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朱庇特》遇見愛、失去愛,少年維特的煩惱,是淪陷還是救贖

2021-01-20 西達雅

13歲男孩做了爸爸?如果這是一篇社會新聞的標題,你可能第一反應是荒唐、可笑吧。自己都還是孩子,如何能承擔起父親的責任,去養育一個孩子?

確實,他不能,但他卻沒有因此放棄過對女兒的愛和追尋,這個人就是《尋找朱庇特》裡的主人公約瑟夫。

在《尋找朱庇特》這本書中,作者加裡·施密特用平淡的敘述性口吻,講述了一個青春期少年的迷惘和痛苦,更探討了如何接受愛、表達愛,如何緩解傷痛、化解悲傷,以及如何更好地成長、擔當的深刻命題。

加裡·施密特是美國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兩屆紐伯瑞兒童文學獎得主,他所著的《周末圖書館》《星期三的戰爭》等作品暢銷全球,受到了廣大讀者的認可。

01 孤僻少年的心慢慢化凍

故事的一開始便是13歲的約瑟夫被收養的場景。要收養他的家庭也有一個男孩,叫傑克,比約瑟夫小一歲。小說便以傑克的口吻講述了他從靠近到認識再到理解約瑟夫的始末。

傑克沒見到約瑟夫之前就先聽到了他的各種不好傳聞,如他曾因為差點殺死一個老師被拘禁在斯通山,他從不讓別人站在他身後,也不願讓別人碰他,以及他有一個素未謀面的三個月大的女兒等等。

這些不好的傳聞並沒有讓善良的傑克害怕,他和他的父母一樣,願意以敞開的懷抱接待這個即將到來的「哥哥」。

初見約瑟夫,傑克這樣描述:他看起來就像一個普普通通的八年級男生,黑眼睛,黑頭髮,個頭中短偏矮,體重中等偏輕,其他各個方面都是中等。

傑克家有個大農場,因此他和約瑟夫第一次合作就是給農場裡的母牛擠奶。一頭名叫羅茜的母牛給了約瑟夫最美好的溫情體驗,那便是接納。書中講述了約瑟夫的八次笑,第一次笑便是撫摸臀部時,羅倩的回應讓他放鬆。

從此,兄弟二人一起給奶牛擠奶,一起上學,一起面對學校同學甚至老師的異樣眼光。一開始約瑟夫是抗拒的,但漸漸地,在這個寄養家庭和學校老師的接納、信任與關愛的影響下,約瑟夫漸漸有了變化,冰封的心開始慢慢解凍。

02 一段塵封的秘密

隨著了解加深,傑克看到了真實的約瑟夫,在他孤僻的外表下,是對命運無可奈何的抵抗。

要知道,他才13歲就經歷了太多,遇見愛再到痛失所愛,沒有人願意相信他、幫助他,讓他偏離了正軌,封閉了自己,直到能夠敞開心扉,說出那個塵封的秘密。

約瑟夫有一個不幸的家庭,和父親相依為命,但從他和父親相處的模式看,父親對他應該是存在暴力和利用的,因為他不願意把後背袒露給父親,說明他並不信任自己的父親。

約瑟夫的父親是一個水暖工人,他帶著約瑟夫去到13歲的麥德琳家修理水暖設備,於是,兩個少男少女就相識了。

麥德琳的爸爸媽媽都是律師,工作很忙,假期裡只有麥德琳和保姆兩個人在家。同齡的他們有著說不完的話,他們一起看電影、打網球、散步、遊泳,漸漸萌生了愛意,最後偷吃了禁果。

不幸的是,保姆發現了端倪,麥德琳的父母申請了禁令,要求約瑟夫不得再靠近自己的女兒。誰也沒想到的是,同樣13歲的麥德林懷孕了,生下了一個女兒,然後因為併發症離開了人世。

遇見愛,到愛而不得,再到痛失所愛,13歲的少年經歷了人生的起起伏伏,心中充滿了痛苦和迷惘。

人們並不知道秘密的全部,卻願意戴著有色眼鏡來解讀:「他才13歲就有了孩子,還間接害死了人家姑娘,真是可怕!」「他差點殺死了一個老師,可能瘋了。」「別和他一起玩,否則你也會變成那樣……」

人們只看到了表象就進行解讀,殊不知,很多不合理事件的背後是眾多原因的觸發和疊加,誰也不能站在道德的制高點,非黑即白地定義一個人。

03 尋找朱庇特,一場救贖自我的旅程

其實,在知道自己成為爸爸後,約瑟夫雖然很驚訝,但很快便欣喜若狂,他想要告訴麥德琳和她父母,他願意去工作,去養家,去承擔起當丈夫、當爸爸的責任。

但是,法律不允許,大家都不允許,只因為他是一個未成年人,不足以讓人相信他能夠像成年人一樣成熟地去照顧一個家庭。

隨著麥德琳的去世,他和麥德琳的孩子——朱庇特,也面臨著被收養。為了能夠給女兒朱庇特更好的生活,約瑟夫同意籤署收養協議。然而,他的父親卻醜陋地站出來阻止,目的是想要訛詐麥德琳父母的一大筆錢。

等待約瑟夫的,是驟然而止的幸運……

讀完《尋找朱庇特》,心中久久難散陰雲,現實遠比故事來得更殘酷,誰又不想要有一次救贖的機會,痛改前非呢?然而,犯錯和懲罰從來都是相輔相成,似乎只有這樣,才會更合邏輯,讓讓人所接受。

結語:

一年多後,傑克家又收養了一個孩子,她「黑眼睛,黑頭髮,個頭中等偏矮,體重中等偏輕,其他各方面都適中的。」

也許你已經猜出來了,這個孩子就是約瑟夫的女兒朱庇特。小說裡這段對朱庇特的描述,和傑克初見約瑟夫是一模一樣,像是一種輪迴,愛讓故事變得圓滿。

關於朱庇特這個名字的由來,必須要說一下,那是因為約瑟夫曾和麥德琳仰望星空時,告訴她自己最喜歡的一顆星是木星,英語即Jupiter(音譯朱庇特)。由此可見,他愛的女孩,在生命的最後,也是愛著他的。

相關焦點

  • 《少年維特的煩惱》:讓世界重新認識少年的煩惱,讓少年思考未來
    但讓歌德名聲大噪的,並非《浮士德》,而是早年間他寫的一本小書——《少年維特的煩惱》。這部描寫鄙陋的德國社會的體驗和感受的中篇小說,在歐洲反響極大,尤其在少年人心中產生了很深的印象。有人說,這本書不僅是一個人的煩惱,還是一個時代的煩惱、憧憬和苦悶。歌德通過一個少年人愛情情緒上的波動,把他對當時社會道德等級觀念的厭惡和個性解放的強烈訴求告訴世人,把時代普遍的焦慮和思想自由的意識展現出來。
  • 歌德:少年維特的煩惱,生命中不能承受之抑鬱
    李煜失去的是四十年來家國,三千裡地山河,明月倚樓,不堪回首。那奔流的愁緒,日夜在心頭流淌,不勝其愁!極重度:國無人莫我知兮,又何懷乎故都?屈原的「美政」理想不能得到實現,楚國上下,無人能夠理解到屈原對於故國的深愛,即使被放逐,也難忘故國,但是悲痛的是,故國再也回不去了。國人都沉醉在當下,只有屈原清醒地為故國的未來擔憂。但他深愛的故國卻拋棄了他。
  • 《少年維特的煩惱》:從「孩子氣」的視角看維特的世界觀、愛情觀
    歌德寫下的《少年維特的煩惱》是當時社會青年一代的心靈縮影,其中帶著「孩子氣」的思想令無數人產生了共鳴。從孩子氣的視角看待少年維特的「煩惱」,我們能夠了解當時人們對於封建制度的思考與叛逆。少年維特的世界觀:我只喜歡最純的自然維特是個非常崇尚自由和平的一個人,在他的世界裡,人們應該有著自己的個性特點,沒有高貴與低下之分。
  • 生死都因為愛:少年歌德有多煩惱,才能寫下《少年維特的煩惱》
    這個讓父親頭痛不已的小孩名叫約翰.沃夫岡.歌德(Johann Wolfgang Goethe),也就是著名小說《少年維特的煩惱》的作者。如果按照父親的標準,自己對歌德的教育無疑是失敗的;然而,這卻是個最偉大的失敗──《少年維特的煩惱》甫出版,就在全德意志地區颳起了一陣維特炫風,歌德的名聲更是經歷數個世紀不墜。
  • 《少年維特的煩惱》▎初戀,不要招惹名花有主的人,註定是孽緣
    --歌德 《少年維特的煩惱》就比如初戀,處理好了是一份美好的感情,在心中留存回憶,處理不好,就是一道過不去的坎,將人生定格在那個坎裡面。《少年維特的煩惱》中的維特,一個率真熱情的青年,因為工作、感情、生活的多重稻草的碾壓,最終將自己的人生定格在了人生最燦爛的青年時期。
  • 《少年維特的煩惱》寫出了歌德青年時代的心聲
    ——《少年維特的煩惱》兩百多年前,德國一位剛離開學校不久的年輕人寫了一部中篇小說,這部小說曾震撼了整整一代德國青年的心靈,在德國以及整個歐洲引起巨大的反響,這位作者就是德國偉大的詩人和作家約翰·沃爾夫岡·馮·歌德(Johann Wolfgang ),這部傑出的作品是《少年維特的煩惱》。
  • 少年維特就是德國的賈寶玉,他們被愛情和時代所困,卻毫不屈服
    這句表達少年愛情的名句,很多人都說是哥德名著《少年維特的煩惱》中的句子。這幾天我正好在讀這部小說。因為它篇幅不長,我前後翻了好幾遍,也沒找到這句話。但我發現了另外一個秘密:少年維特就像生活在德國的賈寶玉,經歷了無憂無慮的歡樂後,愛情和生活像幻影般破滅,自己則選擇拋下一切。
  • 《少年維特的煩惱》:「象牙塔」裡的孩子,如何養成堅毅的品格?
    最近重溫《少年維特的煩惱》,與初讀時感受又有所不同。記得當初是初高中的必讀文物,維特的自殺是因為情場失意而鬱鬱寡歡,直至自殺。現在明白離開了作者寫作的背景而去理解作品,是非常草率的。對於維特而言,或許愛情是他生命中的一盞明燈,失去了這盞明燈也就失去了活著的理由了,可事實上,卻並非僅僅如此。
  • 《少年維特的煩惱》竟會令人模仿自殺,維特效應是什麼?
    1774年,德國大文豪歌德出版了一本小說叫做《少年維特的煩惱》,故事最後以主人公維特的自殺而告終。小說發表後轟動一時,造成極大的轟動,它不僅使歌德在歐洲名聲大噪,而且在整個歐洲引發了模仿維特自殺的風潮,由於影響過於惡劣,許多國家將這本小說列為禁書。「維特效應」因此得名。
  • 《少年維特之煩惱》:真正殺死維特的是什麼?
    《少年維特之煩惱》,想必不少人都有所耳聞,大詩人歌德在年輕時因失戀而寫下了這部作品,至今廣為流傳。這兩天看完這本書,只覺得心中百感交集。在嘆惜維特之死的同時,還想到了一些其他的東西。維特的良好生活固然,維特之死是令人嘆惋的,但從個人的角度講,我卻莫名的有幾分羨慕他。——至少他還能抱著心中的完美愛情死去。
  • 《少年維特的煩惱》作者歌德一生為情感所困?74歲還愛上少女
    摘要:《少年維特的煩惱》作者歌德一生為情感所困?74歲還愛上少女說到歌德就會想到《少年維特的煩惱》,這本小說名氣極大,也被多次改編為電影。在故事中,維特喜歡上已有婚約的綠蒂,為沒有結果的戀情飽受煎熬,最後絕望自殺。
  • 《少年維特的煩惱》中精彩的句子。文藝到爆炸,寫作一定用得上!
    《少年維特的煩惱》是歌德的失戀之作,發表於18世紀,是啟蒙運動的產物。這本書一經發出就迅速在歐洲捲起了一股維特熱,甚至有一部分人入戲太深,開始模仿小說中維特的自殺,死時將《少年維特》中的一頁紙緊緊攥在手心。這部書究竟有哪些吸引人的地方呢?筆者在此分享一些在讀這本書時所積累的精彩句子。
  • 名著金句撈,歌德的《少年維特的煩惱》中的6大金句解讀感悟
    今天名著金句撈,我們聊聊歌德的《少年維特的煩惱》。故事梗概:這是一部幾乎全部由作者寫的信組成的小說,即維特給他的朋友的信。歌德創作這本小說時,年僅二十五歲。書中主要是關於少年維特的煩惱,他愛上了一個名叫綠蒂的姑娘,維特珍惜她獨特的魅力和洞察力,因為她毫無怨言地承擔著母親的負擔。她是八個孩子中最大的一個,在母親去世後承擔起照顧弟妹的責任。而綠蒂姑娘已同別人訂婚。愛情上的挫折使維特悲痛欲絕。之後,維特又因同封建社會格格不入,感到前途無望而自殺。
  • 讀書推薦:《少年維特之煩惱》
    來自微博「讀書,我們是認真的」超話@新晉驚蟄女孩兒《少年維特的煩惱》讀書筆記其實已經寫完好久了,但由於練車,交稿ddl等原因,今天才把它放上來。看完《少年維特的煩惱》這天,正好看到一則新聞:成都某小區,一位女性跳樓自殺,另一位看到了現場,回家之後10分鐘,也從自家窗戶上跳了下來。
  • 少年維特很「苦惱」,朱自清的《匆匆》讓人感慨,唯有希望生活
    憂愁與煩惱正似一柄利劍,刺穿心臟,將屬於你生命的時間銳減。一個沒有憂愁煩惱的人,世上是沒有的,而一個人可以將憂愁煩惱化為一杯咖啡,悠閒而飲,則是人生的異處。記得念書的時候,老師在黑板上寫過一句詩: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 救贖與自我救贖,一部為愛而生,為愛毀滅的懸疑大片
    後來蘇有朋導演將它拍成了一部電影,影片主要講述了數學天才石泓為了幫助一對母女所做了一系列行為,以及它與警察鬥智鬥勇甘願為愛獻身的故事。影片的男主是一個十分難得的數學天才,但由於他只懂學術,不懂得那些人情世故,所以在這個現實的境遇裡,他只能做一個普通的高中數學老師。在他普通也平凡的人生中,他過著枯燥而又乏味的生活。
  • 遇見你,遇見愛,遇見值得,遇見永恆
    多少愛情故事,開頭寫著一見鍾情,結尾寫著分道揚鑣,愛著愛著便淡了,愛著愛著便散了,愛著愛著便遠了。又有多少愛情故事,驚豔了人間,長長久久的牽纏,卻不得已只能深深地安放在心間,用一生的時光去珍藏,去懷念。
  • 花地|能把自己的影子趁少年時印在另一個異性的心上,也是一大幸福
    落荒而逃,還是停下來問受傷了沒有?老屠居然沒有交代。 在曹雪芹筆下,賈寶玉初見林黛玉,覺得仿佛在哪兒見過,留下特別深刻的印象,後面的許多發展就自然而然了。素昧平生但似曾相識,這也是很多人都有過的經驗。
  • 專情男主的言情小說:我愛的少年,他有這個世界上最溫柔的眉眼
    小編我來啦,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專情男主的言情小說:我愛的少年,他有這個世界上最溫柔的眉眼。1、《奈何膚淺》作者:非木非石短書評:男主是純情又腹黑的博士,長得帥,身材好,文質彬彬的讀書人,一心投身於科研,沒談過戀愛,換句話說,沒遇見讓他怦然心動的女孩子,直到遇見了女主……不過看男主撩妹技能和套路,大概天賦異稟吧,滿分滿分。
  • 《至死不渝的愛》:伊藤潤二筆下最溫暖的恐怖愛情故事
    ,這場愛戀最終還是走向了一個悲傷的結局。白衣美少年龍介點明了愛的真諦,愛不是每天嚷嚷著你愛不愛我,也不是自私的摧毀或者佔有,而是你用行動去表達讓他能感受到,珍惜與善待,感受到愛的人才能學會愛人。龍介帶著小綠的愛和對小綠的愛救贖了黑衣美少年,這份愛至死不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