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慰柏楊 中國人擊碎醬缸從包容反對聲音做起

2020-12-23 中國新聞網

告慰柏楊 中國人擊碎醬缸從包容反對聲音做起


2008年05月07日 12:12 來源:新華網

發表評論

    知名作家柏楊四月二十九日凌晨一時十二分,病逝於臺灣新店耕莘醫院,享壽八十九歲。據「中央社」報導,柏楊二月二十四日因肺炎並呼吸衰竭住進加護病房,三月十九日轉入普通病房,後來又因胃部問題進行「胃造廔」手術,再次住進加護病房,四月十二日才轉普通病房,以氧氣及呼吸輔助器治療。柏楊,1920年出生於河南,畢業於東北大學,曾任自立晚報副總編輯及公立藝專教授。柏楊著作等身,知名作品包括《醜陋的中國人》、《中國人史綱》、《柏楊版資治通鑑》等。資料圖為柏楊和他的漫畫形象。 中新社發 陳國華 攝

版權聲明:凡標註有「cnsphoto」字樣的圖片版權均屬中國新聞網,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使用。

  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刊登一篇題為《中國如何擊碎「醬缸」? 》的署名文章,作者在文章中指出,告慰柏楊先生最好的方式是對其思想的繼承和實踐。

  文章摘錄如下:

  解剖中國人的國民性,抨擊中國人的醜陋,歷史上除魯迅先生而外,當以柏楊先生為最。他犀利如刀的筆鋒,幾乎令整個中國為之震撼。

  柏楊辭世未遠,中國人還醜陋麼?觀察當下國民性的一個刻度,是正在轟轟烈烈上演的奧運大戲。奧運會無疑是中國的一個機會,是中國跟世界接軌,全面融入現代文明的機會——這或許早已是中國人的共識。然而,奧運不僅給中國帶來機會,同時也帶來考驗和挑戰。

  奧運會最大的考驗,是考驗中國人的風度。從一定意義上說,奧運會毋寧說是一個狂歡節。這個狂歡節並不都是用整齊劃一的歡呼來完成的,也不都是用深情款款的擁抱來完成的,它是屬於全世界的狂歡節,因此不可能只用中國人自己熟悉的方式。這個狂歡節跟所有世界性的狂歡節一樣,會把各個民族的元素,各種文化的元素,都帶入其中。

  而各個民族的元素中,各種文化的元素中,就包涵了質疑的元素,反對的元素。任何戲劇都不可能沒有衝突,奧運會是一場大戲,當然更不可能沒有衝突。衝突本身並不可怕,如果把握得好,調度得好,衝突就只會豐富大戲,而不可能構成對大戲的否定。

  所以,奧運火炬傳遞引出的風波,並不是了不得的事情。物以不齊為美,世界之所以精彩,就在於它的千姿百態。既然中國已決定要融入世界,中國人就要接受世界的千姿百態,就要坦然面對質疑的聲音,反對的聲音。這並不意味著沒有自己的立場。但這種立場的表達不僅應該是堅定的,也應該是得體的。4月19日,華人華僑在巴黎街頭的抗議,成千上萬人的集會,沒有一點囂張,不留下一張紙片,這反倒比喧囂更能讓世界聽到心跳,力量也源自克制。

  而最值得中國人警惕的醜陋,則是面對反對的無能。有些中國人,聽到一點不同聲音就暴跳如雷,就歇斯底裡,必欲除之而後快,這表面上看固然神勇,但實際上只是凸顯不自信與不文明。柏楊先生再三再四強調的人權素養,從根本上說就是尊重質疑、尊重反對的素養。這樣的素養需要學習,而奧運會正好提供了這個學習機會。

  奧運會之於中國因此不僅有歡樂,也會有陣痛。享受歡樂,同時勇於承受陣痛,在陣痛中融合,在陣痛中成長,惟有如此,中國人才有希望告別醜陋,也才有資格告慰柏楊。(笑蜀)

編輯:魏恆】

相 關 報 道

相關焦點

  • 柏楊夫人籤售柏楊「醬缸」
    信報訊(記者趙明宇)今天下午14時,柏楊夫人、著名「國際桂冠」詩人、翻譯家張香華女士將出現在北京圖書大廈一層東廳,在現場為讀者籤售柏楊的作品《醬缸:千年難醒的噩夢》。  醬缸文化是柏楊對傳統文化中黑暗腐朽處最傳神的總結,這是一種發自良心的肺腑諍言。柏楊坦言:我只是指出我們的文化和社會病在哪裡,卻沒能力去治病救人。
  • 柏楊《中國人史綱》:我只是想讓中國人扔掉那個「破醬缸」
    柏楊作為五四思想的一個繼承人,他繼承了「五四」以來魯迅等人精神層面的清除工作,把重心放在了對中國傳統文化糟粕的猛烈批判上,他的這種文化觀念的總結,就成為了著名的「醬缸文化」。「醬缸」這個詞的來源,和柏楊的家鄉也有關係。
  • 醬缸與藥方: 由柏楊說到魯迅
    柏楊對中國傳統文化和現實的批判性總結,借用了「醬缸」的意象,顯示出很強的概括力和豐富的隱喻性。在《醬缸特產》一文中,他對「醬缸」做了一個定義:「夫醬缸者,侵蝕力極強的渾沌而封建的社會也。也就是一種奴才政治,畸形道德,個體人生觀,和勢利眼主義,長期斵喪,使中國人的靈性僵化,和國民品質墮落的社會。」
  • 擺脫「醬缸」文化 柏楊之後中國人能否不再醜陋
    擺脫「醬缸」文化 柏楊之後中國人能否不再醜陋 2008年05月01日 09:21 來源:中青在線-中國青年報   1968年6月,已是島內知名雜文家的柏楊,被當時的臺灣政府羅織罪名判處12年徒刑。坐了9年26天的牢以後,柏楊出獄。之後,他多次要以《醜陋的中國人》為題目作演講,都被取消。1984年,受美國愛荷華大學邀請做短期訪問,柏楊才第一次作了題為「醜陋的中國人」的演講。1985年,《醜陋的中國人》在臺北出版,第二年,大陸出版刪節本。完整版本的《醜陋的中國人》,一直到2004年才在大陸出版。
  • 柏楊談醬缸文化:中國人為何對國人不善 對外國人很親切?
    《醬缸震蕩:柏楊再論<醜陋的中國人>》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8年4月出版 我知道許多來臺灣研習中國文化或專程來作學術研究的外國留學生,常常會以您的作品作為他們的論文報告對象,「醬缸文化」自然是論文裡的第一號大目標。而我一些年紀較輕、喜歡看書的朋友,也經常在見到我時,會很熱烈、興致勃勃地問我,曉不曉柏楊講的「三作牌」「醬缸」是什麼意思?往往一面回答他們的問題,卻一面偷偷地想:一般人描述裡的中國是一個地大物博、物庶民豐,充滿人情味的國家。
  • 我們還沒走出柏楊的"文化醬缸"
    我們還沒走出柏楊的"文化醬缸" 2008年04月30日 09:48 來源:新京報 說到底,我們依然沒有走出柏楊所定義的那個「文化醬缸」。這也是柏楊值得讓人懷念的地方。  那個叫柏楊的老頭子死了。掛在MSN上,有人特意來告訴這消息。看來,還有人記得這位孤島文化鬥士。不過,想必也不多吧。特別是現在那些80、90後們,能說得上郭衣洞這名字,又大致了解什麼是「大力水手案」,簡直算得上少年才俊了。  還是很懷念閱讀柏楊的時光,雖然這僅僅對於個人而言。
  • 對歷史的反省:柏楊談中國「醬缸文化」
    而我一些年紀較輕、喜歡看書的朋友,也經常在見到我時,會很熱烈、興致勃勃地問我,曉不曉柏楊講的「三作牌」「醬缸」是什麼意思?往往一面回答他們的問題,卻一面偷偷地想:一般人描述裡的中國是一個地大物博、物庶民豐,充滿人情味的國家。  中國文化也是世界上最優美的文化之一,在哪都無所詬病,為什麼柏楊卻有這麼出乎意料、令人驚奇的認為呢?難道他觀察到了什麼?
  • 柏楊《醜陋的中國人》:中國人自古以來就存在的一種「劣根性」
    柏楊先生因為這部作品,既受到了許多人的稱讚,甚至將他與魯迅先生相提並論,同時,他也受到了許多人的批判,認為他將一部分中國人的醜陋加之於全部中國人之上,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懦夫。那麼,柏楊先生寫下《醜陋的中國人》一書,究竟是什麼心態呢?
  • 柏楊與魯迅評國民劣根性,一個用醬缸一個用染缸,境界高下立見!
    柏楊先生以醫生自居,意在揭出病苦,即大多數的中國人,由於在中華民族及其文化這一「發酸發臭」的醬缸中醬得太久,我們的思想和判斷以及視野,都受醬缸的汙染,跳不出醬缸的範圍。在這種長期醬在缸底的情形下,使我們中國人變得自私、猜忌,以致落後到「今天」這種醜陋的地步。應該說,柏楊先生確實一針見血地指出了中華民族的一些醜陋之處。
  • 蔣介石也搞「文字獄」,柏楊入獄9年,寫出《中國人史綱》
    讓著名作家柏楊在獄中服刑9年26天,寫出了《中國人史綱》這樣的作品。柏楊,大家可能並不是很熟悉,但《醜陋的中國人》這本書大家肯定讀過、聽過,就是柏楊的代表作。柏楊主要寫小說、雜文,後者成就更高,曾被列為臺灣十大暢銷作家之一,因為到臺灣喜歡針砭時弊,寫一些評論時政的文章,被稱為「臺灣的魯迅」。也因此,為日後被迫害埋下了伏筆。
  • 蔣經國:毀了浪漫柏楊 造就了醬缸柏楊
    也是在臺灣,29歲的柏楊與第三位妻子齊永培結合,並喜獲二子城城與恆恆,「我們曾經過了三四年的平靜日子,永培樸實、勤勞、節儉」,柏楊回憶,但「兩個人的性格發生嚴重衝突」,他總結,「這是一個錯誤的婚姻」。1958年冬天,任「救國團」高級職員(副組長)的柏楊認識了靜宜英語專科學校學生、中興大學教授倪渭卿之女倪明華,這場愛情,使柏楊「跟永培仳離,和整個社會作對」。
  • 臺灣著名的歷史學家柏楊:我們的國家只有一個,那就是中國
    1985年,他寫下了《醜陋的中國人》,在當代華人世界中廣泛流傳。《中國人史綱》是柏楊最著名的著作之一,全書近八十萬字的篇幅,講述和評論了從盤古開天地的神話時代到二十世紀第一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的整部中國歷史。文字舒展漂亮,如行雲流水;評論尖銳深刻,可洞幽燭微。該書是是平民治史的一個高度,在將歷史寫得精彩好看又不乏深刻洞見方面,至今無人可以逾越,甚至可以說,連個堪稱及格的競爭者都沒有。
  • 20年後再來看《醜陋的中國人》,事實比文字更具說服力
    本書中,柏楊抓住「中國人的劣根性」,不遺餘力地描寫中國人在生活、為人、社交等方面的種種醜惡,可想而知,引起了廣泛的討論和爭論。誇誇其談的人使他達到了魯迅的高度,而駁的人認為偏頗,是懦夫的行為。今天跨過一個世紀,再過20年再來看這本書,究竟是犀利還是偏見?而我們可以從中得到什麼?事實上常常比文字更有說服力。
  • 《柏楊版資治通鑑》寫作背後的故事丨柏楊誕辰100周年
    2020年,是著名作家、歷史學家柏楊誕辰100周年。柏楊本生於11月1日,後來以3月7日——1968年他在臺灣被捕入獄的日子——為自己的生日。十年牢獄之災,對常人而言是難以忍受的苦痛,但柏楊在獄中完成了三部史著《中國歷史年表》《中國歷代帝王皇后親王公主世系錄》《中國人史綱》。
  • 《醜陋的中國人》賣斷貨 柏楊葬禮14日低調舉行
    記者今早從成立柏楊治喪委員會的臺灣遠流出版社獲悉,柏楊的葬禮將於5月14日低調舉行。5月14日上午舉行家祭之後,下午將在臺北濟南教會的教堂裡為柏楊舉行「安息禮拜」活動,教堂有300個座位,不發請柬,柏楊家人只在報紙上發訃告。  骨灰將撒綠島附近海面  海內外各界名流屆時會到場共同紀念這位標誌性的文化巨匠。柏楊的葬禮具體到場人員名單,柏楊外孫曹晉陽表示不便透露。當日紀念活動結束後,柏楊的遺體將被送去火化。
  • 聽柏楊談以史為鑑
    其中排在第一位便是我敬仰已久的柏楊先生。我早在飛赴臺北前,就託朋友把信轉給了柏楊先生,一到臺北,我便和他通了電話,話筒裡傳來他河南腔的國語聲音:「歡迎你到臺北來訪問。」我與柏楊約好時間,準時來到他在臺北市郊新店的寓所。柏楊先生的寓所在半山腰上,我叩開門,站在我面前的是一位氣質溫婉而讓人賞心悅目的半百婦人。她就是柏楊先生的太太張香華。
  • 飛出醬缸,我們都是外星人
    柏楊說,社會是個大醬缸。外星人奇卡看來,人類是垃圾。可是,高貴、超能、純潔的外星人,掉到人類之中,就再也高貴、超能、純潔不起來。醬缸和垃圾的薰陶之力,無人能擋,外星人也不行。醬缸之力,來自兩端,鞭子端和香蕉端。讓你做的,你做了,就給香蕉。不讓你做的,你做了,就挨鞭子。從古到今,從中到外,所有規矩都是這樣立起來的,一缸一缸的醬湯也是這樣熬成的。
  • 柏楊《中國人史綱》的氣度,看老爺子對歷史的吐槽充滿了樂趣
    在這幾本必讀的史書之外,個人覺得柏楊的《中國人史綱》應該也列入必然書目,因為這本書雖然被一些人認為不值得,但是普通人並不需要學究般的深入,而是需要對於中國歷史有個通識理解。柏楊的這本《中國人史綱》就擺在我們面前了。雖然說過去的每一秒鐘都成為了歷史,常規來說,至少是一代人的時間才能稱以前為歷史,有一種說法就是不為生者立傳,差不多也暗合了這種歷史記述方式了。
  • 柏楊《中國人史綱》:歷史告訴你,為什麼人性的弱點難以克服
    最近紀念柏楊先生誕辰100周年的新版《中國人史綱》在國內上市了。柏楊先生是著名作家,留下了歷史、小說、雜文、通鑑等多部著作。他始終站在人民的角度書寫歷史,尤其擅長剖析人性,他一生主張「不為君王唱讚歌,只為蒼生說人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