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閱讀成為習慣 讓習慣從聆聽開始
人文情懷 學術涵養
行者無疆 第六期
總第三十五期
《西湖遊記其二——晚遊六橋待月記》
文|袁宏道
西湖最盛,為春為月。一日之盛,為朝煙,為夕嵐。今歲春雪甚盛,梅花為寒所勒,與杏桃相次開發,尤為奇觀。
石簣數為餘言:傅金吾園中梅,張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觀之。餘時為桃花所戀,竟不忍去。湖上由斷橋至蘇堤一帶,綠煙紅霧,瀰漫二十餘裡。歌吹為風,粉汗為雨,羅紈之盛,多於堤畔之草,豔冶極矣。
然杭人遊湖,止午未申三時;其實湖光染翠之工,山嵐設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春未下,始極其濃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態柳情,容水意,別是一種趣味。此樂留與山僧遊客受用,安可為俗士道哉。
譯文
西湖最美的時間是春天和月夜,一天之中最美的時刻是煙霧迷濛的早晨和山光籠罩的傍晚。今年春雪很大,梅花受到寒氣的抑制,跟杏花、桃花依次開放,更是奇特的景觀。
石簣多次跟我說:「傅金吾家園中的梅,是宋朝張功甫遺留下來的,趕緊去看看吧!」我這時被桃花迷住了,竟然不忍心離開湖上。從斷橋到蘇堤這一帶,綠柳如煙,桃紅似霧,瀰漫二十多裡,到處都傳揚著歌聲和器樂聲,年輕的婦女們汗流如雨,衣著華麗的富家子弟往來不絕,比堤邊的草還要多,真是美麗、妖豔極了。
但杭州人遊湖,限於午、未、申這三個時辰。其實,湖水被染成綠色,暮煙凝聚在山間,這兩種佳景都出現在旭日初升、夕陽還未落山之際,(有了它們)才把西湖濃媚的姿態發揮到了極點。月景尤其難以用言語形容,花和柳的情態,山水的容顏和情意,另有一種趣味。這種快樂只留給山僧和遊客享受,怎麼能講給那些俗人聽呢!
朗讀者感悟
春亭月午,搖蕩香醪光欲舞,步轉迴廊,半落梅花婉娩香。漫步在暮煙濛濛,彷徨在斷橋擺渡,最美的芳華被詩人釀成一壇酒釀,讓人聞香即醉,醉江南水鄉的靈秀,醉在青石小巷的煙雨,他不懂得何為世態炎涼,不懂從此紅塵陌上,惟願以清絕的姿態獨自行走這人間芳華。
(配圖來源網絡)
— 朗讀者 —
張文敏
龍灣中學2016級⑸班學生
—指導老師 —
劉孜捷
龍灣中學語文教師
主講「播音與主持」課程
— 總策劃 —
蔡朝暉
—錄音 | 編輯 —
陳 亮、王建垚
— 審核 —
姜海瑞
周六晚八點,不見不散!
主辦部門:龍灣中學團委、教務處
協辦社團:龍灣中學播音社、書畫社
技術支持:龍灣中學信息技術科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收聽上一期作品《野曠天低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