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果山」裡面的「大筐隊」:坐2塊錢綠皮車進城賣山貨養大兒子

2020-12-19 河北青年報

秋末冬初,河北承德山區新杖子鎮早晨的溫度已達到零下。果農孫秀榮像往常一樣早早起床,迎著朝陽下窖「取貨」,準備帶到承德市區售賣。窖子裡存著各式水果,其中蘋果還有五千多斤,足夠她賣到春天。

△ 11月11日,河北承德新杖子鎮葦子峪村,果農孫秀榮家的窖子裡的蘋果。

孫秀榮家所在的新杖子鎮因盛產蘋果、酸梨、紅薯等瓜果而聞名,被稱為「花果山」。

早年前,由於山區交通不便,鐵路是當地果農們向外運輸農產品的唯一通道。1987年,承德市區至興隆縣的6433/6434次綠皮火車開行,途經新杖子在內的多處農產區。果農們上午挑著籮筐乘坐6433次列車到承德市區售賣,下午再坐6434次列車回家,形成了當地有名的「大筐隊」。進城賣山貨,幾乎是「大筐隊」家庭唯一的收入來源。

△ 11月11日上午,孫秀榮帶著裝滿水果的籮筐前往新杖子站坐火車。

新杖子站是一個靠山的露天車站。站臺前,三十多名像孫秀榮一樣帶著大筐的果農們早早在此等候列車。

△ 11月11日上午,新杖子站,等待乘車的「大筐隊」。

「大筐隊」的成員中老年婦女居多,大家互相拉著家常。一旁,應季瓜果整齊碼放在長圓形的籮筐中,框中還有水壺、桿秤、微信二維碼卡片等。

上午9時,6433次綠皮車緩緩駛入新杖子站,「大筐隊」帶著裝滿水果的籮筐依次上車。不用乘務員提醒,他們自覺地把籮筐放在座位同側,留出一個通道,這是多年乘車養成的習慣。

△ 11月11日上午,新杖子站,「大筐隊」依次有序登上6433次列車。

△ 11月11日,6433次列車上的果農。

△ 11月10日,在6433次列車車廂裡穿梭的果農。

△ 11月10日上午,6433次列車過道裡整齊碼放著裝滿各種水果的籮筐。

近年來,隨著公路的延伸,乘坐汽車外出銷售的人員有所增加,但因為綠皮車具備站站停車、票價低、承載能力大等優點,目前仍是「大筐隊」出行的首選。「要是坐汽車從新杖子到承德,一天往返要30元,一筐蘋果就白挑了。但坐火車一次只要2塊錢,一天來回才4塊錢,而且時間還很合適。」孫秀榮說道。

△ 11月10日上午,乘坐6433次列車前往承德市區售賣自家瓜果的「大筐隊」。

孫秀榮和這趟車緣分不淺。她當初結婚嫁到葦子峪村就是坐的這趟車,當時的票價還是2毛。孩子斷奶後,丈夫在地裡幹活,她就開始坐這趟車去承德市區賣水果。從一個小箱子換成草筐,再到現在的籮筐,算下來已有三十多年了。坐著這趟車,她把孩子養大了,如今孫子都有了,對於她這樣的果農來說,生活離不開這趟火車。

△ 11月10日,河北承德,抵達承德火車站的果農們推著裝有籮筐的小車出站。

10點整,列車抵達承德火車站,孫秀榮把大筐運到出站口,利落地將摺疊手推車打開。她把裝滿水果的大筐擺好,奔向自己熟悉的街道與小區。

△ 11月10日,河北承德,孫秀榮與往常一樣,推著裝有籮筐的小車前往熟悉的街道,時不時會遇到打招呼購買水果的顧客。

晌午過後,孫秀榮的幾十斤蘋果和紅薯幹就售賣一空,她抽空還去車站附近的書店給小孫子買了兩本書。

△ 11月10日,河北承德,部分果農選擇在承德火車站前售賣水果。

夕陽西下,忙碌了一天的「大筐隊」準備乘坐下午5點45分承德至興隆縣站的6434次列車回家。

△ 11月10日傍晚,河北承德火車站,「大筐隊」在站內等候,準備乘6434次列車回家。

△ 11月10日傍晚,河北承德火車站,「大筐隊」登上6434次列車回家。

此時,籮筐變得空空的,錢包裡卻「裝滿」了一天的收穫。果農們或睡覺、或打牌、或聽收音機,享受一天難得的悠閒時光。

△ 11月10日傍晚,6434次列車上,「大筐隊」帶到市區的瓜果銷售一空,籮筐裡只剩些塑膠袋。

△ 11月10日傍晚,乘坐6434次列車回家的果農們在火車上打牌。

△ 11月10日傍晚,勞累了一天的果農們在列車上打起了盹。

時光如車輪滾滾而過,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行至今的這趟綠皮慢火車,陪伴沿線的老鄉們從青絲一直到白髮,也見證著沿途百姓的生活變化。

△ 11月10日,河北承德,6433次列車沿途經過的村莊,每年都有新景象。

來源:新京報

相關焦點

  •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一直開行至今 綠皮火車送「大筐隊」走上致富路
    綠皮車沿途經過的南灣子、新杖子、西大廟和上板城南站,都是承德市水果和紅薯的主產區。過去,由於交通不便,鐵路是老鄉們向外運輸農產品的唯一通道。他們挑著籮筐擔子坐火車到承德市和北京地區售賣,是當地有名的「大筐隊」,而進城賣山貨,幾乎也是「大筐隊」家庭唯一的收入來源。三十多年來,出門更方便了,但綠皮車一直是陪伴沿途村民的「致富路」。
  • 坐火車進城賣山貨,近百公裡路只花6塊錢
    坐火車進城賣山貨,近百公裡路只花6塊錢 2020-10-19 21: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70歲大叔走20分鐘小路,「偷渡」景區賣山貨,溫水饅頭當午飯
    塊錢。」「現在沒人管了,天池山、花果山都一樣,剛開發那幾年,參觀的人多,還有人維護,現在沒啥人來了,也就沒人管了。界嶺那兒,原來還有人收票,過來10塊錢,咱今天過來,不也沒人麼?」大叔說賣10塊錢一包,孩子開了一個農家賓館,原本是給在家裡住的客人們準備的,最近沒什麼生意,就帶過來,看能不能賣點錢。作者數了一下,正好10包。
  • 謝謝你,「綠皮車」
    知道有綠皮車時,還是大二時聽同年級老鄉說起。由於供不應求,鐵道部甚至臨時把臥鋪打散、按硬座賣。,每學期都會去1到2個新城市旅遊。停站較長的大站,車門處還會有賣麻花、烤雞等特產。這也間接拉動了本地就業。裡面的共同點,都有「路通」。綠皮車,為「路通」的一種,也是囊中羞澀年輕人去大城市打拼的保障。
  • 綠皮車和那些火車迷們(2)
    綠皮車和那些火車迷們(2) 2014-07-10 10:17 作者:阿潤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2014年第28期
  • 桂東山貨進星城 「國潮年貨大集」助力湖南脫貧攻堅
    2020桂東「山貨進星城」電商扶貧年貨節活動現場。紅網時刻1月13日訊 (記者 李亞)春節將近,長沙街頭的年味兒越來越濃。1月12日,在湖南省「國潮年貨大集」上,2020桂東「山貨進星城」電商扶貧年貨節隆重開啟。
  • 中國高鐵越來越多,乘客為什麼更願意坐綠皮車?乘務員告訴你原因
    不僅變化越來越大,同時速度也越來越快。如果出行,多數人會選擇動車或者高鐵,因為這兩個交通工具的速度特別快,尤其是高鐵。中國的高鐵在全世界都很出名。很多人覺得有了高鐵之後,綠皮車應該被淘汰了,可實際上還是有很多乘客願意乘坐綠皮車,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 火車·悅讀|綠皮車裡的人情味兒,到底是什麼味兒?
    綠皮車沒有電水爐,人多,供水緊張,打水就跟打仗似的。說綠皮車慢,不僅僅是指它的行駛速度慢,是指它停靠的站多、時間長,有些綠皮車站站都停,就像公交車。我坐過時間最長的綠皮車是從南京到烏魯木齊的,這張硬座票,全程票價只要174元。坐過綠皮車的可能會有這樣切身的體會:因為有站票,車廂裡非常擁擠,大家開始都會站著,但當體力透支到一定的程度以後,就不會顧及面子了,千姿百態。
  • 北京市民乘火車到興隆趕集尋年味 山貨上網「進城」
    市民趕集尋年味上周六是陰曆臘月十七,也是承德興隆縣六道河子有大集的日子。早上7點半多,通州西站就已經擠滿了趕集的乘客,小小的候車室頓時成了大家的社交場合,熟人之間互相打著招呼,組團趕集的大爺大媽已經在清點人數。檢票之後,「趕集大軍」乘坐6419次綠皮火車去往大山深處的趕集地。結伴同行的大爺大媽,一路上嗑著瓜子聊著家常,兩三個小時的顛簸也不覺得長。
  • 大聖故裡:連雲港花果山水簾洞,真是猴山嗎?
    這張照片是花果山路途中間拍的猴子,它單獨一隻的坐在石階上,眼鏡望向遠方不知道在想什麼,看上去似乎比較瘦弱,這裡的猴子似乎都是一個猴群的,而猴群是個等級分明的階級社會。這個猴子似乎在猴群中處於一個較低的位置,看上去很可憐的樣子。這張照片是連雲港花果山水簾洞的入口處,從裡面往外望去只能看到幾棵沒有樹葉的大樹,感覺很悽涼。
  • 貴州的集貿市場,山貨很多很獨特,寵物一隻才25元,滿滿的回憶
    貴州的集貿市場,山貨很多很獨特,寵物一隻才25元,滿滿的回憶!我們來看看有什麼不同吧,他們這裡也是,在集市的這一天,很多人都大清早的拿著自家種的新鮮蔬菜,還有其他的農副產品,開始佔位置,擺攤賣東西,在集市上的東西是非常多的,各種各樣,琳琅滿目,而且很多我們在市裡看不到的小吃,聞著味道就非常的有食慾呢!
  • 火車筆記:再次坐綠皮車的感受
    然而五一假期的最後一天,五月四日的傍晚,所有南下的列車全部晚點,候車室裡空前人多,所有的座位和所有的空間坐的站的都是人。該走的車沒有走,但是後續其他車次的乘客還在源源不斷地到達,時間之流的壅塞使得這個巨大的公共空間也逐漸變得密集,密集到了沒有落腳之地的程度。
  • 大西高鐵開通 最後一輛綠皮車退役
    而杭長高鐵(杭州—長沙) 浙江段將於7月1日開始聯調聯試,與此同時,鄭州鐵路局最後一趟「跨局」綠皮車2191/4次列車6月30日最後一次「出徵」。從7月1日開始,這對綠皮車將終結自己的歷史使命,將接力棒交給紅皮空調車,這也是中國最後一趟「跨局」綠皮車。
  • 賞秋景、品山珍,古武當山貨節大有可玩
    important}賞秋景、品山珍,古武當山貨節大有可玩!為調動當地村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提升村民的榮譽感、幸福感、獲得感,展示農村改革發展的巨大成就,河北武安古武當山景區特舉辦「2020年古武當首屆山貨節」;舉辦時間:9月22日至10月8日,地點:古武當山景區。活動期間將有多種「接地氣」的山貨特產集中銷售,讓來自四面八方的賓客能品嘗到大山的賜予山裡人的恩惠,讓城市居民都能吃上古武當正宗的山貨。
  • 綠皮車的那些事兒
    綠皮車承載了許多人的記憶。也許,某趟綠皮車的停運,會牽動著沿線乘客的心,因為他們對這種車有著很深的感情,綠皮車承載著他們太多的記憶。  好多年前,和先生旅行,一家人除他之外其餘都是鐵路職工,那時候沒有什麼實名制,先生的大嫂有個同學恰好跑車,有熟人,自然就沒有買票,坐上從庫爾勒開往西安的加掛車,沒有臥鋪,只好坐硬板凳。
  • 「孫大聖」和他的「花果山」
    離承德市區30公裡,有個新杖子鎮,鎮裡有個葦子峪村,村裡有座「花果山」。這座「花果山」不是西遊記裡的那座「花果山」,但守著這座「花果山」的也是一位「孫大聖」。系列報導《再訪太行燕山,見證脫貧攻堅》承德站,我們一塊兒去看看「孫大聖」和他的「花果山」。
  • 郟縣茨芭鎮:吸引央視前來採訪葫蘆套老街山貨大集
    自1月16日河南郟縣茨芭鎮在葫蘆套老街舉行扶貧山貨大集以來,胡老套老街每天都車水馬龍,遊人如織,吸引周邊遊客爭相前來遊玩購買年貨。並於1月21日,吸引到中央電視臺記者前來採訪報導。上午10:00,郟縣茨芭鎮黨委書記黃鵬敲響山貨大集開集的鑼鼓,宣布當天的山貨大集正式開集,茨芭鎮扶貧紅牛代養點宏展養殖場提前準備的663公斤扶貧紅牛肉在黃書記的吆喝聲中很快被搶購一空。老街上道路兩旁布滿了山貨攤位,遊客們紛紛購買稀缺年貨。在這裡不僅能買到大山裡的新鮮年貨,還能感受農村濃厚的傳統年味。
  • 世紀城街道:開特產店賣山貨
    近日,貴陽市觀山湖區世紀城街道辦與觀山湖電商發展中心、轄區各商超企業、水城獼猴桃種植基地等,聯合設立貧困地區少數民族產品展示窗口,助力貧困地區山貨進城。
  • 王豔兒子被「富養」,郭晶晶兒子被「窮養」,兩娃差距有點大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一句話:"窮養兒富養女",關於窮養富養的問題,父母們也一直在爭論。其實,不管是窮養還是富養,適合孩子的養育方法才是最重要的。如果盲目窮養或富養,反而可能會毀了孩子。 比如下面要說的兩位豪門媽媽,一位"富養"兒子,一位"窮養"兒子,如今兩娃的差距有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