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村入戶了解群眾生產生活情況。恭城瑤族自治縣退役軍人事務局供圖
駐村五載真扶貧
——記恭城瑤族自治縣平安鎮大嶺村工作隊員劉念
廣西新聞網恭城7月6日訊(通訊員 廖豔鳳 莫婷玉)今年55歲的劉念是一位黨齡超過30年的老黨員,也是一名退役軍人。2014年,他主動向所在單位恭城瑤族自治縣交通運輸局黨組要求到平安鎮大嶺村擔任駐村工作隊員。
5年多來,劉念真正把自己當作一個大嶺村人,紮根基層,以村為家,以村民為家人,心系鄉親,盡心盡力履行自己的職責,是大嶺村戰勝貧困的助力者和見證者。
為了做好駐村幫扶工作,在日常的駐村工作中,劉念不僅注重自身的學習提高,還肩負起帶領全村的黨員群眾一起進步的任務。
他經常利用組織生活會、黨員大會的機會給村「兩委」幹部和全村的黨員上黨課,帶領他們學習黨章和有關扶貧工作的優惠政策,不斷激發全體黨員的學習熱情,使他們更加牢記自己的職責使命,更好地發揮戰鬥堡壘作用和先鋒模範帶頭作用。同時,積極參加扶貧幹部專業培訓,從思想上樹立了正確的扶貧觀,從行動上加強了對脫貧攻堅工作政策理論的學習,提升了精準扶貧理論素養、專業知識和能力水平。
「他對扶貧政策了如指掌,對各種扶貧相關的文件領悟得非常透徹,有什麼不清楚的政策及脫貧攻堅方面的專業問題,只要問他肯定能得到準確回答。」大嶺村駐村工作隊長蔣海燕說。
在大嶺村工作的這些年間,劉念心裡始終最掛念著的是全村的貧困群眾,牽掛的是如何帶領大家脫貧致富。
為加快扶貧產業轉型升級,他積極創新工作思路,探索出一條最適合大嶺村發展的路子。依託大嶺村的有利的地理和氣候條件,針對貧困戶家庭生產實際和發展需求,動員了17戶貧困戶利用原黃龍病丟荒土地新種植砂糖橘、蜜柚和柿子23.7畝,使大嶺村貧困戶通過發展產業逐步實現脫貧致富,又積極為全村18戶貧困戶申報了產業獎補資金共計38540元,及時解決了貧困戶當前生產投資資金緊缺問題。同時,為貧困戶申報產業獎補扶持,將貧困戶宣傳國家的扶貧惠農政策,鼓勵貧困戶激發自身動力,堅定脫貧信心,對貧困戶進行感恩教育,克服「等、靠、要」思想,一心一意脫貧致富奔小康。
他把貧困群眾當親人。積極當好後盾單位與大嶺村貧困戶的橋梁。督促檢查後援單位幫扶聯繫人做好幫扶工作,不使一人掉隊,不讓每一個貧困戶受委屈。經常與村「兩委」幹部、普通群眾、黨員代表、致富帶頭人座談交流,詢問他們對大嶺村發展和貧困戶脫貧致富的建設意見和發展思路。積極做好大走訪工作,深入走訪群眾,體察民情,傾聽了解貧困戶的生產生活情況,將群眾的冷暖放在心上。通過多次走訪、回訪,他對貧困戶的家庭情況都了如指掌。
「他對貧困戶、對每個自然村屯的基本情況的了解程度甚至超過了我們本村的村幹部。」大嶺村黨支部書記黃家乾說,所以,大家都很配合支持他的工作。
幾年來,他完成了全村分年度分措施脫貧計劃,對享受符合雨露計劃的貧困生進行學籍調查幫助他們申報補貼,開展了脫貧攻堅六大行動等工作。同時,為保障貧困戶有穩固住房,積極幫助貧困戶申報了危房改造指標並完善各種上報手續,在貧困戶新房子開工建設的過程中,經常去施工現場查看危改進度,實時了解情況以及掌握在建設過程中貧困戶遇到的困難。如2018年,貧困戶粟永華申請了危房改造項目並在年底住進了乾淨明亮的新房子。
群眾利益無小事。劉念體民情解民憂,積極想方設法幫助群眾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後援單位、村「兩委」班子及劉念的共同努力下,大嶺村的基本設施建設得到了有效完善。
此前大嶺屯、對河屯有部分路段未硬化,一到下雨天路段就變得坑坑窪窪泥濘不堪,老百姓一遇到下雨天叫苦不迭。為了改善這種情況,在後援單位及社會各界支持下,多方面籌措資金50萬元對大嶺屯、雲峰屯等村屯共920米的路面進行了硬化,又整合資金44萬元為對河屯安裝路燈90盞,方便村裡的群眾出行和生產生活,贏得大嶺村的幹部群眾紛紛稱讚。
【來源:廣西新聞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