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觀察丨後疫情時代下的埃及面面觀

2021-01-09 騰訊網

10月18日,埃及境內新增新冠肺炎感染者138例,新增死亡10例。截至18日晚,埃及累計新冠肺炎確診病例105297例,累計死亡6109例,累計治癒98157例。現存病例在降至一千以下後,再次超過千例。埃及的冬天將至,大中小學都已在17日正式複課,而各方面對於埃及可能出現疫情反彈都發出了警告,為埃及未來疫情防控工作帶來更多壓力。

首都開羅於9日世界精神衛生日的前一天以綠色點亮了其標誌性建築187米高的開羅塔,以提高民眾對精神疾病的認識。今年的世界精神衛生日在疫情特殊情況下舉行,疫情改變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也給埃及醫療系統帶來了新的負擔。受精神疾病困擾的患者已經被隔離,而防控疫情的限制措施無形中又增加了他們的隔離程度。

△點亮綠色的埃及開羅塔

埃及各政府部門向貧困人口投入大量財力,以減輕疫情對他們造成的影響。人力資源部9月向393980名工人提供了6.98億埃及鎊(約合人民幣3億元)的緊急援助;埃及社會保障部宣布,今年將免除110萬困難學生的學費,豁免總額2.8億埃及鎊(約合人民幣1.2億元)。

△埃及社會保障部部長尼芬·高巴基

據埃及媒體19日報導,埃及衛生部長哈萊在繼9月28日接種了第一針中國產一秒後,在19日當天又接種了第二針疫苗。哈萊透露,截至目前,埃及已有3000度人接受了中國研製的疫苗臨床試驗。根據計劃,將在埃及進行6000人次的臨床試驗。為了應對隨時可能來襲的第二輪疫情,埃及已在全國範圍內建立了600家醫院,以接納可能出現的更多的新冠感染者。

△埃及衛生與人口部部長哈萊·扎伊德

為加強市場商品供應保障,13日埃及商品供應總局啟動了2億美元的採購計劃,旨在滿足政府對基本戰略商品的需求。

加大創新產業投入力度。《今日埃及人》網站11日報導,埃及規劃與經濟發展部部長哈萊·賽義德當天批准了艾因·廈姆斯大學的1500萬埃鎊(約合人民幣652萬元)的創新中心項目。賽義德表示,創新和創造力是埃及可持續發展議程和《2030年埃及願景》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經濟和社會的挑戰,向創新產業的轉型已成為不可逆轉的大趨勢。

△埃及規劃與經濟發展部部長哈萊·賽義德

各國際機構持續看好埃及未來經濟發展。歐洲復興開發銀行(EBRD)再次選定埃及為其最大投資市場。據埃及《金字塔報》網站報導,歐洲復興開發銀行在近日召開的第29屆年會期間,基於減少碳排放以促進環境可持續性、促進婦女平權和數字轉型的三個因素,確定埃及作為其2021—2025年最大的投資市場。在上一個五年計劃中,埃及已經是EBRD最大的投資市場。

2019年EBRD對埃及23個項目的投資總額約為12億歐元,其中80%投向了私營部門。

△歐洲復興開發銀行總部大樓 圖片來源:路透社

當地時間10月19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中東和中亞地區經濟展望》報告。報告顯示,預計埃及將成為2020年中東和北非地區為數不多實際GDP實現正增長的國家。IMF預計2020年埃及經濟增長率為3.5%,而2021年將實現2.8%的增長。2020年失業率降至8.3%,2021年為9.7%。埃及是今年不會萎縮的中東和中亞地區僅有的三個經濟體之一。此外,IMF還將埃及列入佔全球總產值83%的30個最大經濟體之一。

除埃及以外,該地區絕大部分國家2020年GDP預計將出現負增長。

另一方面,自疫情暴發以來埃及工業整體表現不佳。埃及工業現代化中心(IMC)和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UNIDO)的報告顯示,自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暴發以來,埃及工業下降了25.4%,下降的主要是國內消費和出口疲軟所致。

埃及通脹率處於10年來最低水平。綜合埃及《企業報》和路透社網站消息:埃及的通貨膨脹率已降至十年來的最低水平,在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新的一筆52億美元貸款框架下,超低通脹率或引發IMF的新一輪磋商,屆時IMF可能會建議埃及央行進一步降息。

埃及8月的年度城市通脹率降至3.4%,為2005年以來的最低水平。2020年6月,埃及與IMF籤署的為期一年價值52億美元的備用協議。該協議規定,如果埃及9月底前通脹率降至6%以下,埃及政府將與IMF技術團隊磋商,如果通脹率降至4%以下,將與IMF執行委員會磋商。

一些經濟學家認為,如果通脹下降得太快,IMF可能會建議埃及央行貨幣委員會在11月12日開會時考慮降低利率。這將使埃及陷入兩難中,因為自及央行緊急下調300個基點以來,一直在努力避免採取過於積極的貨幣寬鬆政策。近期埃及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下調利率50個基點,緩解了11月再次降息的壓力。

農產品出口量降低。埃及《企業報》網站11日報導,埃及橙出口量迄今已下降近18%。2020年從出口季節開始到10月初,埃及橙出口量約為140萬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0萬噸。

旅遊業持續復甦,盧克索熱氣球項目恢復。《金字塔》網站12日報導,在因新冠病毒疫情大流行暫停六個多月之後,著名旅遊城市盧克索的傳統項目熱氣球旅行已於12日恢復。當地熱氣球運營商表示,將按照政府要求在嚴格的預防措施下恢復熱氣球旅行,措施包括消毒、保持50%的載客量和保持社交距離。

自7月1日埃及重啟國門迎接遊客以來,截至8月底約有30萬遊客入境埃及,數量基本保持在每天6000名。

人口增長過快問題嚴重製約埃及經濟發展。埃及總理馬德布利日前表示,過剩的人口已經成為嚴重製約埃及發展的危機。馬德布利表示,自2014年以來,埃及人口以每年240萬的速度增長。這意味著到2050年,人口可能翻一番,達到2億。其中,0到10歲人群成為最大年齡段人群。在短短的十年內,可以組建家庭的人將會成倍增長。到2030年,預計埃及人口將達到1.25億。屆時政府為人口提供服務的預算赤字將超過6000億埃鎊。(約合人民幣2600億元)。

今年2月11日,埃及中央公眾動員和統計局實時數據顯示,埃及國內人口總數當天下午突破1億。埃及正式進入人口過億大國俱樂部。埃及領土面積約100萬平方公裡,然而約95%的土地為沙漠,這意味著1億人口全部生活在約5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人口過剩與增長過快已成為埃及政府不得不面對的巨大挑戰。(總臺記者 吳愛民)

(編輯 邱婧)

相關焦點

  • 特稿丨疫情下的中東:「一帶一路」建設如火如荼
    埃及人期待,這座高樓能成為金字塔一樣的非洲地標。疫情暴發以來,中國建築派出三批工作組、醫療組至新首都中央商務區項目,項目從今年3月開始進行全封閉式管理,中埃員工攜手開啟抗疫之戰,大多數人吃住在項目上。從生活區到施工區,各標段項目人員進門前要戴上口罩和手套,接受測溫和消毒,再換乘內部車輛前往具體施工處,抵達後還要進行二次測溫。
  • 記者Vlog丨走進疫情下的埃及博物館 探尋法老時代的珍貴文物
    當地時間9月1日,埃及旅遊和文物部允許境內所有博物館和考古文物遺址重新開放,此舉是為了促使受到疫情嚴重打擊的旅遊業儘快復甦。因疫情影響,埃及曾於3月23日關閉了所有博物館和景點。作為埃及重要旅遊景點之一, 埃及博物館已於7月1日作為第一批開放的景點率先開門營業了,兩個月過去了,博物館運行情況怎麼樣?疫情到底對博物館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博物館內的防疫措施如何?讓我們跟隨記者的鏡頭一探究竟吧!(總臺記者 劉冰清)(編輯 趙汗青)
  • 非洲觀察丨疫情下的非洲旅遊業走向何方
    但由於新冠肺炎疫情,非洲國家實施嚴格的防疫舉措,國際航班依然沒有運行、部分國家仍在執行宵禁和「封城」措施,非洲旅遊業正在急劇走向「冰點」。旅遊及相關行業損失慘重 從業人員大規模失業有數據顯示,在肯亞、南非、坦尚尼亞等非洲國家,從事旅遊業的相關從業人員達到了100萬人。疫情下,酒店、餐飲、景區等損失嚴重。
  • 謝子龍影像藝術館新展開幕丨新媒體影像展聚焦後疫情時代
    謝子龍影像藝術館新展開幕丨新媒體影像展聚焦後疫情時代 2020-11-30 16: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疫情考驗埃及經濟韌性
    埃及經濟的四大支柱石油、旅遊、蘇伊士運河和僑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均受到一定衝擊。世界銀行日前表示將向埃及提供5000萬美元貸款,幫助埃及實施緊急醫療措施並增強其經濟韌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執行董事會也批准向埃及提供約27.7億美元貸款援助,幫助埃及應對疫情的衝擊。
  • 「疫情後的中阿文學交流走向」視頻交流會在埃及舉行
    新華社開羅7月17日電(記者吳丹妮)由埃及開羅中國文化中心主辦的「疫情後的中阿文學交流走向」視頻交流會17日舉行,來自中國與埃及的知名學者、專家、學生和媒體人士200餘人參加了此次線上交流。中國駐埃及大使館公使銜文化參贊兼開羅中國文化中心主任石嶽文在開場致辭中表示,文學交流是促進中國與埃及及阿拉伯國家人民之間相互理解的重要方式,也是助力實現民心相通的重要途徑。受全球疫情影響,中阿文學交流呈現出新的發展態勢,此次中阿文學翻譯界專家將通過視頻共同探討疫情後的中阿文學交流走向,提出對策建議。
  • 解讀丨後疫情時代 合作共贏方顯全球化本色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童彤 近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北京以視頻方式同世界銀行行長馬爾帕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格奧爾基耶娃、世界貿易組織副總幹事沃爾夫、國際勞工組織總幹事萊德、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秘書長古裡亞和金融穩定理事會主席誇爾斯舉行第五次「1+6」圓桌對話會,圍繞「促進後疫情時代的世界經濟復甦和增長
  • 後疫情時代阿拉伯國家旅遊業發展
    根據5月份埃及國家規劃署發布的《新冠疫情對埃及旅遊業的影響》報告顯示,即使埃及於7月開始逐步恢復開放旅遊業,下半年的遊客人數也不會超過每月30萬,那麼今年的遊客人數將固定在345萬左右,僅為2019年的25%左右,旅遊收入估計為34.5億美元,約為2019年的20%。
  • 埃及大中小學校正式複課 各校嚴陣以待防疫情
    原標題:記者觀察丨埃及大中小學校正式複課 各校嚴陣以待防疫情17日埃及各大媒體紛紛報導,經過漫長的假期後,全埃及6萬所學校的2300萬學生正式開學複課了。新學年從10月17日開始,所有學校已採取一系列防疫措施以確保學生和教職員工在校的安全。
  • 非洲戰「疫」丨實施宵禁後的埃及是什麼樣?
    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一些國家陸續調整防疫舉措。央視新聞推出系列節目——《非洲戰「疫」》,從經濟、民生、媒體等多角度呈現非洲各國的抗疫情況。截至當地時間5月3日晚,埃及境內累計確診新冠肺炎病例6465例,累計病亡429例。3月25日,埃及累計確診新冠肺炎病例已達456例,累計病亡21例。
  • 「後新冠疫情時代的人類命運共同體」論壇在開羅舉行
    「後新冠疫情時代的人類命運共同體」論壇在開羅舉行  新華社開羅9月22日電(記者李碧念)「後新冠疫情時代的人類命運共同體」論壇22日在埃及首都開羅舉行,與會嘉賓深入探討了後疫情時代國際政治秩序演變和國際經濟合作機制建設兩個議題。
  • 環球深觀察丨確診病例不到一周又增百萬 多重對立炙烤疫情下的美國
    在疫情如此嚴峻的形勢下,多重矛盾和對立正在將充滿不確定因素的美國拉入更深的危機之中……對立之一:美媒猛批白宮在抗疫問題上嚴重失職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日前報導指出,目前美國全部50個州的單日新增確診病例都在上升。
  • 西街觀察丨疫情防控應警惕一切「可乘之機」
    來源:北京商報評論員陶鳳冬季疫情防控形勢比想像中更嚴峻。冬季疫情防控形勢比想像中更嚴峻。近一段時間以來,黑龍江、遼寧、北京、河北等多地接連出現疫情散發病例,而河北疫情形勢最為緊張。截至1月12日24時,河北省現有本地確診病例395例,尚在醫學觀察本地無症狀感染者215例。仔細梳理多地疫情,有些案例雖然一反常態,卻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疫情防控依然存在局部短板。這些短板可能體現在以農村為代表的局部地域,也可能體現在一小部分特定人群。相較於城市,農村地區在疫情防控意識、防控資源等多方面,都處於相對薄弱環節。衛生條件差、醫療設施不足等客觀因素也制約了防控工作的有效落實。
  • 疫情考驗埃及經濟韌性
    埃及經濟的四大支柱石油、旅遊、蘇伊士運河和僑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均受到一定衝擊。世界銀行日前表示將向埃及提供5000萬美元貸款,幫助埃及實施緊急醫療措施並增強其經濟韌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執行董事會也批准向埃及提供約27.7億美元貸款援助,幫助埃及應對疫情的衝擊。
  • 北京-開羅——一個埃及家庭疫情下的齋月「雙城記」
    這是身在北京的哈萊與遠在埃及的丈夫薩米爾和孩子們約定的每天視頻通話時間。哈萊在北京和遠在開羅的家人視頻通話。新華社記者段敏夫攝「叮零零」,手機鈴聲響起,哈萊立刻點下接通鍵:「寶貝,你們和爸爸都好嗎?」「媽媽,我們都很好!我們好想你,想跟你一起過齋月。」哈萊戴著口罩,對屏幕那頭的兩個兒子無奈地搖搖頭。
  • 北美觀察丨疫情下的美國經濟:就業增長持續放緩 各界預警「黑暗的...
    【北美觀察丨疫情下的美國經濟:就業增長持續放緩 各界預警「黑暗的冬天」】當地時間12月4日,美國勞工部公布數據顯示,美國11月非農就業人口增加24.5萬,不及市場預期;失業率環比下降0.2個百分點至6.7%,但長期失業人口增加,凸顯美國就業市場基礎仍舊脆弱。
  • 觀察與思考丨疫情下的聖餐
    現今因著疫情的緣故,教會出於公民責任和公共安全的考慮,及保護弟兄姊妹的身體健康,就暫停了線下實體聚會。但是聖經又很明確的教導基督徒不可停止聚會,另外基督徒的屬靈生命也同樣需要神話語的餵養,所以教會不得不將聚會形式由線下轉到網絡線上。因為採取的是網絡雲端的方式將弟兄姊妹聚集在一起聚會,所以也被稱為「雲聚會」。講道、聽道在這種特殊的情況之下,普世教會都一致認為暫時可以通過網絡這種形式。
  • 非洲戰「疫」丨實施宵禁後的埃及是什麼樣?
    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一些國家陸續調整防疫舉措。央視新聞推出系列節目——《非洲戰「疫」》,從經濟、民生、媒體等多角度呈現非洲各國的抗疫情況。截至當地時間5月3日晚,埃及境內累計確診新冠肺炎病例6465例,累計病亡429例。3月25日,埃及累計確診新冠肺炎病例已達456例,累計病亡21例。
  • 記者手記:疫情下埃及政府推進經濟恢復計劃
    新華社開羅6月19日電記者手記:疫情下埃及政府推進經濟恢復計劃新華社記者吳丹妮 李碧念截至當地時間6月18日晚,埃及境內累計新冠確診病例已超過5萬例,疫情給當地經濟帶來巨大衝擊。近日,埃及政府逐步放鬆防疫限制措施,推進經濟恢復計劃。
  • 藝術觀察丨疫情下的流媒體熱潮,能否推動影像藝術發展?
    撰文丨餘雅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不少行業都從線下轉戰到了線上,網際網路和新媒體在「雲辦公」時代被賦予了更重要的價值。在影像領域,不僅有了電影《囧媽》等商業片從院線轉戰網絡平臺的首映形式,綜藝節目也改用「雲錄製」等創新方式自救。一直被認為是屬於美術館的影像藝術,也在尋求網絡播放的新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