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維特的煩惱》作者歌德一生為情感所困?74歲還愛上少女

2020-12-25 解讀歷史迷霧

摘要:《少年維特的煩惱》作者歌德一生為情感所困?74歲還愛上少女

說到歌德就會想到《少年維特的煩惱》,這本小說名氣極大,也被多次改編為電影。在故事中,維特喜歡上已有婚約的綠蒂,為沒有結果的戀情飽受煎熬,最後絕望自殺。

《少年維特的煩惱》於1774年出版,暢銷歐洲各地。人人爭相模仿主角,藍色燕尾服配黃色長褲的穿搭瞬間風靡歐洲。而且受這波風潮影響,自殺者更急劇增加,成為當時歐洲的一個社會現象。

這本小說改編自歌德的親身經歷。歌德愛上了一位名叫夏綠蒂·布夫的女子。她不僅跟小說女主角名字相似,而且同樣已經訂婚。無法如願的歌德曾考慮輕生,不過就在這時,一位朋友追求有夫之婦未果而飲槍自盡。歌德從此事得到靈感,一口氣寫出了《少年維特的煩惱》。

說得冠冕堂皇一點,這是把真實體驗升華為作品,不過換個角度來看,也可以說是以朋友的死為題材寫書賺錢、博取名聲。總之,多虧寫出這本小說,歌德最後並沒有自殺。而歌德始終是個多情男子。

繼夏綠蒂之後,歌德愛上了銀行職員的女兒,可惜這次戀情無望開花結果。接著他又愛上男爵的妻子,寫了1600封信寄給對方。多情的歌德最終還是以結婚為前提認真跟女性交往了。

對象是在工廠工作的克裡斯蒂安娜。當時歌德已是知名的大文豪,他愛上缺乏文化教養的工廠作業員後,世人都很關注這場戀情。經過19年的漫長同居後,兩人終於在歌德57歲時正式結婚,這場愛情長跑終於開花結果。

可是克裡斯蒂安娜卻在10年後病逝。據說歌德當時依靠著棺木號啕大哭。本以為多情男子歌德的故事就將結束,實際上卻非如此。去溫泉勝地療養時,歌德認識了一位名叫烏爾莉珂的少女。歌德對她痴迷不已,便透過朋友提出正式交往的要求。

不過,少女的母親強烈反對。這也難怪,畢竟歌德高齡74,兩人差了55歲之多!不過其實烏爾莉珂也愛慕著歌德,畢竟作為一名舉世聞名的大文豪,受到少女愛慕也是非常正常。至此,歌德仿佛又找到了人生的春天。

只是當時的社會風氣不容許女性自由戀愛。烏爾莉珂只好乖乖遵循母親合理的判斷。據說每次見歌德的時候,烏爾莉珂一定會戴上石榴石戒指。石榴石象徵堅貞、忠誠,那正是她對歌德的心意。在歌德82歲過世之前,烏爾莉珂從未脫下戒指,之後更終生未婚。

相關焦點

  • 《少年維特的煩惱》寫出了歌德青年時代的心聲
    ——《少年維特的煩惱》兩百多年前,德國一位剛離開學校不久的年輕人寫了一部中篇小說,這部小說曾震撼了整整一代德國青年的心靈,在德國以及整個歐洲引起巨大的反響,這位作者就是德國偉大的詩人和作家約翰·沃爾夫岡·馮·歌德(Johann Wolfgang ),這部傑出的作品是《少年維特的煩惱》。
  • 歌德:少年維特的煩惱,生命中不能承受之抑鬱
    抑鬱的維特(少年維特之煩惱封面1)02維特的煩惱就是歌德的煩惱。1774年,歌德的《少年維特之煩惱》出版,當時,成千上萬的讀者被這本書傾倒,大家爭相購買、傳閱,歌德成了當時名噪一時的青年作家,這一年歌德25歲。這是他才華的第一次大爆發。維特是個家境富裕的翩翩美少年,穿著燕尾服,他有詩人的熱情,有對自然的熱愛,他喜歡畫畫,豐沛的情感就像春天汩汩流淌的小河,他就是純真美好的代名詞。他到小鎮處理遺產,小鎮宜人的風光,帶給他無窮的快樂。
  • 生死都因為愛:少年歌德有多煩惱,才能寫下《少年維特的煩惱》
    這個讓父親頭痛不已的小孩名叫約翰.沃夫岡.歌德(Johann Wolfgang Goethe),也就是著名小說《少年維特的煩惱》的作者。如果按照父親的標準,自己對歌德的教育無疑是失敗的;然而,這卻是個最偉大的失敗──《少年維特的煩惱》甫出版,就在全德意志地區颳起了一陣維特炫風,歌德的名聲更是經歷數個世紀不墜。
  • 《少年維特的煩惱》:讓世界重新認識少年的煩惱,讓少年思考未來
    他人的不幸,會讓維特誤以為,自己即將遭遇不幸。在少年人心中,擺脫人生煩惱最好的辦法,也許只有徹底遠離生活,這是歌德對社會人類所發出的嚴重警告。02.歌德選擇「少年」作為他吶喊之源的原因:以悲劇警醒社會少年是社會的希望,這也是為歌德以少年為主角,並為少年吶喊的主要原因。最終他以少年的悲劇來警醒社會。在歌德所處時代,社會封建道德等級觀念以及對於「人性」的壓抑極為強烈。
  • 《少年維特的煩惱》:從「孩子氣」的視角看維特的世界觀、愛情觀
    歌德寫下的《少年維特的煩惱》是當時社會青年一代的心靈縮影,其中帶著「孩子氣」的思想令無數人產生了共鳴。從孩子氣的視角看待少年維特的「煩惱」,我們能夠了解當時人們對於封建制度的思考與叛逆。少年維特的世界觀:我只喜歡最純的自然維特是個非常崇尚自由和平的一個人,在他的世界裡,人們應該有著自己的個性特點,沒有高貴與低下之分。
  • 德國作家「歌德」集美貌與才華一身,愛情是他創作激情的主要源泉
    歌德一生可以說是著作無數,我們熟知的就有《浮士德》、《少年維特的煩惱》等。關於歌德的文學地位,恩格斯這樣形容:說「歌德和黑格爾」各自在自己的領域中都是奧林匹斯山上的「宙斯」。歌德不僅長相英俊、而且學識淵博、談吐優雅、舉止莊重,加上歌德當時在學界和政界的地位,也算是和當時民國時期的胡適有過之而無不及。歌德的偉大不僅在於他的思想而博大精深,而且他感情豐富、善於交際、朋友無數、戀愛對象也數不勝數,歌德的一生也可以說是戀愛一生,他的戀人至少有十幾個,愛情是歌德創作激情的來源。
  • 名著金句撈,歌德的《少年維特的煩惱》中的6大金句解讀感悟
    今天名著金句撈,我們聊聊歌德的《少年維特的煩惱》。故事梗概:這是一部幾乎全部由作者寫的信組成的小說,即維特給他的朋友的信。歌德創作這本小說時,年僅二十五歲。小說描寫進步青年對當時鄙陋的德國社會的體驗和感受,表現了作者對封建道德等級觀念的反應以及對個性解放的強烈要求。書中主要是關於少年維特的煩惱,他愛上了一個名叫綠蒂的姑娘,維特珍惜她獨特的魅力和洞察力,因為她毫無怨言地承擔著母親的負擔。她是八個孩子中最大的一個,在母親去世後承擔起照顧弟妹的責任。而綠蒂姑娘已同別人訂婚。愛情上的挫折使維特悲痛欲絕。
  • 《少年維特的煩惱》▎初戀,不要招惹名花有主的人,註定是孽緣
    --歌德 《少年維特的煩惱》就比如初戀,處理好了是一份美好的感情,在心中留存回憶,處理不好,就是一道過不去的坎,將人生定格在那個坎裡面。《少年維特的煩惱》中的維特,一個率真熱情的青年,因為工作、感情、生活的多重稻草的碾壓,最終將自己的人生定格在了人生最燦爛的青年時期。
  • 《少年維特的煩惱》竟會令人模仿自殺,維特效應是什麼?
    1774年,德國大文豪歌德出版了一本小說叫做《少年維特的煩惱》,故事最後以主人公維特的自殺而告終。小說發表後轟動一時,造成極大的轟動,它不僅使歌德在歐洲名聲大噪,而且在整個歐洲引發了模仿維特自殺的風潮,由於影響過於惡劣,許多國家將這本小說列為禁書。「維特效應」因此得名。
  • 少年維特就是德國的賈寶玉,他們被愛情和時代所困,卻毫不屈服
    「哪個少女不懷春,哪個少男不鍾情?」這句表達少年愛情的名句,很多人都說是哥德名著《少年維特的煩惱》中的句子。這幾天我正好在讀這部小說。因為它篇幅不長,我前後翻了好幾遍,也沒找到這句話。安靜的環境,平和的村民,安撫了維特年輕騷動的心。維特還看到了純潔的愛情。維特認識了一個青年長工,他們很談得來。長工的女主人是個寡婦,他愛上了她。他向維特傾訴他對女主人的愛戀。
  • 二十二歲的歌德最著名的散文及其事跡
    歌德畫像在1771年10月德國的法蘭克福小鎮,二十二歲的詩人歌德,寫了一篇著名的散文:《莎士比亞紀念日的講話》。心靈的平靜不適合作為節日的盛裝,同時現在我對莎士比亞還想得很少;在我的熱情被激動起來之後,我才能臆測出,並感受出最高尚的情操來。我初次讀到他的著作的第一頁後,就使我一生都屬於他了,當我讀完他的第一個劇本時,我好像是個生來盲目的人,由於他的神手一指而突然獲見天光。
  • 《少年維特的煩惱》:「象牙塔」裡的孩子,如何養成堅毅的品格?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最近重溫《少年維特的煩惱》,與初讀時感受又有所不同。記得當初是初高中的必讀文物,維特的自殺是因為情場失意而鬱鬱寡歡,直至自殺。現在明白離開了作者寫作的背景而去理解作品,是非常草率的。對於維特而言,或許愛情是他生命中的一盞明燈,失去了這盞明燈也就失去了活著的理由了,可事實上,卻並非僅僅如此。
  • 74歲詩人歌德的忘年單戀往事,如何成為一生文學創作的轉折點
    1823年,74歲的詩人歌德前往瑪麗恩巴德療養,在那裡,他愛上了一位19歲的少女烏爾莉克。他像一個陷入狂熱愛戀的少年一樣,一聽到烏爾莉克的笑聲就匆匆地跑過去迎接。他不顧被嘲笑的風險,請求友人大公爵到烏爾莉克的母親那裡,替自己求婚。
  • 《少年維特之煩惱》:真正殺死維特的是什麼?
    《少年維特之煩惱》,想必不少人都有所耳聞,大詩人歌德在年輕時因失戀而寫下了這部作品,至今廣為流傳。這兩天看完這本書,只覺得心中百感交集。在嘆惜維特之死的同時,還想到了一些其他的東西。維特的良好生活固然,維特之死是令人嘆惋的,但從個人的角度講,我卻莫名的有幾分羨慕他。——至少他還能抱著心中的完美愛情死去。
  • 德國古典文學和民族文學的主要代表、是詩人也是作家,他就是歌德
    1772年5月,他在魏茨拉爾一次去參加舞會的途中,結識了一個叫夏綠蒂的少女,晚上和她一起跳舞,深深地愛上了她,接著便向她表白了自己的愛情。夏綠蒂是當地一個公使館的工作人員凱土特南的未婚妻,歌德的感情過分強烈,使她一時驚慌失措,把這事告訴了未婚夫。當歌德知道這情況後,受到很大打擊,一時不知如何是好,連夜逃跑,回到了故鄉。
  • 沒看過這些書信體作品,還說自己是文藝青年?
    但在網際網路普及之前,紙質的書信不僅是人們傳達情誼的載體,還常常為文藝作家們所採用,他們利用一封封信勾勒出一篇篇傳世傑作。高爾基都曾為女主人公而泣。 小說曾多次被搬上銀幕,同名電影風靡全球,徐靜蕾執導的這部同名電影獲得國際大獎,更引發了一場「我愛你與你無關」的情感模式的探討。
  • 《少年維特的煩惱》中精彩的句子。文藝到爆炸,寫作一定用得上!
    《少年維特的煩惱》是歌德的失戀之作,發表於18世紀,是啟蒙運動的產物。這本書一經發出就迅速在歐洲捲起了一股維特熱,甚至有一部分人入戲太深,開始模仿小說中維特的自殺,死時將《少年維特》中的一頁紙緊緊攥在手心。這部書究竟有哪些吸引人的地方呢?筆者在此分享一些在讀這本書時所積累的精彩句子。
  • 歌德的一聲嘆息!暴走魏瑪朝聖那些文學巨匠們
    歌德和席勒紀念像是魏瑪的標誌,由恩斯特·裡徹爾在1857年完成。從26歲一直到82歲去世,歌德在魏瑪整整生活了56年,留下了無數足跡,魏瑪是「歌德之路」上的主要城市,也是我這次旅行的第二站。除了歌德,在魏瑪還有席勒,李斯特,克拉納赫等藝術家的故居。
  • 大文豪歌德文學名言,一生必讀
    ——歌德《威廉·邁斯特的學習時代》02. 哪個少年不鍾情,哪個少女不懷春。——歌德《少年維特之煩惱》03. 凡是讓人幸福的東西,往往又會成為他不幸的源泉。——歌德《少年維特之煩惱》04. 自由與命運只垂青每天努力的人。
  • 偉人歌德的愛情:違背世俗的不倫之戀,算得上是愛情嗎?不!
    你有故事我有酒,關注我,告訴我你的故事,為你解決煩惱!作者:晨曦橙歌德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他是德國著名的思想家、作家、科學家,出生在美因河畔法蘭克福的他,是魏瑪的古典主義最著名的代表。許多的讀者都讀過他的著作,比如《少年維特之煩惱》、《浮士德》、《塔索》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