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死亡美學,生命就只是隨便活著,隨便死去

2020-12-10 物道

十月十五下元節,與清明、中元一樣,這是一個祭祀的節日。

我們在這天燃燭燒香,懷念逝去的親人,認真地凝視死亡,思考死亡的意義,也學會珍惜活著的當下。

中國人愛談生,不愛談死。

人們喜歡誇耀長壽鶴齡,分享養生之道,對生的眷戀,換來的是對死的排斥。

每次觸及死亡話題,常常難以敞懷,忌談與死相關的東西。就如我們小時候如果提到忌諱的詞語,大人們總是會呸呸呸,仿佛談到死就要帶來穢念了。

美學家今道友信說「死是最高的美學命題」。因此,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我都以為中國沒有死亡的美學。

但仔細想並不是,中國人有死亡美學,只是我們的性格,註定不會像拉美文化那般張揚,在亡靈節舉行盛大的樂舞;更不會像日本那般凝重,將自殺捧上某種合乎道德的位置。

中國人對待死亡顯得更含蓄。

圖片|擬見

清明時節,我們會在煙雨中鋤去新生的野草,描紅掉漆的墓碑,讓親人安身的墳冢,也能體面地立在山嶺之間。

寒衣時節,我們默默地把紮好的紙紮、冥錢,生活祭品,燒獻給地下的親人。霜冷黃泉,所求的不過是讓他們吃飽穿暖,擁有活著時的尊嚴。

圖片|夷山窯

《中庸》裡說,「事死如生,事亡如存。」

讓已故者活如生時的體面,讓臨終者不懼死後的世界,這種對生命的尊重,這種對未知的坦然,就是中國人的死亡美學。

有了這樣的死亡美學,生命才不會隨便活著,隨便死去。

圖片|夷山窯

中國人的死亡美學,真切又坦然。

死亡是冰冷的,所以莊子用一場美麗的夢來詩意它,坦然地面對。故而有了莊周化蝶,蝶化莊周,循循不息活在自然中。

陶淵明也如此,42歲時,陶淵明歸隱田園,活成自己。44歲時,一場大火,家產燒毀殆盡。在饑寒交迫間,衰老和死亡一步步逼近,悲傷、悽涼、恐懼是他的反應。

圖片|夷山窯

在他63歲的某個冬夜,他突然回想起這一波三折的人生,竟有點感慨。於是點燈披衣,寫下《擬輓歌辭三首》,想像自己死後的時刻,模擬與死亡的真正交手:

他用詩來安慰親友們。想像自己死後,子女朋友撫屍痛哭,在一個九月,霜打荒草,茫茫蕭索,家人送他下葬。送葬路上,他聽見馬的嘶鳴,風掠過身體,一直到被推入墓穴,最後墓門轟然一閉。這意味著,他將千年不見朝日,時間就此凝固在石棺中。

可他並不悲傷,只是覺得酒還沒喝夠,反正人生必有死,死亡不過是把屍體還給大自然,化為腳下的泥土罷了。

寫完這首詩,兩個月後陶淵明就死了。但死前,他面對死亡是平靜超脫的,對死不再有遺憾,對生也不再留戀。

圖片|夷山窯

世間的每一個人,上到帝王將相,下到販夫走卒,都難免一死。

少年人對死沒有感知,因為時候未到;到了中年,逐漸看懂他人的死亡,但身體強健,這個時候,死亡更多是想像。一個人步入死亡時,死就是必須直接面對的問題。

錢穆說「人生最大的問題,其實並不在生的問題,而其實是死的問題。」

當你能坦然面對死亡時,死便不是可以懼怕的事,你也不會隨隨便便,帶著惶恐離開這個世界了。

提起死,我們總是想到三月的鬼雨、悽慘的夜色、陰間的鬼哭和噪雜的烏鴉。

其實在中國人心中,死亡有時是深情的。即便陰陽兩隔,也可以時時思念。

小時候,每逢初二十六都要給家裡的神堂上供燒香燃紙。

圖片1|石臺盤人

那時候,面對外公的靈位,外婆總是閉眼合掌,在神臺前呢喃,口中念念有詞,說著些什麼。一直念到供肉冷了,紙錢燒成了灰燼,香也開始落下第一層灰。

然後才心滿意足地澆了供酒,收了供品,在年幼的心靈裡,神堂前的外婆像村裡的神婆,念著一種神秘的咒語。

多年以後我才知道,那些「咒語」是外婆對外公的思念。無外乎最近家裡兒孫的事情,哪個兒女生意大收成,哪個孫兒又調皮搗蛋了。儘是生活的雞毛蒜皮,不好的事情就祈求外公保佑,開心的事情便一起開心。

我忽然覺得那我聽不明白的念詞,樸素而有煙火氣,帶有含蓄的深情。

圖片1|ANDYTON
圖片2|jjkk12322

蘇東坡曾寫下那首《十年生死兩茫茫》悼念亡妻。即便過去十年,即便千裡孤墳,無處話悽涼。可是情之所起,一往而深,總是不思量,自難忘,思念還是會自然湧上來。

「深情即是一樁悲劇,必得以死來句讀」

有生有死,只要彼此掛念,我們就能用思念對抗死亡帶來的幻滅。死生無常,但我們終能從中明白什麼是愛。

祭祀的節日,我們常看到有人在山嶺間,街邊,河湧邊燒紙。

那些製作精緻的紙紮,只是用竹木搭個框架,再用紙糊上。糊出金山銀山,高樓別墅,豪車遊艇,還有電視機,電腦,手機,甚至衣服包包,扎紙匠們用紙紮出一個人間,然後再一把火燒掉。

把美麗的東西燒給亡者,是中國人對死亡的浪漫。

圖片|Brian Yang

當祭品開始燃燒,火光四起。

亡者生前愛吃的食物在燒,紙房紙車在燒,四季的紙衣在燒,火光把生者愧疚的思念帶到地下,把來不及開口的話帶到彼岸。

當他們去到另一個地方開始新的生活,在那裡過得幸福,活著的人就有安慰。

小時候我也不懂為什麼要燒紙,只覺得那些紙紮五顏六色很好玩,一把火燒起來很好看。

我問外婆你們大人真的相信有另一個世界嗎?外婆搖頭說不相信。

那為什麼還要燒紙呢?外婆說:「我希望有另一個世界。因為我很想他們,我想自己走了以後能在那裡跟他們團聚。」

你瞧那天上的雲,散了又聚,聚了又散。人生離合,亦復如斯。

其實無論我們身處何地,無論人生在經歷什麼,節日的意義,就是讓我們懷念起,那些逝去,卻始終活在心裡的人。

圖片|夷山窯

文字為物道原創,轉載請聯繫作者。

相關焦點

  • 《活著》:人這一生,要承受多少生命之痛?
    但是《活著》僅僅是在表達苦難嗎?對於這本書餘華曾說:「我感到自己寫下了高尚的作品」。為什麼是「高尚的作品」?因為活著與生命相關,而生命本身就是是高尚的。雖然書名叫《活著》,但死亡卻貫穿在整本書中。父母、妻子、子女都是由富貴親手埋葬的。
  • 餘華《活著》:死亡不是失去生命,而是走出時間
    福貴把家族的希望寄託於兒子有慶,再難也供兒子上學,兒子也爭氣,只是離奇的死於一次性獻血。早上還高高興興的出門,下午就死了。這應該是《活著》的高潮部分。作者《活著》寫的特別順利,只是寫著有慶的死的時候卡住了,兩個月的時間下不了筆,他不知道該怎麼描寫一個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痛。「月光照在路上,像是灑滿了鹽。」
  • 三本無限復活的重生類小說,在有限的時間無限的生命裡隨便浪!
    大家好,我是冬日暖陽,今天給大家推薦的是——三本無限復活的重生類小說,在有限的時間無限的生命裡隨便浪!第一本《位面無限重生》518萬字連載——作者:淺悠涼一言不合就自殺,沒有任務是死一次解決不了的,死一次不行,那就死兩次!
  • 孕婦夢見死去的人還活著是什麼意思 夢見死去的人還活著是什麼意思
    孕婦夢見死去的人還活著是什麼意思 夢見死去的人還活著的相關解釋 夢見自己活著,等著看世界末日來臨是怎麼一回事,這是警告你不要過去追逐物質和肉體上的享受,有壞人可能利用你的弱點詐取你的錢財。
  • 道林·格雷與王爾德|永生的秘密,既然終將死去,生命又有什麼意義
    難道你還沒有明白永生最邪惡的秘密嗎?所有人都會衰老死亡,除了你。所有人都灰飛煙滅,除了你……只有你永不衰老,永不疲憊,永不消逝,獨自一人……有一天,你會發現你變得和他們一樣,美麗,麻木,你變成了完美的,不變的,自己的畫像。
  • 生命為何一定要死亡
    生命也是由沒有生命的元素組成。 我們世界已經發現了118種元素,而生命都是由這些元素組成,我們人體就是由60多種元素組成,不同的生活環境可能會導致人體組成元素的一些差異,因此人體中幾乎會涵蓋宇宙中所有元素,只是有些比例極其微小而已。
  • 日本記錄51歲女性安樂死:比起苟延殘喘的活著,她想尊嚴地死去
    在歷史長河中,死亡似乎一直都是一個敏感且負面的話題。提到死亡,人們或許會想到戰火紛飛、血流成河的場面;會想到因校園暴力、抑鬱症等自殺的新聞;會想到天災人禍面前,生命的脆弱無助。縱觀電影史上的跟生命有關的經典作品,基本是在歌頌生命的珍貴,劫後逃生的欣喜,或失去至親之人的悲痛欲絕。
  • 活著不好嗎,為什麼所有生物的結局都是死亡
    「只有死亡是永恆的」,宇宙中的萬事萬物,無論是否擁有生命,就算是天上的星辰,包括太陽在內也會有迎來終結的一天。 但人類作為地球上僅有的擁有思想和情感的生物,對於死亡尤為恐懼,這也驅使著人類不斷發展進化,千方百計延長自己的壽命,但如果所有生命的結局都是死亡的話,活著的意義又是什麼?
  • 指點人生的句子,請記住「隨便」這兩個字是最不能隨便說的話
    二 * 請記住「隨便」這兩個字是最不能隨便說的話,當別人向你徵求意見的時候,如果你沒意見,請把「隨便」改成「都聽你的,聽你的安排,你做主好了等等」。三 * 當你意識到自己在努力的時候,其實你遠沒有自己想像的那樣努力,你只是看起來很努力。你只是在努力的告訴別人你很努力,他們的讚譽會讓你蒙蔽雙眼。
  • 隨便果不能隨便吃
    受訪專家: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副主任藥師 丁慶明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法律權益部分析師 姚建芳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法律權益部助理分析師 賈路路近日,《生命時報》接到讀者王先生爆料:患脂肪肝多年的他,經做微商的朋友推薦,吃了一款「隨便果」,不料腹痛、腹瀉不止,就醫後發現腸道已患炎症,竟是隨便果惹的禍。
  • 時隔一年再看《活著》,活著未必是為了活著,活著也不該只是忍受
    活著不僅僅是為了活著本身,更是為了活著以外的事,尤其是人那一天的清晨,誤以為生命即將逝去之時,眼淚一瞬間就流了下來。在此之前曾有過多次對死亡的設想,以為那一刻更多的應該是恐懼與貪戀,恐懼死後再無個人的意識,貪戀在人世間的美好,總之都是基於個人的得與失。
  • 《活著》:為活著本身而活著,去接納現實給予我們的苦樂
    ——餘華《活著》《活著》:一個沒有反轉,悲傷到底的故事,為活著本身而活著《活著》用樸素的語言描述了福貴的一生,經歷了中國的各個時期,內戰、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福貴還活著,陪他經歷這一切的人卻紛紛逝世,老的、少的,都頃刻湮沒在歷史中。
  • 活動 | 「死亡咖啡館」昆明首場:談論死亡,是為了更自由的活著
    9歲時第一次經歷爺爺過世,讓我第一次對死亡有了初步的認識,這個「死亡初體驗」的感受在我心裡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我開始思考死亡、生命的意義……在參加上海手牽手死咖帶領人培訓的過程中,那些時隔已久的記憶又湧浮現,通過死亡咖啡館,希望我們可以一起在這裡安全地談論死亡,在心裡直面它哪怕一點點,那麼就可以在心中騰出一些空間,讓你更自由地面對生命。
  • 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著
    我看到老人的脊背如牛背一樣黝黑,兩個進入垂暮的生命將那塊古板的田地耕得譁譁翻動,猶如水面上掀起的波浪。隨後,我聽到老人粗啞卻令人感動的嗓音,他唱起了舊日的歌謠,先是咿呀咿呀唱出長長的引子,接著出現兩句歌詞——皇帝招我做女婿,路遠迢迢我不去。
  • 生命的歸宿是死亡,那活著有什麼意義?看醒了無數人
    直到有了點生活閱歷後,我才明白:我們生命中所有的努力和自律,都是為了追求自由。「人遲早要死去,那你為什麼要活著?」如果你一定要知道答案,那麼我告訴你,人活著,沒有意義!你會驚訝這樣的答案吧,但這就是事實。
  • 星雲法師:人死亡之後的生命會怎樣?
    活著的時候,身體是我們的大負擔──餓了要找東西餵它吃,冷了要替它加衣服,生病時要忍受牽腸腐胃的痛楚……,這個身體所帶給我們的煩惱遠比帶給我們的快樂多。而死亡之後,魂魄不再受軀殼的牽制,不必再去侍候這個色身,就沒有饑寒、病痛的生理折磨,也沒有種種觸受壓迫的負擔了。
  • 死亡遊行:你為什麼要活著
    ,死後的人由於死時衝擊太大而失去關於自己死亡的記憶。德基姆的任務是引導已死的靈魂玩遊戲,而這個遊戲會讓靈魂覺得「需要付出生命代價」。為了讓人內心深處最陰險的地方暴露出來,裁定遊戲必須要讓靈魂達到極限模式。
  • 非自然死亡 我們只是一時幸運活在這世上
    在漢族的傳統文化中,死亡是很被忌諱的一件事。談論死亡和遇到死亡都會讓人覺得不吉利。可是慢慢隨著年紀的增長,卻會發現死亡不應該被避諱,它是生活的一部分。死亡是一件很痛苦與難過的事情,可是它不是不吉利的。垃圾屋的大爺和自己的妻子吵架,妻子憤怒的衝出家門,卻走在路上時倒了下去,就這樣死去。當UDI的所長把妻子的骨灰送回到他面前時,他卻怎麼都不肯接受。他覺得這是他沒有做一個好丈夫遭到的天譴。
  • 以《額爾古納河右岸》為例,淺析遲子建小說中的「死亡美學」
    所以我在她的文字中,讀出了「死亡美學」的色彩。這些死亡,當然是作家自身對於生命的獨特理解。雖說死和生一樣,是生活中的平常事。然而,人們面對死亡時,卻又總是那麼凝重,甚至避諱談及。就連大成至聖先師的孔子都言「未知生,焉知死」。我卻想說:未曾深刻地思考死亡,真的可以輕易領會生的意義與價值嗎?
  • 生命至上 用力活著
    生命是如此美好而賦予活力,人類得以生存依靠生命,大千萬物世界依靠生命乃以生存,在這世界上每天有人出生有人死亡,生命短暫且珍貴,願世上的每個人珍惜生命,生命至上,用力活著。中國經歷了非典 疫情 火災 等重大危機生命問題 ,我們很慶幸生於中國,在當今社會每個人每天面對各種壓力 很多人面臨不同壓力或者問題的心情和心態不一樣,心態決定一切 ,心理素質弱承受不了的人最後選擇結束生命,不得不說這種做法讓我很反感,這種行為也是不理智的行為,父母給與我們生命,我們不管是對父母對家庭對妻兒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逃避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我們應該正確面對現實生活存在的種種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