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價風波裡的貴州牛羊肉粉館老闆們:啥叫串通漲價?

2020-12-20 界面新聞

記者 | 趙孟編輯 | 劉海川1

「串通漲價!」

聽到黔西縣市場監督管理局(下稱黔西縣市監局)執法人員說出這個詞時,只有小學文化的高連紅愣了一下。

「啥叫『串通漲價』?」她本能地冒出一句話。

執法人員可能沒聽見,繼續讓她在被列印出來的微信聊天記錄中,辨認哪些是她說過的話。事後她對界面新聞回憶,這是她第一次聽說這個詞,「要是他們不過來,我這輩子都不知道。」

半個多月前,一場漲價風波讓貴州省畢節市黔西縣的牛羊肉粉館陷入輿論漩渦,金沙黑山羊肉粉經營者高連紅和謝家永鴻牛肉館經營者馮東萌,作為「串通漲價,操縱市場價格」的負面典型,被市場監管和公安部門約談,並登上電視臺公開道歉,成了這個小城的新聞人物。

現在,牛羊肉粉價格已恢復到原來的價位,涉事店鋪仍在正常營業,漲價風波看似平息了。但對黔西縣400多家牛羊肉粉經營者來說,纏繞在他們心裡的困惑並未解開。比如,「究竟如何界定『串通漲價』?」

而更大的憂慮仍被小心翼翼地藏了起來:面對不斷上漲的原材料價格,店主們面臨兩難:今後售出的牛羊肉粉是水漲船高,還是直接關門?

黃連紅沒想到自己以這樣的方式「出名」。

近十多天來她一直失眠,雙眼通紅。遇到客人進來,她又迅速恢復笑容。在這個簡易板材搭建的臨時餐館裡,黃連紅一天要工作16個小時。

被認定為「不當言論」的聊天截圖,圖片來自「百姓關注」微信公眾號。丈夫李建是個沉默寡言的男人,一言不發地在廚房炒菜,罹患腦疾的兒子在黃連紅的指示下,機械地收碗、摘菜。一年365天,從早上6點半到晚上10點半,一家三口如是往復。

攪動平靜的是漲價風波。

2019年10月8日中午。高連紅在後廚一邊切菜,一邊招呼前來吃飯的客人。她和丈夫經營的這家「金沙黑山羊肉粉」,位於黔西縣臨時汽車站旁,但往來吃飯的多是附近的工人。中午往往正是一天中最忙碌的時候。

這時,三四個身著藍色制服的人出現在門口,高連紅趕忙從後廚走到前廳。她發現有幾個扛著攝像機的人隨行,「他們進門就對著我們拍。」以前,餐館偶爾也有市場或衛生部門人員來檢查,但都只來一兩個人。眼前的情形讓高連紅覺感到詫異。

執法人員在店裡轉了幾圈,拿出一疊列印好的微信聊天記錄給她看,指著上面的內容問:「這個是不是你?」高連紅看到自己的微信名後,馬上明白了對方的來意。

「他們是來了解漲價的事,」高連紅對界面新聞回憶說。2019年初,黔西縣的牛羊肉粉剛經歷過一次漲價,從之前的小碗8元、大碗9元,漲到小碗9元、大碗10元。不久前,又有人在微信群提議漲價,想到到這一年來肉價飛漲,高連紅也跟著吆喝了幾句,但她自己的店並沒有漲。

9月20日前後,一個名叫龍為芝的女人來到店裡推銷淨水器,但做了半天廣告仍未說服高連紅,最後只能留下她的手機號悻悻離去。不久,龍為芝添加了高連紅的微信,並將她拉到一個名叫「無公害種植基地」的微信群裡。群裡人黃連紅一個都不認識。她後來才知道,龍為芝過去做青菜批發生意,群裡都是他的客戶。

差不多同時,謝家永鴻牛肉館經營者馮東萌也被龍為芝拉進了這個群。「我不懂那些,也不曉得咋樣就被拉進去了。」他說。

群裡基本都是黔西開店的小商戶,每個人都備註了自己的店鋪名稱,從這些名字來看,不少是開牛羊肉粉館的。作為當地人最常吃的早餐,黔西全縣登記在冊的牛羊肉粉館有400多家,可能是這個縣城最多的一類店鋪。

一位早期進群的人士說,此群大約有兩三年歷史,群主過去經常會分享一些青菜的信息,因為群裡的牛羊肉粉經營者比較多,而牛羊肉粉都需要酸菜作為配菜,大家交流最多的哪裡有便宜的青菜,偶爾也會聊到其他物價的起落。今年以來,豬肉領漲肉類價格,群裡自然會討論牛羊肉漲價,以及生意難做等話題。

9月25日前後,有人提到最近牛羊肉進價又上漲了,建議將牛羊肉粉的價格漲上去。現在復盤,已很難認定最先提議漲價的人是誰,但馮東萌和高連紅被執法部門認定為群裡「異常活躍」的人。

這次漲價前,當地的牛羊肉粉小碗9元,大碗10元,加肉則再加5元。新的定價到底漲多少,商戶們的意見並不統一。他們普遍同意將小碗提到10元,但大碗定價11元還是12元,分歧較大。此外,對於素粉和加肉的價格,也各有看法。

有人提到,貴陽許多地方都漲到了大碗12元,黔西距離貴陽較近,也應該與貴陽保持一致。高連紅表示贊同,「我覺得的大碗還是要漲到12,其他地方都是這麼賣的……」她在群裡回復。

最後由馮東萌發出的一條信息敲定:「各位老闆,經大家商議,大多數同志建議,大碗現在改成11元一碗,請大家一致。」

許多人跟著附和,有人提議:「大家把價目表統一貼好,一號統一漲價,我們這邊晚上都開始漲了。」還有人說:「要漲就一下漲上去,你要想以後漲個價,也不曉得是多年以後的事情了,管它的,漲了再說 。」

為了表達漲價的決心,有人還將重新製作的價目表發到群裡。「該漲價了,要漲就大家一起漲。」「對,就要大家統一價格,客人就無話可說。」人們說。

如果顧客問起漲價理由如何作答?馮東萌建議統一口徑:「牛腩43元一斤,牛肉45元一斤,大家一致,如果有不同意見,大家商量商量。」

黔西縣超市尚好的牛肉買到了近50元一斤,趙孟攝。

面對執法人員的詢問,高連紅心裡清楚,自己只在群裡「跟著吆喝了幾句」。現實中,她的羊肉粉館並沒有漲價。

但她覺得「有些丟人」。「要罰款嘍,要吊銷營業執照嘍。」聞訊湊熱鬧的人群竊竊私語。在這農村婦女看來,被穿制服的人找上門,總不是一件光彩的事兒。

約定集體漲價前的9月29日,有群友把一張黔西縣市監局發出的「餐飲行業價格行為提醒告誡書」發到群裡。

「告誡書」載明,該局「接到群眾反映部分早餐店相約集體漲價,引起市民和媒體的關注,對此政府高度重視,」並「慎重提醒告誡」,「任何餐飲行業協會或個人,不得組織本行業的經營者相互串通,聯合定價,不得利用市場支配地位操縱市場價格。」落款時間為9月29日。

黔西縣市監局綜合行政執法大隊一瞿姓執法人員告訴界面新聞,該局在牛羊肉粉館經營者漲價前就得到線索,「只是覺得有串通漲價的苗頭,但沒有掌握證據」,既不能做出行政處罰,也不能曝光,只能事先印製「告誡書」,送達城區的餐飲店鋪,「基本都覆蓋到了」。

雖然對告誡書上的內容不甚明了,但高連紅還是意識到,這是提醒商家不能漲價。她想到11年前的一件事:2008年,她在貴州六盤水賣羊肉粉,當年適逢經濟形勢下行,隔壁一家包子店將每個包子的價格提高了5分錢,最後被罰款7000元。

當時,她的小本生意每月還賺不到7000元,這件事讓她收穫的經驗是,「一定要聽政府的,千萬不能被罰款。」六盤水的生意漸漸蕭條,後來父親生病,她便將羊肉館關門了。

和大多數牛養肉粉館一樣,高連紅的這家羊肉館也是「夫妻店」,生意好店鋪的最多再僱傭三四個人。他們多數來貴州農村,一個店鋪就是整個家庭的依賴,漲價風波帶來的衝擊,可能是他們平生遭遇的最大動蕩。

第二次創業之前,高連紅和丈夫的生活與中國千千萬農村夫妻沒有兩樣——丈夫終年飄在天南海北,去廣西埋電纜,去過新疆架橋,去羅甸做焊工……高連紅則在家種了三十多畝高粱,一個人翻地,播種,收割,再賣掉換回兩萬多元的收入。

丈夫打工的收入並不穩定,埋電纜時的老闆跑路,工資分文未取;到羅甸那次又遭遇車禍,腿被縫了13針。高連紅在家也不輕鬆,遇到收成好的季節,她經常白天將高粱收回來,還要通宵用機器將其脫粒,不然就無處堆放。天剛亮,又繼續奔赴田地裡。

她還要照顧三個孩子的飲食起居。老大出生後不久中風,因為治療不當,落下了腦疾,這成了她終身的遺憾;兩個女兒都還年幼,她深怕再遭不測,時刻提醒吊膽。而這些苦楚,他無法告訴常年在外的丈夫。

同為「負面典型」的馮東萌,與高連紅一樣來自農村。1968年出生的他又11個兄弟姐妹,讓務農的父母不堪重負,馮東萌僅僅讀了3年書。經營牛肉粉前,他是一名客車司機,十多年固定坐姿的工作,讓他越來越不堪忍受腰椎和頸椎疼痛的折磨。

2014年,馮東萌拜了黔西有名的謝家牛肉館一位師父,獲準利用謝家招牌在文化路開一家牛肉館。起初,店裡只有他和妻子終日忙碌,生意漸漸理順後,他們僱了三四個小工。

作為早餐飲食,牛羊肉粉館在黔西比比皆是,趙孟攝。高連紅和丈夫也決定結束分離狀態。2017年底,他們從上家房東手中,接下了這個60多平米的鋪子。除了賣羊肉粉,中午還賣10元一份的快餐,這比黔西其他快餐便宜兩元錢,而且「管吃飽」。

他們騰不出錢請小工,便讓有腦疾的兒子來幫忙,一家三口靠著誠實和勤勞,逐漸積累了一批忠實的農民工食客。高連紅說他想留住這些顧客,加上對「告誡書」的擔憂,她和丈夫決定不漲價。

但馮東萌還是如約在10月1日,和其他幾十家牛羊肉粉館,將價目表換新了。他向界面新聞解釋,雖然執法人員事先送來了「告誡書」,但當天他沒有在店裡,「在的話肯定不會漲。」

雖然在群裡發表「不當言論」,但金沙黑山羊肉粉館並未漲價,趙孟攝。

當牛羊肉粉館經營者們提價後,黔西縣市監局的執法人員已在低調展開工作。就在這期間,有人就將漲價線索反映到電視臺,並引來了記者。

前述執法人員對界面新聞說,發出「告誡書」後,他們又從黔西縣貼吧上留意到一張聊天截圖,這是他們第一次發現「串通漲價」的證據。因為涉及個人隱私,黔西縣市監局立馬聯繫了縣公安局,對網絡記錄展開進一步調查,以坐實證據。

「十一」假期剛結束,黔西縣市監局價格監督與反壟斷股和綜合行政執法大隊的人員,就找到了高連紅和馮東萌,並對縣裡其他牛羊肉館進行排查。

執法人員針對涉嫌「串通漲價」的店鋪進行調查,圖片來自「百姓關注」公眾號。高連紅把手機交給執法人員查驗,又極力向他們解釋,自己僅僅是跟著群裡的人叫嚷了幾句,遠不是說話最多的人;她還向執法人員算了成本帳,光租金每年都要76000元,電費一個月還800多元,而羊肉從年初的每斤33元,漲到了現在的50元,甚至辣椒的價格也翻了一倍……更關鍵的信息是,她的羊肉館並沒有漲價。

她指著牆上的價目表,告訴執法人員這仍是年初貼上去的,透明膠幾已起褶皺了。但執法人員告訴她,「你們這個本來屬於市場自主定價,但是你在群裡的言論有串通漲價的嫌疑,你曉得不?」高連紅不停點頭,「我曉得我曉得。」

其實她心裡犯嘀咕,「在群裡跟著喊了幾句,咋就是串通漲價了?」並且,現實中她的羊肉館並未提價。後來她才明白,「說我這個地方靠近車站,影響很不好。」

被執法人員詢問後,她又把同樣的話,對著鏡頭跟一起來的記者說了一遍。但在播出的節目中,成本上漲的大部分內容不見了,僅保留了她道歉的鏡頭。高連紅很不解,「為啥不全部播出來呢?」

相比高連紅,已經換上新價目表的馮東萌「情節更嚴重」。他手裡搓著一張餐巾紙,緊張地看著對面比他年輕幾十歲的執法人員。

馮東萌漲紅著臉,向執法人員解釋牛肉價格,「今年初才25元(一斤),現在都漲到32、33元(一斤)了。」但這並非調查的重點,對方告訴他,他在微信群的言論涉嫌「串通漲價」,先對他做實地調查,後期讓他配合到局裡接受進一步調查。

面對鏡頭道歉時,馮東萌眼裡帶著哀求,聲音也有些顫抖,「我書讀得少,怎麼想的就怎麼說,也搞不清楚違法不違法。」執法人員前腳離開,他後腳就跑去列印店,重新製作了一份漲價前的價目表,迅速將那張8天前貼上去的價目表覆蓋。

這天夜裡,高連紅通宵未眠,她琢磨著執法人員的話,似乎事情並未結束,擔憂將面臨何種處罰,「只要不罰款就好。」

雖然被樹為「串通漲價」的典型,但無人傾聽關於成本上漲的聲音,趙孟攝。

10月9日,畢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的執法人員,又來到黔西縣調查,高連紅和馮東萌將前一天的話,再次重複了一遍。

10月10日晚,貴陽一家電視臺播出了黔西牛羊肉粉漲價的消息,除了一些暗訪鏡頭,高連紅和馮東萌作為「負面典型」被重點提及。在經過剪輯的畫面中,他們看起來忐忑不安,面帶窘態對自己的行為表示後悔,對原材料價格的解釋甚少涉及。

「出名」之後,高連紅每天都要接到很多親人的電話,她不厭其煩地解釋,自己只是說了幾句不該說的話,但對方總是將信將疑,「以為我們犯了多大的事呢」。馮東萌也感到不自在,在這個縣城生活了大半輩子,一夜之間竟成了眾矢之的,甚至連孩子都從貴陽打電話回來罵他。

雖然生意並沒有受太多影響,但名聲的損毀卻讓他們付出了代價。前來吃飯的客人不免指指點點,臉上掛著意味深長的笑容。為了避免記者們的打擾,馮東萌連續幾天把手機關機,除了早餐忙碌時來店裡照看半晌,其餘時間都躲在家裡睡覺。

情緒低落的時候,高連紅甚至想到了關門作罷,可是她又想到兩個正在讀書的女兒——那是她的全部希望,「我不求她們長大給我多少回報,只要她們不像我這樣吃苦就好了」。

電視節目將這座縣城的牛羊肉分館推到了風口浪尖。在黔西貼吧裡,網友們幸災樂禍,罵他們是「無奸不商」,「這幫人終於糟了」,但似乎沒人討論他們對成本上漲的解釋。隨後幾天,市監部門對城區牛羊肉分館逐個排查,所有漲價的店鋪都已經恢復到原價。

小店主們小心翼翼地燙好每一碗粉,對客人有求必應。過去,有些客人會浪費泡菜和辣椒,服務員難免抱怨幾句,如今也只能聽之任之。「誰曉得哪個人又去舉報了。」一位牛肉館經營者感到害怕,「說不定他們就是來暗訪的記者,或者便衣(執法人員)。」

漲價風波平息後,發表「不當言論」的商戶被要求貼出公開道歉聲明,趙孟攝。一夜之間,價格成了這個群體的禁忌,不管在網絡上還是在現實中,再也無人敢談論漲價的事。此前在群裡活躍的商戶,都默默退出了群。群主龍為芝也被警方詢問,「我是群主,他們就拿我手機去翻了一些記錄。」她說。

馮東萌說,他的餐館已經連續虧損兩個月,每月僅小工的工資都要一萬多元,但他表示自己不敢再輕易漲價。高紅連的生意也好不到哪裡去,「基本上收的錢都出去了,最近都是這樣循環。」丈夫李建說。

那個困惑依然盤踞在牛羊肉館經營者心裡。「如果成本一直這樣漲下去,我們到底還能不能漲?」一位羊肉館經營者納悶,「要麼我們就關門,可不可以?」

10月11日,畢節市市監局對此次漲價行為作出處置結果,認定高連紅和馮東萌在「微信群內發表漲價言論串通漲價的行為屬實,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第十四條第一款第(一)項」的規定,但鑑於當事人積極配合調查並認識到自身錯誤,自願承諾恢復價格,主動消除影響,並公開致歉,依照《行政處罰法》有關「不予行政處罰」的有關規定,對兩戶經營者作出行政告誡。

處置結果中未提及群裡討論漲價的其他人。

當天,執法人員向他們告知了處置決定,並要求他們將一份「公開聲明」張貼在店裡,並分享到微信朋友圈。聲明中,他們承認自己在微信群發表「不當言論」,經「批評教育和相關法律法規宣傳」,「深刻認識到錯誤」,並表示對牛羊肉粉「維持原價」,「積極支持配合市場監管部門的價格政策措施。」

高連紅不情願將「醜事」分享到朋友圈,但她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她退一步想,「至少沒有罰款」,懸著的心終於落地了。

但在網絡世界中,有關「黔西限制牛肉粉漲價」的話題上了微博熱搜,觀點涇渭分明。支持者認為執法部門出手及時,成功遏制了民生商品上漲;反對者則認為政府過渡幹預市場,並且「捏軟柿子」,「房價你們怎麼不去管?」

黔西縣市監局顯然注意到批評的聲音。時隔半月面對界面新聞記者,該局價格監督與反壟斷股股長何流一再澄清,此次作出的處置並非針對「漲價」,而是「串通漲價這個違法行為」。他強調,「市場經濟環境下,可以根據成本、競爭形成價格,不是說不能漲價。」但不能通過微信或私下聯絡,串通漲價是被禁止的。

可如何界定「串通漲價」呢?私下談論價格是否也涉嫌違法?「你可以自己漲價,但是在微信或者私下跟人商量都不行。」何流強調。

他還解釋,縣級市監局無權對「串通漲價」作出認定,此次漲價風波引起重視後,他們將調查結果逐級上報,最後由省級市監局作出認定,再由市級市監局作出處置意見。

該局刑偵綜合執法大隊瞿姓執法人員也對批評感到委屈,他認為媒體對此次處置結果存在誤讀,「說我們在幹預市場定價,但《價格法》明確規定不能『串通漲價』」。

他一邊解釋,一邊打開電腦檢索《價格法》,向記者介紹第十四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經營者不得有下列不正當價格行為:(一)相互串通,操縱市場價格,損害其他經營者或者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市監部門正是根據這一條,對馮東萌和黃連紅作出了處置。

他還對最近各類成本上漲表示理解,認為經營者自己有權利決定商品定價,「哪怕你定價100元,能賣出去我們也不管。」但是,串通漲價之所以被禁止,是因為全行業都漲價後,消費者失去了選擇的機會,從而造成市場被壟斷局面。

漲價風波過去後,執法人員仍不時來檢查,趙孟攝。近期,伴隨著各類物價上漲,貴陽、安順、遵義等地的牛羊肉粉也上調價格,但有些地方並未作出限價處理。他認為,這是因為執法部門沒有掌握「串通漲價」等違法證據,「只要不是『串通漲價』,市場的問題還是交給市場解決。」

之後這些店是否還會漲價?

「根本不存在這個的問題。」他說。

(為保護當事人隱私,文中高連紅、李建和馮東萌為化名)

相關焦點

  • 漲價風波裡貴州牛羊肉粉館老闆們:啥叫串通漲價?
    來源: 界面新聞(原標題:【特寫】漲價風波裡的貴州牛羊肉粉館老闆們)一場漲價風波讓這家羊肉粉館陷入輿論漩渦。趙孟攝。「串通漲價!」「啥叫『串通漲價』?」她本能地冒出一句話。執法人員可能沒聽見,繼續讓她在被列印出來的微信聊天記錄中,辨認哪些是她說過的話。事後她對界面新聞回憶,這是她第一次聽說這個詞,「要是他們不過來,我這輩子都不知道。」
  • 元旦春節 北京嚴查超市、賓館等「串通漲價」
    元旦春節 北京嚴查超市、賓館等「串通漲價」來源:聯商網2016-12-24 17:08記者昨日獲悉,市發改委已下發通知,組織北京價格監管部門開展2017年元旦、春節市場價格監督檢查工作,重點檢查商場超市、賓館飯店、機動車停車場
  • 貴州餐飲行業商會會長:早餐漲價是市場行為,一碗粉面淨利潤僅1元多
    一碗粉面淨利潤1.5元很正常 彭健明說,貴陽腸旺面牛肉粉從八九元漲到10元11元,最近漲至12元13元,粉麵館老闆並沒有將漲價的一元收入囊中,利潤依然在漲價前的水平。「一碗粉面的淨利潤應該還是保持在1元多,1.5元很正常。
  • 羊肉粉裡含罌粟!貴州這家羊肉粉館老闆被判刑
    羊肉粉裡含罌粟!貴州這家羊肉粉館老闆被判刑 2020-06-08 12: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入冬牛羊肉漲價
    自從入冬後,天氣轉冷,吃火鍋、涮羊肉的人多了起來,牛羊肉進入消費旺季。那今年羊肉貴不貴呢,來看記者走訪。【需求旺盛 牛羊肉上漲約兩成】在南京進香河菜場,記者看到天氣轉冷後,牛羊肉攤的生意明顯增加。羊肉零售價格在每斤32元到35元不等,羊肉卷價格大概在每斤40到50元。攤主表示,今年羊肉貴了不少,每斤漲了三四塊錢左右,這與需求增多有關係。
  • 涮羊肉火鍋市民買鮮肉自己切 羊肉淡季裡漲價
    在瀋陽南市場,瀋陽晚報記者調查發現,羊肉的零售價格在「假羊肉」風波的影響之下,不降反升。攤販無奈地說:「反正降價也是賣不動,不如跟著季節來漲價。」與此同時,羊肉卷的價格出現大幅下滑,南市場的最低價已經降到每斤26元。
  • 為啥豬肉一漲價,雞鴨魚牛羊肉都漲價了
    而且現在農民口袋裡的錢漸漸多了,起來吃肉已經不再是什麼難事,很多家庭幾乎頓頓都有肉。然而最近這段時間,豬肉的價格一路瘋漲,從原來的十幾塊錢一斤漲到了現在的將近40塊錢一斤,很多農民都表示吃不起豬肉了。現在的豬肉價格瘋漲,和之前的非洲豬瘟以及國家的環保政策有密切的關係。
  • 子長煎餅漲價的再思考
    昨日,本號報導了以子長煎餅漲價的事情,本以為春江水暖鴨先知,這是一個時代漲價潮的來臨,但是後來熱心網友給本號反應出來的問題卻發現這是一場針對人民群眾的陰謀:背地裡有人一隻在推動漲價潮的看不見的黑手。在很多地方都有一些行業聯盟協會。
  • 牛羊肉價領跑數月 菜場裡來了「牛魔王」「羊貴妃」
    浙江在線01月11日訊 前兩日一場大雪,讓食客們盯牢了火鍋美食,羊肉和牛肉一下子成了大家的「心頭好」。  不過,牛羊肉好吃,價格也貴得可以。杭州艮山農副食品市場裡,專門賣牛肉的攤主一見有顧客駐足,馬上口若懸河地自報價格,嘴皮子利索得像位說書人。  不過,面對一刀下去,半張百元大鈔就消失的可能,不少消費者還是隱忍一下,轉身到豬肉攤去。  「牛肉真的是貴,外號都叫『牛魔王』了。」一位杭州的市民告訴記者,早上他從廣播裡聽到了牛肉這個新外號,有種哭笑不得的感覺。
  • 餐飲行業再掀漲價風波,網友稱四季椰林有點暖心!
    (原標題:餐飲行業再掀漲價風波,網友稱四季椰林有點暖心!) 報復性消費還沒迎來,卻迎來了一波報復性漲價。近日餐飲行業掀起了一場漲價風波。海底撈報復性漲價,消費者怒其把損失轉嫁到自己身上。隨即,海底撈、西北漲價之後火速認錯,將餐飲業漲價事件推上大眾議論的神壇。
  • 貴陽早餐漲價引熱議 部分早餐店表示仍保持原價:「今年都不會漲價」
    過完中秋、國慶小長假,貴陽市民突然發現,部分早餐店的粉面幾乎都漲價了,從11元/碗漲到12元/碗。一時間,市民們議論紛紛。那麼,貴陽早餐店是否都在漲價呢?甚至有的粉麵店老闆坦言:只要不賠,今年都不會漲價。當天中午12點過,記者在寶山北路師大門口走訪時,發現該路段的早餐店價格保持不變,漲價的店鋪幾乎沒有。
  • 遵義多地粉面漲價 相關部門介入後已恢復原價
    在貴州,有很多人把羊肉粉、牛肉粉當作早餐。今天(10月21日),習水縣市場監管部門相關負責人告訴新京報記者,只有部分商家上漲了與肉類有關的粉面的價格。目前已經恢復原價。綏陽縣市場監管部門相關負責人亦表示,目前價格比較穩定,當地經營者不會亂漲價。
  • 海底撈扛不住了,菜品「偷」漲價,如何才能不動聲色地漲價?
    海底撈又漲價了近日,海底撈又悄悄的漲價了,部分門店的牛羊肉漲幅在4~6元,甚至自助小樣和飲品也漲了。相比於9月份,部分菜品價格上漲2~6元不等。還有一些在縣城裡開的火鍋店也進行了調價,毛肚從32元漲至38,五花肉從16漲至26元,主要是迫於原材料成本上漲的壓力。對比之下,海底撈的漲價幅度並不算大,單品漲價幅在6%左右,而根據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11月份國內CPI從年初的「破5」一路漲幅下降,同比下降了0.5%。但在食品菸酒價格中,鮮果上漲3.6%、鮮菜上漲8.6%。
  • 太原「粉界扛把子」的順華粉館,粉滑湯鮮,客人每天絡繹不絕
    現如今很多人都很喜歡吃粉類的食物,尤其是女生似乎對於粉類的食物沒有抵抗力,不論是細粉、寬粉、米粉還是芋頭粉,女生們都喜歡吃,尤其是在沒有胃口或者不是很餓的時候,來一碗粉真的是再合適不過了。在太原眾多專攻粉類食物的粉館中,有一家叫順華粉館的店讓人十分感興趣,據說這家店已經開了有20多年的時間了,很多人都認為這家店是太原「粉界扛把子」,撐起了太原粉界的一片天,接下來我們就來具體說一說這家粉館老店吧。
  • 「記者調查」海底撈、西貝陷「漲價反轉風波」 消費者怎麼看?
    海底撈合肥一家門店,專門就此次風波提海底撈的電子菜單上,熱門菜品已回復到1月26日前的價格 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兩家餐企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漲價反轉風波」,是否涉及到合肥門店?合肥門店的菜品價格是否回調?消費者對此是否買帳?4月14日、15日,記者分別走訪了合肥市多家海底撈門店和西貝莜麵村門店。
  • 頭盔不是你想漲價就漲價!
    頭盔不是你想漲價就漲價!在檢查中,執法人員提醒告誡經營者規範自身價格行為,自覺遵守價格法律法規,依法誠信經營,不得捏造、散布漲價信息,不得囤積居奇,不得相互串通,操縱市場價格,並下發《價格提醒告誡書》。
  • 牛肉漲價了!吃貨們表示沒感覺 史上最貴的牛卻在A股漲得歡
    成都王府井超市工作人表示:「牛肉一直是這個價位,這段時間沒漲價。」記者注意到,櫃檯裡的精選牛柳為138元一斤。較之商超,菜市場的牛肉價格更為接地氣。「今天我才在天涯石市場買了犛牛肉,腰柳是45元一斤,普通黃牛肉是40元左右,感覺牛肉價格基本沒變過。」成都市民王先生告訴記者。
  • 鼎泰豐「換蝦」風波:餐點走味、變相漲價惹民怨
    鼎泰豐「換蝦」風波:餐點走味、變相漲價惹民怨來源:聯商網2019-01-25 08:39排隊名店鼎泰豐深陷「換蝦風波」,有民眾指出過去鼎泰豐在餐點中所使用的蝦子是使用成本較高的野生劍蝦,但最近去用餐時卻發現被默默換成價格較低廉的養殖白蝦
  • 告訴你們,元盛居要是敢給我們吃漲價了,就讓你看看啥叫東北人!
    然後你在抖音的「挑戰」榜裡,搜點擊「長春」,你就會發現,參加的人數成千上萬!秀恩愛,吃美食,逛南湖,各種視頻五花八門,讓你仿佛置身於長春一般!,就讓你看看啥叫東北人!再把好吃的拍漲價了可咋整~不要再拍南湖大橋了!
  • 海底撈學聰明了,這次「漲價」,悄悄地小範圍進行
    毫無疑問,海底撈真的「又一次」漲價了!為什麼要說「又」字呢?這就不得不提及2020年上半年那場聲勢浩大的「風波」了。 近千家門店集體漲價,顯然是「越界」了。消費者心生不滿,全國各地鋪天蓋地的「討伐」火鍋店,海底撈反應還算及時,馬上就將價格重新恢復到原有水平,老闆還親自出來道歉,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孰能無過呢?這事也算是翻篇了。 萬萬沒想到才過去半年多,海底撈就這麼耐不住性子又一次對價格發起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