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的「道」是什麼,走字旁加一個「首」,王陽明最懂

2020-12-24 道訊

《道德經》的「道」是什麼,走字旁加一個「首」,王陽明最懂。老子《道德經》通篇講的就是「道」和「德」,那麼究竟什麼是「道」,我們中國人為什麼幾千年來對老子的《道德經》情有獨鐘的?在中國古代哲學文化中,「道」是一個源起。老子《道德經》前三章都在談「道」,開篇就講「道可道,非常道」,就是在告訴我們道是一個非常難以說清楚的東西,需要人的耐心揣摩和在生活中的理解。

一、「道」是知行合一

為什麼講「道」是知行合一呢?中國的文字很有意思,就「道」字來講,先寫一個「首」,再寫一個「走之」。「首」就是人頭,腦袋的意思,腦袋代表的是人的思想;「走之」代表的就是走路,人的行動。所以,「道」就是有想法,然後付諸行動;有行動,也要伴之以思考。

因此,我們討論來討論去,搞不清老子的「道」,而「道」字的結構就已經告訴我們它的含義。道路、道德、道理、道法自然、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說明了它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也揭示了「知行合一」的規律。說到知行合一,中國有一個心學大師,也是一個和老子一樣被稱為為聖人級的人物,可謂把老子這一「道」的思想發揮的淋漓盡致,他就是王陽明,獨創心學一脈,構築了知行合一的理論體系。

二、道就是「無」

人類的基本思維就是提到什麼東西,就要在腦海裡想像它的樣子,它的形象,提到「道」我們也想搞清楚它的模樣。可真正的「道」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也就是所謂的大道無形。而我們的人類的主觀認知也不可能想像出道的模樣,人類的認知是有主觀性和局限性的,而道是客觀的,是不受人思想和意志局限的。所以,「道」就是「無」,無就是天地生成前的混沌狀態,天地是從無中生出來的。道的原本是空無,我們想要領會大道,就要拋棄所有的雜念,把自己恢復到毫無思想的嬰兒時期,達到一個完全虛無的境界,才能體悟道道的玄機。

三、道就是「有」

道是一種「有」,《道德經》說,有名萬物之母,所謂有,就是存在的意思,是一種正在孕育萬物的狀態,是萬物之母,萬事萬物都是一種有。萬事萬物都可以用一個「有」來涵蓋,通過包容萬物的「有」,才有了萬事萬物的區別的邊界,分類,才有了善惡美醜,高低長短。

小結:

《道德經》的「道」是什麼,走字旁加一個「首」,王陽明最懂。老子《道德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有名天地之始,無乃萬物之母」。是對道的高度概括,所有的道可以用有和無涵蓋。道是一種無的狀態,有的能力,體會有無的概念,就能體悟大道,打開《道德經》的妙門。

/完/

相關焦點

  • 《道德經》中的道和德分別是什麼意思
    《道德經》一共是81章,分為《道經》和《德經》,我們一般都是將《道經》在前,《德經》在後。後來在馬王堆發現《老子》一書,卻是《德經》在前,所以也有說《道德經》本該是《德道經》。關於《道德經》中道與德的說法也都大抵相同。
  • 《道經》加《德經》,等於《道德經》,何為「道」,何為「德」
    提起《道德經》,那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它是老子為我們留下的一部經典的哲學著作,是道家思想的重要源頭,是中國歷史,乃至世界歷史上的一部最偉大的名著之一,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除了《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而發布的最多的文化名著。
  • 《道德經》道生萬物是什麼意思?與道教是什麼關係?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句話是誰說的?圖片源於網絡這句話出字老子(李耳)的《道德經》。老子生前擔任圖書管理員,這為他後期辯證思想的誕生提供了客觀環境條件。相傳老子在本該頤養天年時期出關往西,具體去了哪裡沒人知道,但是在途中被守關的人攔下寫了《道德經》後順利獲得許可得以出關。可見當時有不少人欽佩老子的學問的。《道德經》與道教的關係?這裡需要明確一點,老子的《道德經》和道教本沒有太大關聯,是後人建立道教把《道德經》作為了道經。
  • 《道德經》正解-生活之「道」 眾家推崇.獨家解說
    經多日反省,後確定寫些自己精通的,在讀的眾多書中,最喜愛和受益最多的就是老子的《道德經》,其中奧妙不用多說,自然是博大精深。《道德經》是一座自然智慧的寶藏,不同的人讀,就有不同的感悟。認真讀完小編對《道德經》的解讀和感悟,定會讓你受益良多!魯迅先生說:「不讀《老子》一書,就不知中國文化,不知人生真諦。」
  • 「道德經」中的「道」是什麼意思?我們如何用現代人的視角理解?
    可以說出來的道,並非真正的道。可以說出名稱的事物,並非永恆的事物。——《老子·第一章》「道德經」三個字中的「道」是什麼?有一位面試官問面試者。面試的小夥摸了摸頭,想了片刻說:「道應該就是道德吧」。後來,小夥子被刷了下去。和他一起面試的其他十幾個人,有人是是「道路」的意思,也有人說是「真理」,還有人說是「道法」。面試官搖了搖頭——因為他們都沒有答對,而且思路全都是錯的。面試官為什麼要考這樣一個問題呢?
  • 道德經;眾妙之門,玄之又玄
    道德經又叫老子,因為是老子所寫,又叫五千言,因為有五千多個字。先介紹一下道德經的作者,和老子的老師,以及創造背景,然後在分析一下,老子為什麼這麼火?為什麼歷經兩千年,屹立不倒?為什麼上至皇帝,下至黎民百姓,都愛不釋手,津津樂道?
  • 能悟出《道德經》中「功成而弗居」的人,商以致富,名成天下!
    用這首讚譽範蠡的詩開始,被古人尊為「商聖」的範蠡,對老子的思想研究的非常透徹,對《道德經》中的「功成而弗居」這五個字,可以說是奉為座右銘。老子的《道德經》洋洋灑灑五千多字,文言雖然簡意,但從古至今,被國人稱為聖籍,在世界範圍內,更是名享海外,被譯成多國語言並發行。
  • 《道德經》入門的關鍵是對「道」的理解,「道可道」是什麼意思?
    《道德經》如何入門?《道德經》在距今大約2500年前就已經成書,文字簡短、精煉、版本繁雜,以至於我們今天研究起來非常困難。要研究《道德經》首先要理解兩個字「道」與「名」,這兩個字貫穿全書八十一章,也是千古以來,老子學術的爭端所在。
  • 《道德經》:老子的道,可清靜無為,也可創造財富
    事實上,中國最著名的投資人張磊先生,就運用了老子「守正用奇」的哲學,創造巨額財富。可見,老子的道,是萬變的,出世可清靜無為,入世可成就事業,創造財富。關鍵看你自己怎麼用。1、守正用奇,創造財富。很多人都懂「守正用奇」的道理,也能把《道德經》倒背如流,不見得會運用到自己的工作生活中。2、福禍相倚,得失不驚。老子說:「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正和奇,是一對矛盾。福和禍,也是一對矛盾。
  • 張朋悟道《道德經》道衝久用而不盈
    道衝!什麼叫「衝」啊?「衝」就是古時候的器皿,就像今天大家喝酒時用的酒盅。由此又引申為,凡是中間空的容器,能盛東西的容器,都可以稱為「衝」。如盛水的水缸,盛水的水桶,孩子洗澡用的大盆,這些中間「空空如也」的容器,統統的都稱為「衝」,之所以這樣類比,旨在形容道的「空與虛」的特性。
  • 「明朝一哥」王陽明的心學在講什麼,為何如此受到日本人的推崇?
    有人曾在日本搞過調查,目的是了解日本人最敬畏的中國人都有哪些。結果十分令人意外:在國內長期無人問津的明代"王陽明",居然名列榜首,與《孫子兵法》的作者孫武、"智聖"諸葛亮等人齊名。什麼?你不信?曾經有位少年就在日本地鐵站發現了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日本人幾乎人人都拿著王陽明的《傳習錄》在閱讀。那時候少年就感嘆,我們中國和日本可能就差了個王陽明!除此之外,更有日本軍神東鄉平八郎,一生俯首跪拜王陽明,將他視為自己的偶像。
  • 《道德經》第十六章:道德經全文五千字,用這六個字就可以概括
    《道德經》第十六章:致虛極,守靜篤(dǔ)。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是曰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wáng),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mò)身不殆。
  • 道德經:大道至簡,悟在天成,世界上最不簡單的,是學會了簡單
    這句話源自於老子的《道德經》也是大學學者對道德經的思想內涵的概括,意思是說:「萬物最開始的時候,一切都是最簡單的,經過演化後變得複雜。」道德經裡之中說,天下之氣不可為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天下是大自然神奇造化之物,是不能憑藉著主觀意願去思維和改變的,否則必定會失敗。而人生也是簡單的,也是不適合依靠自己的主觀意識去妄為和妄下定論。否則也是會招致痛苦的。
  • 《道德經》首句究竟是什麼意思?天人合一順應自然規律視為道
    道德經是一本上古著作,而且作者就是我們都所熟知的老子。然而道德經當中的第一句話,就給我們大家出了難題。哪怕是到了現在目這句話是什麼意思,都是一個未解之謎。而這一句究竟是什麼呢?就是非常出名的:「道可道非常道。」這句話的意思產生了很多的歧義,而就在北宋之前主要是存在著三種說法。
  • 道德經:老子說的道究竟是什麼?認識大道體悟大道,人生才更完整
    大家對老子一書的文本的理解也是歧見分成,那麼老子思想的主旨究竟是什麼?老子寫道德經的本意又是什麼呢?今天我就鬥膽來聊一下,我對老子所說的道的理解。很多朋友都知道,道德經分為上下兩篇,分別為道經和德經。第一章到第三十七章是道經,主要講道論;第三十八章到第八十一章是德經,主要講德論。
  • 《道德經》與道、道家和道教的關係,你知道嗎?
    大家好,我是行走的香道師小琳,很高興能在這裡分享我在學習香道和《道德經》的感悟,以及如何從《道德經》更高的層次去詮釋香道,希望與朋友們多分享,多交流,共同學習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普通大眾對於《道德經》、道教以及道家之間的關係都不太了解,甚至會產生一些的誤解,例如:《道德經》是道教的經典?
  • 老子道德經到底是講的什麼意思嗎?
    直接就上來就問有誰知道道德經的意思。我敢說天下讀書人都有這樣的,疑問。之前有一個問答。叫,道德經的核心思想。大家之所以這樣問那還不都是想知道道德經到底說了什麼?那道德經,是什麼意思呢?他說了什麼呢?容我慢慢說來。
  • 《道德經》作為萬經之首,《聖經》知名度卻更大,原因你想不到
    《道德經》作為萬經之首,《聖經》知名度卻更大,原因你想不到作為東方的文人墨客肯定知道老子的一本書——《道德經》,但是對於那些沒有讀過很多書的年輕人、甚至老人家他們可能不知道《道德經》,但是他們知道西方的
  • 《道德經》中的這三個「道」,揭示了一個人應當如何修行的奧秘
    在《道德經》中多次提到「道」。在不同的地方,表述的內涵也各有不同。特別是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中提到的道,指的是萬物存在的現象。這種現象,存在於任何事物當中。只要一個人有心修道,通過看《道德經》,他會逐漸明白裡面所蘊含的「道」理。這種道理,並非普通人能夠看得出來。
  • 你所不知道的《道德經》一,哲學與道學
    《道德經》是中國古典文化的源頭之一,也是中國哲學之祖。準確來說,中國自古以來沒有所謂「哲學」。「哲學」是近代日本人翻譯西方著作用的一個替代性詞語,經近代中國文人翻譯日文著作引入而成。於今日中國成為家喻戶曉的一個詞。 那麼古代中國怎麼稱呼「哲學」呢?道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