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報導,應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邀請,巴拿馬共和國總統胡安·卡洛斯·巴雷拉·羅德裡格斯於11月16日至23日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這是中國與巴拿馬自今年6月建交以來,巴拿馬總統首次訪問中國。
訪華第一天,巴雷拉總統就在北京參加了一項重要活動。11月16日,巴拿馬駐華大使正式開館。巴拿馬總統巴雷拉和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共同出席了開館儀式。這是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中巴兩國外交關係歷史性的一大進展。
外交部消息稱,在儀式上,巴雷拉總統衛隊升起巴拿馬國旗,中國軍樂隊分別演奏中、巴兩國國歌。巴拿馬國旗第一次在中國北京上空飄揚。
在儀式上,巴雷拉說:「今天巴拿馬駐華大使館正式開館具有歷史意義。我很高興實現了10年來的夢想。巴方將信守承諾,堅定不移地奉行一個中國政策,堅定不移地同中國發展友好合作關係。」而王毅則表示:「巴雷拉總統先生作出的這個決定,完全符合巴拿馬國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完全符合世界發展進步的潮流。這是一個正確而且將經受住時間和歷史考驗的決定。」
值得注意的是,巴雷拉還說了一句很引人注目的話,他說:「巴拿馬來了,就不會再離開。」這句話,宣示了巴拿馬堅定不移地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展外交關係的決心,也和之前某些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之後,又反覆玩弄兩面手法,重新與臺灣方面「建交」的國家形成了對比。
2017年6月12日晚間8時,巴拿馬宣告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建交,同時,宣布與臺灣方面斷絕「外交關係」,結束與臺灣的「所有關係與官方聯繫」。而這也意味著,臺灣當局一直相當重視的所謂「邦交國」,又少了一個。
要知道,巴拿馬雖然國土面積不大,人口也不多,但卻絕不是無足輕重的小國。巴拿馬運河的大名,在世界上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在我國的中學地理課本上,每個中學生都會學到,這條在中美洲打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運河有著多麼重要的地位和意義。巴拿馬作為這條運河的擁有者,在國際航運與貿易事業中扮演著舉足輕重地位,稱得上「貿易大國」。
在巴拿馬與臺灣當局「斷交」前,臺灣方面一直將巴拿馬視為最重要的「邦交國」,在這些國家之中,巴拿馬的國際地位最高,經濟體量最大,對維持臺灣方面的「外交臉面」十分重要。然而,隨著中巴兩國正式建交,這一切都煙消雲散了。
那麼,在巴拿馬與我國正式建交之後,還有多少國家仍然沒有與我國建立正式外交關係?臺灣方面還有多少所謂的「邦交國」?
答案是:20個。兩個人,四隻手,就能數的過來。
這20個國家分別是:
中美洲的貝里斯、薩爾瓦多、尼加拉瓜、瓜地馬拉、宏都拉斯、多米尼加、海地、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聖露西亞、聖文森及格瑞那丁10國;南美洲的巴拉圭;大洋洲的吉里巴斯、馬紹爾群島、諾魯、帛琉、索羅門群島、吐瓦魯6國;非洲的布吉納法索和史瓦帝尼兩國;以及歐洲的梵蒂岡。
在亞洲,自從韓國1992年與我國正式建交,與臺灣方面「斷交」之後,臺灣方面已經沒有任何所謂的「邦交國」。
某種意義上,臺灣方面試圖通過所謂「邦交國」維持面子的做法,已經越來越難以為繼。2016年,蔡英文就任臺灣地區領導人以來,拒不承認「九二共識」。她上任後,聖多美普林西比民主共和國在2016年12月21日宣布與臺灣方面「斷交」,並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外交關係,成了蔡英文上任之後,第一個與我國建交的所謂臺灣「邦交國」,而巴拿馬是第二個這樣做的國家。
今年6月14日,巴拿馬與我國建交後,外交部發言人陸慷在主持記者會時,遇到了這樣一個問題。提問者問道:中巴建交是否意味著兩岸「外交休兵」終結?大陸是否將與更多臺「邦交國」建交、復交?大陸對臺政策是否有重大調整?
陸慷做出了清楚的回應:一個中國原則涉及中國的核心利益和13億中國人民的感情,也是中國同世界各國保持和發展友好合作關係的前提和政治基礎。中國政府一貫堅持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和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發展與世界各國的友好合作關係。放眼世界,中國的朋友越來越多。拒不承認「九二共識」是沒有出路的。只有回到「九二共識」的正確軌道,承認兩岸同屬於一個中國,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才具備前提和基礎,兩岸人民共謀發展、共享機遇、共創榮光的共同心願才能實現。
(資料來源:新華網、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網站等)
撰文/ 楊鑫宇編輯/ 蒼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