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還剩下多少「邦交國」?

2020-12-14 騰訊網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北京與甘比亞外長蓋伊發表聯合公報,宣布兩國恢復外交關係

近日,中國同西非國家甘比亞恢復了外交關係。甘比亞是一個在1968年、1995年兩度同臺灣「建交」的國家。最近一次與臺灣「斷交」,是在2013年。所以此次與中國建交,引起了兩岸很大的關注。

據統計,臺灣當局1949年底尚有「邦交國」47個,至1969年升至70個,如今則只剩下22個。揆諸歷史,臺灣的「被斷交」,其實有三種不同的類型。

第一類:大國外交戰略轉移,臺灣成為棄子

英國在戰後實力大降,為維護在華利益,尤其是在香港的利益,成為最早同臺灣「斷交」的西方大國。1950年1月,英國宣布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1954年兩國建立代辦級關係,但在臺灣仍留有領事館。至1972年,中英關係升為大使級。①

同英國「斷交」後,法國成為臺灣在歐洲最重要的「邦交國」。但戴高樂為擺脫美國影響,彰顯法國獨立大國地位,不顧美國勸說,於1964年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臺灣只得宣布與法國「斷交」。對此,蔣介石在日記中自我安慰道:「自覺與法主動絕交,不僅能系持國格,而且因之打破美國兩個中國之陰謀,故雖失猶榮也。」②中法建交事件在當時被稱為「外交核爆炸」,可見其帶給臺灣的震撼。

日本和美國,是臺灣「外交」最核心的兩大支柱,但也在七十年代相繼與之「斷交」。1971年,出於共同對抗蘇聯的目的,美國總統尼克森訪華。日本隨之也調整了對華政策,於1972年9月實現中日邦交正常化。臺灣當局遂宣布同日本「斷交」,指責其「忘恩背義」(蔣介石在戰後曾對日以德報怨)。③1978年底,中美兩國建交。蔣經國在深夜獲知這一消息,遂發表聲明,指責此舉「將對整個自由世界產生嚴重之影響。」④至此,臺灣「外交」大勢已去。

在1992年、1998年,韓國和南非分別同臺灣「斷交」後,臺灣「邦交國」中再沒有地區性大國。

1960年,美國總統艾森豪訪問臺北

第二類:國際局勢起伏不定,中小國家追隨其後

在國際關係中,中小國家往往很難執行獨立、明確的外交戰略,而只能追隨大國政策或國際局勢。臺灣的「邦交國」數量,也因此出現過三次大的起伏。

第一次。1949年,社會主義陣營中的蘇聯宣布與臺灣「斷交」,蒙古、波蘭等緊隨其後;1950年,阿富汗、挪威、瑞典等9國與臺灣「斷交」。臺灣「邦交國」跌至38個。1964年,臺法「外交」關係結束,原為法國殖民地的剛果、中非等4個非洲國家,也隨之與臺灣「斷交」。

第二次。60年代,因民族獨立運動,誕生了一大批新的國家。臺灣利用冷戰局勢,發展了較多「邦交國」,在1969年一度達到「外交」巔峰(70個)。

第三次。好景不長,1971年,臺灣退出聯合國,「斷交潮」也隨之而來。當年,智利、土耳其、伊朗等12國對臺「斷交」;1972年,賽普勒斯、盧森堡、澳大利亞等13國對臺「斷交」;1973年—1975年,臺灣共失去了16個「邦交國」,只剩下27個(包括新增的湯加、薩摩亞兩國)。時人形容,這段時間裡,臺灣「外交部」實際上是「斷交部」。⑤

2012年,馬英九訪問甘比亞,和甘比亞總統賈梅比賽做伏地挺身

第三類:「斷交」再「復交」,國家之間沒有朋友,只有利益

上世紀80年代以來,臺灣「邦交國」總數長期維持在25-30個之間。這種維持,與對外經濟援助密不可分。

1989年,臺灣為同格瑞那達、貝里斯兩國「建交」,分別花了5000萬和1000萬美元。1990—1996年,臺灣投資尼加拉瓜2億多美元,為多米尼加援建的科技園和大學校舍,約價值5000萬美元。2008年,陳水扁當局又向尼加拉瓜捐贈了價值3000萬美元的發電機組。⑥

臺灣現有22個「邦交國」的人口和面積

1999年,臺灣許諾未來十年內給馬其頓16億美元的援助和投資,換得同該國「建交」;2003年,臺灣以每年援助吉里巴斯800萬美元為條件,使其成為「邦交國」。⑦統計顯示,2000年臺灣援外經費達259億元新臺幣,2001年為284億元新臺幣。臺灣「邦交國」中,除梵蒂岡外,無不是這些巨額援助的受益者。

為了獲得更多援助,小國同臺灣「斷交」再「復交」戲碼也開始一再上演。如塞爾加爾1960年成為臺灣「邦交國」,1964年、1972年、2005年三次「斷交」。最後一次「斷交」時,塞內加爾總統給陳水扁的信中,明言「國家間沒有朋友,只有利益」。臺灣「外交部門」稱,大陸許諾給塞內加爾2億美元援助,及修建礦場、海底隧道的經費。⑧其他國家如中非共和國、尼日、查德、諾魯、聖露西亞等都曾多次同臺灣「斷交」。

進入21世紀,臺灣在經濟方面對「邦交國」的吸引力大不如前,2000-2008年民進黨執政時期,臺灣同3個國家「建交」,卻失去了9個「邦交國」。⑨坊間傳言,馬英九上臺後,兩岸曾達成「外交休兵」的默契。不過,此次甘比亞同中國建交,對臺灣仍造成了很大的震動。臺灣前「外交部長」歐鴻煉甚至感慨說:「臺灣幾乎每一個邦交國都想跟大陸建交,臺灣沒有外交惡鬥的本錢。」⑩

臺灣現有22個「邦交國」的地理位置

注釋

①徐有珍:《走向代辦級關係:1950—1954年的中英建交談判》,《史學集刊》2013年第5期;②姚百慧:《中法建交與臺法交涉——基於臺灣檔案的考察》,《中共黨史研究》2016年第1期;③林金莖:戰後中日關係之實證研究,(臺)財團法人中日關係研究會1984年,第309頁;④沈劍虹:《使美八年紀要》,世界知識出版社1983年,第188頁;⑤許介鱗:《戰後臺灣史記》,(臺)文英堂出版社1996年,第431頁;⑥程洪、李巖:《試論中拉關係中的臺灣因素》,《江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5期;⑦黃嘉樹、林紅:《臺灣對外經援的政治因素分析》,《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6期;⑧《我與塞內加爾斷交》,自由時報電子報2005年10月26日;⑨《烽火外交再起?馬英九暗批蔡英文:忘記歷史教訓、誤判》,東森新聞網2015年12月29日;⑩《前外長歐鴻煉:臺灣邦交國 都想與陸建交》,《聯合報》2016年3月20日。

——————

短史記欄目小調查,歡迎您的參與!(點我進入調查)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短史記」(微信id:tengxun_lishi),或在微信中搜索「短史記」,可以獲取更多靠譜的歷史資訊。

◎近期推送文章(進入公眾號首頁,點擊右上角,選擇「查看歷史消息」):

金日成對彭德懷落井下石︱林彪讀《紅樓夢》,得出三大心得︱蔣介石反省丟失大陸:不該提前搞憲政︱林彪出逃前夕,曾有一封給毛澤東的密信︱廬山「操娘」公案︱中南海也曾允許普通百姓入內參觀︱誰最該向「諾貝爾哥」道歉?︱林彪自己煉丹吃︱張學良「覺得沒臉回大陸」是真的嗎?︱張學良自曝的豔史不可信︱毛澤東對劉少奇說:你就做主席,做秦始皇!︱鴉片戰爭慘敗是因為帶路黨猖獗?︱音頻:汪精衛漢奸演講︱夜鶯島為何歸了越南︱十三則真實的「林彪筆記」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短史記」

相關焦點

  • 南太最大「邦交國」棄暗投明!臺灣當局的「朋友圈」還剩...
    北京時間9月20日,南太平洋島國吉里巴斯再次宣布與臺灣地區斷絕「外交關係」,重新與中國大陸建交。由於索羅門群島剛剛於16日宣布與臺灣地區「斷交」,這也令臺灣當局一周內就失去兩個「邦交國」。至此,蔡英文2016年上任至今,已失去7個「邦交國」。
  • 巴拿馬駐華使館正式揭牌 臺灣「邦交國」還剩幾個?
    這句話,宣示了巴拿馬堅定不移地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展外交關係的決心,也和之前某些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之後,又反覆玩弄兩面手法,重新與臺灣方面「建交」的國家形成了對比。2017年6月12日晚間8時,巴拿馬宣告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建交,同時,宣布與臺灣方面斷絕「外交關係」,結束與臺灣的「所有關係與官方聯繫」。而這也意味著,臺灣當局一直相當重視的所謂「邦交國」,又少了一個。
  • 臺灣遭遇最大「斷交」衝擊 「邦交國」還剩20個
    臺灣地區所謂的「邦交國」又少了一個!據人民日報客戶端今天(13日)消息,巴拿馬時間6月12日晚8時,巴拿馬總統胡安.卡洛斯.巴雷拉(Juan Carlos Varela Rodriguez),在國家電視臺全國新聞聯播節目上,正式向全世界宣布:巴拿馬共和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外交關係。
  • 社評:臺當局陷入「邦交國死忠臺灣」狂想
    但臺灣「外交部」或許被「邦交國」的斷交傳聞嚇懵了,有媒體這麼一報導,臺灣「外交部」立即表示肯定,回顧臺布「友好交往史」,一民進黨「立委」還順杆爬,在臉譜上宣稱,「有些價值和朋友是錢買不走的」。布吉納法索最早於1961年與臺灣「建交」,1973年曾與臺灣「斷交」一次,改與大陸建交,1994年恰恰又被臺灣花錢「買回去了」。
  • 臺灣「邦交國」系列-下一個斷交的會是誰?揭秘不為人知的15小國
    寫在前面艾倫一直認為,任何一個國家都有其值得讓人回味的地方選這個主題,也是在斟酌許久後做的決定這些目前還和臺灣省有著「外交」關係的「邦交國」,總有一天會清零,並和大陸建交所以,我們不妨做下預熱提前了解下這些所謂的「邦交國」有哪些值得國人去體驗的地方「邦交國」計劃隨著索羅門群島和吉里巴斯在19年年底與臺灣省「斷交」,臺灣省目前現在只剩15個「邦交國」分別是:
  • 臺灣「斷交史」:蔡英文兩年「斷」5個,還剩17個「邦交」
    在與薩爾瓦多「斷交」後,臺灣所謂的「邦交國」還剩17個,分別是貝里斯、瓜地馬拉、宏都拉斯、尼加拉瓜、海地、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聖露西亞、聖文森及格瑞那丁、巴拉圭、吉里巴斯、馬紹爾群島、諾魯、帛琉、索羅門群島、吐瓦魯、史瓦帝尼、梵蒂岡。從陳水扁2000年上臺開始,搞了8年的「烽火外交」,反倒讓「邦交國」數量從29個銳減到23個,丟掉6個。
  • 所羅門、吉里巴斯與臺灣斷交,臺灣邦交國只剩下15個
    隨著臺灣的邦交國越來越少,臺灣在國際上越來越孤立,身份也越來越尷尬。所羅門和吉里巴斯只是兩個小國家,都已經不接受臺灣的金錢外交了,對它的打擊非常大,花了這麼多錢,卻被拋棄了。 1949年國民黨逃到臺灣後,為了在國際上尋找支持(刷存在感),積極發展邦交國。20世紀60年代,全世界因為民族獨立運動蓬勃發展,誕生了一大批新的國家,臺灣利用冷戰局勢,發展了許多邦交國,在1969年一度達到了巔峰,有70個。 不過好景不長,1971年,臺灣退出聯合國,斷交潮跟隨而來。
  • 臺灣「邦交國」緣何快速減少?
    臺灣當局「外交部長」吳釗燮於21日宣布,臺灣與中美洲「邦交國」薩爾瓦多「斷交」,目前「邦交國」已降到17個。這也是繼5月多米尼加、布吉納法索與臺灣「斷交」後,4個月內第三個與臺灣「斷交」的「邦交國」,也是蔡當局上臺兩年後第五個與臺灣「斷交」的「邦交國」。
  • 臺灣「邦交國」崩塌 網友:不排除歸零
    「斷交」:沒有最快,只有更快幾天前,臺灣的「邦交國」才剛剛少了一個,變成了16個。一時之間,網友們紛紛猜測,誰會是下一個?猜想還沒有結果,事實已經產生了。五天之內連失兩「友邦」,至此,臺灣的「邦交國」降為15個。有臺灣網友就調侃,在這件事上,蔡英文終於贏了陳水扁。而大陸網友則紛紛表示:「臺灣『邦交』不排除歸零。雪崩式「斷交」:會歸零嗎?
  • 臺灣或即將失去最後一個「邦交國」
    兩天以前,布吉納法索與臺灣「斷交」,布成為本月之內第二個與臺灣「斷交」的國家,它也是蔡英文上臺以來臺灣丟掉的第四個「邦交國」。布還是臺灣「邦交國」中人口最多的國家,它的人口總數超過2000萬,國土面積為27萬平方公裡。在布與臺灣「斷交」之後,史瓦帝尼成為非洲僅存臺「邦交國」。「邦交國」接連「斷交」,給臺當局帶來的衝擊一次甚於一次。布與臺灣「斷交」的當天,臺「外交部長」吳釗燮一度請求辭職,因為他這個「外交部長」當得實在太丟人了。
  • 臺媒稱吉里巴斯與臺當局斷交,臺「邦交國」還剩15個
    臺灣「東森新聞雲」《聯合報》等媒體剛剛消息,吉里巴斯20日與臺當局「斷交」,確定成為蔡英文2016年上任至今,與臺「斷交」的第7個「邦交國」,臺外事部門將於下午1點召開記者會說明。>目前,臺灣所謂的「邦交國」,只剩16個。
  • 深夜「突發」:臺灣「邦交國」+1?!
    臺灣又有「外交大突破」了?島內網友:國際大笑話!「邦交國有望+1?」繼7月島內媒體歡呼「臺灣外交取得重大進展」後,8月3日,又有臺媒說臺灣「外交」有「大突破」。對此,有島內網友不客氣地說:真是國際大笑話。
  • 井底之蛙,自欺欺人 | 蔡當局或失下一「邦交國」
    10個「邦交國」國民來臺免籤證措施。「斷交」後,臺灣一度傳出會再丟「邦交國」,外界普遍預估下半年臺灣的對外關係處境面臨巨大困難。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7月13日報導,臺灣在6月時丟了巴拿馬,「邦交國」減為20個,當時外界一度預測會出現「骨牌效應」,中南美洲的國家或在未來陸續表態與臺「斷交」。
  • 中國時報:臺灣還剩多少兩岸主動權?
    中國時報:臺灣還剩多少兩岸主動權?《中國時報》30日刊文《臺灣還剩多少兩岸主動權》。  文章稱,坦白說,臺灣已經浪費太多力氣於無用的議題上。民間在野喜歡說三道四,總是繞著無用的議題轉就罷了,連「政府」也跟著轉。  文章說,以卡式臺胞證為例。此事根本不是「操之在我」的事,議論有何用?文章指,鬧這個問題,只能顯示臺灣的資訊水平太低,情報認知水平太差,對兩岸關係的知識能力有問題,除此之外,能說明什麼問題?解決什麼問題?
  • 臺灣沒有資格擁有「邦交國」,蔡當局才是「現狀」最大改變者
    臺灣外事部門負責人李大維曾言,臺灣的國際空間「只有存量,沒有增量」。1月10日,在人民日報海外網主辦的第19期「金臺沙龍」上,與會的兩岸問題專家再次提及這一概念。專家們指出,在不認同「一個中國」原則下,臺灣對外空間勢必將越來越小。
  • 蔡英文上臺後每年有國家與臺「斷交」,現還剩19「邦交國」
    《聯合公報》稱,多米尼加共和國政府承認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據此,多米尼加共和國政府即日斷絕同臺灣的「外交關係」。東方IC 圖這是自2016年蔡英文就任臺灣地區領導人以來,第三個與臺灣「斷交」的國家。2016年12月21日,聖多美普林西比民主共和國宣布與臺灣方面「斷交」,並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外交關係,成了蔡英文上任之後,第一個與我國建交的所謂臺灣「邦交國」。
  • 今年拿掉臺灣幾個『邦交國』?」「哈哈哈哈」
    今年拿掉臺灣幾個『邦交國』?」 王毅爽朗一笑。對南太平洋「邦交國」的立場變化,蔡當局想必比誰都更清楚,拉美國來「背書」,根本是夜行人吹口哨——自我壯膽。美國對臺灣「邦交國」的影響力式微,這是再明顯不過的趨勢。
  • 「邦交國」清零倒計時,為何刺痛臺灣玻璃心?
    自上個月以來,臺當局領導人「空心蔡」被臺灣的「外交關係」弄得焦頭爛額,而臺灣在歐洲唯一的所謂「邦交國」梵蒂岡頻頻傳出「斷交危機」,則更讓小英本已岌岌可危的民調率持續下跌。臺媒趁勢火上澆油,煽風點火發布「中梵關係取得進展」、「梵蒂岡再次對華示好」等消息更讓民進黨被頻頻質疑「外交」無能、內鬥有方,引發憤怒的民眾高呼「趁早下臺」!
  • 臺當局「邦交國」又亮紅燈?國臺辦:這個趨勢還會發展!
    臺當局「外長」吳釗燮表示,他們有注意到相關情況,已跟該國各界說明稱,臺灣對他們的支持一向不遺餘力,他們的總理龔薩福也跟臺灣關係密切。蔡英文今年7月剛剛去了趟聖文森及格瑞那丁,吳釗燮稱,他們將密切關注。
  • 臺灣在非洲最後兩個「邦交國」之一,蔡英文下月要去
    2016年12月20日,就在蔡英文與川普通話不久,非洲國家聖多美與普林西比宣布與臺灣「斷交」,再加上2013年甘比亞與臺灣「斷交」,目前臺灣在非洲還剩下兩個所謂「邦交國」:布吉納法索與史瓦帝尼。當前,布吉納法索首都瓦加杜古多次出現恐怖襲擊,當地局勢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