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26 18: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在現代知識的傳授中,「荷馬史詩」最固定的位置是在文學史上,它通常也被當作文學作品來閱讀。但對古希臘人顯然不是這樣。他們聽荷馬的吟唱或記錄下來的詩篇,固然是個樂子,同時也從那裡得到各種各樣的知識。比如說,它是「詩」,也是「史」—歷史,記憶與想像以奇妙的方式混在一起。
「荷馬史詩」寫的是特洛伊戰爭,《伊利亞特》說的是戰爭最後的一段時間,《奧德賽》說的是希臘人攻陷特洛伊之後返回家鄉的經歷。
現在人們相信,公元前 12 世紀,的確有過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希臘人最後攻陷了比希臘更富庶的特洛伊,並焚毀了那座城。19 世紀,有個叫謝裡曼的德國人在現今土耳其西北部希沙立克發掘出了古城的遺蹟以及大量的銅製兵器和金銀飾品。他據此寫成《古代特洛伊》一書,認為此城即是「荷馬史詩」中的特洛伊城。在此基礎上,後人繼續深入發掘,共挖出了九層古城的遺址。現代考古學家們普遍認為,「荷馬史詩」中的特洛伊在遺址的第四層,而最底下的那層比「荷馬史詩」的時代還要早一千年。但是當然的,那場戰爭與「荷馬史詩」中的描寫大有出入。我們不妨順著「史」「詩」去理解「史詩」,看作是「詩」與「史」的相加:一方面有真實歷史的影子,一方面是詩的想像,兩方面混雜在一起。事實上,現在我們看作歷史著作的希羅多德的《歷史》當中,也有很多神話。
希臘人遠徵小亞細亞特洛伊城的戰爭,相傳發生在公元前 13 世紀到前 12 世紀之交。當時特洛伊是歐亞交通的孔道,在商業上十分重要。特洛伊王國積累了巨大的財富,成為希臘各部落掠奪的目標。戰爭的結果是希臘部落侵入小亞細亞,控制了交通要道,取得黑海上的商業霸權並俘獲大量的奴隸。到了「荷馬史詩」中,戰爭的起因變成了希臘斯巴達王的妻子海倫被特洛伊王子帕裡斯勾引,隨他捲逃—第一夫人私奔,奇恥大辱啊,於是希臘各部落組成聯軍,遠徵特洛伊。所以特洛伊戰爭又稱「一場女人引起的戰爭」。事實上,追溯上去,還應追溯到神那裡:勇士珀琉斯與海洋女神忒提斯的婚禮,遍請諸神,唯獨沒請不和女神厄裡斯(怕她又生事端),厄裡斯大為惱怒,丟了個金蘋果在婚禮上,上面寫著「給最美的女神」。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愛神阿芙洛狄忒都認定金蘋果該歸自己,相持不下,要求眾神之神宙斯評斷。三女神,一個是夫人,另兩個是女兒,宙斯擺不平,便踢皮球,讓她們去找人間最會鑑賞女性美的美男子帕裡斯。三女神找到帕裡斯,都想壓倒別人,就都賄賂他,許他各種好處。阿芙洛狄忒許他的一條—得到人間最美的女人—顯然對他最有吸引力,結果愛神得償所願,獲得金蘋果。不用說,帕裡斯能夠成功拐跑公認的人間第一美女海倫,正是阿芙洛狄忒許的好處應驗。所以歸根結底,仗是從神那兒打起來的,待開打之後,神也各做各的後援:赫拉、雅典娜,還有她們能拉攏到的神支持希臘聯軍,阿芙洛狄忒和她拉到自己一邊的神就力挺特洛伊。這些都是背景,《伊利亞特》敘述的則是戰爭將進入尾聲時發生的事。這裡可以看出荷馬的裁剪功夫:不平鋪直敘地從頭道來,而聚焦於戰爭中的戲劇性時刻。戲劇性出在頭號主人公阿基琉斯身上。他是希臘陣中的頭號英雄,威名遠揚,無人能敵。他和主帥鬧矛盾,一怒之下罷戰了,對特洛伊人掛起了免戰牌。起因是主帥阿伽門農搶走了他的女俘。誰是誰非並不是詩人特別關心的,他要渲染的是阿基琉斯狂放暴烈的性格。他這一怒不得了,誰也勸不動,特洛伊那邊也有厲害角色,即帕裡斯的哥哥赫克託爾,阿基琉斯不出戰,他便從城裡殺出,連贏了幾陣。戰局的再次逆轉仍與阿基琉斯的憤怒有關:阿基琉斯視同兄弟的帕特羅克洛斯勸他出戰未果,便穿了他的盔甲自己上陣,結果被赫克託爾殺死。阿基琉斯痛心不已,又一次爆發了憤怒,誓為好兄弟報仇。他叫陣赫克託爾,單挑殺死他之後還將仇人屍體拖在馬後繞陣而行,以洩心頭之憤。兩次發怒,一次怒而罷戰,一次怒而出戰,造成了故事的重大轉折,所以「阿基琉斯的憤怒」構成了長詩主導動機。兩次發怒令故事的敘述起伏跌宕,更是寫出了阿基琉斯疾惡如仇、不管不顧的性情,還有他令人膽寒的勇武。他的性情還有另一面:特洛伊老國王因愛子的戰死傷心萬分,夜裡潛入阿基琉斯的營帳,哀求將兒子的屍體還給他。阿基琉斯縱有不共戴天之仇,這時也被父親的傷慟打動,答應了老國王的請求。接下來是特洛伊全城哀悼赫克託爾,全詩就在悲傷的氛圍中結束。
可以想像,荷馬在希臘,他的聽眾是希臘人,對他們而言,特洛伊是敵國,這個結尾是會讓人同情特洛伊人的,一部記述希臘人勝利(雖然《伊利亞特》沒寫到攻陷特洛伊,但聽眾對後面發生的事都知道)的長詩這樣收煞,似乎有點不可思議—是不是有點敵我不分?但初民社會裡的人是沒有我們現在的「國家」 概念的,詩人採取的是一種更普遍的人性立場,不論是哪一方的人物,凡體現了人性的高貴,比如勇氣、忠誠、憐憫、勇武,便都出之以讚許的口吻。我們看不到以敵我劃界的那種愛憎分明,相反,像赫克託爾那樣的特洛伊人,顯得很高大,他的忠勇,明知與阿基琉斯交手兇多吉少,但為捍衛尊嚴也要冒死出戰,都讓他在聽眾、讀者那裡得到認同;倒是希臘方面的角色,比如阿伽門農,詩人一點也沒掩飾地寫出他的剛愎和自私。
關鍵詞 >>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