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洛伊戰爭只是場成年禮?圍繞荷馬史詩的千年爭辯,你選擇哪一方

2020-12-18 冷兵器研究所

編者按:由於大量的文學與影視作品,特洛伊戰爭可謂是人所共知。此戰爭講的是古希臘邁西尼時代,一場因為海倫被拐,邁西尼人和特洛伊人之間發生的一場戰爭。由於古希臘大詩人荷馬優秀的文筆,特洛伊戰爭歷來受到歐洲人追捧。但是關於特洛伊是否存在和特洛伊戰爭是否存在在歐洲一直以來都有爭議。

在古典時期大部分歷史學家認同特洛伊是存在的,如有古希臘歷史之父之稱的希羅多德,他認為荷馬的特洛伊戰爭確實真實存在,不過其中一些地方是錯誤的,所以對此進行了修改。希羅多德的態度可以代表大多數希臘人的態度。但當然也有例外,其中有智者之稱的阿那克薩哥對傳說表示懷疑,認為沒有證據。

時間進入近代,此時歐洲懷疑主義論盛行,大部分學者都否定了特洛伊的真實存在,如1846年英國歷史學家喬治·格勞特曾斷言,希臘歷史真正開始於公元前776年,而在此之前所有的故事皆為虛構。特洛伊戰爭只不過流傳得「更廣更久」罷了,特洛伊完全是一座想像出來的城市。儘管格勞特言之鑿鑿,其觀點代表了19世紀中期史學界較主流和正統的看法,且與當時的學術發展水平相適應,但仍有極少數人將荷馬史詩奉為真實的歷史講述。這種觀點非但不受此類權威論斷的影響,反而自發地進行更深人的思考:最初的特洛伊建於何時?(《希臘神話歷史探賾》)。其中最傑出人物就是特洛伊的挖掘者,海因裡希·謝裡曼。

他抱著一種極大的熱情,在與當地土耳其人交談之後,在一處土耳其人名叫希薩利克的地區進行挖掘,並成功挖出一座舉世矚目的遺蹟,之後的考古工作者前赴後繼的對此進行挖掘。但是不可否認的是,謝裡曼發現的是否是特洛伊一直都有疑問。很多學者認為要把一部史詩同一次考古挖掘吻合起來是不可能的,與其執著於在虛擬的想像中費力地找尋真實,還不如閱讀史詩文本或欣賞一套希臘瓶畫來得更直接。(《荷馬之謎》)

1924年,瑞士學者E·弗勒撰文稱,他在西臺泥板文書中釋讀出阿卡亞人以及荷馬筆下特洛伊戰爭希臘聯軍諸英雄與特洛伊等名字。此說一出立刻引起轟動。由於這個問題不是單一古典史學家可以解決的,所以使西臺史學家也參與研究。通過幾十年的研究,越來越多的古典史學家和西臺史學家都認同了此說法。同時特洛伊城通過數代的考古發掘,最後由布勒根得出結論相信,特洛伊戰爭歷史性的千古爭訟被他一勞永逸地解決了。他宜稱:就我們今日之知識狀態而言,再也不必懷疑,歷史上確曾發生過一場真實的特洛伊戰爭。阿卡亞人或邁錫尼人的聯合武裝,在一位其宗主權得到公認的國王領導下,與特洛伊人及其盟友作戰。(《神話與歷史一古希臘英雄故事的歷史和文化內涵》)此說一出,就作為權威學說,得到認可,並保持正統地位。由於得到了考古和文獻的雙認可,所以特洛伊和特洛伊戰爭的真實性,對於當時來說,已經毋庸置疑,但是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質疑學者越來越多。

首先發難的是荷馬學研究學者摩西·蘇利。1964年,《希臘研究雜誌》第84期刊登了M·I·芬利於1963年10月24日在英國廣播公司(BBC) 發表的關於特洛伊戰爭的演講稿。作為「疑古」論的代表人物,芬利認為,荷馬《伊裡亞特記》和《奧德修斯記》中關於特洛伊戰爭的傳說,由於史詩中不乏誇張、歪曲、虛構以及相互矛盾之處,所以有關特洛伊戰爭的記載不足以作為史實而採信。他以德國的《尼伯龍根之歌》、法國的《羅蘭之歌》以及前南斯拉夫有關科索沃戰爭的史詩來證明,史詩作為歷史研究的不可靠性。他對希薩利克的考古發現以及其他地區文獻中的相關記載也持有異議,進而全盤否定了歷史上曾發生過荷馬所敘述的特洛伊戰爭。至於特洛伊的陷落,芬利推測為來自北方人的入侵,而非來自希臘大陸的所謂「阿卡亞人」的圍攻。持此種觀點的人還有A·胡伯克、C· G·斯塔爾等人。(《特洛伊考古一百年》)

不可否認,蘇利的觀點有一些偏激。一些文學作品,確實有很高的可信度。但是其之所以可信,是因為兩種原因。第一就是有可信的史料來證明其可信度。如三國演義,就是通過史料對比才得出七實三虛,第二是同一時期事件參與者所寫。可是很明顯,《荷馬史詩》沒有上述兩個條件。所以筆者贊同摩西·蘇利的觀點。

除了摩西·蘇利之外,還有被稱為神話儀式派的學者也對特洛伊戰爭有不同的解釋。這裡先介紹一下神話儀式學派。這一派是通過儀式來對古代神話進行解讀,就比如對特洛伊之戰的解釋,其原始內核不過是男孩子們為證明自己成為男子漢而經受的一次模擬戰爭考驗,一次進攻城堡的遊戲而已。提出該論斷的是荷蘭神話學者簡·布裡摩爾。他指出:遠徵特洛伊的希臘英雄們,絕大多數具備未成年武土的特徵。他們是一群「從男孩兒向成年人過渡的年輕人,其代表人物是阿基裡斯;攻打一座(虛擬的)城堡是古代歐洲男青年履行成丁禮儀式的一部分。(《神話與歷史一古希臘英雄故事的歷史和文化內涵》)他對其他的特洛伊戰爭的其他情節,也有類似的解釋,至於是否正確就見仁見智吧!

那麼,特洛伊戰爭是否存在?筆者認為他並不存在。第一,同一時期的西臺文獻並沒有邁西尼對特洛伊的進攻。雖然特洛伊只是西臺附屬國,但是當時邁西尼一直都想吃掉小亞細亞。如果說邁西尼真大舉入侵,西臺文獻未有記載,明顯說不過去。第二,荷馬史詩被認為是公元前10~8世紀時期的情況,很明顯荷馬採用的一種擬古的手法,實際上說的是今。所以非常可能荷馬是把其所處時代或者之前稍微遠一點時代發生過的戰爭,以擬古的手法展現出來而已。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微漫菸葉,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

相關焦點

  • 特洛伊戰爭與「荷馬史詩」
    特洛伊戰爭與「荷馬史詩」 2020-05-26 18: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荷馬史詩特洛伊戰爭是真的?
    特洛伊舊城附近,仿造的巨大木馬希臘荷馬詩人寫了兩大史詩《伊裡亞特》與《奧德賽》,其中《伊裡亞特》寫的是特洛伊戰爭。特洛伊戰爭(公元前1193年——前1183年),一場為爭奪美女海倫的十年攻城戰。特洛伊城遺址特洛伊城遺址位於土耳其,1998年列入名錄。現在已經成為土耳其著名的觀光景點。但是,特洛伊城和邁錫尼的考古成果,就能把荷馬史詩變成信史了嗎?甚至有人拿此跟「殷墟甲骨文證實史記殷本紀」相提並論。
  • 美人海倫、木馬屠城……荷馬史詩中那場特洛伊戰爭也許根本沒發生過
    荷馬.雕塑在所有這些傳說中,荷馬史詩是其中時間最早、可參考性最高的文學作品。其流傳下來的兩部《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全部都是在講述特洛伊戰爭。英雄、美女、戰爭、愛情、復仇、智慧……再加上形形色色的諸神參與其中,刻畫出一幅波瀾壯闊的偉岸史詩。
  • 從荷馬史詩說邁錫尼文明,真的有荷馬這個人嗎?
    古希臘的文獻對邁錫尼文明的記載幾乎是沒有的,只有荷馬史詩記載了邁錫尼後續的特洛伊戰爭。荷馬史詩分為兩篇,伊利亞特和奧德賽是希臘的雙目失明的遊吟詩人--荷馬於公元前8世紀所作,其實不一定真的是他寫的,他可能就是綜合加工一些民間的傳說而已。不過不管怎麼樣,荷馬史詩的確存在,而且對後世的影響深遠。
  • 詩人荷馬到底是否真有其人?《荷馬史詩》到底是怎樣寫成的?
    亞裡斯多德(Aristotle)則認為荷馬活於特洛伊戰爭後 140 年,按此推斷,即特洛伊戰爭發生於公元前約 1,000 年。但即使是在古典世界,荷馬的年代仍然眾說紛紜,沒有一定的共識。但到了崇尚理性和質疑一切的十八、九世紀,不論詩人荷馬的存在,以及特洛伊戰爭曾否發生的問題,在學術界皆遭到挑戰、質疑、甚至否定。質疑者認為荷馬史詩純屬虛構,其中一個原因是考古證據缺乏,另外一個原因是荷馬史詩內容存在不合理之處,希臘聯軍是否有能力動員千艘戰艦、十萬兵力,並進行長達十年的圍城戰?
  • 特洛伊戰爭真假迷霧
    《荷馬史詩》是歐洲傳奇文學寶庫中最璀璨的一部分,很少有故事能像「特洛伊戰爭」的傳奇故事那樣流傳至今。《荷馬史詩》中富麗的城市、堅固的城堡和激烈的戰爭,長期來被認為是沒有根據的奇談。但是對荷馬史詩懷有熱切信念的德國考古學家施裡曼卻找到了傳說中的城堡特洛伊及其無盡寶藏的所在地。
  • 荷馬史詩中,希臘眾城邦跨海徵討特洛伊10年,僅僅為了美女海倫嗎
    ▲美麗莊嚴的希臘在希臘非常遙遠的年代,就一直流傳著兩部著名的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據說是「最偉大和最神聖的詩人」、雙目失明的吟遊詩人荷馬創作,統稱為《荷馬史詩》。公元前6世紀初,希臘和斯巴達兩大城邦稱雄的時候,《荷馬史詩》就已經被希臘人集體奉為「聖經」,確立了在整個希臘世界至高無上的地位。當時,雅典與鄰近的麥加拉為爭奪小島薩拉米斯爆發激烈戰爭、廝殺多年卻仍舊不能確定歸屬,最後只能訴之於仲裁。
  • Epic商店《全面戰爭傳奇:特洛伊》開啟領取 免費體驗特洛伊戰爭
    《全面戰爭傳奇:特洛伊》沉浸在希臘神話的世界中取材於浪漫而血腥的荷馬史詩《伊利亞特》,《Total War Saga:TROY》聚焦於特洛伊戰爭的歷史瞬間,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鮮活呈現這場大戰。體驗特洛伊戰爭《TROY》將從希臘與特洛伊兩個方面展現這場史詩般的戰鬥,揭開神話和傳說的層層面紗,追本溯源,探尋可能的真相。
  • 《全面戰爭傳奇:特洛伊》試玩前瞻:演繹特洛伊戰爭的史詩傳奇
    筆者最近有幸參與試玩了《全面戰爭傳奇:特洛伊》的測試版本,並用我最喜歡的斯巴達國王墨涅拉俄斯進行了幾局遊戲。雖然他的外交風格實在有些一言難盡,但斯巴達的重裝步兵和尚武精神就足以讓我躍躍欲試了。在開始介紹這款遊戲前,我必須指出一點:《全面戰爭傳奇:特洛伊》的歷史戰略玩法與《全面戰爭:三國》存在不少相似之處。雖然《全面戰爭傳奇:特洛伊》中有些內容是以史實記載為基礎,但也有大量篇幅放在了英雄、神話和傳說等內容上,玩家甚至可以通過贏得眾神青睞來獲取一些特殊增益。
  • 神話時代的遺產:荷馬史詩所帶來的遠古英雄
    但是在神話時代逐漸消亡的時間裡,在眾神逐漸只出現在人們的口口相傳的那段時間裡,大地上出現了一種人,他們被稱為英雄,他們是人,或是半人半神,但在他們的人生歷程中,你能看見神的影子。而具體描述這類人的巨著便是《荷馬史詩》。
  • 《荷馬史詩》中的特洛伊城,就在土耳其,因一個女人而毀滅
    恰那卡雷是前往特洛伊(Troy)城的必經之地,從這裡到特洛伊城只有25公裡,有專門的小巴前往,約半小時車程,車費10裡拉。說到「特洛伊木馬」,在沒有發掘出特洛伊古城遺址之前,人們一直以為它只是個存在於《荷馬史詩》中的地名,一個虛擬的戰場罷了。而在考古學界,也一直有人堅信《荷馬史詩》是真實的記載。
  • 荷馬史詩《伊利亞特》
    荷馬史詩《伊利亞特》作者|思荷馬史詩分為兩部,即《伊利亞特》與 《奧德賽》,敘述的是古代希臘人與特洛亞人(今小亞細亞)之間的一場戰爭。特洛伊攻城戰爭持續十年,以爭奪世上最美的女人海倫為起因。這是史詩之說,但據《世界歷史》記載,爭奪海倫只是藉口,希臘侵佔特洛亞肥美的國土是真。不僅荷馬史詩的藝術技巧值得探討,而且史詩內容非常豐富,涉及歷史地理、考古學和民俗學等方面的東西,後人可以通過荷馬史詩領悟某些古希臘的文化和精神。荷馬史詩被認為是西方文學中古代最偉大的史詩。《伊利亞特》是一部英雄史詩,它給人一種磅礴的莊嚴與崇高感,有一種雕塑美、悲劇美。
  • 《全面戰爭傳奇:特洛伊》PC官方中文正式版發布!
    遊戲名稱:全面戰爭傳奇:特洛伊  遊戲別名:  英文名稱:Total War Saga:特洛伊的王子,魯莽的帕裡斯,從斯巴達的宮殿裡搶走了美麗的海倫。當他們起帆遠航,海倫的丈夫墨涅拉俄斯王詛咒著她的名字。他會將不忠的妻子帶回故鄉——無論付出什麼代價!  疆域廣泛的阿伽門農王,城牆巍峨的邁錫尼之主,聽到了他兄弟的呼喚。他從四海召集亞該亞人的英雄,其中包括捷足的阿喀琉斯與銀舌的奧德修斯。希臘人向著特洛伊進發,走向無可避免的戰爭與屠殺。
  • 《全面戰爭傳奇:特洛伊》新預告 介紹事務官、今晚免費領
    《全面戰爭傳奇:特洛伊》新預告 介紹事務官、今晚免費領遊戲預告:《全面戰爭傳奇:特洛伊》為Total War Saga系列的最新作品。本作取材於荷馬的《伊利亞特》,聚焦於特洛伊戰爭的歷史瞬間,為該系列增添了受全新時代背景啟發的新特色。
  • 古希臘的《荷馬史詩》距今多少年?同時期的我國處於什麼階段?
    荷馬的史詩以及全部神話——這就是希臘人由野蠻時代帶入文明時代的主要遺產。這是恩格斯對《荷馬史詩》及其時代的評價。1、荷馬是誰?荷馬,被譽為西方文學的始祖,與維吉爾、但丁、約翰·彌爾頓並稱西方四大史詩詩人。但其人是否曾經真實存在,至今也是一個未知之數。
  • 特洛伊城是否真的存在
    歷史上很少有故事能像「特洛伊戰爭」的傳奇故事那樣流傳至今!公元前8世紀,希臘吟遊盲詩人荷馬唱出了兩大史詩:《伊裡亞特》與《奧德賽》,它們講述了發生在特洛伊的那場殘酷的戰爭。在古希臘文明的全盛時期(公元前700~前200年),特洛伊戰爭被視為希臘人早期的一段歷史,阿基裡斯和阿伽門農都是古希臘文化中的英雄,特洛伊也被譽為古希臘人獲得輝煌勝利的地方。
  • 土耳其大型舞蹈史詩《特洛伊》為「中國―土耳其旅遊年」揭幕
    原標題:土耳其大型舞蹈史詩《特洛伊》為「中國―土耳其旅遊年」揭幕  中新網上海4月20日電 (記者 李佳佳)20日晚,土耳其大型舞蹈史詩《特洛伊》在上海大寧劇院震撼上演,光影交錯的劇場內高朋滿座,由土耳其旅遊文化部,土耳其駐華使館與土耳其駐滬總領事館主辦的2018年「中國―土耳其旅遊年」開幕式歌舞表演在這裡成功舉行。
  • 網文選粹 | 荷馬史詩中的史料價值解讀:不要因為傳說而忽略其隱藏的真實
    長期以來,人們都將史詩的內容看作是虛無縹緲的,但自從克裡特遺址、特洛伊遺址和邁錫尼遺址被發現之後,人們才注意到,《荷馬史詩》也有一定的史料價值。就比如中國的《封神演義》雖然是一部神魔小說,但是其中武王伐紂的故事卻是真實的歷史事件。但我們撥開濃密神話的烏雲,就能夠在傳說中找到故事的原型。一,《荷馬史詩》的簡介任何一個民族和國家都有屬於自己的傳說,神話傳說就是歷史的一面鏡子。
  • 特洛伊古城遺址,穿越千年的傳說
    特洛伊古城遺址,穿越千年的傳說以 復仇艦隊 和木馬計都是《荷馬史詩》裡的杜撰。但是當謝裡曼在土丘上不斷揮動鐵鍬,挖出件件金銀玉器, 誰還敢說它只是個故事?那片留在士耳其的特洛伊古城遺址,分明已將穿越千年的傳說還原成一段真實的歷史。美麗的愛琴海邊有一座古老的城市名叫特洛伊,據說這座古城由眾神之王宙斯的後裔所建。公元前1193年,特洛伊國王英俊的王子帕裡斯乘船前往希臘拜訪斯巴達王墨涅拉俄斯。
  • 西方歷史上是否真的發生過「特洛伊戰爭」
    一場戰爭引出了兩大史詩,從而成為西方文學的源頭。這場戰爭就是特洛伊戰爭,而兩大史詩就是荷馬的《伊利亞特》與《奧德賽》。在荷馬史詩《伊利亞特》的最後一幕,特洛伊國王普裡阿摩斯與阿喀琉斯談判請求歸還他兒子的屍體並停戰。在史詩《奧德賽》中,故事並沒有到此結束。帕裡斯為了給他哥哥報仇,給了阿喀琉斯的腳踵致命的一擊,殺死了這位希臘偉大的勇士。而希臘人則通過「木馬計」,潛入特洛伊城內並最終摧毀了它。此後特洛伊的黃金時代也就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