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至今下落不明的曠世珍寶,傳國玉璽僅排第4

2020-12-17 騰訊網

在中國有記載的五千年歷史長河中,有很多價值連城的瑰寶,他們成為了中國文化的一部分,但可惜的是有些珍寶至今下落不明,成為後世的遺憾。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至今下落不明的十件曠世珍寶。

十、北京人頭蓋骨

1929年冬天,距今60萬年前的一些完整猿人頭蓋骨在北京被發現,被稱為北京人頭蓋骨,屬舊石器時代。

1941年,北京人頭蓋骨被移交給當時離開北京撤回美國的美國海軍陸戰隊,同年12月,該部隊乘車前往秦皇島,但隨後珍珠港事件爆發,日本軍隊俘虜了北京、天津等地的美國兵,北京人頭蓋骨從此下落不明。2012年,「北京人頭蓋骨之謎」出現新線索,可能埋在秦皇島地下。

九、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銅像

目前,圓明園十二大水法中的十二大生肖獸首已經有七個回歸中國,還有龍首目前據說在臺灣保存完好,不過蛇首、雞首、狗首、羊首至今下落不明。

八、《永樂大典》正本

《永樂大典》編撰於明朝永樂年間,內閣首輔解縉總編的一部中國古典集大成的 曠世大典,初名《文獻大成》,是中國百科全書式的文獻集,但《永樂大典》除了正本尚未確定是否存在永陵外,永樂副本卻慘遭浩劫,大多亡於戰火,今存不到800卷且散落於世界。

《不列顛百科全書》在「百科全書」條目中稱中國明代類書《永樂大典》為「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

七、王羲之《蘭亭集序》真跡

《蘭亭序》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歷代書法界將其奉為極品,這幅作品,據 說是王羲之酒後揮筆一氣呵成。

以後王羲之雖然又多次重寫,但皆不如此次酒酣 之作。為此,他曾感嘆:「此神助耳,何吾能力致。」王羲之對此十分珍惜,作 為傳家之寶一直傳到第七代孫王法極。不過,《蘭亭序》真跡最終還是沒有逃脫落入帝王家的命運,被唐太宗李世民所得,並在他去世後作為陪葬,埋進昭陵, 從此下落不明。

六、華佗《青囊經》

《青囊經》是華佗所著,說這不著作下落不明並不完全準確,因為可以確定的是它已經被燒毀,而遺留下來的是華佗的弟子們所傳承下來的一部分,華佗被後人稱為「外科聖手」「外科鼻祖」。

五、秦始皇十二金人

高中學過《過秦論》的小夥伴都知道,文中說的「收天下之兵,聚之鹹陽,銷鋒鏑,鑄以為金人十二」說的就是秦始皇的十二金人,歷史記載的十收天下的所有兵器鑄就而成,也有人認為是將大禹九鼎重鑄而成。

但遺憾的是,今天我們是看不到這12個銅人的蹤影了。那麼,它們究竟到哪裡去了呢?有人認為,當初西楚霸王項羽在攻克秦都鹹陽後,曾經火燒阿房宮。

在火燒阿房宮時,連同象徵秦王朝永固的這12個金人也一起燒毀了。也有說法認為這些金人被當成了秦始皇的陪葬品在秦始皇的墓中,由於一些技術等方面的原因,秦始皇陵墓的發掘工作暫時還不能開展,因此十二金人的下落問題至今仍是一個未解之謎。

也許到了我們的考古技術達到秦始皇陵墓開掘的那一天,這個歷史上的未解之謎才有可能被解開。

四、傳國玉璽

傳國玉璽應該是古代的寶物中最珍貴的了,秦王政十九年(前228年),秦破趙, 得和氏璧。後來秦始皇統一了六國,命李斯鳥篆書(越國一種文字),仿成龍、 鳥、魚、蛇形狀「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字,令鹹陽玉工王孫壽將藍田玉精研 細磨,雕琢為璽,傳國玉璽乃成。

據傳,秦王政二十八年(前219年),秦始皇乘龍舟過洞庭湖,風浪驟起,龍舟將 傾,秦始皇慌忙將傳國玉璽拋入湖中,祈求神靈鎮浪。玉璽由此失落。

三、《皇帝外經》

對醫學有所認識的朋友都知道,《黃帝內經》可謂是中醫學的鼻祖之作,是醫學和哲學的結合體,後來的中醫學無不建立在黃帝內經的基礎上。十八卷的《黃帝內經》,從遠古時代一直到今,而三十七卷的《黃帝外經》,則可能永遠失傳了。

現在所傳的《黃帝外經》原稱《外經微言》,為明陳士鐸所傳。

二、《連山易》和《歸藏易》

《易經》作為群經之首,傳說 中由上古時期的伏羲所創。主要由《連山易》、《歸藏易》和《周易》構成,漢代以後的人們在整理古代典籍的時候,把夏代的易經稱為《連山易》,把商代的易經稱為《歸藏易》。而我們所熟悉的《周易》只是流行於周代的易經。

一、大禹九鼎

這應該是時間最早,分量最沉的珍寶了。夏朝初年,夏王大禹劃分天下為九州,令九州州牧貢獻青銅,鑄造九鼎,象徵九州。秦昭王五十二年(前255) ,在周赧王死後,秦國取九鼎入秦,九鼎在遷往鹹陽的途中,有一鼎被大風颳到今江蘇的泗水中,其餘八鼎搜刮到秦宮殿中,秦亡後便不知所終。

玩文玩,品歷史,雖然部分是傳說,但傳言未必空穴來風,期待有朝一日這些歷史的瑰寶一一出現!

《行家看看》幫你鑑定,幫你估價

還等什麼?趕緊點擊試試看吧!

溫馨提示:圖片、文章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僅為學習分享,不作商用。

相關焦點

  • 四個下落不明的曠世國寶,無法用金錢衡量,傳國玉璽僅排第三
    排行第三的是傳國玉璽。在我國古代皇帝們的玉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真正的傳國玉璽卻在唐末就下落不明,至於後世所說的和氏璧做製成的玉璽其實並不是真正的傳國玉璽,因為真正的玉璽是用藍田玉製作,大小一手可握,在玉璽上方刻著五條龍,下面刻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這塊玉璽最後隨著唐朝的末代皇帝李從珂自焚,再也沒有現世。
  • 傳國玉璽和大禹九鼎是國寶,比不上黃帝時代這件上古神器
    傳國玉璽是古代封建王朝更替時,證明天子身份的重要信物。大禹九鼎是江山社稷的象徵,也是先秦時期神聖的祭祀禮器。這兩件下落不明的國寶,曾在華夏大地留下了許多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說。但是,中國畢竟有5000年的文明史,在傳國玉璽和大禹九鼎之前,是否存在與之類似的上古神器呢?
  • 傳國玉璽,一個屢屢靈驗的詭異詛咒…
    讀史專欄作者||只讀貼不評論 原標題:傳國玉璽的詛咒與迷局 相傳,中國古代有一枚傳國玉璽而且,楚國為玉璽誕生之地,楚王又是天賜珍寶的持有者。 不料想越到後面,楚王越昏庸,一個個親小人,遠賢臣,愁得大詩人屈原都跳進汨羅江殉了國。 看來這天下之主,另有他人。 一開始,趙國機會不小。由於時局紛亂,趙惠文王莫名其妙取得了楚國和氏璧。秦昭襄公獲知後饞夠嗆,聲稱要以十五座城池來換。
  • 中國「傳國玉璽」僅1件已失傳,日本有3件,都流傳下來了?
    這兩枚璽對日本很重要,不禁讓我們想起中國歷史上的那一枚「傳國玉璽」。「傳國玉璽」被認為是中華第一國寶,只可惜現如今早已經失傳了,那麼,日本有是否有「傳國玉璽」呢?或者能夠和「傳國玉璽」相提並論的寶物呢?
  • 如果傳國玉璽被找到了,現在值多少錢?可能在哪?
    戰國所稱和氏璧與後來我們理解的玉璧並不是一回事,和氏璧指楚人和氏鋤田時意外發現一塊藍田玉料,後來敬獻楚王,楚王不識,敬獻趙王,趙王視若珍寶,並重賞和氏!史記中對和氏璧的記載貫穿了不少歷史事件,如完璧歸趙,秦統一後將和氏璧制為傳國玉璽,歷代以獲得傳國玉璽為奪取政權的標誌,直至五代十國時失傳,歷時一千餘年。
  • 中國歷史上六大頂級國寶級文物,傳國玉璽才排第三,第一無可爭議
    孫殿英挖掘清東陵後,將九龍寶劍具有極有,後為了避免被責罰,就將他送給了某人,從此就消失了,至今仍是未解之謎。4.世界最早的百科全書——《永樂大典》年代:1403—1408年類別:百科全書流失時間:1860-1900年收藏地:大英博物館、英國圖書館、劍橋大學圖書館、牛津大學圖書館、倫敦大學東方語言學校等地,流失原因: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被英法聯軍搶奪,八@國@聯@軍進入北京後被焚毀,所剩部分遭到各國列強的瓜分《永樂大典》國寶價值:
  • 日本也有傳國玉璽,篆刻漢字仍在使用,真品在博物館不敢拿出來
    玉璽是中國封建社會的獨特產物,它不僅是帝王權力的象徵,也是國家的至尊禮器。其中,秦始皇的傳國玉璽是一個千古傳奇。日本作為中國文化的崇拜者和追隨著,也有傳國玉璽,共流傳有「大日本國璽」和「天皇御璽」2枚。
  • 傳國玉璽:皇帝的「身份證」,最終下落如何呢?
    說起傳國玉璽,熟悉中國古代史的朋友們應該非常熟悉。作為皇帝身份的象徵,傳國玉璽在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歷史上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改朝換代之際,新朝皇帝為了證明自己是正統都會費盡心思地去得到傳國玉璽,因為只有得到玉璽才能證明自己是正兒八經的皇帝,是天選之子。
  • 秦始皇的傳國玉璽,原材料是和氏璧,環狀玉璧怎麼做成玉璽呢?
    要說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國寶,恐怕很多人會想到傳國玉璽。相傳,這塊玉璽是秦始皇用從趙國得來的和氏璧製成,其上篆刻丞相李斯所寫的八個篆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那玉璽是不是更大一點呢?確實會大一些,否則不能體現皇帝和一般官員的區別,但不會特別誇張,像影視劇裡那些蛋糕盒子那麼大的玉璽,就想也不要想了。可惜的是,目前沒有一枚皇帝的玉璽流傳下來,無論是秦朝的傳國玉璽還是漢朝的「天子六璽」,甚至之後歷朝歷代的也都沒有。
  • 權力與傳說:傳國玉璽簡史
    文/大象公會金鑲玉、和氏璧、傳國璽……許多人都或多或少知道傳國玉璽的傳說。影視作品更是偏愛這一題材。《東成西就》中梁朝偉(歐陽鋒)打傷林青霞(三公主),就是為了搶奪她保管的傳國玉璽。通常,人們都認為玉璽由和氏璧雕刻而成:秦始皇令李斯將和氏璧改成玉璽,刻上「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字。
  • 中國古代的至寶傳國玉璽,在漢末三國時期經歷怎樣的變遷
    中國古代歷史悠久,在這個過程中出現很多非常具有價值的文物,具有非常高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其中有一個可謂是至寶,那就是傳國玉璽。畢竟傳國玉璽是皇帝行使皇權的工具和代表,處於古達封建社會的頂端,又帶有非常濃重的政治色彩。在漢末三國時期,一些軍閥或者當權者對傳國玉璽也非常重視,畢竟這個東西代表著接替上一個政權的法理性和皇權天授的正統性。
  • 中國歷史上的四大遺憾,那些下落不明的華夏至寶!
    在漫長的中國歷史上,產生了很多富有文化內涵的至寶,這些至寶我們可以從典籍中的浮光掠影感受到他們的存在,可在現實中卻難能一見,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由於戰亂等原因,這些至寶下落不明,不得不說是歷史的遺憾。一.
  • 如果找到秦始皇的傳國玉璽,和王羲之蘭亭序真跡,誰的價值更高?
    首先,傳國玉璽與蘭亭集序,是兩個不同層面的「珍寶」,一個更具有政治象徵意義,一個更具有文化象徵意義。 但是從今天的角度來看,文化從屬於政治,自古也是如此,因此,在文化界的角度或者說文人雅士來看,他們可能更喜歡蘭亭集序。但是更多的人,會傾向於傳國玉璽。
  • 傳國玉璽發展史——皇帝的「身份證」究竟去哪兒了?
    他讓丞相李斯找人把「和氏璧」雕刻成一枚玉璽,並讓當時的著名雕刻藝術家在玉璽底兒上刻下了「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大字——「和氏璧」就此消失,「傳國玉璽」正式登場。「受命於天 既壽永昌」的意思翻譯過來,就是:既然上天讓老子當皇帝,那麼我就應該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讓國家繁榮昌盛。傳國玉璽也從這個時候開始,成了中國歷史上歷代正統帝王的專用信物。
  • 三神器,日本的「傳國玉璽」,其實made in China?
    4月30日是明仁天皇的「退位典禮」。而退位及繼位儀式中號稱最核心的」劍璽等的繼承儀式」將於5月1日進行。這個劍璽繼承儀式,顧名思義就是將代表日本天皇的一些象徵性物品傳承給下一代天皇,類似於中國的傳國玉璽,只不過與中國皇權象徵高度凝練為一方印不同,日本要傳的是三樣東西,即象徵天皇正統的八咫鏡、八尺瓊勾玉、和草薙劍,號稱日本「三神器」。按照日本的神話傳說,天皇是天照大神的子孫,受命來到日本實行統治權。
  • 如果說魔戒也有中國版,大家會想到什麼呢?傳國玉璽前世今生
    如果說魔戒也有中國版,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在中國2000多年的封建歷史當中,傳國玉璽是一個堪比魔戒一樣的存在著,那麼象徵著極端權力的傳國玉璽又是如何銷聲匿跡的?坊間流傳著以下幾種說法。其一,在靖康元年,金兵攻破了汴梁的那一刻起,宋欽宗,宋徽宗連同那枚神秘的傳國玉璽也都被金兵掠而走,從此那一方傳國玉璽就此消失在了茫茫的漠北之中。其二,在元世祖忽必烈駕崩的時候,那一方傳國玉璽卻突然出現在了元大都,而且還被權臣伯顏花費重金所買下。
  • 傳國玉璽今何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國寶到底流落到了那裡?
    中國古代一直在講究正統。例如不能寵妾滅妻,妻子生的孩子是嫡子,小妾生的孩子是庶子,嫡庶禮制不可逾越,而皇帝作為天子,他的位置必須要是天命所得,真龍轉世,不然的話,不僅不會有人替你效命,百姓也會不服氣這個皇帝。那麼皇帝怎麼才敢自稱是正統之身呢?那麼這樣的話,就要看誰得到了傳國玉璽!
  • 《快手槍手快槍手》林更新張靜初大戰鬼武士奪回傳國玉璽
    該片講述了奪寶者聯盟小莊、若雲、石佛、三娘為追回國寶玉璽在路途中發生的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故事。豆瓣評分5.1分(截止至2018.9)。累計票房5405.4萬。分割線:沒看過的可以跳過接下來這部分這部電影主要講述的是奪寶聯盟為追回國寶:傳國玉璽的一系列故事
  • 中國丟失了的八件寶物,皆是無價。
    第一件:慈禧夜明珠這顆夜明珠是阿富汗國王在乾隆年間進貢給清朝的,據說其打開會發出一道綠光,百丈之內可以照見頭髮,堪稱無價之寶。夜明珠後來成了慈禧的寶物,她死後含於口中陪葬。可孫殿英盜慈禧墓後輾轉落入宋美齡手中,自此不知去向。
  • 歷史中被遺落的四件珍寶,最貴的價值上百億,何時才能重現人間?
    其一:傳國玉璽玉璽是國君身份的象徵,其珍貴性可想而知。秦始皇一統天下之後,讓當代丞相李斯用藍田玉鐫刻玉璽,從而讓玉璽成為歷代皇帝身份的憑證。這塊傳國玉璽長款各四寸,上面有五條龍,正面刻有「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