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350年老店的金魚情結

2020-12-25 澎湃新聞

一家350年老店的金魚情結

王昱

2019-08-28 13:50 來源:澎湃新聞

臨出發前一刻,接到了來自店長女兒的電話。那一頭帶著日式特有的禮貌,在電話裡不停地道歉道:「真不好意思,我媽媽最近住院了,今天無法接受拜訪了。給您添了麻煩,真的非常抱歉。」

一個星期前,我給金魚坂打電話的時候,萬萬沒想到是金魚坂第七代傳人吉田智子親自接的電話,老太太說話的語速雖然很慢,但隻言片語間還是讓人感受到了昭和時代女將濃濃的好客之情(在日語中,「女將」意思就是旅店或餐館的女老闆)。

想來老太太今年應該已經近80歲了,而比老太太年紀更大的金魚坂,更是有350年的歷史了。

據說,金魚最早於室町時代(1336年~1573年)從中國傳入日本,作為珍貴的觀賞性魚類,在過去只是屬於日本上流社會的玩物,更是有著「金光閃閃的鱗片能匹敵黃金」的說法。後來,隨著繁育技術的提高,賞金魚、養金魚的消遣也逐漸平民化了起來。在江戶時代的後期,也是金魚的養殖繁盛時期,東京都內有21家專門販賣金魚的金魚屋,其中也包括了吉田家的金魚坂。

擁有350年歷史之久的金魚坂 金魚坂官網 圖

日本人對金魚有情結,除了離不開歷史上文人騷客的吹捧之外,還因其撩人的紅色讓人浮想聯翩,在光怪陸離、充滿脂粉氣的花柳巷裡也曾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在過去,還未出街的年少藝妓就有「金魚」的別稱,藝妓居住的花街也會被暱稱為「金魚街」。在日本電影《惡女花魁》裡,也可以看到許多關於「金魚」的隱喻:一輩子都走不出花街的美麗藝妓們,就如同玻璃魚缸裡始終遊不出來的金魚,永遠只是被人觀賞的「商品」。

日本電影《惡女花魁》裡,藝妓房間裡出現的金魚 電影截圖金魚撩人的紅色讓人浮想聯翩 電影截圖

不過到了近代,金魚多了更多美好的寓意。據說從風水上來講,紅色的金魚能帶來好運,黑色的金魚能闢邪,因此,養金魚也成為了降福消災的一種祈福手段。除此之外,日本女人也喜歡穿帶金魚圖案的浴衣(日本女性的夏季傳統服飾,與和服相比,更加輕便),據說含有招財、招桃花和多子多福的寓意。

明治時期開始出現了金魚品評會,也就是評選出金魚「花魁」的活動。吉田智子至今還保留著一張明治22年(1889年)的金魚品評會的番付表(即按等級劃分的排位表),上面密密麻麻寫滿金魚的名字和排位順序,裡面甚至還採用了與日本相撲界排位表一樣的術語,比如「橫綱」、「大關」等。品評會上會邀請專業的審查人員,從金魚的整體外觀到頭部、軀幹和尾的比例、胖瘦大小、鱗片的光澤、靜止和遊動的姿態等各個方面來打分,最後投票選出冠軍。

吉田家保存的明治22年的金魚品評會的番付表 金魚坂官網 圖

雖然未得機會見一見這位傳奇的第七代傳人,但吉田智子和這座現存最古老的金魚店的故事還是值得講一講。

在智子嫁來之前,金魚坂曾因為戰火被付之一炬。當時還在讀中學的丈夫吉田晴亮冒著生命危險,唯一救出來的就是那張從明治時期傳下來的番付表。戰後,智子嫁到吉田家,由於夫妻二人當時都未結束學業,沒有收入,家裡一度陷入了窮困潦倒的地步。為此,在街邊做小販的叔父賣血換錢,買了金魚回來。

叔父的兒子在戰火中遇難,金魚似乎成為了唯一的寄託,即便戰後物資匱乏,卻從來沒有讓金魚挨餓過,有的時候甚至沒有菜吃飯,就把金魚的魚食灑在飯上就著吃。這些都是吉田家堅守老店所經歷的艱辛。

幸運的是,隨著日本經濟進入復甦階段,金魚養殖也因為經濟的恢復發展了起來。飼養方法不斷地得到改進,特別是氧氣泵和砂棒的出現,解決了從春季到夏季由於水中溶氧量不足導致金魚死亡的問題。養金魚越來越大眾化,也為吉田家的金魚坂帶來了豐富的客源。

在不同國家的賞魚文化裡,對於金魚的形態、顏色都有一套自己的術語。在日本,通體呈紅色叫「猩猩」,身體紅色、鰭端白色叫「素赤」,紅白相間中紅的部分多叫「紅更紗」,白的部分多叫「白更紗」,頭部紅、體全白叫「丹頂」,頭白兩腮紅叫作「兩奴」等。根據尾巴的形態差異,還分為「三尾」、「四尾」、「櫻尾」、「孔雀尾」、「蝶尾」等等。據說最地道的鑑賞方法叫做「上見」,意思就是從上往下看,觀察魚尾如何撥動出水花,感受尾巴擺動時的美感,當然行家總是能看得出其中的門道和樂趣。

2019年7月7日,在東京都中央區的日本橋舉行的金魚藝術展。東方IC圖日本福岡的金魚祭,各種觀賞金魚被養在透明玻璃缸內供遊客欣賞。 東方IC圖

吉田家的金魚坂擁有40多個品種的金魚,價格從1000日元至10萬日元不等。進入1960年代後,隨著養殖熱帶魚的熱潮掀起,金魚市場受到了不小的衝擊。1997年,吉田晴亮去世,智子繼承了丈夫的衣缽,成為了第七代掌門人。然而,受到市場競爭的影響,金魚坂的人氣已經大不如從前,來造訪的也只剩下零零散散的老顧客了。

2000年,吉田智子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改變。她將其中的一個魚池填了起來,在上面建了一家咖啡館了,讓客人觀賞完金魚後可以在裡面小憩,吃飯,享受時光。同時為了讓孩子們能了解金魚的文化,培養養魚的愛好,她定期給附近的小學贈送比較容易飼養的青鱂魚。除此之外,還引入了「撈金魚」的娛樂項目,讓更多家庭趁著周末帶著孩子一起來金魚坂玩耍。

金魚坂的咖啡館 金魚坂官網 圖

顯然,這樣的改變是成功的。位於文京區本鄉五丁目的金魚坂從一個古老的金魚批發店,成功轉型成為了一個文藝青年的打卡地。咖啡廳菜單上的黑咖喱和中國茶也成為了金魚坂新的人氣產品,周末有時還會在充滿西洋古典氣息的咖啡廳裡上演小型音樂會和讀書會。

擺在牆上的金魚主題的手繪瓷磚 金魚坂官網 圖

但不管怎麼轉型,吉田智子的想法都是要把老鋪保留下去。到目前為止,從江戶時代保留下來的老店中,包括金魚坂在內只剩2家了。她在接受日本東京新聞採訪時說:「祖祖輩輩執著到現在,我沒有停止的理由。包括現在,我對孫子也說:『不能放棄金魚喲』」。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古代日本,金魚,日本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日本人的金魚情結是由何而生的?
    一個星期前,我給金魚坂打電話的時候,萬萬沒想到是金魚坂第七代傳人吉田智子親自接的電話,老太太說話的語速雖然很慢,但隻言片語間還是讓人感受到了昭和時代女將濃濃的好客之情(在日語中,「女將」意思就是旅店或餐館的女老闆)。想來老太太今年應該已經近80歲了,而比老太太年紀更大的金魚坂,更是有350年的歷史了。
  • 金魚人的故土情結
    金魚太小——這是金魚留給我的唯一印象。如今金魚鄉雖改名「金魚鎮」,其規模還是和原來相差無幾。金魚有一條老街,兩座寺廟——石佛寺和火神廟。幾十年過去了,兩座寺廟被拆除,原址上建了廣場。金魚有條白玉河,白玉河流經金魚的火神廟,形成一深潭,深潭內有尾很長的金魚。這條金魚自從來到這裡,就不再往其他地方。於是當地人便把該鄉取名「金魚鄉」。
  • 吃貨速來圍觀,這有一家開了四十年的螺螄粉老店
    吃貨速來圍觀,這有一家開了四十年的螺螄粉老店 信息來源:宣傳部 發布日期:2020-12-10 16:15 【字體:大中小】
  • 據說是一家幾十年的老店
    中午到達的,一問妻子吃什麼就能感受到其實已經做好了功課,選址導航點餐,行雲流水的操作,可見早已在腦海裡演練了多遍據說是一家幾十年的老店。一進門就能感受到那種成功餐館老闆的氣息。餐館一角老闆專門放了一張巨型茶桌,老闆和大廚在桌旁品茶,欣賞自己打下的江山。滷雞要的三黃雞,可能香味會比最貴的當地土雞差些,但是口感軟酥水分充足。酥肉選用的是全瘦肉,油炸的水平也相當可以。肉汁充足,沒有發乾發緊的跡象。
  • 熊曉鴿:如何才能打造一家百年老店?
    他在名為《百年老店 贏在世界》的主旨演講中,系統性地回顧了過去十幾年中國網際網路的發展歷程,並展望了未來的投資機會。在熊曉鴿看來,過去中國網際網路的成功更多表現在消費網際網路領域。 以下是熊曉鴿的演講全文:我是2001年正式加入IDG做投資的,到今年正好是17年。如果從1992年IDG資本成立算起,到今年已經有26年了。
  • 王府井的上海老店
    1900年庚子事變後,王府井大街離東交民巷使館區不遠,一些商人瞅準這一點,打算做洋人的生意,於是在這條街上出現了經營洋貨的商店。自從1928年王府井修成了京城第一條柏油馬路後,大街兩側從南到北,商店、洋行鱗次櫛比。從上世紀二十年代末到四十年代末,王府井成為老北京最具有西方文化色彩的商業街,絕對不同於「東四西單鼓樓前」等商業街,被北京人戲稱「帶洋味兒的王府井」。
  • 桂林60年傳奇米粉老店,竟連門都沒有
    一家名為「驛前街老店米粉」的小店在這一開就是40多年剛步入驛前街沒多遠,就可以看到一家紅招牌的米粉店,寫著「驛前街老店米粉」。這是一家開了60年,傳了三代人的米粉店。最開始開在澳門酒家旁的新華書店,當時連店鋪都沒有,一家人就每天起個大早,推著小車,支起簡單的攤子賣米粉。
  • 金魚街有記:正宗粵菜風味
    平常在外嘗到的竹腸都是偏韌難嚼,但這裡的竹腸絕對稱得上肥美爽口,夠「鑊氣」,味道和火候都拿捏得剛剛好,絕不讓食客失望。  作為老字號,有記的價格也是很親民的,本人從10年前的白切豬手38元到2015年已經升到52元了,其它價格也有所升價。想去的可打電話諮詢 態度一般對服務要求高的親們可要考慮清楚哦。
  • 淺談日本金魚及海外金魚
    期間:(1661-1680年)出現[地金];(1715年)出現[和唐內];(1764年)[卵蟲](蘭壽)登場;(1772-1788年)[琉金]輸入;(1800年)[荷蘭獅子頭]飼育;(1845年)[土佐金]出現;(1862年)[大阪蘭壽]開始有品評會;明治時代以後,有更多的日本金魚被培育出來;在(1870年)就有[出目金]的銅版畫;(1887年)[鐵魚]出現;(1833-1892年)有
  • 本是食餌卻存活6年 日本金魚「翻身」當展覽主角(圖)
    原標題:本是食餌卻存活6年 日本金魚「翻身」當展覽主角(圖)[ 小朋友在觀看幸運存活6年的金魚   國際在線專稿:據日本《朝日新聞》10月10日報導,在日本高知縣一家動物園裡,有一條生存6年、體長30釐米的金魚。它原本被當做食餌投喂,沒想到一次次幸運地躲過了「獵手」,如今被當做展覽主角,養在一處水槽中。   這隻金魚最開始是鳥的食餌,但是沒被吃掉。
  • 天津一家40年老店,賣黃湯拉麵十元一大碗,顧客擠到沒位置坐!
    天津一家40年老店,賣黃湯拉麵十元一大碗,顧客擠到沒位置坐!好吃的美食隨處可見,比如在中國大街小巷,都會有各種各樣的好吃的美食,如果你沒有吃到,那說明你沒有用心去發掘。每次逛街的時候,小吳總是能夠發現一些好吃的餐飲店,不知道你們呢?
  • 臺北最後一家福建莆田人製作蒸籠的百年老店
    中新社臺北一月十七日電 題:臺北最後一家閩人製作蒸籠的百年老店  中新社記者 陳國明 曾嘉  臺北市桂林路有家並不起眼的蒸籠店,這可能是臺北最後一家以福建莆田人傳統生產和銷售蒸籠的百年老店。  走進店鋪,只見層架上密密麻麻地擺著各種式樣的大小蒸籠,還有木製蒸飯的飯桶、原木浴桶和年菜提籃等,式樣繁多,滿目琳琅,令人目不遐接。  這家店鋪的老闆叫生育,今年已經七十八歲高齡,他身體健康,精神矍鑠,仍然在管理和經營這家店鋪。蕭先生告訴記者,他祖籍福建省莆田縣忠門鎮,家鄉人祖輩以生產和經營蒸籠為生。
  • 北京記憶:飼養金魚六十年
    公園開放後,徐家第一個進園飼養金魚。那時,我父親剛19歲。當時,中央公園的金魚大部分是同仁堂樂家捐贈的。北京其他一些名門望族也多少不等地捐贈了金魚、魚種和工具。我家也捐了一些魚種。開始,中央公園金魚的品種很少,經過歷年向民間搜集和不斷培育,到七七事變前幾年金魚品種已達到30多個。金魚的壽命有的達到10至20年。
  • 好西鄉有一家開了22年的老店,招牌的「拌魷魚」沒人不叫絕!
    在洋中鎮老街上有著一家開了22年的老店,老店雖小,裝潢簡陋,但招牌的「拌魷魚」,沒有一個人不叫絕。於是,劉永堅就到附近的農貿市場購買新鮮魷魚乾,洗淨後,用清水泡一夜,再用八種草藥熬煮一個小時,再將魷魚切條加料調味,便製成了拌魷魚。
  • 這些老店屹立不倒,寶藏小吃收藏好一家一家吃過來!
    1、富 春 小 籠 成立於1995年的懷舊老店 滬上「傳奇老店 @無咎之過@胖弟是個小可愛@MollieBread 這家擁有近80年歷史的老店用砂鍋煲出來的
  • 觀賞金魚種類識別,金魚的進化史,金魚觀賞價值的鑑賞
    放生池始於唐朝至北宋末年(公元618-1126年),浙江嘉興南湖和杭州西湖等地最早放生金鯽魚,這即是金魚的半家養時期,此時金鯽魚除顏色不同外,其他性狀均與野生鯽魚相同。「放生池」中金鯽魚受到保護,並匯集成群體,這為金鯽魚提供了一個極好的生存、生長及繁衍後代的優良環境。
  • 上過很多電視節目的一家老店
    上過很多電視節目的一家老店,店裡掛著老闆和很多明星的合影。每次去後海路過都進去點上兩盤百葉一碗小料,老公一瓶啤酒我一瓶北冰洋,權當歇個腳兒,雖算不上有多驚豔的口味,日子長了不吃還有點兒想,還是很值得推薦的。
  • 這是一家在西溪溼地開了七年的老店
    這是一家在西溪溼地開了七年的老店。從剛開始的咖啡、甜品、西餐、簡餐到現在的手工皮具,這家咖啡店在西溪溼地裡見證了七個四季更迭,每一季都可以在這發現新樂趣!西溪溼地公園還是非常大的,走的累了逛的時候可以來一個安靜的下午茶咖啡
  • 逍遙鎮一家老店賣早餐,河南大哥堅持做四十年,肉片大麵筋厚!
    前段時間,小吳在逍遙鎮一家老店裡面吃早餐,這家店是一位河南大哥開的,一做就是四十多年,四十年以來堅持到現在。這家老店賣的就是當地的特色美食,胡辣湯了。河南人民的幸福絕對是從早餐開始的。大哥賣了這四十多年的胡辣湯,味道非常不錯,當地人都非常愛來喝,每天早餐必須來說那麼一碗才滿足。店裡除了胡辣湯之外,當然還有很多好吃對美食小吃,都是用來搭配胡辣湯吃的。
  • 香港一家火爆十幾年的牛雜老店,僅靠自家秘方,保持多年味道不變
    香港一家火爆十幾年的牛雜老店,僅靠自家秘方,保持多年味道不變。街邊小吃無論是在哪都有的,人們對於吃的喜愛,無異於比任何事物都要鍾情。在當地有這樣一家牛雜店,火爆了十幾年的,甚至於可以說是多年老店的歷史了,店裡頭的做的一碗牛雜非常的有香港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