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使暴力合理化!」馬克龍怒斥美媒對法國恐襲「偏頗報導」

2020-12-12 騰訊網

據美國《紐約時報》報導,法國總統馬克龍近日對英文媒體有關法國中學教師薩繆爾·帕蒂遭「斬首」等恐怖襲擊行為發生後的報導表示不滿。馬克龍認為,在襲擊發生後,這些英文媒體立即將報導重點放在法國對穆斯林的政策「失敗」上,而不關注全球面臨的恐怖主義威脅,並嚴厲指出這些報導正在使「暴力合理化」。

馬克龍13日在愛麗舍宮致電《紐約時報》編輯本·史密斯,向其抱怨了他對於英美的英文媒體相關報導的不滿。他在電話中稱,在法國經常被提及的一些英文媒體,在報導一系列發生在法國的謀殺性恐怖襲擊事件時,往往將其原因歸咎於法國,而不是製造襲擊的兇手。

馬克龍在電話中還回憶起2015年11月13日法國巴黎發生連環恐怖襲擊事件時的情況,有130人在連環襲擊中喪生。他說:「當法國在5年前遭到襲擊時,世界上所有國家都在支持我們。所以,在這種情況下,當我看到幾份報導,它們來自我認為與我們法國具有共同價值觀的國家的報紙,以及同樣繼承啟蒙運動和法國大革命遺產的國家的記者,而當我看到這些報導在使這種暴力合理化時,並說問題的核心是法國具有種族主義和伊斯蘭恐懼症時,我就認為(它們)已經喪失了基本原則。」

《紐約時報》稱,「使暴力合理化」是馬克龍對英文媒體的最嚴厲指責,但大多數美國人會像聽到美國總統的此類表態時一樣,聳聳肩對此毫不在意。可以理解的是,對川普總統任期的關注,分散了美國人的注意力,讓他們可能錯過了法國精英階層與英文媒體之間日益加劇的衝突。

報導指出,自2015年以來,法國已經有250多人死於恐怖襲擊,在西方國家當中死亡人數最多。馬克龍是中間派現代主義者,一直反對歐洲的川普右翼民粹主義。馬克龍主張,英文媒體尤其是美國媒體,正在將自己的一套價值觀強加給另一個不同的社會。

《紐約時報》稱,法國方面對美國媒體的不滿,有一些在美國的文化戰爭中也很常見——那種對轉瞬即逝的新聞標題和記者發表的圓滑推文的抱怨。但是法國表達不滿包含的更大主張是,在襲擊事件發生後,英文媒體立即將重點放在法國對穆斯林的政策「失敗」的問題上,而不去關注全球受到的恐怖主義威脅。

《紐約時報》還聲稱,法國人抱怨的不只是英文媒體對於恐怖襲擊發生後的「偏頗」報導,還包括英文媒體對法國政府政策的質疑。美國《華盛頓郵報》駐巴黎記者曾分析稱,法國政府並不是處理系統性的種族主義,或新移民感受到的隔絕感,而是要「改革伊斯蘭」,法國政府向影響一些具有1400年歷史的信仰習俗。在美國《紐約時報》上,一位專欄作家則直截了當地問道:「法國努力防止恐怖主義,是否反而助長了穆斯林恐怖主義?」

對此,馬克龍的發言人Anne-Sophie Bradelle抱怨說:「這就好像我們站在冒煙的世貿中心廢墟上,他們卻說我們罪有應得。」

馬克龍說,「(美國)對於歐洲模式特別是法國模式存在某種誤解。美國社會在走向多元文化主義模式之前曾經經歷過種族隔離主義,那實質上與不同種族和宗教的並存有關。」他繼續說:「我們的模式是普世主義的,而不是多元文化主義的。在我們(法國)的社會中,我不在乎某個人是黑人、黃種人還是白人,是天主教還是穆斯林,一個人首先是公民。」

《紐約時報》表示,這一言論概述了法國政府長期以來堅持不對公民進行身份分類登記的主張,但法國國內廣大少數族裔的日常生活卻與馬克龍所描述的抽象概念相去甚遠。法國少數族裔一直在抱怨警察濫用職權、居住場所被隔離以及在工作場所受到歧視。

不過,《紐約時報》文章認為,一些報導令法國人感到惱火的原因是,那裡面只反映了黑人和穆斯林法國人的看法,卻沒有以法國精英們希望他們看到的方式來看待世界。

對於自己高調抱怨英文媒體報導的做法,馬克龍解釋說,他只是希望自己和他的國家能被清楚地理解。他稱,如果對法國有什麼疑問,請直接聯繫他。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維也納恐襲華人僑領遇難!槍手剛被提前釋放!馬克龍遭死亡威脅回擊...
    案發時正在猶太教堂旁邊的克羅埃西亞餐廳吃飯的Vladimir和Olga向《世界報》記者表示,他們被關在飯店「5個小時」才被允許回家,「在巴黎,你們(對恐襲)很熟悉了,萬萬想不到這種事會在維也納發生。」二人心有餘悸地說。
  • 法國接連發生惡性恐襲、總統馬克龍畫像被燒毀....
    第三名受害者是一位30多歲的非裔女性,她在被兇手刺中多次後拼命逃生,身負重傷跑到了交通對面的一家酒吧尋求幫助,但遺憾的是因為失血過多最後這名女性不幸身亡。當時的教堂一片混亂,兇手隨機刺殺禱告的群眾,拿著鋒利的尖刀試圖朝他們的喉嚨划去,在場多人受傷。
  • 恐襲風波塵埃未定,馬克龍呼籲英語媒體支持法國的反恐立場
    當地時間11月16日,法國總統馬克龍致電美國《紐約時報》專欄作者本·史密斯,強調法國在遭受恐怖襲擊後依然堅持世俗主義理念,呼籲英語媒體支持法國的反恐立場。據卡達半島電視臺16日報導,馬克龍致電本·史密斯,批評後者將法國的反恐立場稱為打擊「伊斯蘭分離主義」。馬克龍認為,此番報導將賦予更多暴力活動「合法性」。
  • 法國聖誕集市附近傳槍聲:致4死11傷 或與恐襲相關
    中新網12月12日電 綜合報導,法國斯特拉斯堡市聖誕集市附近當地時間11日晚發生槍擊事件,目前已造成4人死亡,11人重傷,警方仍在追捕嫌犯。官方表示,此案可能與「恐怖襲擊」有關,法國的反恐部門已展開調查。法國總統馬克龍也密切關注事態進展。中國駐斯特拉斯堡總領館已發布緊急安全提醒。
  • 為什麼法國總是恐襲不斷?
    為什麼法國總是恐襲不斷? 這是繼2015年1月7日《查理周刊》被血洗,2015年11月13日法蘭西球場和巴塔克蘭劇院連環恐襲之後,法國遭遇的第三起嚴重的恐怖襲擊事件,為什麼受傷的總是法國呢? 情報系統失靈  在整個歐盟國家內,接納難民最多的國家是德國,與美國關係最緊密是英國,然而遭遇恐怖襲擊最多的反而是法國這樣一個共和主義色彩濃厚的國家。
  • 法國和穆斯林徹底槓上了,馬克龍下令軍警開火
    據法新社10月29日報導,法國總統馬克龍當天在該國東南部城市尼斯表示,為應對恐怖主義威脅,法國將大幅增加執行反恐任務的軍警數量,並提升反恐戒備等級,而這意味著法國軍警或將獲得自主開火權。報導稱,當天上午尼斯聖母大教堂附近發生一起恐襲事件,一名男子持刀砍殺他人,造成至少3人死亡,多人受傷,死者中有一名老婦被兇手割下首級,目前兇手已被警方逮捕。事發後馬克龍立即趕往尼斯市慰問當地民眾,他在講話中嚴厲譴責了這起「恐怖襲擊」,並承諾將採取更加強有力的措施打擊恐怖主義。馬克龍還呼籲法國民眾保持團結,不要向恐怖主義低頭。
  • 法國挫敗一起極端分子恐襲圖謀 4名嫌疑人被捕
    (原標題:法國挫敗一起極端分子恐襲圖謀 4名嫌疑人被捕)
  • 2019旅遊業報告:法國恐襲風險大 中國排名上升
    法國,恐襲風險過大的旅遊地法國《費加羅報》報導,法國雖然很吸引人,但可能對遊客並不十分安全。這是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近日發布的2019年旅遊業競爭力報告的結論。在「保障與安全」部分,世界經濟論壇調查的140個國家和地區中,法國僅名列第51位,也就是說,全球最安全50個國家中,法國沒有一席之地。「保障與安全」指數主要衡量了遊客或企業在一國所面臨的安全風險,包含暴力、恐襲、人身傷害等。
  • 埃爾多安和馬克龍之間的戰爭|馬克龍|埃爾多安|土耳其_時政|法國...
    文 |陶短房由於10月24日和25日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對法國總統馬克龍的「言辭侮辱」,法國在當晚宣布召回其駐土耳其大使,法土兩國關係陷入自一戰結束以來的冰點。矛盾的緣起法國和土耳其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的歷史,可追溯到王朝時期的1535年。
  • 法國三名警察毆打黑人被曝光 總統馬克龍要求嚴懲
    中新網11月27日電 綜合報導,法國政府消息人士27日稱,總統馬克龍對三名警察毆打一位黑人的視頻表示「十分震驚」,並要求嚴懲案犯。此前,這三名警察在巴黎對一名黑人音樂製作人拳腳相向,並伴隨涉嫌種族歧視的侮辱言語,在法國社會引發強烈反響。
  • 我在巴黎丨疫情和恐襲雙重威脅下,法國準備好了嗎?
    在這5年裡,恐襲案的14名嫌疑人中有11人被逮捕,3人依舊在逃。在逃的3人中有2人據信已經在敘利亞死亡。9月2日,巴黎特別重罪法庭剛剛開庭開始正式審理2015年的《查理周刊》恐襲案件。所有涉案的14名嫌疑人,不論歸案與否都將受到審判。
  • 恐襲陰影下的法國尼斯狂歡節
    (原標題:恐襲陰影下的法國尼斯狂歡節)
  • 法國街頭大屠殺!恐襲尼斯,卡車碾壓持槍掃射,77死50傷!去歐洲度假小心!
    法國當地時間周四國慶節深夜,南部度假勝地尼斯有一輛貨車高速撞向看煙花人群,司機拿出槍並向人群射擊。截至目前,至少75人死亡,50人受傷,16人情況危急,正在緊急搶救。法媒稱,這是自ISIS製造2015年11月巴黎恐怖襲擊和2016年3月布魯塞爾恐怖襲擊以來,歐洲遭遇的最嚴重恐襲。法國安全專家認為,極端組織ISIS是主要嫌疑人,但尚不確定。
  • 法國尼斯恐襲嫌犯身份確認 曾有案底持有手槍
    法國新聞電臺報導說,駕駛卡車的是一名31歲的突尼西亞裔法國男子,居住在尼斯,曾因參與持械暴力、盜竊等活動在法國警方留有案底,但此前並未在法國情報部門備案。普羅旺斯-阿爾卑斯-藍色海岸大區議會主席克裡斯蒂安·埃斯特羅西說,調查人員在白色卡車內找到了槍枝和重型武器。不過,法新社援引消息人士的話報導,卡車內發現的步槍是假的。
  • 英媒:法國將在巴黎恢復宵禁 應對嚴峻疫情形勢
    參考消息網11月3日報導 據路透社巴黎11月3日報導,法國政府發言人加布裡埃爾·阿塔爾當地時間11月3日說,該國將重新在巴黎實行宵禁,甚至可能在圍繞首都的巴黎大區恢復實行宵禁,以應對不斷惡化的新冠肺炎疫情。針對巴黎的宵禁將於晚上9時開始。阿塔爾說,宵禁將是法國總統馬克龍此前採取新的全國封鎖措施以來實行的最新防疫措施。
  • 奧地利首都發生恐襲至少7人遭槍擊身亡
    【奧地利發生恐襲7人遭槍擊身亡】奧地利首都維也納2日晚發生槍擊事件,造成至少7人死亡、多人受傷。當晚8時左右,維也納市中心一個猶太教堂附近發生一起槍擊事件,造成至少7人死亡,其中包括一名警察,另有多人受傷。
  • 馬克龍在耶路撒冷教堂外怒斥以色列警察,這一幕似曾相識
    《每日郵報》報導稱,當天馬克龍在參觀位於老城區的聖安妮教堂時,與護衛他的以色列警察發生衝突,原因是這些警察欲跟隨其一同進入,而這座教堂屬於法國領土。 視頻網上流傳的視頻,在通往教堂的大門外,這位42歲的國家首腦指著一名身穿制服的以色列警察,用英語怒斥說,「我不喜歡你在我面前的所作所為,出去,給我出去!」 「抱歉,你知道規則!
  • 埃爾多安諷刺馬克龍需「心理健康治療」,法國怒了:你這樣很危險
    來源:環球時報【環球時報綜合報導】曾讓法國總統馬克龍去查查自己是不是「腦死亡」的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又開懟了。這一次,他諷刺馬克龍需要接受「心理健康檢查和治療」。埃爾多安24日和25日連續兩天用這番言辭,激烈抨擊馬克龍稱伊斯蘭教是「在全世界面臨危機的宗教」等言辭。
  • 倫敦橋恐襲之後,英首相誓言加強刑罰:確保恐怖分子每天都在服刑
    來源:環球網【環球網報導 記者 張曉雅】一場倫敦橋恐襲案,不僅將有關暴力犯罪者減刑話題推到了英國輿論的中心,也讓法律和治安問題佔據了英國大選前社會問題的首要位置。恐襲案發生後第3天,據多家英媒報導,當地時間12月1日,英國首相鮑裡斯詹森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再度誓言:將加強監獄刑罰和治安,確保恐怖分子每一天都在服刑。路透社報導截圖英國路透社報導稱,談起日前發生的倫敦橋恐怖襲擊案,詹森1日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如果他在即將到來的大選中獲勝,他將加大對監獄系統的投資力度,並加重刑期。
  • 馬克龍示範標準動作,會見西班牙國王鞠躬飛吻合十禮
    3月11日,法國總統馬克龍和第一夫人在愛麗舍宮會見西班牙國王、王后。視頻中可以看到,因為受到新冠疫情影響,雙方並未握手或行親吻禮。馬克龍先是向西班牙國王鞠躬並行合十禮,隨後又向王后隔空獻上飛吻。西班牙國王此次系受邀參加恐襲遇難者國家哀悼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