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海南省東北部的文昌,作為海南三大歷史古邑之一,文昌曾有過紫貝、武德、平昌這些名字,公元627年,平昌改名為文昌,再到1995年撤縣建市,改稱文昌市。
文昌好山好水好風光,這裡有"瓊東第一峰"、"奇峰秀天下"之稱的銅鼓嶺;還有被譽為"中國大堡礁"的雲龍灣海底自然公園(珊瑚噍);有濱海椰林風光獨特的椰林灣;有風光旖旎的高隆灣;有神奇迷人的馮家灣;有"稀世海上森林公園"——八門灣紅樹林;有"亞洲第一塔"的木蘭燈塔;有古色古香的孔廟;還有勝似仙境的七洲列島。
文昌,作為海南閩南文化的發源地,飲食文化也非常的豐富多彩,當地的特色美食有潭牛文昌雞、文昌全家福、重興赤燒、錦山煎堆、春光椰子糖、黃燈籠辣椒醬、椰子船、鳳會糯米花、會文信封餅、蓬萊粽子、花生餅、海鮮宴等。
鋪前馬鮫魚
馬鮫魚,文昌人稱其為「黑魚」,是深海野生魚,海南主產深海大馬鮫魚的漁港便是鋪前港。鋪前陳氏先祖明公,因獨好馬鮫魚,故人稱「黑魚祖」,其於萬曆年間(公元一五八五年)在崖州任直屬五品官,曾以秘制馬鮫魚獻於萬曆帝,神宗大悅,封為貢品。推薦吃法是香煎馬鮫魚。
白切文昌雞
文昌雞乃海南四大名菜之首,也是粵菜系裡的經典名菜,新加坡的國菜海南雞飯便是由文昌雞飯改良而來。文昌雞肉質滑嫩,皮薄骨酥,肥而不膩,香味甚濃。白切文昌雞是最傳統的吃法,白切做法對食材的要求非常高,對烹調技藝的要求也很高。
糟粕醋
糟粕醋是文昌市鋪前鎮的一種傳統民間小吃,採用民間釀酒過程中產生的酒糟發酵產生的酸醋作為湯料,外加蔬菜(如石蔥)、海菜、動物內臟(如牛腩)、脆骨、蟹籽、蚵類等做成的一種小吃。輔料配以辣椒、糖、味精、蒜末等。味道微辣酸甜可口,可作為餐前開胃小吃、或者正餐時食用。
海膽
海膽位列「龍樓四寶」之首,以肉質嫩滑鮮美而著稱。龍樓的很多海鮮店,都以海膽為招牌菜,吸引著國內外的食客們。海膽的製作方法主要為清蒸海膽、海膽炒飯,而清蒸海膽則最能呈現出海膽原汁原味的鮮美。
珍珠馬蹄
椰子雞火鍋必點菜品之一,珍珠馬蹄,又名荸薺,其形狀如珍珠般大小。軟糯香口,就算煮很久也不會爛。在三亞乃至海南吃椰子雞,是必備菜品。
頭盤菜
文昌的酒席最令人稱道的菜餚當屬頭盤菜。在文昌,這道菜在酒席上是必不可少的一道重頭菜。不同的師傅在選用材料上往往有些差別,但一般都離不開幹蝦米、幹魷魚、豬瘦肉、幹豬皮、葫蘆瓜、幹金針菇、小蔥、新鮮茶樹菇、青椒、紅蘿蔔、冬菇、木耳、洋蔥、西芹、香腸、腐竹等16種原料。
會文三角留
這種風味小吃以會文的三角樓最為有名,會文當地有多家茶店以現做現賣的「三角樓」而名聲在外,這些茶店多分布於會文鎮的瓊文中學附近和老集市一帶。一壺壺清新淡雅的茶水,再配上一個個新鮮出爐的三角餾,這種口感實在是沁人心扉!
抱羅粉
抱羅粉因盛起文昌市的抱羅鎮得名, 其粉身比「海南粉」略粗,瓊北各地稱之為「粗粉湯」。真正的抱羅粉顏色呈半透明狀,軟而韌,有入口即化,但又有嚼勁的感覺,和粗粉不同的是,粗粉比較脆,而且不像抱羅粉那麼柔軟,但因為文昌縣抱羅鎮所產的最出名,抱羅粉的名字就叫開了。
文昌人歷來建房造屋有繪製壁畫的習俗。壁畫取材廣泛,鄉土氣息濃鬱。人們最喜歡在住宅裡繪畫民間流傳的吉祥物,如在正廳橫廊裡常畫得有像徵喜上眉梢的「喜鵲登梅」;象徵高尚品德的松、竹、梅;意喻金玉滿堂的「金魚和海棠」,表示連年有餘的「蓮花和鯉魚」等。
這些壁畫的色彩經久不褪,主要是在於顏料的配製上。過去民間壁畫藝人採用的顏料是一種山坡上拾來的具有自然色的粉石,用米酒、赤糖配製調勻而成,隨著人們生活的不斷改善,建房很講究裝飾,民間壁畫藝人為了適應這種形勢,除了在題材、構圖、表現手法等方面,既繼承傳統的丹青高枝,又有創新,此外,還在顏色上下功夫,採用廣告顏料和大紅、孔雀藍等,所繪製的壁畫色彩更加鮮豔悅目。
*本文圖片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