的氣度、三觀,都更上一層樓!

2020-12-11 文眼看世界

1992年,梁曉聲的《年輪》拍成電視劇時,主要演員們的酬金是200元一集,其他的演員是100多元。現在呢?動不動一集500萬上千萬,三十幾集的電視劇要幾個億,演員的片酬也是水漲船高,可是拍出來的作品思想性、藝術性有沒有提高呢?

這是作家梁曉聲為我們提出的時代問題,哲學詩畫的感受是四個字:細思極恐!

我們的時代和社會是變得越來越好了呢?還是只是經濟和物質發達,而人的心靈和道德卻趨於極度下滑墮落了呢?也許我們還得回到狄更斯的那句老話上去,即「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這是一個智慧的年代,這是一個愚蠢的年代。人們面前應有盡有,人們面前一無所有。」

關於時代的問題,梁曉聲經過近幾年的觀察和體驗,總結了8點,在此分享給大家,希望粉絲們能更好的看清現實,不至於在這個物質至上的時代迷失。

1,詩人和有良知的知識分子,在對待權勢和名利時,應不卑不亢,要像烏克蘭詩人謝甫琴科那樣聰明而有尊嚴。

2,年輕人的熱血衝動與單純心理往往會使他們犯些錯誤,但只要稍加改造,這些更能締造英雄和時代傳奇。

3,無論是農耕文明,還是工業文明,我們都不能喪失掉拓荒和冒險之精神,因為這兩種精神一旦喪失,人們就會沉迷於安樂和物慾享受,從而沒有了創造力。

4,即使是再渺小的生命,也可以通過自我犧牲和覺醒的意志之亮光,劃破時代的黑夜,讓短暫的生命迸發明亮的光輝。

5,社會在某個時期對人性是壓制和扭曲的,如果你不反抗,不在痛苦中覺醒,你將會愈來愈遠離真善美的本質,進而成為社會大機器的犧牲品,完全沒了自我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6,浪漫的英雄情結和悲壯的死亡威脅,都是我們應該銘記住的,因為二者讓我們得以看到生命的偉大和光榮,讓我們體驗到理想的壯美和擁抱生命後的深層感悟。

7,環境造就人,也同樣可以造就好的藝術作品和創作者。人活一世,每個人都應該在這個世界留下自己的足跡,為時代烙上自己獨有的烙印。

8,到任何時候,我都相信文化對人的影響力和改造力,這種影響和改造如同春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好的文化可以不知不覺不費吹灰之力的改變一個人,讓他的內心、氣度,以及對世界和人生的理解,都更上一層樓。

梁曉聲簡介——

梁曉聲,原名梁紹生。當代著名作家。1949年9月22日出生於哈爾濱市,祖籍山東榮成市泊於鎮溫泉寨。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曾創作出版過大量有影響的小說、散文、隨筆及影視作品。中國現當代以知青文學成名的代表作家之一。現居北京,任教於北京語言大學人文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

1968年到1975年曾在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勞動。1977年任北京電影製片廠編輯、編劇,1988年調至中國兒童電影制廠任藝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電影審查委員會委員及中國電影進口審查委員會委員。2002年開始任北京語言大學中文系教授。2012年6月被聘任為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

代表作有《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風雪》、《雪城》、《師恩難忘》、《年輪》、《天若有情》、《白樺樹皮燈罩》、《死神》、《人間煙火》等等。

相關焦點

  • 梁曉聲:當年在語文老師的拖拽下逛公園,沒想到改變了我的人生
    只聽好溫和地說道:「我邀請你和我們一起去逛公園。怎麼樣,肯給老師個面子嗎?」梁曉聲搖搖頭,想掙脫語文老師的手,但卻沒有成功,不知如何是好的他只好又點了點頭。語文老師拖著梁曉聲手邊走邊說:「記得你曾是一名小記者,還寫過兩篇不錯的報導。」
  • 肖斌|梁曉聲:人間桃花源果然在此
    「梁曉聲來大豐了。」消息不脛而走,在大豐文學愛好中引起了一些漣漪。文化學者馬連義說,20年前在漫天大雪的可可西裡,讀著梁老師的《今夜有暴風雪》,終身難忘。電視臺的申曉芸說,中學時讀梁老師的《苦戀》,哭得稀裡譁啦。報社總編郭治中說,他的作品影響了我們這代人。作家梁曉聲速寫,羅雪村 畫。
  • 梁曉聲:有多少青春可以被手機消磨【2】
    原標題:梁曉聲:有多少青春可以被手機消磨 80後90後能不能寫出不同於郭敬明的作品來 至今,梁曉聲還是不能習慣當下的「全民網際網路、全民手機」環境。他固執地使用最老款的手機,不使用手機上網,也從不愛學習怎麼更好地使用計算機。
  • 梁曉聲:今天的問題再多 都不能跟文革相提並論
    身為作家,梁曉聲對中國社會當下種種問題的介入實為罕見。在其1600萬字左右的作品中,散文時評的文字佔了三分之一,包括政治、經濟、文化以及社會現象的批評。「從我開始寫作的那一天起,我的另一支筆一直是這樣寫過來的。」  採訪中,他點起一根煙,手因為激動而有些微微發抖。他說自己也有厭倦的時候,「看看這些人,也會問自己,值得嗎?」
  • 梁曉聲:《人世間》敲擊著所有浮躁的靈魂
    老作家梁曉聲的《人世間》8月16日獲得第十屆茅盾文學獎,令我想起了去年6月在「梁曉聲文學館」的一段往事。負責接待我們的戴戴說:「梁曉聲老師是作家村的形象大使,今天下榻作家村,就住在你們樓上。」哦,梁曉聲,那可是我心目中男神地位的作家。一部《今夜有暴風雪》,讓我永遠記住了他。曹鐵強、劉邁克、裴曉雲他們的故事至今留在我的腦海。
  • 梁曉聲:認清「人世間」的真相依然愛它
    梁曉聲說,文學具有引人向善的力量,這對於青少年來說尤為重要。「可能我所讀過的那些對我影響最深的書,裡邊都有過美好的人性。這就是人性的幽微之光。」  曾有聲音對梁曉聲作品中的人性理想主義表示質疑。梁曉聲回應道:「有好多人談到我文學作品中人性的理想主義。我個人來看,我的作品中從來沒有寫過,像雨果《悲慘世界》裡冉阿讓向賈維伸出一隻手,那樣的一種高度。
  • 通訊:作家梁曉聲內蒙古暢談「文學的溫度」
    李愛平 攝中新網呼和浩特12月28日電 題:作家梁曉聲內蒙古暢談「文學的溫度」中新網記者李愛平張林虎「我在做知青的時候,曾扛過兩年木頭,現在的頸椎病就是那時候落下的。」「後來是因為愛好文學才改變了命運。」
  • 作家梁曉聲做客亮麗北疆講壇,分享好人文學和好人文化
    什麼是文化? 梁曉聲先生用四句話概括: 植根於內心的修養; 無需提醒的自覺; 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 為別人著想的善良。
  • 亮麗北疆講壇第四期年終文化盛宴,梁曉聲為您帶來「文學的溫度」
    繼龍永圖主講「當前經濟形勢和我國的對外開放」,單霽翔主講「匠者仁心——讓文化遺產資源活起來」,俞敏洪主講「教育情懷與個人成長」之後,第四期主講嘉賓、著名作家、第十屆茅盾文學獎得主梁曉聲先生,12月28日上午九點,在內蒙古人民會堂,與您面對面探討「文學的溫度」。
  • 茅盾文學獎得主第一名的梁曉聲:《人世間》是我對現實主義的致敬
    對於這次的得獎,梁曉聲始終都是抱著平靜的心態去對待,從10月份的頒獎典禮等等這些,梁曉聲都是抱著平常的心態去看待。對他來說,他動筆創作《人世間》的初衷和動力就是想寫寫,大三線的建設工人,寫寫哥哥姐姐當年下鄉之後留在城市裡的弟弟妹妹們的生活,還有80年代的一些知識分子。
  • 著名作家梁曉聲首次推出兒童文學作品《梁曉聲童話》
    新華社西安7月28日電(記者史競男、蔡馨逸)著名作家梁曉聲首次推出兒童文學作品《梁曉聲童話》。該書28日在第29屆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上亮相。《梁曉聲童話》由山東教育出版社出版,包括《白鴨阿呷》《「小飛蛾」漫遊記》《奇異的松鼠》《咪尼與凱迪》《兩個孩子》五冊圖書,通過五個引人入勝的童話故事,強調兒童的品格教育,引導少年兒童養成勇敢、善良、謙讓、友愛等美好品質。該書配有「有聲伴讀」,倡導親子閱讀,在寓教於樂中提升孩子的思辨和想像能力。
  • 《經典情節20種》:小說強大的力量,能改變主角的三觀,最吸引人
    怎樣賦予小說強大的力量,讓這樣的力量去改變主角的三觀,讓故事變得更加吸引人呢?就像薇拉·凱瑟說的:人們的故事只有兩三個,只是他們一遍遍地自我重複,就像這些故事壓根兒就沒發生過。只要掌握合適的技巧方法,就可以讓小說故事情節讀起來更加合理。
  • 一個離婚女人的忠告:婚姻裡,最可怕的是三觀不合!
    戀愛的時候,展現在對方面前都是美好的一面,我們都善於偽裝,把自己活成另一半喜歡的那樣。但結婚之後,我們註定要剝去精緻的面具,將自己最真實最尖銳的部分展現出來。我和他,在結婚之後才發現,我們完全處於一個不同的三觀世界,有著一道深遠的鴻溝橫亙其中。
  • 文化,到底是什麼?你都了解嗎?
    文化,他並不像買的物品一樣,是有硬性條件的,它更多的是體現在我們的軟體上面,我們有文化,跟你讀了多少書,並不是那麼簡單的關係,有的人,讀了很多的書,但是並沒有那麼要文化,而有的人不讀書,也有很好的修為和氣度。那麼,文化到底是什麼呢?
  • 「相由心生」說的一點不假,一個人的長相裡藏了他的三觀
    裴度依言奉行,日後再遇這位高人,高人看他目光澄澈,面相完全改變。雖然這只是一個典故,佛家都說「面由心生」,一個人的長相一定程度上受他的心理的影響。生物學家和心理學家也發現人在焦躁不安的時候和在開心的時候面容是不一樣的。同時我們可以通過一個人的長相推測出他所處的環境,以及他的思維和想法。
  • 夜讀丨梁曉聲:心靈花園
    這正是一個人的內心世界開始形成的年齡。我也常教他學會如何「侍弄」那小小心靈的苗圃。「侍弄」這個詞,用在此處是很勉強的,不那麼貼切,意思無非是,人的內心世界如果惰於拂拭,就會浮塵厚積、雜草叢生。這聯繫到禪家的一樁「公案」:「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我系俗人,僅能以俗人的觀念和方式教子。故我對兒子首先的教誨是——人的內心世界,大概最容易招惹塵埃、沾染汙垢。
  • 奇億主管經歷告訴你 旅行真的能改變一個人
    旅行真的可以改變一個班人嗎,奇億主管說:「我旅行了很多年,去過了很多地方,我先告訴你我改變了什麼。」這篇分享很乾貨喔!奇億主管從2010年開始嘗試邊工作邊旅行,旅行對於他來說,帶給了他很多東西,也讓他學到了很多。
  • 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三觀定人生
    這就引起我的一種思考:人的性格究竟會不會改變呢?如果說會改變,那麼我們常說的「三歲看老」、「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又有點說不通,這裡面似乎又蘊含了一種於人俱來、難以改變的成分,而這種成分那又是什麼呢?如果說不會改變,那麼我們提倡「活到老,學到老」,難道通過學習都無法改進人們對現實的周圍世界的態度,那學習對我們又有多大的意義呢?
  • 荊州三觀,其中一座使王子自焚而亡,改變了明朝的歷史!
    荊州,第一批24處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在城中,有三座著名的道觀,即開元觀、玄妙觀和太暉觀,合稱荊州三觀,是荊州有名的文物旅遊景點和遊覽勝地,2006年5月25日,「荊州三觀」被國務院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荊州三觀,其中一座使王子自焚而亡,改變了明朝的歷史
    始建年代從唐朝到明朝,都歷經了數百年的風雨,也是荊州古城重要的歷史見證。此行有機會訪遍荊州三觀,與大家聊聊這三座有些相似,又各有千秋的道觀,其中的故事也耐人尋味。太暉觀位於荊州城西門外太暉山上,交通有些不太方便,需要自駕車前往,但可以告訴你,太暉觀雖然不大,卻是荊州三觀中最有看頭的一座,曾有「遍數琳宮,獨此雄甲荊楚」的美譽。太暉觀收取門票5元,不免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