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點經濟學|為什麼這麼多年來可樂價格一直是三元

2021-12-31 金庫網

夏天來了,又到了吃西瓜的好季節。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西瓜的價格漲到不能一麻袋一麻袋往家裡扛的程度,小時候家裡床板下鋪滿西瓜夠吃一夏天的情景,再也見不到了。/(ㄒoㄒ)/~~

同樣是夏日伴侶的各類冰淇淋、雪糕每年也都有不同漲幅,連綠色心情這濃眉大眼的傢伙,也叛變革命偷偷漲到了兩元一支。

唯獨解暑另一神器——可樂,這麼多年都堅守在3元的陣地(官方報價,提超市促銷價什麼的一律踢出去)。當筆者還是小學生的時候,要從每月僅10元的零花錢中抽出三分之一來買一瓶可樂,可謂相當奢侈;而現在,三塊錢好像已經不那麼「值錢」,可樂的價格就顯得非常良心了。

可樂的價格真的沒有變過麼?十幾年前的3元跟現在的3元變化又有多少呢?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想辦法把十幾年前的錢跟今天的錢放在一起比較一下。

 

要比較不同時期的貨幣價值,方法很多也很複雜,最簡單的就是剔除通貨膨脹(如CPI)影響再去對比。然而學經濟的都知道CPI無論在統計方法還是實際應用上都存在不少的爭議,所以這次我們使用另外的衡量標準。先看一個等式:

MV=PY

其中,M為發行的貨幣量,V為貨幣流通速度,P為價格水平(也就是我們要比較的物價水平),Y為實際產出(這裡我們用GDP指數來衡量)。

 

這個等式怎麼來的不重要!( ˙-˙ ) 只要知道,以後如果有人感慨「想當年的5塊錢能換現在的5、6千了」,你可以一本正經地拿出這個等式好好幫他算一算了。

怎麼算呢?

從中國人民銀行網站上可以查到,1999年廣義貨幣存量M2(也就是上面公式裡的M)為117638.10億元;2017年5月份,M2為1601360.42 億元,18年來貨幣總量增加了大約13.6倍;

而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GDP指數(1978年=100),1999年為700.7,2015年為3027.2;而2016年經濟增長率為6.7%,可以推算出2016年的GDP指數為3230,18年來實際GDP大約增長了4.6倍左右。

我們假設貨幣流通速度不變,根據上面的公式就可以對比物價水平啦:

 

可以算出從1999年到今天,物價水平大約增長了三倍。那麼1999年的3元,等價到現在,大約應該為10元。

 

10元一瓶的可樂,能想像嗎?

 

這個物價增速看起來還算正常,現在1元/斤的西瓜在心理價位上和20年前的3角/斤差不多;十幾年前喝一瓶可樂還不如我們現在喝一杯咖啡來的奢侈。所以從長期角度來看,沒有變化的是可樂的名義價格,而在物價水平的對比下,反而是可樂的實際價格下降了2/3。

 

於是開篇的問題現在就變成:為什麼可樂的實際價格20年裡下降了這麼多?

 

對於企業來說,調整價格並不是沒有成本的,比如飯店有菜品漲價,就要重新印刷菜單;品牌代言人即使有劉德華免費推廣也得花錢重新做海報;土豆網從視頻網站轉型成為直播平臺,花費上億廣告費在各大影院片頭做廣告宣傳

這還僅僅是直接成本,還有很多隱形花費。

比如向中間商和客戶解釋漲價原因的溝通成本,研發團隊決定到底定價多少合適的調研成本,甚至還要考慮顧客對價格變動的投訴處理成本等等。

所以理性的企業是不會頻繁調整價格的,這是商家在通貨膨脹時期必須要承擔的風險。

 

天下熙熙,皆為利趨,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這句話翻譯成經濟學的語言就是:生產者都是為了追求自己的利潤最大化。

很顯然菜單成本只是企業的一個短期考慮,當投入成本和收入差距越來越小,企業有可能面臨利潤縮水甚至損失的時候,老闆們自然不會因為小小的「菜單成本」就一直維持價格不變。而可樂在二十年這麼長的周期中都選擇保持一個價格,只能說明一點——他們並沒有虧損,利潤足夠。

而成本下降是保持利潤的最大因素。一個企業成本下降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規模經濟、分銷渠道的成熟、原材料成本的降低、管理的改進等等。

可樂公司也不例外,在飲料行業中投入比重最高的包裝費,隨著灌裝廠數量的增長和技術改良,越來越低;交通和物流業的成熟也很好的解決了運輸問題;行業內部競爭帶來的整頓、倒閉和併購,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廣告宣傳費用.總之,可樂公司保住他們期望的利潤水平。

成本問題只能說明公司可以不漲價,但是在這個整體物價漲了3倍的時代,可樂除了偷偷把包裝改小一號以外,並沒有跟隨市場趨勢漲價,顯然不會是因為老闆們怕掙得太多錢沒地兒放了。那是為什麼呢?這就要提到可樂所在行業的市場形態——寡頭壟斷。

從完全競爭到壟斷,廠商的數目越來越少,廠商的壟斷能力越來越強,廠商能決定價格的能力也就越來越強。

完全競爭市場中,無論是買家還是的賣家的數量都是龐大的,個人行為無法影響整個市場,所以價格完全由供求關係決定。嚴格意義上的完全競爭在現實生活中並不存在,不過近似的到是可以用農產品市場、一般超市來做比較。

壟斷競爭市場中的商家就稍微掌握了一點點決定價格的能力,比如洗髮護髮的廠商,他們的產品功能上都差不多,但是也存在著不小的差異:有些是去屑的、有些是防脫的、還有燙髮後修復的.因為整個行業具有獨立性,所以在價格管控方面有一定話語權;但同時為了凸顯自家產品的特性,需要花費比較多的廣告宣傳費用打造自己的品牌,想想電視上常見的那一頭頭秀髮吧~

完全壟斷市場最好理解了,廠商就是整個行業,市場上甚至沒有可以替代的物品,其他人想要進入行業困難重重。所以廠商對價格的把控完全說一不二,比如鐵路、電網、煤氣、水電等等。

最後就要說到可樂行業所在的寡頭壟斷市場了。寡頭壟斷和完全壟斷唯一的區別就在於市場中的廠商不止一個,存在幾個互相牽制的相愛相殺夥伴。

百事公司和可口可樂集團競爭了幾十年,他們的產品區別並不大,拋開習慣原因,很少有人能說出百事可樂和可口可樂在味覺上到底有什麼不同;他們憑藉已經成型的生產規模和市場份額,很容易就能將想要進入飲料行業分一杯羹的新人拒之門外,同時將已經存在小企業吞併收購,最終並肩稱王,成為龍頭老大了。

然而他們在價格決定力方面,能力稍微有些微妙。他們不是沒有能力決定價格,但也不能隨心所欲。寡頭壟斷市場中的商家會達成一項默契:「追跌不追漲」。當產品之間沒有大的差別,一個廠家選擇降價,消費者會無偏差的全部選擇這家公司,這就導致了其他廠家也必須降價來保證市場份額;相反,如果一家廠商決定漲價,這時候其他人如果能保持原來的價格不變,就能完全收穫商家公司的全部客戶,即使利潤削薄了,也是「薄利多銷」嘛。

 

敵不動我不動。所以,無論是百事還是可口都不敢做第一個漲價的人,何況成本依然控制在利潤範圍內,保證市場份額和品牌定位才是第一要務嘛。不過小編還是很好奇,隨著物價水平不斷上漲,可樂廠商們對價格的忍耐底線到底在哪裡?除了改小包裝以外,會不會有一天兩家集團真的達成協議一起漲價了?

金庫網原創文章,轉載需授權!


歡迎給金庫君留言

相關焦點

  • 必讀好書 《牛奶可樂經濟學(完整版)》
    2.最妙趣橫生的經濟學課堂。沒有艱澀的數學公式,只有有趣的生活事例。3.權威推薦。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羅伯特.索洛鼎力推薦,這是一本適合所有人的書。4.第四屆國家圖書館文津圖書獎獲獎圖書。5.同類書中讀者好評率穩居第一。  為什麼牛奶裝在方盒子裡可樂卻裝在圓盒子裡?  為什么女士衣服的扣子在左邊而男士的在右邊?
  • 我承認,這麼多年來我是小瞧了可樂雞翅
    我一邊哼哼唧唧表示贊同,一邊還是略微無力地說:「但是後臺還是有好多人在搜可樂雞翅……」「那你是瞧不起可樂雞翅咯?」「啊……那不然咧,這不就是一個非常入門級的省事兒的菜嗎……」「你有沒有想過,可樂雞翅其實是一個基礎的滷味配方。」!!!!!!!!!!!!!!!!!!怎麼說,突然就有一種柯南碰到了新線索的感覺。
  • 《牛奶可樂經濟學》玩轉生活中的經濟學原理
    他喜歡在自己的課堂上給學生布置「博物經濟學作業」,讓學生寫小短文,提生活中的問題,並以經濟學的視角做出回答。經過幾年的積累,這些問題被收集成冊,就成了此書的藍本。在接受《商業周刊》採訪時,弗蘭克教授被問及,為什麼對「博物經濟學」情有獨鍾時,他回答道:「你只需掌握五六個基本的經濟學概念,生活中的所有相關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 牛奶可樂經濟學:帶你了解揭示隱藏在表象之下的真實世界
    牛奶可樂經濟學:用最趣味易懂的方式帶你了解揭示隱藏在表象之下的真實世界通常在我們印象中的經濟學書籍,都是繁冗複雜、枯燥難懂的,因此很多人都調侃說道:經濟學就是一門開始學什麼都不懂,後來好像全部懂了,最後什麼都不懂的學科。
  • 《牛奶可樂經濟學》玩轉生活中的經濟學原理
    他喜歡在自己的課堂上給學生布置「博物經濟學作業」,讓學生寫小短文,提生活中的問題,並以經濟學的視角做出回答。經過幾年的積累,這些問題被收集成冊,就成了此書的藍本。在接受《商業周刊》採訪時,弗蘭克教授被問及,為什麼對「博物經濟學」情有獨鍾時,他回答道:「你只需掌握五六個基本的經濟學概念,生活中的所有相關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 聽《牛奶可樂經濟學》作者怎麼說
    在新書《牛奶可樂經濟學4》裡,弗蘭克創造性地把進化論思想引入了經濟學領域,讓亞當·斯密和達爾文來了一場隔空交鋒,讓我們看看到底達爾文和亞當·斯密誰更懂經濟學呢? 1 達爾文比亞當·斯密更懂經濟學?
  • 每個人都需要讀點經濟學——經濟學入門書籍
    它會告訴你為什麼經濟會陷入蕭條?為什麼有人會失業?為什麼房地產會有周期?為什麼股票價格和公司投資如此多變?為什麼通貨膨脹和失業此消彼長?為什麼我們給將來準備儲蓄缺乏計劃性?為危機當下,什麼樣的政策才能奏效?在這本書中,經濟學家喬治·阿克洛夫和羅伯特·席勒質疑了導致人們深陷金融危機的原因,並且提出了可以扭轉經濟局面並恢復財力的全新見解。
  • 經濟學知識破套路:美國麥當勞裡可樂為什麼可以免費續杯?
    關注我,每天2條經濟學小知識,幫你破套路。提到麥當勞大家想到的是什麼?漢堡、雞翅、薯條,當然還有可樂。然而,你知道嗎,在美國麥當勞裡可樂可是免費續杯的哦。這是為什麼呢?這裡有什麼套路?這裡涉及到一個經濟學知識:邊際效應遞減。外國人那麼能喝,免費不會虧死嗎?
  • 為什麼可口可樂一直保持3元售價?
    不過,從營銷成本和行業生態上看,目前可口可樂選擇不漲價的營銷策略是正確的,可口可樂不漲價是有著自己的營銷策略的。在網絡上流傳著一組數據,銷售3元的可口可樂每瓶製作材料成本大約0.3元,加上瓶子、瓶蓋、標籤、運輸、倉儲、稅收以及廣告成本,一瓶可樂的綜合成本大概在1.5元,而銷售價格為3元,剩下的1.5元是品牌、經銷商、零售商等多方的利潤。
  • 雪碧、可樂和不沉悶的經濟學
    自卡萊爾以來被稱為「沉悶學科」的經濟學在謝林的筆下迅速地輕鬆起來。一、可樂裡的雪碧多,還是雪碧裡的可樂多?茶几上有一杯可樂和一杯雪碧。你從第一杯裡舀出一勺可樂到入雪碧中,再從混合了可樂的雪碧中舀出一勺到入第一杯。現在是可樂裡的雪碧多,還是雪碧裡的可樂多?
  • 42本經濟學經典書籍超全整理,人人都該學點經濟學
    來源:財資一家來源 | 金融乾貨精選精選乾貨本期精選42本經濟學經典書籍包括:包括《經濟學原理》、《每天學點經濟學》、《魔鬼經濟學》《這年頭一定要會點經濟學》、《牛奶可樂經濟學》等等,包含pdf、mobi、epub等格式後臺回復 經濟學 限時免費領取提到經濟學,很多人會下意識認為,這是一門教人怎麼賺錢的學問。
  • 可口可樂一直保持3元的售價,背後的營銷邏輯是什麼?
    十多年的時間裡,可口可樂、百事可樂好像一直都賣3元/瓶,沒漲價似的。這麼多年過去,可口可樂究竟出於什麼考量才不漲價?這背後究竟有何秘密?一、可口可樂為什麼不漲價,一直保持著3元/瓶?對於品牌來說,是否要漲價還是需要從品牌的營銷方式和策略上看。
  • 《牛奶可樂經濟學》用經濟學奧秘,點亮我們的生活
    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作者羅伯特.弗蘭克的作品《牛奶可樂經濟學》。這本書顛覆了人們一直以來對於經濟學艱澀難懂,枯燥無味的習慣思維。把國計民生娓娓道來,聯繫我們生活的實際運用,使我們深切感受到經濟學原來就在我們身邊。至本書出版以來,就掀起了一股「行為經濟學「的大潮,一躍成為經濟學第一暢銷書,並獲得「國家圖書館文津獎」。
  • 《牛奶可樂經濟學》用經濟學奧秘,點亮我們的的生活
    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作者羅伯特.弗蘭克的作品《牛奶可樂經濟學》。這本書顛覆了人們一直以來對於經濟學艱澀難懂,枯燥無味的習慣思維。把國計民生娓娓道來,聯繫我們生活的實際運用,使我們深切感受到經濟學原來就在我們身邊。至本書出版以來,就掀起了一股「行為經濟學「的大潮,一躍成為經濟學第一暢銷書,並獲得「國家圖書館文津獎」。
  • 三元催化器為什麼這麼容易堵塞,造成三元堵塞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三元催化,汽車尾氣的淨化裝置,利用轉換器中的三元催化劑,將發動機排出來的有害氣體轉變為無害氣體,使尾氣排放排放達到國家標準。汽車維修師傅提醒,劣質汽油產生的積碳、機油混合燃燒產生的積碳等都會造成三元堵塞和硫化,導致發動機動力下降,尾氣排放不合格。
  • 關於三元催化的價格(下)
    現在我們都知道三元催化很值錢,但問題是市場上百個品牌的汽車,每個品牌的汽車又有幾十甚至上百款型號,每一款三元催化都不一樣,價格自然也不一樣。那麼我們去回收,或者出售三元催化的時候,該如何出價或者報價呢?
  • 為什麼年輕人打遊戲會上癮?點進來看看經濟學的解釋
    大家好呀,老糖又來分享一些經濟學的小知識了,大家期待嗎?不想錯過老糖的小夥伴記得點個關注,老糖每天早上都會準時更新的。所以我就想,為什麼我年輕時候打遊戲為什麼那麼上癮?不只是我,年輕人打遊戲普遍都上癮,年紀稍大一些反而慢慢的不上癮了,這是為什麼呢?這裡我們可以用經濟學裡的「有效市場假說」來解釋這個問題。什麼是有效市場假說?
  • 經濟學考研難度為什麼這麼大?
    備考之餘,有考生問:經濟學考研為啥這麼難?一個「難」字背後,透露出諸多信息:期盼、不安、擔憂、焦慮……說實話,經濟學考研國家線是比較高的,2018年經濟學考研國家線為330分,僅次於文學。2019年經濟學考研國家線A區上漲到345分,B區上漲到335分。這還只是國家線,具體到好點的院校,肯定會更高。
  • 可口可樂一直保持3元的售價,背後的營銷邏輯是什麼?
    十多年的時間裡,可口可樂、百事可樂好像一直都賣3元/瓶,沒漲價似的。這麼多年過去,可口可樂究竟出於什麼考量才不漲價?這背後究竟有何秘密?一、可口可樂為什麼不漲價,一直保持著3元/瓶?對於品牌來說,是否要漲價還是需要從品牌的營銷方式和策略上看。
  • 怪誕經濟學!牛奶裝在方盒子裡,可樂卻裝在圓瓶子裡,是為什麼?
    為什麼類似或者相同的產品,它們的外包裝,甚至外形和顏色等設計都不一樣呢? 經常逛超市的人會發現,超市貨架上的可樂、雪碧、橙汁等飲料,各種酒類甚至醬油、醋之類的液體,不論是塑料的、玻璃的,還是錫鋁的,它們的包裝都是圓瓶子。而牛奶卻是例外,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牛奶包裝盒都是方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