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種疫苗是預防破傷風最佳方式
最科學、最安全、最有效、最省錢
保健時報記者 楚超
平時大人幹活、孩子玩耍難免出現外傷,外傷難免會造成感染,這種感染後就有可能患破傷風,那後果有多嚴重呢?大家都聽說過外傷會造成破傷風,那麼出現外傷之後應該如何處理才能避免感染破傷風呢?預防破傷風最有效的手段是什麼?
4月15日,在中華預防醫學會、中華預防醫學會疫苗與免疫分會主辦,保健時報社、科界協辦的「2020中華預防醫學會預防接種科普雲講堂」上,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急診科副主任、創傷救治中心副主任王傳林對破傷風的正確預防進行了講解。
老人兒童破傷風死亡率近100%
什麼是破傷風?王傳林介紹說:「破傷風是由破傷風梭狀芽孢桿菌,簡稱破傷風梭菌,經過皮膚或黏膜破口進入人體,在缺氧環境下繁殖並分泌毒素,從而引起的一種中毒性疾病。破傷風屬於感染性疾病而非傳染病。」
其中,盲道傷、傷口內有異物殘留或者傷口土壤汙染和動物咬傷更加容易感染破傷風。王傳林舉了接診時遇到的兩個例子:「一位牧民拿鐮刀割草,手被鐮刀劃破,抓一把土止血,一周後出現了破傷風症狀。這是因為表面癒合了,但土上帶的破傷風梭菌進了體內,在封閉缺氧的環境中繁殖。還有一位果農,面部被果樹樹枝劃傷,雖然血止住了,但後來也出現了破傷風症狀。因為樹枝上的一個小刺留在了傷口裡,這個異物造成了感染。還要提醒大家的是,動物咬傷導致破傷風的風險極高,人們都知道被動物咬傷要防狂犬病,同時也必須要防破傷風。」
據統計,全球全人群破傷風病死率為30%~50%,但重症破傷風特別是老人、兒童感染破傷風的不進行醫療幹預則病死率可接近100%。「當然假如進行積極治療,破傷風的病死率可以降到10%左右,但這個比例也是很高的。而且患者即便治癒,但在治療途中要受很多罪,要花很多錢。所以破傷風必須以預防為主。」王傳林強調。
破傷風潛伏期一般為3~21天
破傷風是如何感染人體的呢?王傳林說,土壤、人畜糞便、被汙染的水以及空氣塵埃裡存在著大量細菌,其中就包括破傷風梭菌。破傷風梭菌進入人體有3個途徑:1.外傷傷口;2.沒有外傷傷口但是有皮膚破損,如糖尿病足導致的皮膚破潰,皮膚感染癤腫等;3.黏膜破口,如結腸穿孔等。只要皮膚或黏膜有破口,破傷風梭菌就有可能侵入人體。
破傷風梭菌侵入人體之後,在缺氧環境下繁殖,分泌毒素,毒素進入大腦,導致調節肌肉舒張的中樞神經不工作了,造成全身骨骼肌肌肉表現出只收縮不舒張。而破傷風梭菌進入破口進行繁殖以及分泌毒素的時間過程,就是破傷風的潛伏期。這個潛伏期一般是3~21天。如果破口汙染很嚴重或離大腦很近,也有可能1天之內就會發病。
「潛伏期和病情有關係,潛伏期越短,病情越重。臨床上普遍以7天為界,潛伏期少於7天的一般大多數是重症患者。而潛伏期在10天以上的,輕症患者居多。」王傳林講。
在潛伏期內,感染者無任何症狀和不適。一旦過了潛伏期,最先會表現出張嘴不利、脖子不舒服、笑不起來——稱作「苦笑臉」;胸腹部肌肉緊張、摸起來像硬板——稱作「板狀腹」,以及腰背痙攣、角弓反張。嚴重一些的患者會出現全身肌肉陣發性震顫,並影響呼吸、心跳和血壓。更嚴重的患者會表現出抽搐、呼吸肌痙攣,可出現窒息猝死。
破傷風針≠破傷風疫苗
破傷風梭菌不易消滅,它在自然環境中能存活數月;消毒方面,用開水煮沸1小時左右或使用普通消毒液3小時左右才能殺滅。如此兇惡的頑敵,應該如何抵禦呢?
王傳林介紹說,預防破傷風一般有3種方式:
一是不讓細菌進傷口,但這只能在醫院無菌環境當中實現,生活中很難實現。
二是到醫院處理傷口,但即使處理的很規範也也存在一定概率傷口感染的風險。
三是應用破傷風抗毒素去中和傷口感染後可能產生的破傷風毒素。破傷風抗毒素途徑有二個:一是外源性的抗毒素也就是我們去醫院打破傷風針,包括破傷風抗毒素、包括(馬破傷風免疫球蛋白都是從馬血清中提取)和人破傷風免疫球蛋白。但這兩種破傷風免疫球蛋白都有一定的有效期,比如,馬破傷風免疫球蛋白有效期為7~10天,而破傷風的潛伏期最長能達到21天,顯然還沒過潛伏期而且破傷風免疫球蛋白副作用大,據統計,馬破傷風免疫球蛋白副反應有5%~30%,過敏休克概率也有1%;人破傷風免疫球蛋白也有一定的副反應。在歐美地區,馬破傷風免疫球蛋白已經停用幾十年了,但在我國每年仍有4000萬~5000萬支的使用量。
還有一種獲得破傷風抗毒素的途徑那就是主動免疫-接種破傷風疫苗,是預防破傷風最有效的方式醫學上公認接種疫苗是預防疾病最科學、最安全、最有效、最經濟的方式。
破傷風全程免疫最少要注射3針疫苗
我國1978年開始將百白破疫苗納入國家計劃免疫,1978年以前出生的人沒有特殊情況一般沒有接種過百白破疫苗。1988年、1990年和1995年,我國先後開展了3次推動計劃免疫覆蓋率超85%的行動。截至目前,我國計劃免疫覆蓋率已達到99%以上。
在我國,嬰兒出生後第三、第四、第五個月要各打1針百白破疫苗,這時體內會出現抗體;18個月也就是1歲半時要加強1針,6歲時還要再打1針白破疫苗。所以1995年以後出生的人一般都接種過5針破傷風疫苗。
「只要接種過3針,體內就會出現兩個變化。」王傳林介紹說:「一是出現抗體,而且能維持較長時間。二是出現記憶免疫——幾十年前打過疫苗,但由於時間長了,現在測抗體可能測不出來,但重新接種疫苗之後,體內產生抗體的速度要比首次接種的人快得多,僅需4天左右,而首次接種一般要兩周才能產生抗體。如果注射過3針以上百白破疫苗,5年內無需考慮破傷風的可能性;5~10年間,如果破口汙染比較嚴重患破傷風概率高,則可補一針疫苗提高身體內抗體水平;10年以上體內抗體水平可能不足出現破口,都需要補一針疫苗。」
那麼,如果之前沒接種過任何破傷風疫苗,出現破口了,為預防破傷風應該怎麼辦呢?王傳林說:「如果破口很小,比較乾淨,處理很及時,那麼就直接完成破傷風全程免疫即注射破傷風疫苗3針——到醫院時算0天打第一針,1個月後打第二針,6個月後打第三針。如果破口汙染嚴重患破傷風機率高,這就要先打破傷風針也就是破傷風免疫球蛋白,給予臨時保護,同時補種破傷風疫苗,疫苗要打全3針,這樣才能建立起長效保護。」
疫情期間,破傷風疫苗不應延緩接種
臨床上,出生28天以內的嬰兒患破傷風稱為新生兒破傷風,出生28天以上的嬰兒及所有人群患破傷風稱為非新生兒破傷風。對此,2019年11月,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發布了《非新生兒破傷風診療規範(2019年版)》。王傳林指出:「這個文件當中涉及一些治療和預防的方法,普通公眾可以閱讀學習,醫生更應遵照該文件執行。同時提醒大家,疫情期間有兩種疫苗不建議延緩接種,一是狂犬病疫苗,二是破傷風疫苗。」
「2020中華預防醫學會預防接種科普雲講堂」由中華預防醫學會、中華預防醫學會疫苗與免疫分會主辦,保健時報社、科界協辦,快手、微博健康、騰訊新聞、騰訊視頻、騰訊健康、百度健康、網易健康、科界、保健時報、中國青年報、有來醫生、中國知網學術大講堂等10餘個平臺同步直播。「致命的傷口——破傷風的正確預防」專題直播得到成都歐林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的支持,80萬網友觀看了本場直播。
文字 || 楚超
編輯 || 李娜
值班主任 || 範宏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