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楊身鬥病魔心系時局 臺灣鬥爭無是非廉恥(圖)

2020-12-23 搜狐網

  柏楊:身鬥病魔心系時局

  雖已風燭殘年,但柏楊仍希望「把自己燒得更亮些」,讓領路人看清前面的路

  國際先驅導報特約撰稿吳君發自北京 4月16日,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公開露面的文化界知名人士柏楊重新出現在公眾視野中。這一天,馬英九前往醫院探望這位正遭受疾病折磨的89歲老人。老人雖已口不能言,但送給馬英九兩本品評歷史的著作,別有一番深意在裡面。

  纏鬥病魔 沉痾難去

  柏楊一生針砭時事、借古諷今,做過「政治思想犯」、為人權奔走,有如奮戰不懈的鬥士。

不過,這位鬥士現在面對的最大對手卻是纏身的病魔。

  據柏楊夫人張香華透露,柏楊一直患有心血管病,自從1994年接受心臟手術後,此後又連連脊椎骨開刀、胃大出血、右頸大動脈開刀,一連串大病之後,他的身體開始每況愈下。單是2007年一年,他就因胃病和心臟病,進出醫院六次。去年年底,老人還一度患上抑鬱症,令夫人張香華感到手足無措。

  今年柏楊病情也很不穩定,2月底,柏楊因肺炎並呼吸衰竭住進新店耕莘醫院,其間兩度因情況危急而被送進加護病房。據主治醫生林恆毅表示,由於年紀大了,柏楊已經不能接受『侵入性』治療,只能臥床休養,「每天睡覺時間很長,醒來的時間不多。」

  目前正住在加護病房的柏楊只能靠機器幫忙呼吸,身上插著氧氣及呼吸輔助器管。除了行動不便,他講話也相當吃力,大多數時候只能以點頭、搖頭作出微弱的回應。據報導,隨侍在側的夫人張香華已向相關單位申請,希望讓柏楊在大陸的子女到臺灣探視。

  贈書阿九 憂欣交集

  不過,4月16日這天,柏楊的情況卻有些「反常」。

  「平常我們看他(柏楊),他都是眼睛眯著,今天看到馬英九,(柏楊)突然間眼睛張那麼大,然後還會拱手,這是他生病以來精神最好的一次。」張香華最近一直守在醫院,對老人任何一絲變化都很敏感。

  馬英九來訪這天,柏楊儘管嘴巴開開合合想說些什麼,但始終沒有力氣說話,只費力地做出恭喜的手勢。馬英九趕忙回應:「謝謝!謝謝!我會好好幹的,請您放心,不會辜負您的期望」,並緊握住他的手,像是多年老友一樣。

  看到馬英九送來鮮花及水果,柏楊透過友人,回贈《柏楊品三國》及《柏楊品秦隋》兩本著作。張香華說,柏楊把中國史上最短命的王朝秦、隋放在一起品評,是想探討為何得到政權還會失去?他把著作贈馬,就是盼其以史為鑑。

  耄耋老人 心系時局

  當年封筆時,在《柏楊曰》自序中,柏楊寫道:不為君王唱讚歌,而只為蒼生說「人」話。如今,儘管病魔纏身,肉體病苦不堪,但柏楊對人間愛憎是非等大原則,仍然是壁壘分明、半點也不含糊。

  去年年底,因陳水扁大肆宣揚「戒嚴說」,對時局感到憤懣的老人不顧年齡和身體狀況,拒絕進食,還一度為此患上抑鬱症。

  今年農曆大年初一馬英九登門拜訪柏楊時,柏楊在病榻「說話力氣薄弱、數度咳嗽」的情況下,仍然斷斷續續對馬英九表示:「臺灣最可怕的是鬥爭、無是非、無廉恥。」

  柏楊希望馬英九身邊有個「魏徵」型的人物。於是送上自己過去寫資治通鑑的魏徵、唐太宗等篇章影本,還特別提醒馬,身邊要有魏徵型的人物,心才不會變得醜陋。柏楊甚至已經幫馬英九選好了「魏徵」的人選,去年老人絕食抗議期間,馬英九陣營副手蕭萬長前來探望,柏楊語重心長:「你不可以退休,退休就完了,臺灣就託付給你了。」

  4月1日,漫畫作者戴雅如帶著柏楊名著《醜陋的中國人》漫畫版完稿來到柏楊的病房。戴著呼吸器的柏楊不能言語,閉著眼睛。戴雅如問他,到底畫得好不好?柏楊忽然睜大眼睛,看了畫上的自己,點了一下頭。柏楊家人說,他是想抓緊一切時間奪回生命時光,完成晚年心願:將作品漫畫化,讓新生代認識中國文化。

(責任編輯:高瑞)

相關焦點

  • 柏楊:那個敢說真話的柏楊走了(圖)
    他是《醜陋的中國人》的作者  他被稱為「中國臺灣的魯迅」  他的傳奇人生後人無可複製  柏楊臨終子女未全部到場  據悉,柏楊於今年2月24日因吸入性肺炎住進耕莘醫院柏楊的小女兒佳佳4月28日才離開中國臺灣返回澳洲,而其在西安的長女郭素華目前正趕辦赴臺手續。柏楊結過五次婚,有五個子女,但他一生中最大的遺憾就是親情的缺失。而在其臨終時,其子女也並未完全陪伴在側,這也是親朋好友為之扼腕嘆息的事情。  柏楊2006年因身體原因宣布封筆,去年12月底,長期臥病在床的柏楊得了抑鬱症,一度拒絕進食(本報曾經報導)。
  • 圖:臺北「馬王會」交換對臺灣時局意見
    圖:臺北「馬王會」交換對臺灣時局意見 2007年08月03日 08:31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柏楊生前立遺願:骨灰灑在綠島海面(圖)
    柏楊生前立遺願:骨灰灑在綠島海面(圖) 2008年04月29日 15:38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中新網4月29日電 知名作家柏楊今天
  • 柏楊骨灰漂撒綠島海域 完成其生前遺願(圖)
    柏楊骨灰漂撒綠島海域 完成其生前遺願(圖) 2008年05月18日 09:25 來源:中國新聞網 柏楊骨灰被撒在他最鍾愛的綠島海域。(圖:臺灣《聯合報》)   中新網5月18日電 「爸爸很高興了」、「柏楊再見!」
  • 蔣經國:毀了浪漫柏楊 造就了醬缸柏楊
    1949年,柏楊跟隨國民黨敗退的路線一路南下到上海,機緣巧合,孑然一身的他最終跟著「老長官」吳文義一路到臺灣。初到臺灣的柏楊歷經坎坷,人海茫茫,舉目無親;其後因收聽北京電臺的廣播,被稱「匪諜」而入獄。也是在臺灣,29歲的柏楊與第三位妻子齊永培結合,並喜獲二子城城與恆恆,「我們曾經過了三四年的平靜日子,永培樸實、勤勞、節儉」,柏楊回憶,但「兩個人的性格發生嚴重衝突」,他總結,「這是一個錯誤的婚姻」。
  • 臺灣綠島監獄擬變身旅館 柏楊曾想好廣告標語(圖)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中國臺灣網8月3日消息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當局「交通部」與「觀光局」有意仿效美國「惡魔島」監獄,將綠島文化園區中的「技職訓練所」改建為「監獄旅館」,成為營銷綠島觀光的賣點。臺當局「交通部長」毛治國上周與「立委」及「觀光局」官員前往綠島視察,參觀了當初囚禁作家柏楊、前民進黨主席施明德等人的綠洲山莊及附近的綠島技能訓練所。
  • 臺灣作家柏楊逝世十周年 親朋好友齊聚紀念
    新華社臺北4月29日電(記者石龍洪、陳鍵興)「刀筆如削氣如虹」「不畏強權為蒼生」……4月29日是臺灣作家柏楊逝世十周年紀念日,臺灣文學界、出版界及其親朋好友齊聚臺北,紀念緬懷這位作家的一生。柏楊原名郭定生,祖籍河南輝縣,1920年生於河南開封,1949年前往臺灣。他的作品內容深刻,文筆犀利,涉獵廣博,在海內外擁有眾多讀者和較大影響力。當日,「十年回首憶柏楊」紀念特展、柏楊精神的跨世代對話講座在此間舉辦,展出柏楊經典創作軌跡,包含十年小說、十年雜文、十年牢獄、十年歷史等部分。
  • [視頻]臺灣作家柏楊生前遺願:骨灰灑在綠島海面
    進入[新聞60分]>>    CCTV.com消息(新聞60分):知名作家柏楊29日凌晨在臺灣病逝,享壽八十九歲。當地媒體報導,柏楊的遺體將被火化,遵照他生前的遺願,骨灰將灑在綠島附近海面。
  • 紀念柏楊先生百年誕辰,《柏楊版資治通鑑》出版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張叢博 2020年3月7日,是柏楊先生百年誕辰,人民文學出版社隆重推出了《柏楊版資治通鑑》。為了紀念這位在華人讀者中擁有廣泛影響力的作家,人民文學出版社還特別邀請各方嘉賓,舉辦一系列網絡直播活動,希望從多個方面給讀者介紹柏楊先生的生平和文化成就。
  • 臺灣著名作家柏楊的骨灰今天撒入綠島附近海域
    中國臺灣網5月17日消息 臺灣著名作家柏楊日前病逝,家屬遵照其生前遺願,今天將他的骨灰撒入臺灣綠島附近海域,希望後世將繼續推動他的理念。 據臺「中廣新聞網」報導,柏楊的妻子張香華及子女等30多位親友,帶著柏楊的骨灰搭船出海,雖然心中不舍,但是依然遵照其遺願,把他的骨灰撒在綠島附近海域。
  • 聽柏楊談以史為鑑
    我那次赴臺北訪問的臺灣十大文化名人,包括散文家兼詩人余光中,文物書畫家秦孝儀,臺灣第一制聯高手張佛千,女小說家李昂,曹又方,電臺主持人羅蘭,電影明星胡因夢,漫畫家蔡志忠等。其中排在第一位便是我敬仰已久的柏楊先生。我早在飛赴臺北前,就託朋友把信轉給了柏楊先生,一到臺北,我便和他通了電話,話筒裡傳來他河南腔的國語聲音:「歡迎你到臺北來訪問。」
  • 臺灣作家柏楊先生魂歸故土 劉懷廉參加儀式
    9月12日,一代人文大師、臺灣著名作家柏楊先生的骨灰在新鄭市的福壽園陵園入土。柏楊先生紀念銅像揭幕儀式同期舉行。省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劉懷廉等參加了柏楊紀念銅像落成揭幕儀式。  柏楊原名郭定生,筆名柏楊,祖籍河南輝縣,1920年生於開封通許縣,是著名的人文大師,在海峽兩岸同胞和世界華人中享有較高聲譽。
  • 柏楊葬禮將於14日舉行 骨灰拋撒綠島海面
    知名作家柏楊四月二十九日凌晨一時十二分,病逝於臺灣新店耕莘醫院,享壽八十九歲。據「中央社」報導,柏楊二月二十四日因肺炎並呼吸衰竭住進加護病房,三月十九日轉入普通病房,後來又因胃部問題進行「胃造廔」手術,再次住進加護病房,四月十二日才轉普通病房,以氧氣及呼吸輔助器治療。柏楊,1920年出生於河南,畢業於東北大學,曾任自立晚報副總編輯及公立藝專教授。柏楊著作等身,知名作品包括《醜陋的中國人》、《中國人史綱》、《柏楊版資治通鑑》等。資料圖為柏楊和他的漫畫形象。
  • 《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鑑》遭侵權
    本報訊 由萬卷出版公司出版的《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鑑》日前舉行新書發布會。據該書責任編輯介紹,該書以臺灣遠流版(原版)為基礎進行編校,是目前大陸地區唯一真實還原柏楊譯著的版本。圖書書名的設計,採用了柏楊先生譯著《資治通鑑》過程中的原稿手書。此次推出的《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鑑》是該書出版至今全球銷量突破1000萬冊的紀念版。
  • 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鑑
    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鑑(全72冊) 柏楊誕辰一百周年紀念,電子書首次發售,用現代人視角看透歷史成敗因果。 【 編輯推薦 】 ◆《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鑑》,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讀的歷史經典。 ◆以史為鑑,知興替,明得失。柏楊耗時十年,將《資治通鑑》譯成現代語言,讓一部原本只供帝王將相閱讀的史書,飛入尋常百姓家。
  • 86歲老作家憶柏楊二三事:手稿、骨灰終回大陸
    左起:周明、張香華、柏楊。出版社供圖中新網北京3月13日電 (記者 應妮)今年是著名作家柏楊誕辰一百周年,86歲的老作家周明日前在網絡直播中回憶與柏楊夫婦交往點滴。在他的提議下,柏楊部分骨灰得以返回大陸。
  • 臺灣著名的歷史學家柏楊:我們的國家只有一個,那就是中國
    柏楊是中國臺灣著名的學者,他一生沒有得到任何文憑,他只有通過偽造假學歷證件去上大學,但是卻被臺灣的教育部「永遠開除學籍」。1968年,他因「大力水手事件」,被關押了10年。在獄中,他寫下了《中國人史綱》、《中國歷代帝王皇后親王公主世系》、《中國歷史年表》三部書稿。
  • 揭秘|和柏楊有關的文壇二三事
    我的視頻講話內容如下——柏楊的雜文的尖銳如匕首,無疑是臺灣的魯迅,但他可能比魯迅對不合理社會制度的體驗更深刻。因為魯迅沒有坐過牢,他坐過九年牢;他的《醜陋的中國人》在今天看來也具有深刻現實意義。搭建文學橋梁柏楊的回憶錄《家園》,是寫他1988年第一次踏足中國大陸的經歷和感受。其中兩章《中國大陸作家文學大系》和《捐門坎》的內容與筆者有關。事因柏楊有一次來港,談起大陸開放後,湧現一群新銳的作家,臺灣讀者諱莫如深,所以他表示要主編一套大陸文學叢書,並希望我協助代組稿。
  • 巴拿馬與臺灣「斷交」,蔡當局應對國際時局有最起碼的認知
    巴拿馬與臺灣「斷交」,蔡當局應對國際時局有最起碼的認知 且十/中國臺灣網 2017-06-14 09:58
  • 柏楊夫人籤售柏楊「醬缸」
    信報訊(記者趙明宇)今天下午14時,柏楊夫人、著名「國際桂冠」詩人、翻譯家張香華女士將出現在北京圖書大廈一層東廳,在現場為讀者籤售柏楊的作品《醬缸:千年難醒的噩夢》。  醬缸文化是柏楊對傳統文化中黑暗腐朽處最傳神的總結,這是一種發自良心的肺腑諍言。柏楊坦言:我只是指出我們的文化和社會病在哪裡,卻沒能力去治病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