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看這5檔節目比上補習班更「有用」!仿佛走進了博物館,真漲知識!

2020-12-14 上遊新聞

2018年5月18日,是第42個國際博物館日。

老師家長,您會經常帶孩子逛博物館嗎?您的孩子喜歡逛博物館嗎?

大家都知道,博物館就像是一個大課堂,既能讓孩子漲知識又能豐富孩子的世界。但也總有家長抱怨:「帶孩子逛博物館,孩子要麼逛到一半就哭鬧著回家,要麼就是對展品沒興趣到處亂跑,效果往往適得其反。」

如果您也有這樣的困擾,那就一定要看看中教君今天給大家分享的5檔和「博物館」有關的刷爆朋友圈的節目。這些節目讓孩子在輕鬆愉悅之中既了解歷史,又開闊眼界。或許會讓孩子越看越上癮!

快帶孩子一起重溫這些節目吧!

陪孩子去博物館不知道看什麼?

快看這些節目!

01

看《國家寶藏》,

教你欣賞國寶的正確姿勢!

《國家寶藏》· 一分鐘解讀

《國家寶藏》是一檔「大型文博探索節目」,節目邀請了九大博物院(館)坐鎮,每集呈現其中一家博物館的三件鎮館之寶,每件寶藏都有自己的明星「國寶守護人」,這些明星會以舞臺劇的形式演繹國寶的前世今生,回味歷史,解讀寶藏,最終,會從每個博物館的三件寶藏中選出一件入主特展。

在《國家寶藏》中,每一件寶物都賦予了一段傳奇的故事,孩子們可以聽著石鼓的故事,了解我國源遠流長的漢字文化;通過解讀千裡江山圖的製作過程,體會精湛的古代畫作工藝......

教你欣賞國寶的正確姿勢

經常有家長跟中教君說,每次到了博物館,自己都不知道陳列的國寶究竟價值多大,有何歷史故事,有什麼精妙之處。這樣帶著孩子去博物館,怎麼可能讓孩子愛上國寶文物和我們的歷史、文化呢?

如果您也有這樣的困擾,那不妨和孩子一起坐下來,跟著國寶守護人、專家、館長們,感受一件件文物上寄託的歷史沉澱和人文情懷。和孩子一起了解中國歷史文化,豐富歷史知識,培養孩子保護文物、傳承中華文明的意識。

02

擇一事,終一生

他們把整個青春都獻給了靜默的文物

《我在故宮修文物》·一分鐘解讀

《我在故宮修文物》是央視出品的一部三集文物修復類紀錄片。影片用一種年輕的視角望進古老故宮深處,第一次梳理了中國文物修理的歷史源流,重點記錄了故宮書畫、青銅器、宮廷鐘錶、木器、陶瓷、漆器、宮廷織繡等領域的稀世珍奇文物的「復活」技術以及文物修復師的日常生活和修身哲學。

它也是一部講述「匠人精神」的紀錄片。有這樣一群默默無聞的「匠人」,他們把整個青春都獻給了這些靜默的文物,他們用自己多年的堅守,守護著故宮裡這份沉甸甸的珍貴文物,代代傳承。

以匠心精神提醒孩子珍視民族文化

在這部紀錄片中,我們看到了這些「匠人」對職業的熱枕,他們的熱愛賦予了文物靈魂,使這些文物不再是冷冰冰的擺件,而是有了人的溫度和情感。

這部紀錄片細緻入微地展示了每個人修文物時的投入和專注,這些文物修復師的匠心精神提醒著我們,應該怎樣對待民族的文化,如何去珍視它、欣賞它、保護它。而這些,正是我們需要告訴孩子的。

03

《贏在博物館》,讓文物「活」起來!

《贏在博物館》·一分鐘解讀

《贏在博物館》是央視少兒頻道推出的全國首檔大型益智類博物館文物知識節目。該節目出題專家團隊由文博系統專家、知名大學專業人士、文博網紅、博物館青少年教育者組成。根據各博物館的具體情況劃出題目範圍、提煉重點,是一次秉承弘揚祖國傳統文化、讓文物在青少年中「活」起來的良好契機。

節目非常注重原創性,集中體現在對文物的選擇和表述方式上,側重對文物承載的歷史故事的挖掘,並將文物和歷史信息以選手親自動手參與的方式表現出來。同時,還注重對文物相關知識的介紹,讓每一件出現在節目中的珍貴文物,都引出一個話題、一段故事、一個觀點。

帶孩子領略輝煌燦爛的中華文明

這檔節目以少年兒童為範例,通過他們對家鄉歷史的熟悉,對家鄉博物館的熱愛,樹立文化自信,在賞析精美絕倫的文物同時,啟發更多的孩子走進博物館、熟悉博物館、愛上博物館,乃至熱衷中國傳統文化,明興衰知榮辱,領略輝煌燦爛的中華文明。

04

五分鐘帶孩子穿越八千年歷史

《如果國寶會說話》·一分鐘解讀

《如果國寶會說話》是一部百集大型紀錄片,每集5分鐘,用100件「國寶」述說了中國古人的創造力,以全新視角帶領孩子讀懂中華文化。

從新石器時代到宋元明清,《如果國寶會說話》目光跨越八千年,攝製組足跡遍布全國,拍攝了近百家博物館和考古研究所,五十餘處考古遺址,千餘件文物。首次用文物講文物,用文物梳理文明。

《如果國寶會說話》是我們今天對古人的解讀與致敬,它將國寶與流行文化聯繫在一起,用深入淺出的方式進行講述,降低了國寶欣賞的門檻,讓孩子比較容易地體會到中華文明的大美。

▲《如果國寶會說話》中的文物

寓教於樂,用獨特的方式讓孩子感受歷史

《如果國寶會說話》以一種活潑甚至有些搞怪的形式給孩子們呈現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節目」。製作組把一集的時長限定為5分鐘,或許5分鐘不能夠完全了解文物,但短小精悍的內容恰好符合孩子們的觀影特點,只有讓孩子們覺得有意思,對文物產生興趣,他們才願意走進博物館,深入了解文物。

同時,這種「寓教於樂」的方式也是值得家長們學習的地方。要知道,教育不僅僅是嚴肅的,也可以用一種活潑輕鬆的方式。

05

帶你探究中國五千年歷史之秘

《博物館之夜》·一分鐘解讀

《博物館之夜》是在中國教育電視臺播出的一檔欄目,以「歷史揭秘」和「大眾科普」為看點,充分利用全國博物館資源優勢,以各家博物館的相關實景區域作為講述空間,以充滿神秘感的「引路人」逐步剝離出每期的故事線索,通過每周45分鐘的節目展現中國博物館魅力與精華,足跡遍布大半個中國。

與孩子討論分享,促進親子關係

這檔節目通過細膩的鏡頭、聲情並茂地講述,讓每件博物館藏品都散發出其獨特的魅力。家長在陪同孩子觀看的時候,可以和孩子多交流,比如提個小問題,測試一下孩子學到了哪些知識,看完後可以和孩子分享彼此的感受和心得,試探性地詢問孩子是否對博物館的知識產生了興趣。

國際博物館日,

這些免費開放的博物館了解一下!

老師家長,這些有營養又不乏趣味性的節目,有沒有讓你很心動?

中教君了解到在國際博物館日這一天,全國各地有許多博物館免費向大眾開放,一些博物館還會推出活動和講座。感興趣的話,不妨帶著孩子實地參觀一下,陪孩子學一段歷史,為孩子講一個故事。

首都博物館

首都博物館簡稱首博,博物館集收藏、展覽、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於一體,5月18日當天還會推出「致敬博物館」活動。

免費開放時間:全年周二至周日:09:00—17:00(周一閉館)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復興門外大街16號

廣州地鐵博物館

現在科技發展迅猛,很多博物館不再是死氣沉沉,而是加入了許多遊戲互動、VR技術讓展覽變得更有趣。這個博物館裡面有些VR遊戲,還有很多通俗易懂的動畫做科普。

免費開放時間:全年周二至周五:10:00-16:00;周六日:9:00-17:00(每周一閉館,節假日安排或有不同)

地址:廣州市海珠區萬勝圍萬勝廣場C塔裙樓

成都博物館

擁有50餘年歷史的成都博物館,是成都市內規模最大的綜合博物館。新場館建成了,更是成為了一個新的地標。場館內充滿科技和現代感的框架結構,錯綜複雜中又有著讓人舒服的視覺體驗。

成都博物館今天將開展「水鳥看成都——近40年成都城市環境的變化」「古蜀文明探源——一位考古學者的解讀」和 「5·18國際博物館日」主題講座。

開放時間:(常年免費)

5月1日-10月31日 周二至周日9:00-20:30

11月1日-次年4月30日 周二至周日9:00-20:00

地址:成都市青羊區小河街1號(天府廣場西側)

南京博物院

中國三大博物館之一,其前身是1933年蔡元培等倡建的國立中央博物院,是中國創建最早的博物館。

主題活動:舞動一座博物院

免費開放時間:2018年5月18日18:00-21:00

地址:南京市玄武區中山東路321號

上海博物館

上海博物館設有十一個專館,三個展覽廳,館藏文物近百萬件,有文物界「半壁江山」之譽,是一座大型的中國古代藝術博物館。

免費開放時間:2018年5月18日至20日,9:00-17:00

地址:上海市黃浦區人民大道201號

浙江省博物館

浙江省博物館始建於1929年,初名「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館」,經過八十餘年的發展,她已發展成為浙江省內規模最大的綜合性人文科學博物館。

免費開放時間:全年周二至周日 9:00-17:00

地址:武林館區:杭州西湖文化廣場E區;孤山館區:杭州孤山路25號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又名重慶博物館,是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中央地方共建國家級博物館。館內藏有近現代文物約 3萬件,其中有太平天國、辛亥革命、五四運動、紅軍長徵、抗日戰爭等重大歷史事件的文物資料。

免費開放時間:全年09:00-17:00(周一閉館)

地址:重慶市渝中區人民路236號

江西省歷史博物館

江西省博物館為中國國家一級博物館、江西省第一批古籍重點保護單位。館舍主體建築造型取材明代景德鎮御窯出土白瓷三管器,歷史館、革命館、自然館三館合一,將古代陶瓷藝術與現代建築風格巧妙地融於一體;莊重典雅,別具一格。

免費開放時間:全年周二至周日9:00—17:00,周一閉館(法定節假日除外)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東湖區新洲路2號

小貼士

中教君曾看到有家長抱怨:「帶孩子逛博物館,孩子要麼逛到一半就哭鬧著回家,要麼就是對展品沒興趣到處亂跑,效果往往適得其反。怎樣才是帶孩子逛博物館的正確打開方式呢?」

接下來,中教君為家長們支出一些小妙招,希望能讓您與孩子的參觀變得更有意義:

1、選擇適合孩子年齡和性格特點的博物館,從藝術、科技和自然類的博物館入手,提高孩子對博物館的興趣度,使孩子能積極參與其中。

2、以「玩」的心態帶著孩子參觀博物館,不要規定孩子一定要學到什麼,讓孩子愉快地參觀,輕鬆地學習。

3、參觀過程中以孩子的關注點為中心。博物館的藏品眾多,與其走馬觀花似的全部看完,不如找孩子感興趣的內容進行深入了解,這樣才不虛此行。

4、了解一些基本禮儀,參觀前給孩子立一些規矩,不要對孩子的一些不當行為過於縱容,告訴他們該如何文明參觀。

5、家長要以身作則,不要只是帶著孩子來看展,自己卻在看手機哦!

參考文章 |

中國教育報《過年啦!這8檔綜藝節目適合全家觀看,趕緊陪孩子看起來!》

央視記錄《如果國寶會說話,看見美好中華!》

中國新聞周刊《我在故宮修文物:你能否「擇一事,終一生」?》

央視少兒《就在明晚!讓文物活起來》

相關焦點

  • 那些從小就被安排上補習班的的孩子,後來都怎樣了?
    1、最大的特點就是呆萌以前上學的孩子對補習沒有任何概念,市場上也沒有那麼多的補習資源,最早從小上補習班的孩子如今也上高三了,已經變成了大孩子,按正常來說,這些孩子們在學習上應該是非常出色的。但有位高三班主任卻表示,這些孩子統一的特點就是呆萌,用這個詞來形容一個高三的孩子,讓我感覺很奇怪,這其中的意思就是這些孩子缺少靈氣,甚至是老氣,這也是很多老師交流後得出的結論。
  • 別讓孩子看動畫片了,四川有個真實的侏羅紀公園,家長:漲知識
    今天小編就為大家推薦一個暑期非常適合帶著孩子去的地方,不是培訓班,也不是遊樂場,而是孩子們最喜歡的真實的《侏羅紀公園》——恐龍博物館。它就是四川自貢恐龍博物館,被美國《國家地理》雜誌評價為「世界上最好的恐龍博物館」。現在很多孩子都喜歡看動畫片,對裡面的各種動物十分的感興趣,其中恐龍是孩子們最喜歡的動物之一,很多小孩子都對恐龍有著一種莫名的興趣。
  • 全國最漲知識的博物館,非常值得一去!替孩子收藏了!
    留心觀察生活,歸納總結科學現象及科學知識5. 參觀科學類的博物館博物館往往會直觀、系統、生動地介紹某一方面的科學或文史知識,有文物、化石、標本等藏品和展品,利於孩子把某一類知識理解得更深刻、更透徹。博物館往往會按年代、按性質分門別類地對展品或知識進行介紹,有實物展示,有動畫演示,有圖畫解說,有模具模型,有實驗操作臺,生動形象、條理清晰,方便孩子學習。在北京就有一所這樣的博物館——中國地質博物館,它是全國中小學生實踐教育基地,是中小學生學習地理、歷史、生物、化學等知識的絕佳場所。每天都有家長帶著孩子來參觀學習。
  • 北京這8家博物館開門啦,假期帶孩子去博物館漲知識吧
    這幾天,北京的一些博物館陸陸續續要開放了,這下還處在假期中的孩子們可有了好去處。博物館能體現出一個城市的靈魂樣貌,也是孩子們漲知識,開眼界的好地方。今天就先說說首都北京的這些博物館,之後在各大家陸續推薦其他城市的。
  • 這樣的補習班,你會讓孩子去嗎?
    想到同事家的小朋友,9月才上小學,記者忍不住當場吐槽:「那你不如直接給他報『銀河補習班』,考前兩周出門玩一趟,就能從班級倒數第五,變成年級前十……」這番吐槽,一半是對胡亂報培訓班的家長,另一半則是對最新上映的電影《銀河補習班》。因為聽說該片之前點映口碑炸裂,看片名又像和教育有密切聯繫,記者昨天去電影院刷了一遍。
  • 高頻率,多種類補習班真的有用嗎?
    「再窮不能窮孩子,再苦不能苦孩子教育」一直是中國千百萬家庭的教育理念,為了孩子成才,有個美好將來,接受更好的教育,父母可以吃任何苦;為了孩子,花的再多也不心疼,而對於自己卻百般節省,把有限的收入投入到孩子無限的教育事業中。
  • 看了《銀河補習班》,覺得自己教師生涯,受到了奇恥大辱
    事關教育,更重要的也是暑期檔真沒有什麼電影好看,於是陪著小彬彬一起看了《銀河補習班》 早就知道鄧超和俞白眉的組合,堪稱中國電影界的「泥石流」。 畢竟有《分手大師》和《惡棍大師》等「珠玉在前」。
  • 國慶出遊只能看人山人海?推薦小眾遛娃聖地,漲知識玩耍兩不誤
    今天我就給大家介紹一處帝都小眾遛娃聖地,特別適合在假日裡帶孩子去,在這裡既能漲知識又能讓孩子玩的很過癮。特意去博物館裡看他們。而看小朋友的表情,都是聽得津津有味。這讓我不得不感慨,現在的孩子真的是好幸福啊。
  • 肖戰當首唱,聽歌還漲知識,《經典詠流傳》太催淚
    這是央視推出的一檔大型文化音樂節目,以經典古詩詞為影子,將古詩詞和現代流行音樂結合起來,用這樣的方式讓經典流傳下去,流行起來。這檔節目播出到現在已經出現了不少好聽的歌曲,比如《苔》、《墨梅》、《琵琶行》、《將進酒》等等,詩詞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詩詞,但歌曲是朗朗上口很好聽。
  • 成都英語補習班,寒假英語培訓班首選奇速英語
    小初高學生在學英語上浪費了太多時間!學生抱怨最多的就是:背單詞太痛苦了!23年的英語教育經驗總結,記住單詞並不難,只是我們完全用錯了方法!並提出了寒暑假小升初、初升高寒暑假上銜接班三大理由:在集訓期間,通過老師講解指導孩子運用科學學法+眼耳口手腦五位一體的方法,固化對每個考綱詞彙的記憶。同時課程還配有奇速英語AI學習系統,讓單詞記憶更給力,更高效,更科學,更有趣味性!課程一:小學/初中《思維導圖故事記單詞》學員收穫:
  • 在家也能逛博物館,這才是真正的精品網課!
    線上音頻,是活化文物的最好方式之一。 我們希望通過《神奇長安開講啦》節目,在如今特殊的時期裡,讓大家足不出戶就能走進盛世長安,感受大唐生活,愛上中國傳統文化。
  • 看這檔旅行真人秀,感覺跟了一個超高級旅行團
    最近幾年,有好幾檔旅行真人秀,比如《花兒與少年》、《花樣姐姐》、《花樣爺爺》等,雖然名稱各不相同,但是本質上並沒有多少區別,請幾個明星,設置一個旅遊經費門檻,組團去一個陌生的國家旅行,節目的看點在於明星之間面上面下的各種撕。一團和氣,風平浪靜的《花兒與少年》第三季就因為缺乏看點,收視率下滑,最後這檔節目也沒有錄製第四季。
  • 漲知識更張見識!讀過這些書的孩子,思維和格局遠超同齡人
    它沒有把繁複枯燥的歷史知識一股腦塞給孩子,而是採用了更有趣的方式——情境「穿越式」。全套書厚厚五大本,知識點超多,讀起來卻毫不費力。《活在大漢》《活在大唐》《活在大宋》《活在大明》《活在大清》5本書,從書名上看就很好玩,很有穿越的感覺,營造了一個很輕鬆的情景式閱讀場景。
  • 這檔節目定檔了!
    這檔節目定檔了!(《崑崙風物》節目海報)誰說文物的故事很無趣?《崑崙風物》攜眾文物帶你穿越看傳奇!節目通過文物以古論今,根據每件文物自身的特色以及所要表達的信息採取或有趣、或大氣的多樣敘事風格,傳承青海歷史文化,追尋青海的文化根脈,以歷史維度找到文化自信的支撐點。
  • 國內的美食節目還真沒國外的「走心」, 不服你看這檔《姜餐廳》!
    韓國最近也是推出來一檔美食綜藝節目,叫做《姜餐廳》,這個餐廳也是根據老闆的姓氏來命名的,最主要的是,這檔綜藝播出之前竟然真的沒有通知任何一位嘉賓,真是讓老闆聽了想翻臉的節奏啊......本著看熱鬧不嫌事兒大的心理來看這檔綜藝,其實最主要還是挺想看一看韓國明星和導演互掐的場面的,但是結局比較意外,都快要發火了最後竟然偃旗息鼓了,哎,真是太不刺激了,不過後續發展也很精彩。這個精彩主要表現在他們真的沒有劇本!
  • 2020年口碑最好的5部綜藝節目,你最喜歡哪個?
    《見字如面》第四季該節目以明星讀信為主要形式,旨在用書信打開歷史節點,帶領觀眾走進那些依然鮮活的時代場景、人生故事,去觸碰那些依然可感的人物情狀和社會風物,重新領會中國人的精神情懷與生活智慧。《見字如面》感觸很深,節目形式極簡,只是站在舞臺上讀信,但做起來難度不小,難處在於只通過聲音和臺詞的表達,而沒有表演做輔助,去傳遞一個人物的情感,還原一個規定情境,讓觀眾快速進入讀信人的情緒中,感動、思考、快樂等,這看似簡單,做起來卻不易。3.
  • 這檔節目或許能讓你成功續命……
    最近,有一檔節目,憑藉著與眾不同的主題成為了媽媽們在周末檔裡爭相pick的對象。而這是一檔怎樣的「科普」節目呢?我們先來看看這檔節目的畫風——三名小盆友排排坐,認真聽課做筆記;沒有跟上老師步伐的張雨綺同學,還會忙不迭地看一眼同桌吳宣儀同學的筆記
  • 香港博物館知識999+
    新年新氣象,如果想在2021年更加了解香港本地文化,成為不折不扣的香港達人,還是得康康本地有趣有料的博物館~今天,我們準備了六座不同類型的主題博物館,為大家帶來包羅萬象的香港歷史故事。說看就看,敲有看頭的香港博物館「雲」遊之旅現在開始,粗發!
  • 帶孩子逛博物館,如何避免走馬觀花?3-12歲讀這3套書更有幫助
    這套《國寶帶我看歷史》包含《手電筒裡的博物館》和《你不可不知的32件國寶》兩冊。這套書也入選了2019年「原動力」中國原創動漫出版扶持計劃。這兩本書的創意和知識相融合的原創精神,是我要「吹爆」的!這些內容更適合6-10歲的孩子來閱讀。也能當成作為今後逛博物館的攻略圖鑑。二、《親愛的古代朋友》全5冊適讀年齡 3-8歲這套書我收藏得要比《手電筒裡的博物館》早些。
  • 漲知識了!參觀了世界上第一代電視機後,孩子們說:太神奇了!
    漲知識了!參觀了世界上第一代電視機後,孩子們說:太神奇了!仲愷實驗學校學生參觀TCL液晶產業園學生們使用大屏手機拍照隨後,學生們來到3樓,見到了世界上第一臺電視機。這是由美國RCA公司於1939年製造的,仔細看,這臺電視機屏幕比現代電視機小很多,電視屏幕用布製作,古色古香,就像古董家具。這臺電視機相當於投影機,可以放連續的幻燈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