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經國:毀了浪漫柏楊 造就了醬缸柏楊

2020-12-23 手機鳳凰網

1949年,柏楊跟隨國民黨敗退的路線一路南下到上海,機緣巧合,孑然一身的他最終跟著「老長官」吳文義一路到臺灣。初到臺灣的柏楊歷經坎坷,人海茫茫,舉目無親;其後因收聽北京電臺的廣播,被稱「匪諜」而入獄。

也是在臺灣,29歲的柏楊與第三位妻子齊永培結合,並喜獲二子城城與恆恆,「我們曾經過了三四年的平靜日子,永培樸實、勤勞、節儉」,柏楊回憶,但「兩個人的性格發生嚴重衝突」,他總結,「這是一個錯誤的婚姻」。

其間,柏楊加入由蔣經國創建的「救國團」,「救國團」被外人稱為「太子門下」,「從此,大家把我歸類為蔣經國的人」,柏楊自述;但同時,他在「中國青年寫作會」任總幹事,除上班時候外,都在寫他的反映當時臺灣民生不易的小說。

1958年冬天,任「救國團」高級職員(副組長)的柏楊認識了靜宜英語專科學校學生、中興大學教授倪渭卿之女倪明華,這場愛情,使柏楊「跟永培仳離,和整個社會作對」。

柏、倪二人組建了一個平靜的小家庭,婚後第二年,女兒佳佳出生,此前,所有的孩子早與柏楊疏遠,佳佳成為當時的柏楊「唯一的親情慰藉」。為維持家庭,他始以「柏楊」之筆名進行雜文創作,持續十年,其間結識了生死相交的美國匹茲堡大學物理學博士孫觀漢先生與讀者陳麗真。

但惡運從天而降。1967年夏天,柏楊接下《中華日報》家庭版翻譯《大力水手》漫畫,有一幅畫的是波派和他的兒子流浪到一個島上,父子競選總統,發表演說,開場時,波派說,「Fellows……」,這個詞,被柏楊信手拈來,譯成「全國軍民同胞們」,此為當時蔣介石發言中常見的對民眾的稱呼,留下聯想空間。1967年1月2日,《中華日報》刊出這幅漫畫,最終觸怒臺灣當局,以「侮辱元首」、「通匪」等罪名於當年3月4日,從家中「帶走」柏楊。

因言獲罪的柏楊當時對蔣經國仍心存幻想,他在給倪明華的信中一度提及,「蔣經國主任是非必明」。在被調查局調查時,柏楊的口供「無法使特務們滿意」,最悽慘之時,他曾遭毒打、誘供;他並不清楚自己犯了何罪,看到起訴書後,終於明白,「蔣經國要殺我」。

入獄後,倪明華終與柏楊勞燕分飛,兩人結束十年婚姻,柏楊為此曾絕食21天。他感悟,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來時各自飛,「現在什麼都沒有了,過去四十年,只是一場漫長的夢」。

入獄是考驗,亦是分水嶺,至此柏楊對政治、世相、人情冷暖等均有了不同的領悟。

長達9年26天的身居囹圄,在簡陋的牢房中,柏楊開始寫史,他堅持完成《中國歷代帝王皇后親王公主世系》、《中國歷史年表》及《中國人史綱》三部書稿,他在狹小的天地中構思,「我建立我自己最基本的史觀,就是我為小民寫史,而不是為帝王將相寫家譜;我想突破兩千年以來被視為正統的、以朝代為單元的體裁」。

出獄時,別的獄友「不希望把黴氣帶回家」,柏楊卻是把每一樣有監獄標誌的東西,都當作珍貴的紀念品,「小心翼翼地裝進行李袋」。

 

相關焦點

  • 柏楊夫人籤售柏楊「醬缸」
    信報訊(記者趙明宇)今天下午14時,柏楊夫人、著名「國際桂冠」詩人、翻譯家張香華女士將出現在北京圖書大廈一層東廳,在現場為讀者籤售柏楊的作品《醬缸:千年難醒的噩夢》。  醬缸文化是柏楊對傳統文化中黑暗腐朽處最傳神的總結,這是一種發自良心的肺腑諍言。柏楊坦言:我只是指出我們的文化和社會病在哪裡,卻沒能力去治病救人。
  • 醬缸與藥方: 由柏楊說到魯迅
    柏楊對中國傳統文化和現實的批判性總結,借用了「醬缸」的意象,顯示出很強的概括力和豐富的隱喻性。在《醬缸特產》一文中,他對「醬缸」做了一個定義:「夫醬缸者,侵蝕力極強的渾沌而封建的社會也。也就是一種奴才政治,畸形道德,個體人生觀,和勢利眼主義,長期斵喪,使中國人的靈性僵化,和國民品質墮落的社會。」
  • 我們還沒走出柏楊的"文化醬缸"
    我們還沒走出柏楊的"文化醬缸" 2008年04月30日 09:48 來源:新京報 說到底,我們依然沒有走出柏楊所定義的那個「文化醬缸」。這也是柏楊值得讓人懷念的地方。  那個叫柏楊的老頭子死了。掛在MSN上,有人特意來告訴這消息。看來,還有人記得這位孤島文化鬥士。不過,想必也不多吧。特別是現在那些80、90後們,能說得上郭衣洞這名字,又大致了解什麼是「大力水手案」,簡直算得上少年才俊了。  還是很懷念閱讀柏楊的時光,雖然這僅僅對於個人而言。
  • 柏楊《中國人史綱》:我只是想讓中國人扔掉那個「破醬缸」
    柏楊作為五四思想的一個繼承人,他繼承了「五四」以來魯迅等人精神層面的清除工作,把重心放在了對中國傳統文化糟粕的猛烈批判上,他的這種文化觀念的總結,就成為了著名的「醬缸文化」。「醬缸」這個詞的來源,和柏楊的家鄉也有關係。
  • 擺脫「醬缸」文化 柏楊之後中國人能否不再醜陋
    擺脫「醬缸」文化 柏楊之後中國人能否不再醜陋 2008年05月01日 09:21 來源:中青在線-中國青年報   1968年6月,已是島內知名雜文家的柏楊,被當時的臺灣政府羅織罪名判處12年徒刑。坐了9年26天的牢以後,柏楊出獄。之後,他多次要以《醜陋的中國人》為題目作演講,都被取消。1984年,受美國愛荷華大學邀請做短期訪問,柏楊才第一次作了題為「醜陋的中國人」的演講。1985年,《醜陋的中國人》在臺北出版,第二年,大陸出版刪節本。完整版本的《醜陋的中國人》,一直到2004年才在大陸出版。
  • 告慰柏楊 中國人擊碎醬缸從包容反對聲音做起
    告慰柏楊 中國人擊碎醬缸從包容反對聲音做起 2008年05月07日 12:12 來源:新華網 據「中央社」報導,柏楊二月二十四日因肺炎並呼吸衰竭住進加護病房,三月十九日轉入普通病房,後來又因胃部問題進行「胃造廔」手術,再次住進加護病房,四月十二日才轉普通病房,以氧氣及呼吸輔助器治療。柏楊,1920年出生於河南,畢業於東北大學,曾任自立晚報副總編輯及公立藝專教授。柏楊著作等身,知名作品包括《醜陋的中國人》、《中國人史綱》、《柏楊版資治通鑑》等。資料圖為柏楊和他的漫畫形象。
  • 柏楊談醬缸文化:中國人為何對國人不善 對外國人很親切?
    《醬缸震蕩:柏楊再論<醜陋的中國人>》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8年4月出版 何謂醬缸文化?我知道許多來臺灣研習中國文化或專程來作學術研究的外國留學生,常常會以您的作品作為他們的論文報告對象,「醬缸文化」自然是論文裡的第一號大目標。而我一些年紀較輕、喜歡看書的朋友,也經常在見到我時,會很熱烈、興致勃勃地問我,曉不曉柏楊講的「三作牌」「醬缸」是什麼意思?往往一面回答他們的問題,卻一面偷偷地想:一般人描述裡的中國是一個地大物博、物庶民豐,充滿人情味的國家。
  • 柏楊與魯迅評國民劣根性,一個用醬缸一個用染缸,境界高下立見!
    柏楊先生和魯迅先生都曾就國民劣根性作觀察剖析,然二者卻小同大異。柏楊先生以醫生自居,意在揭出病苦,即大多數的中國人,由於在中華民族及其文化這一「發酸發臭」的醬缸中醬得太久,我們的思想和判斷以及視野,都受醬缸的汙染,跳不出醬缸的範圍。在這種長期醬在缸底的情形下,使我們中國人變得自私、猜忌,以致落後到「今天」這種醜陋的地步。應該說,柏楊先生確實一針見血地指出了中華民族的一些醜陋之處。
  • 柏楊《醜陋的中國人》:中國人自古以來就存在的一種「劣根性」
    在柏楊先生看來,中國人是一個受傷很深的民族,不懂得欣賞和讚美,卻十分善於自鬥和阿諛。他還將中國人生活的文化空間比作醬缸,他認為中國人在醬缸中待久了,思維和視野都受到了汙染,並且很難再跳出醬缸的範疇。柏楊先生的文字十分犀利,如刀一般刺入了現實。
  • 對歷史的反省:柏楊談中國「醬缸文化」
    何謂醬缸文化?  我知道許多來臺灣研習中國文化或專程來作學術研究的外國留學生,常常會以您的作品作為他們的論文報告對象,「醬缸文化」自然是論文裡的第一號大目標。而我一些年紀較輕、喜歡看書的朋友,也經常在見到我時,會很熱烈、興致勃勃地問我,曉不曉柏楊講的「三作牌」「醬缸」是什麼意思?往往一面回答他們的問題,卻一面偷偷地想:一般人描述裡的中國是一個地大物博、物庶民豐,充滿人情味的國家。  中國文化也是世界上最優美的文化之一,在哪都無所詬病,為什麼柏楊卻有這麼出乎意料、令人驚奇的認為呢?難道他觀察到了什麼?
  • 聽柏楊談以史為鑑
    其中排在第一位便是我敬仰已久的柏楊先生。我早在飛赴臺北前,就託朋友把信轉給了柏楊先生,一到臺北,我便和他通了電話,話筒裡傳來他河南腔的國語聲音:「歡迎你到臺北來訪問。」我與柏楊約好時間,準時來到他在臺北市郊新店的寓所。柏楊先生的寓所在半山腰上,我叩開門,站在我面前的是一位氣質溫婉而讓人賞心悅目的半百婦人。她就是柏楊先生的太太張香華。
  • 蔣介石也搞「文字獄」,柏楊入獄9年,寫出《中國人史綱》
    讓著名作家柏楊在獄中服刑9年26天,寫出了《中國人史綱》這樣的作品。柏楊,大家可能並不是很熟悉,但《醜陋的中國人》這本書大家肯定讀過、聽過,就是柏楊的代表作。柏楊主要寫小說、雜文,後者成就更高,曾被列為臺灣十大暢銷作家之一,因為到臺灣喜歡針砭時弊,寫一些評論時政的文章,被稱為「臺灣的魯迅」。也因此,為日後被迫害埋下了伏筆。
  • 臺灣著名的歷史學家柏楊:我們的國家只有一個,那就是中國
    柏楊是中國臺灣著名的學者,他一生沒有得到任何文憑,他只有通過偽造假學歷證件去上大學,但是卻被臺灣的教育部「永遠開除學籍」。1968年,他因「大力水手事件」,被關押了10年。在獄中,他寫下了《中國人史綱》、《中國歷代帝王皇后親王公主世系》、《中國歷史年表》三部書稿。
  • 柏楊:那個敢說真話的柏楊走了(圖)
    ,並多次進出加護病房,昨日凌晨1:12,柏楊因呼吸衰竭過世,妻子張香華、大兒子郭本城夫婦、二兒子郭本垣夫婦、自西安趕來的女兒毛毛(崔渝生)與外孫曹晉陽隨侍在旁。柏楊的小女兒佳佳4月28日才離開中國臺灣返回澳洲,而其在西安的長女郭素華目前正趕辦赴臺手續。柏楊結過五次婚,有五個子女,但他一生中最大的遺憾就是親情的缺失。而在其臨終時,其子女也並未完全陪伴在側,這也是親朋好友為之扼腕嘆息的事情。  柏楊2006年因身體原因宣布封筆,去年12月底,長期臥病在床的柏楊得了抑鬱症,一度拒絕進食(本報曾經報導)。
  • 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鑑
    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鑑(全72冊) 柏楊誕辰一百周年紀念,電子書首次發售,用現代人視角看透歷史成敗因果。 【 編輯推薦 】 ◆《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鑑》,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讀的歷史經典。 ◆以史為鑑,知興替,明得失。柏楊耗時十年,將《資治通鑑》譯成現代語言,讓一部原本只供帝王將相閱讀的史書,飛入尋常百姓家。
  • 《柏楊版資治通鑑》寫作背後的故事丨柏楊誕辰100周年
    2020年,是著名作家、歷史學家柏楊誕辰100周年。柏楊本生於11月1日,後來以3月7日——1968年他在臺灣被捕入獄的日子——為自己的生日。十年牢獄之災,對常人而言是難以忍受的苦痛,但柏楊在獄中完成了三部史著《中國歷史年表》《中國歷代帝王皇后親王公主世系錄》《中國人史綱》。
  • 《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鑑》遭侵權
    本報訊 由萬卷出版公司出版的《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鑑》日前舉行新書發布會。據該書責任編輯介紹,該書以臺灣遠流版(原版)為基礎進行編校,是目前大陸地區唯一真實還原柏楊譯著的版本。圖書書名的設計,採用了柏楊先生譯著《資治通鑑》過程中的原稿手書。此次推出的《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鑑》是該書出版至今全球銷量突破1000萬冊的紀念版。
  • 柏楊代表作《曠野》將改編拍成電視劇
    著名作家柏楊因呼吸衰竭在臺北去世,柏楊夫人張香華昨日一直忙著處理柏楊後事,未與媒體接觸。出版柏楊生前主要著作的遠流出版公司昨日公布了柏楊追思會和葬禮安排,遠流出版公司企劃部金多誠小姐表示,柏楊生前好友亦會用特別方式紀念柏楊,已初步計劃舉辦「今天我們很柏楊」的紀念音樂會。
  • 柏楊骨灰將撒綠島海域
    柏楊生前戲稱他的骨灰撒進海裡後,臺灣海峽「不妨就改名為柏楊海峽吧!」如今斯人已矣,憶風趣言談,令人唏噓。 柏楊因罹患吸入性肺炎,住進新店耕莘醫院治療。 柏楊過世時,太太張香華、大兒子郭本城夫婦、二兒子郭本垣夫婦、二女兒毛毛崔渝生、外孫曹晉陽等人都隨侍在側,小女兒佳佳郭本明剛離臺返回澳洲。人在河南的長女郭素萍聞訊後,趕辦手續來臺奔喪。
  • 我與柏楊先生二三事
    誰知道那人竟不卑不亢地自報家門:我是劉柏楊。這一聲低沉的驚雷,驚得我差點從凳子上滾下來。因為我那時候還只敢在村裡牛逼哄哄,而劉柏楊卻是在縣裡牛逼哄哄的人——他是當年《石首文藝》的主編。我這下連他那輛除了鈴兒不響哪裡都響的自行車也不敢小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