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法國的真相:偉大的高盧人不洗澡?

2020-12-16 騰訊網

公羊越臭,母羊越愛。

——法國諺語

「偉大的高盧人不洗澡」這個標籤,就好比巴黎人行道上的狗屎,緊緊附著在法國人身上;明明法國是全球香水工業鼻祖之一,繁榮產業中包含了世界最大的化妝品與保養品霸主L』Oréal集團,卻還籠罩在這種陰影下。話說回來,那些將炮火對準法國香水與化妝品產業的人也批評,這些領域之所以能躍升到今日的高度精緻,全都是為了掩飾法國女人身上的難聞騷味。

當然,十九世紀末期,以現今標準而言,當時每個人身上都很臭,只有有錢人的味道比窮人稍微好一點。正如先前提過的,凡爾賽宮在路易十四統治期間根本沒有廁所,侍臣一旦有內急只能就近出恭。蘇格蘭作家斯摩萊特在1766年旅行法國與義大利時曾評論,「儘管凡爾賽宮精雕細琢、富麗堂皇,卻是令人生厭的住所。宅邸裡陰黑黯淡、陳設不足、多垢骯髒、缺乏質感。」

當時正值「乾洗澡」的極盛時期,大眾因為相信水中帶有細菌與「壞體液」,於是不惜代價地避免沐浴。臣民既然鮮少洗澡,便改以精心調製的香水來掩蓋汗臭與體臭。問題是,並非所有法國人都厭惡體臭,有些人反而為此騷味傾倒。「美人兒,八日內我將與你相聚。請別洗澡……」據說這是亨利四世寫給情婦的綿綿情話,兩世紀後,拿破崙也給情人約瑟芬類似的叮囑。

在另一個徹底不同的情境下, 法國德.維耶瓦公爵據說曾在1706年拉米伊戰役上讚美他的士兵「羊臊般體味媲美千軍萬馬、勢不可擋」;亦有多個消息來源證實,戴高樂將軍呼出的口臭足以燻得敵軍淚流滿面。直到二十世紀,許多文化都還深植著濃烈體臭等於男子氣概的想法;過度享受洗澡、飽塗調香製品是嬌生慣養又渾身娘味的花花公子才有的行徑。到了好比說1975年,英國雜誌《新科學人》一面讚許著英國乃全歐洲肥皂用得最兇、最愛乾淨之國,一面也不忘警告:

「身為肥皂聯盟冠軍的我們,應謹記馬克吐溫的忠告:沐浴與教育雖不像突如其來的大屠殺,但長遠看來卻更致命。羅馬帝國衰敗的教訓便證實,當人民沉溺於熱泡泡浴、且無法忍受睡在溼冷戰場時,就是要被不洗澡的野蠻人徵服的時候。」

雖然1975年的英國在肥皂聯盟上稱霸,不過這樁賽事實際上是從十九世紀末期起就開跑的。1880年代的英國因為有了室內自來水供應設備,於是大眾逐漸養成以肥皂洗澡的習慣。1791年起,每位英國人每年要用去三點一磅的肥皂。1881年左右肥皂進入大眾市場後,每位英國人更用掉十四磅;相較之下,同一年的法國人不過用掉區區六磅而已。1830年代造訪巴黎的英國觀光客,例如小說家特洛勒普人等已注意到,在法國當局心目中,名勝古蹟的地位似乎遠優於廁所管線。

不過特洛勒普對新建且宏偉的瑪德蓮教堂不為所動,反而申論,「我認為對巴黎更有幫助的做法,是省下這筆開銷改用於鋪設水管,讓自來水流入尋常百姓家。」法國厭惡洗澡的習俗又因為天主教對裸體長久以來的排斥而加劇,連淨身儀式也蘊含著要洗淨肢體間親密接觸帶來的罪惡。許多修道院女孩洗澡時都得穿著襯衫或連身裙;一本1844年出版的衛生手冊上也載明,「身體幾個特定部位」一日只需清洗一次。關於那些一日清洗特定部位數次的女人,手冊教訓說,「我們不建議這麼做;望各位尊重潔淨之神聖性。我們應謹記,任何超過健康與衛生原則界線的行為將不知不覺地導向悲慘的結果。」

不過,有句話我們還是得幫法國說,那就是比起英國,法國長期以來大多數區域都是農村,家用自來水的設置比英國晚。例如,1930年時,英國布拉德福德有92%的家庭擁有自來水、供水設備、而且至少有一間洗手間,43%的人家還有浴缸。如同其中一位觀察人士所說,「洗澡習慣因此更普及了。」

反觀法國,1950年代只有10%的家庭有淋浴間,而且僅有58%有自來水。同個年代裡,有一半的法國人兩年才洗一次澡,13%的人一年才洗一次頭。1951年時,法國的《拉魯斯醫學百科》建議讀者「注意儀容」,不妨「一周洗一次澡」。1960年代,德巴希度子爵的英裔妻子發現,他的羅克塔亞德城堡裡共有六十個尿壺,卻沒有馬桶,也沒有浴室。

因此,「偉大的高盧人不洗澡」一說的來源,幾乎可確定是法國鄉村較晚才有自來水的緣故。從二戰返鄉、嗅覺敏感的美國大兵都為此摩擦生氣、氣憤填膺(當時多數法國鄉民若要洗澡就會到鎮上的噴泉旁,像顆水餃沾醬油一樣點到為止)。《112件法國人讓你抓狂的事》是戰後美國製作的小冊子,目的是平息美軍對法國人的反感情緒,當中就列出兩條:法國人不洗澡,而且不像德國人那麼衛生。

小冊子試圖為法國解釋,戰時法國人之所以不洗澡,是因為德軍控管了肥皂的供給。戰爭平息四個月後,配給法國人的肥皂也才「每個月兩小塊劣質人造品」,換算一下僅二十克左右。然而,就算德國人比較衛生,小冊子也語帶責備地說,「不整潔的朋友總好過完美無缺的敵人。」它繼續提醒美軍,法國負擔不起管線的設置,而且法國人的生活水平比美國人要低,美國自己也還有940萬戶家庭沒有電,80%的農舍沒有浴室和自來水,360.7萬戶人家缺少衝水馬桶。

儘管美軍極力為法國的衛生標準開脫,法國人的一身腥卻已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不意外地,在1945年、美軍返鄉後不久,新的《樂一通》角色「臭鼬佩佩」便出現在電視上。臭鼬佩佩說話帶有濃厚的法國腔、滿心渴愛地在巴黎春日裡閒遊、期盼找到如意伴侶,多番嘗試後卻因身上羶味太重而失敗,它自己也冥頑不靈地拒絕接受別人的否定答覆。此外,與法國男性給人的刻板印象如出一轍的是,臭鼬佩佩也愛花時間搽香水,藉此掩去身上臭味。

它的姓氏La Pew極有可能來自「噗」(pooh)或「唿」(phew)等感嘆詞,以表達聞到臭氣時的驚訝與不快。或許令人難以想像,但有語言學家花了一輩子時間在爭論這個感嘆詞的詞源。有人相信它源自拉丁文puteo,意思是發臭,也有人認定它是印歐語中代表腐敗的字根pu, 例如形容詞「putrid」,表示噁心的、腐敗的。然而最吸引人的說法——很可惜大概是杜撰的——則把它推給了中文,正如一句儒家古諺所說的,「只有放屁的人會覺得自己的屁香」。

多數法國人其實很幸福,因為他們並不清楚臭鼬佩佩的真實國籍,這部卡通的法文版裡,它操的其實是義大利口音。

在巴黎,虔誠教徒不洗屁股。

——龔古爾兄弟《日記》(Edmond and Jules de Goncourt, Journal, 1895)

一直以來,對外宣傳法國人有體臭這件事,英國人,尤其是英國小報的貢獻與美國各是半斤八兩。1980年代「羔羊戰爭」(lamb wars)期間,在法國農民面對英國進口肉降價與國內競爭,憤而燒掉好幾卡車進口羔羊以示抗議時,《太陽報》主編麥克肯茲在明知法國肥皂量比歐洲其他國家少的情況下,仍以「法國是歐洲最齷齪的人」的標題回擊,並補刀一句「許多法國人的體臭就像關在籠子裡的袋鼠」。太陽報第三版的性感女郎還被派到法國大使館,負責提供清潔用品與乾淨內衣,作為英國對「貧窮國家」的一點心意。當時有幾起相關研究證實,法國人肥皂用得「確實」比英國人少,但那是因為法國人與其他歐洲人一樣,比較常用肥皂液與沐浴露。

現在的法國人真的懶得洗澡嗎?2011年九月,民調公司BVA代表「多康」衛生用品公司進行的調查發現,受訪法國人中有20%每兩天才淋浴一次,3.5%的人一周才洗一次,12.5%的人上完廁所不洗手。然而另一方面, 美國諮詢公司「聯智」於2010年為瑞典個人衛生產品公司「添寧」所做的調查顯示,94%的法國女性出門前若沒淋浴便渾身不自在,相較起來,英國女性只有74%這麼覺得。

這份調查也指出,關於個人整潔問題,法國是所有受訪國家中花最多心思的人;法國男人一天會用三十五分鐘左右整理儀容,法國女人則是四十六分鐘。2008年,SCA針對九個國家所做的另一份衛生議題深入研究還顯示,73%的法國人每天沐浴至少一次,美國人相較之下會這麼做的有71%,英國人則只有61%。

誠然,對老一輩的法國人而言,衛生是惱人的問題,總會勾起他們受強制徵兵時洗冷水澡、或小時耳垢太多而被用量尺體罰的種種回憶。1882年,偉大的教育改革家費理將衛生納入法國正規學校課程,學校孩童都對下列訓詞耳熟能詳:「我們守規矩。勤洗手、擦乾淨,小便器也沒忘記。」二十世紀早期,法國政府決心通過大批小學教官推廣清潔習慣,這群身穿嚴肅黑軍服的人被稱為「hussards noirs 黑色輕騎兵」。每堂課開始前,孩童的頭、頸、耳、與雙手等部位都得進行「衛生檢查」,不夠乾淨的小孩免不了被打得屁股開花。

1950年代,黑色輕騎兵的管教角色被法國萊雅集團取代,但用的是它最新的洗髮產品DOP。DOP舉辦「兒童清潔日」,當天除了贈送免費肥皂與洗髮乳,老師還在黑板上解釋衛生準則。同時,生意頭腦精明的萊雅創辦人史烏伊拉還推出大手筆的廣告活動促銷DOP,像是發起三萬人在加萊、五萬人在布魯塞爾的群眾遊行,由民眾高喊著催眠式口號:「DOP,DOP,DOP,讓你頭髮柔順、戰勝扁塌。」

然而必須指出的是,法國有部分知識分子並不認同這些清潔運動,反而樂於維持高盧的叛逆、陶醉在強烈體味裡,對抗英美國家的恐菌症以及「衛生法西斯主義」。社會歷史學家科班寫道,法國是推崇「肉體感官」的文化,因一切感官帶來的愉悅而飄飄欲仙,從廚房誘人的香氣到個人身上的燻腥,無不例外。這種文化與極度拘謹的美國與英國人壁壘分明,對英美人士來說,身上一旦透露任何氣味,都應當立刻掩蓋,並靠大把肥皂或除臭劑「徹底殺菌」不可,仿佛一絲一毫的獸性野味都可能釋出具破壞力的動物本能。

「英國人認為肥皂就是文明,」德國歷史學家馮.特萊齊克如此分析。只不過,法國人聽了一定要反問,「所以他們怕得要命的不文明到底是什麼?」

迷思鑑定:有誤。現代調查顯示,現代法國人不同以往,與其他國家人民一樣勤於洗澡。不過與英美不同的是,法國人並不講究抹去所有個人氣味。

【冷知識】浴缸的考驗與磨難

1819年時,一位名為「萊雷特先生」的天才想出了個妙方,為巴黎人發明「到府泡澡」的服務。該服務不只宅配浴缸到府、還提供浴巾、熱水與泡泡浴必需品。但是「到府泡澡」不知為何始終不受青睞,只成了好幾則諷刺劇、歌曲與惡作劇的主題。巴黎人對浴缸繼續保持著高度戒心,鮮少有人泡澡;其罕見程度可從法國畫家馬奈的意外事件上得證:他老兄竟誤認友人家裡的浴缸是表面反光的大理石桌,而隨手把自己的大衣扔了進去。

相關焦點

  • 六邊形的法國,其祖先是高盧人、羅馬人還是日耳曼人?
    1、「我們的祖先高盧人」我們的祖先高盧人——曾幾何時,法國人一直對「高盧人」這一祖先引以為傲。那麼,高盧人是什麼人呢?其實,高盧人就是凱爾特人,凱爾特人是希臘人對當時法國人的稱呼,高盧人是羅馬人對當時法國人的稱呼,當時的法國地區也被稱為高盧。
  • 兵臨羅馬城,掃蕩希臘半島,曾經不可一世的高盧人有多牛?
    說起法國,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高盧雄雞,那為什麼大家喜歡用高盧來代替法國呢?其實這個稱謂是古希臘人給他們起的。
  • 法國高盧人源於古代株洲茶陵地區
    法國高盧人(法語:Gaulois)是源於古代茶陵地區炎帝參盧的後裔。
  • 9.高盧人(上)—文字版
    公元前5世紀,凱爾特人佔據了今天的法國、比利時、荷蘭、瑞士等地,形成了很大的部落聯盟。「高盧人」,這是羅馬人給他們起的名字,帶有貶義,拉丁文的意思就是「雄雞」,譏諷他們像公雞似的面紅耳赤大喊大叫。但高盧人對這個綽號倒挺滿意,一唱雄雞天下白嘛,體現了一種昂揚向上的精神,也就欣然笑納了。到了中世紀,他們的後人——即法蘭西人,乾脆將公雞圖案繪到了王族的紋章上。
  • 從高盧時代到共和制建立,簡述法國歷史發展脈絡
    距今3萬年前,歐洲大陸存在一群平均壽命不長但智慧較高的早期人類,即克羅馬農人。到了公元前1000年左右,凱爾特人(印歐人的一支)來到了中歐山區,很快就擴散到了法蘭西的土地,並渡海進入不列顛群島。法蘭西當時被羅馬人稱為高盧,因而又將當地人稱為高盧人,從此拉開了法國的歷史進程。
  • 香水的誕生,原來源於法國人的不愛洗澡?
    可是你知道嗎,中世紀的歐洲人基本上一年都不會洗一次澡,個別奇葩一輩子都沒洗過,實在沒辦法的情況下,他們才會洗一下自己的兩根手指。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香水便孕育而生了!說起現代香水,就不得不提到世界香水之都格拉斯。這個位於法國藍色海岸的南部小城,緊鄰坎城,迷人的陽光,金色的沙灘,古香古色的小城,充滿了地中海的味道。
  • 香水最早起源於埃及,但法國人為何如此痴迷,真相一點都不浪漫!
    香水最早起源於埃及,但法國人為何如此痴迷,真相一點都不浪漫!香水最早是來源於埃及,而且第一個用香水的人應該是埃及豔后了,當時埃及豔后就已經開始用15種不同的氣味香水洗澡了,所以說並不是來源於法國,只不過是法國人,對於香水非常的痴迷,在世界上出名,所以才會讓大家產生這樣錯覺。但也有很多人都非常的好奇,為什麼法國人會對香水如此的痴迷呢?
  • 美國的國鳥是鷹,法國的國鳥是高盧雞,中國的是什麼?很少人知道
    這個答案只有少數人知道。在講我國的國鳥之前,先給大家講一講外國的國鳥是哪種動物。美國的國鳥就是白頭海雕,筆者怎麼覺得長得那麼像貓頭鷹呢......不過這也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國鳥,因為美國是第一個選出國鳥的國家,所以白頭海雕也成了最早出現的國鳥。
  • 杜鋼建:法國高盧人源於古代茶陵,路易斯國王是炎帝後代
    同時,杜教授指出,法國高盧人源於上古株洲茶陵地區,是炎帝的後代。法國高盧人也是「炎黃子孫」。按照杜鋼建教授觀點,中國古代就有黃種人、白種人(白狄)、赤種人(赤狄),史書也有明確記載。那麼現在的歐洲白種人是否就是古代中國白種人移民而去?炎黃子孫包括今天除黑種人之外的大多數世界人種?「天下大同,四海一家」涵義即在於此?
  • 法國隊為啥是高盧雄雞?
    看上面的地圖,我們知道了高盧的大概區域,包含今日法國、比利時、義大利北部、荷蘭南部、瑞士西部和德國南部萊茵河西岸,泛指阿爾卑斯山到盧比孔河流域周邊區域。公元前6世紀時,高盧的主要居民為凱爾特人,羅馬人。
  • 法國隊為何被稱為「高盧雄雞」?原因其實很簡單
    在體育、文化等諸多場合,法國人常以「高盧雄雞」代稱,這是為何呢?,公元前2世紀,羅馬帝國皇帝凱撒入侵現在的法國、德國部分的地區,將這一地區命名為高盧,拉丁文寫作Gallia。高盧人羅馬人將生活在高盧地區的人為高盧人(Gallus
  • 法國語言政策中民族性的體現:從高盧羅馬時期到法國大革命
    法國語言政策中民族性的體現:從高盧羅馬時期到法國大革命 吳瑤 【摘要】法國語言政策一直強調國家幹預,面對強勢語言英語和英美文化的衝擊,法國採取了各種措施來維護法語的純潔性。
  • 凱撒有多殘忍,擊敗高盧,今天我們來講一下凱撒徵服高盧的故事
    作戰9年時間裡,愷撒奪取了整個高盧地區(約相當於今天的法國),並把以庇里牛斯山、阿爾卑斯山、塞文山、萊茵河和羅納河為界,周長超過3000英裡的地區(除了部分同盟者的城市),變成了一個行省(高盧行省),後者還被規定每年上繳大量錢財。愷撒成為第一個跨過萊茵河,到對岸(日耳曼尼亞)去進攻日耳曼人的羅馬人。高盧戰爭讓龐培感到不安。
  • 去高盧,跟隨愷撒上戰場
    法國的古羅馬遺蹟不僅多,其時間跨度也幾乎貫穿了整個羅馬時代。不過在兩千多年前,這片曾被稱為高盧的土地原本與羅馬並無太多聯繫,今天能成為全歐洲羅馬遺蹟最密集的國家之一,這一切都與一個人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他就是蓋烏斯?尤利烏斯?愷撒。神秘的高盧今天的歐洲人喜歡將法國人稱為「高盧雞」,法國人也長期以此自居。
  • 美國的國鳥是鷹,法國的國鳥是高盧雞,中國的是什麼?卻少有人知
    而法國人的國鳥是高盧雞,這是法蘭西最古老的的原產地動物,因此被視為法蘭西民族先祖的圖騰,很巧合的是,法國也喜歡自稱是高盧雄雞,這是因為2000年前的羅馬帝國,把如今的法國叫做高盧(Gallia),把高盧人稱作「Gallus」。在拉丁語當中,這個詞彙另外一個詞意就是雄雞的意思,這麼一來一語雙關,高盧雞也就名正言順成為了法國的代表了。
  • 從羅馬人、高盧人的交織中感受葡萄酒的起源和飲食文化的傳奇故事
    羊倌們喝了這種飲料之後覺得很不錯,也不兌水就大口大口地喝完。結果喝醉後的羊倌卻以為伊卡裡奧斯下毒害他們,就將他殺死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的是,無論是對人還是對酒,在欣賞的同時也要留一個心眼。人類和神明的命運在此交織。還有一個關於狄俄尼索斯的故事:他向阿伽門農和克呂泰墨斯特拉之子俄瑞斯忒斯傳授了種植葡萄及釀酒的藝術。俄瑞斯忒斯的近人囑咐他要在酒裡面加水來減輕酒精的作用。
  • 法國擁有15名黑人球員,女友都是白人美女,球迷:高盧雄雞變烏雞
    眾所周知,這次俄羅斯世界盃法國隊表現出色,群星閃耀,高盧雄雞在俄羅斯又一次登上了世界之巔。值得注意的是,這屆法國國家隊23人大名單中,有很多黑人球員,據統計達到了15人,坎特、烏姆蒂蒂、馬圖伊迪、博格巴、姆巴佩等黑人球員更是絕對的主力。
  • 凱撒徵服高盧時殲滅一百萬人,並讓士兵任意處置十萬女俘虜
    古羅馬時期(前1世紀)的高盧地區包括現在的義大利南部、法國、德國、比利時、盧森堡和荷蘭瑞士的一部分,居住的主要是高盧的各個部落,總人數約300萬人。 前60年,凱撒在西班牙總督任上回到羅馬,與克拉蘇、龐貝結成秘密軍事同盟,被稱作「前三頭同盟」,凱撒獲得執政官,他深知要想與克拉蘇、龐貝爭雄,必須掌握大量的軍隊和海量的資源財富。
  • 張佳瑋專欄:法國大餐出現之前,法國菜的野蠻歲月
    CFP 圖       法國還不叫法國的時候,法國大餐自然也影蹤全無。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且說這地方,本來叫高盧,羅馬人把他們當蠻族,不相信他們有什麼飲食文化。這方面,高盧人也確實吱聲不得:往前推二千五百年,他們往羅馬人那裡送鹽、鐵、錫和每年二萬名奴隸,換羅馬人的葡萄酒。
  • 埃及才是香水發源地,法國香水的發展,只因法國不愛洗澡和這原因
    而法國的香水更是舉世聞名,是整個世界最有名最好的香水。不過,法國並不是香水的發源地。最早發現香水,發明香水的卻是埃及。那法國的香水是怎麼發展起來的呢?法國香水之所以這麼出名,發展得這麼快,有個哭笑不得的原因——他們不愛洗澡。原本,法國人是很講究衛生的,可是,在法國香水發展的那段時間,也就是在16世紀的時候,歐洲人都不喜歡洗澡,包括法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