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作者心中寧靜的港灣,心靈的淨土

2020-12-25 還文樓主

《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散文中最出名的一篇文章,入選教科書。這篇膾炙人口的佳作,它的魅力在哪裡呢?

《荷塘月色》可以說是朱自清散文集中的巔峰之作,作者熟練的運用各種藝術手法,為我們描繪出一副清新、美麗的荷塘月色圖卷。

動靜結合,虛實穿插。從文章的構思結構中,作者應用濃重的筆墨來描寫月色下的荷塘美景。靜態描寫主要集中: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嫋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裡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

動態描寫: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葉子本是肩並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動靜結合的描寫,使荷塘月色美景更加生動,有生趣。

實寫: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裡。

虛寫: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

虛實穿插: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朦朧月色下荷花飄忽的姿態。

空間立體多方位描寫。作者觀賞整個荷塘月色的美景,從平視到俯視,細看到鳥瞰,由遠及近,從上到下,從裡到處多角度描繪荷塘月色的迷人美景,使美麗的荷塘月色圖卷充滿詩情畫意。

多種修辭手法的應用,恰到好處。比喻手法: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打著花朵兒的花苞,像"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裡的星星"。

對比手法:彎彎楊柳的稀疏"倩影",在"峭楞楞如鬼一般"的灌木"黑影"的比襯下,越發顯得輕俏。

襯託手法:以"沒精打採"的燈光來映襯月色的明亮,以蟬聲和蛙鼓來烘託四周的寂靜。

擬人與比喻相結合的手法: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嫋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裡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

多種感官的角度描寫作者用多種感官的角度來描寫荷塘月色的美景。

嗅覺的角度與聽覺的角度來描寫: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

視覺角度來描寫: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嫋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裡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

語言自然新穎,巧用疊字與疊詞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裡。'瀉'字與'浮'字用字精準,把月光與霧氣點活。

文中田田的葉子,粒粒的明珠,縷縷清香,密密地挨著,脈脈的流水,靜靜地瀉在,淡淡的雲,彎彎的楊柳,作者運用大量的疊字與疊詞來深化物態情貌的形象感,例如,葉子本是肩並肩密密地挨著。"密密"來形容荷葉的密度,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縷縷"來形容荷花香氣的飄來的狀態是一縷縷。

情景交融,融情入景,即景抒情。《荷塘月色》是一即景抒情的散文,因"四,一二"反革命政變時期,作者心中苦悶,文中開頭"這幾天心裡頗不平靜",為了讓心境平和,來到荷塘邊散步,看著月色下的荷塘美景,作者擺脫了現實的擾亂,追求剎那的安寧,但是作者不能真正的超然,聽到"樹上的蟬聲與水裡的蛙聲","但熱鬧是它們的,我什麼也沒有。"一股愁思襲出心頭。他想起採蓮的事,心境從片刻安寧又變得不安寧。作者一路寫景,一路抒情,隨著景色的不同,心境起伏變化。

心中寧靜的港灣,心靈的淨土。

這篇文章寫於1927年7月,正是"四,一二"反革命政變時期,這時朱自清先生的思想是十分苦悶,彷徨與無奈。中國民主事業受挫,國民黨的黑暗反動統治下,作者不滿現實,對未來中國民主事業的前途深深擔憂,文中"這幾天心裡頗不平靜"正是這種不安情緒的描寫。作者心中不寧,為了排解苦悶,來到清華大學的校園的荷塘邊散步。皎潔的月光下,美麗的荷塘景色令作者心境安詳,忘卻了世間的煩惱,此時的月色荷塘,是作者心中寧靜的港灣,心靈的淨土。

"月是故鄉明"透過荷塘月色,文中採蓮的段落,可以看出作者濃濃的思鄉情緒。

朱自清原名自華,號秋實,後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紹興,出生於江蘇省東海省,後隨父定居揚州。朱自清的故鄉在南方,文中月光如水,月色朦朧,正如唐代著名詩人杜甫所作《月夜憶舍弟》中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當作者心境從頗不平靜,到遊荷塘月色,暫得片刻安寧後,聽到"樹上的蟬聲與水裡的蛙聲。"一股愁思襲上心頭,心裡又不安寧,想起江南的採蓮。此時的作者,想起了自己的故鄉,懷念故鄉採蓮的舊俗,濃濃的思鄉情懷。

堅強的民主戰士短暫的逃避現實後,繼續面對挫折的挑戰。

《荷塘月色》是一位民主戰士,在民主事業受挫後,心境起伏的變化。面對民主事業的黑暗時刻,作者觀賞荷塘月色的美景暫時逃避心境的不平靜,獲得短暫的安寧,聽到"樹上的蟬聲與水裡的蛙聲"作者回到現實,心中仍然不平靜,但繼續面對民主事業挫折的挑戰。朱自清先生是一位偉大的愛國的文學家,一生為中國的民主事業奔波,在中國最艱難時刻,朱自清先生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不領美國的救濟糧,表現出中華民族偉大的民族氣概。

《荷塘月色》寓情於景,不僅向我們描繪了荷塘月色的美景,而且向我們表露了作者的心路歷程,具有很高的藝術水平。是中國現代史上抒情散文的經典之作。

相關焦點

  • 《荷塘月色》中朱自清的不寧靜到底為哪般?
    朱自清的名篇《荷塘月色》選入語文課本很多年了,開篇的一句「這幾天心裡頗不寧靜」,引起讀者的猜測,先生到底因何不寧靜?①是時局動蕩在內心的投射?一定是的,1927年的中國風雲變幻,動蕩不安,很多文人在此時都無法獨善其身,時代的洪流裹挾著他們思考。
  •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讀後感
    □劉濼君(南上山街小學六年級六班)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每每讀到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心中不禁蕩起一波又一波的漣漪……  從古到今,有無數詩人用詩詞歌賦讚賞過那「出淤泥而不染,濁清漣而不妖」的荷花,但朱自清先生筆下的荷花卻讓人為之動容
  • 朱自清荷塘月色賞析及優秀教案
    導語今天為大家帶來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荷塘月色》的賞析、優秀教案等相關教學資源,希望能給大家的教學和學習帶來幫助!1《荷塘月色》賞析朱自清《荷塘月色》賞析《荷塘月色》是現代抒情散文的名篇。直接而集中地表現作者思想感情的,是第三段的內心獨白。這一大段獨白,是從不寧靜到觀賞荷塘月色的怡然自得的一個過渡,表達了作者心靈世界與外部世界的衝突和尋求擺脫衝突的願望。作者的這種心情,在月下荷塘這樣一個幽美的環境中,表現的便是憂愁與喜悅相交織的審美情懷。總之,憂愁與喜悅是相伴共生的:處憂愁之中而嚮往喜悅,處喜悅之中而受憂愁的牽掣。它們是作者觀景時矛盾心態變化的兩個方面。
  • 夜讀|與朱自清一起散步賞《荷塘月色》
    大家好我是平原縣融媒體中心新聞主播王子達,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朱自清的一篇散文《荷塘月色》。荷塘月色朱自清這幾天心裡頗不寧靜。今晚在院子裡坐著乘涼,忽然想起日日走過的荷塘,在這滿月的光裡,總該另有一番樣子吧。月亮漸漸地升高了,牆外馬路上孩子們的歡笑,已經聽不見了;妻在屋裡拍著閏兒,迷迷糊糊地哼著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帶上門出去。
  • 水彩畫:畫一幅荷塘月色,讀一讀朱自清!
    水彩畫:畫一幅荷塘月色,讀一讀朱自清! 每天用2分鐘陪您和孩子一起畫 荷塘月色 夜晚的荷塘倒映著圓圓的月亮 抒發詩意之地
  •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有家長提議從課本中刪去,只因其中8個字!
    近期,有家長建議有關部門從課本中刪除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文,引起了廣泛爭議。 自1925年擔任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開始,朱自清的創作風格由詩歌轉向散文,同時致力於古典文學研究,而《荷塘月色》一文,正是在此期間所創。
  • 《荷塘月色》圍繞疊詞的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荷塘月色》是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二「閱讀鑑賞」第一單元的第一篇文章,這一單元的三篇文章都是寫景狀物散文,這一篇課文是這一單元的重點篇目。朱自清在「這幾天心裡頗不寧靜」的情況下,走向了清華園中的荷塘,又由清華園的荷塘憶想起江南的採蓮,最終道出了:「這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
  • 一座與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同名的公園,5300畝種植荷花155個品種
    >的散文荷塘月色就在腦中了,去年遊荷塘月色公園的情景也仿佛就在昨天。荷塘月色公園,位於蘇州相城區,是一個生態溼地公園,面積達5300畝,種植各類荷花155個品種,是全國最大的以荷花為主題的公園。荷塘月色離市區很近
  • 有家長建議移除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只因裡面這8字,有理嗎?
    比如說,曾有家長建議刪除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僅僅是因為其中的八個字。朱先生是近代散文家,他出生在一個書香世家,自幼受到士大夫家庭的影響,身上有種莊重又矜持的文人氣質。他的這個名字出自《楚辭 ·卜居》,裡面有一句寧廉潔正直以自清乎,意思是廉潔正直使得保持清白。
  • 名作重讀:如何解讀《荷塘月色》的主題
    《荷塘月色》的主題歷來有多種不同的理解。有人認為,本文是作者寄情山水之作,抒寫清冷幽深的境界,表現悽涼的心境;有人認為本文是借景抒情之作,表現作者愁悶的心情;有人認為是表現作者欣賞月下荷塘自然之美的情趣,拘守個人的小天地,表現閒適的心情;有人認為它不是抒發作者逃避現實的情緒,而是表現作者對現實不滿的憤激之情;有人認為是表現對黑暗現實的不滿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等等。
  • 家長聯名建議刪除《荷塘月色》課文,只因朱自清用的這8字比喻?
    讀書時代總有一些課文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比如朱自清的《背影》與《荷塘月色》。雖然說前者在網絡上走紅是因為「爸爸給你買橘子」這個梗,後者又產生了流行語「熱鬧是他們的,我什麼也沒有」,但大家在惡搞的同時也不得不承認,這兩篇散文雖然篇幅短小,卻完美體現了作者朱自清散文構思上以小見大的特色。
  • 家長聯名建議課本刪除《荷塘月色》,只因朱自清用了這8個字
    提起《荷塘月色》,大家肯定會想到兩個版本,一個是中學課本中的課文,是朱自清的經典散文。另外就是鳳凰傳奇演唱的一首中國風歌曲,裡面的歌詞很有韻味。在廣場上聽到這樣的歌曲,會情不自禁的跳起廣場舞來。但我要講的不是這首歌曲。
  • 余光中批判《荷塘月色》中的比喻「不健康」,專家:開篇就有貓膩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堪稱中國近代散文中的經典佳作,還被納入教材,成為一代又一代學子的共同記憶。《荷塘月色》自發表以來,廣受讚譽。直到1992年,詩人余光中的雜誌《名作欣賞》中發表了一篇《論朱自清散文》的文學評論。也由此作為發端,學界開始對《荷塘月色》一文產生了不少尖銳的批評。
  • 淡泊明志,寧靜致遠:朱自清《荷塘月色》中的傳統文化
    每個人都渴求擁有一塊屬於自己的精神園地,渴求用大自然中的某一物來安慰自己的心靈,於是,屈原選擇了香草,陶淵明選擇了菊花,蘇東坡選擇了赤壁山水,,而朱自清則選擇了最能引發共鳴的「月與荷」的清明世界。陳孝全先生在《朱自清傳》中詳細介紹了《荷塘月色》的寫作背景。1927年春夏之際,朱自清攜妻子和兩個孩子住在清華園西院;2月,上海工人群眾舉行第二次武裝起義;3月,上海80萬工人發動了大罷工;4月,蔣介石發動了武裝反革命政變。消息傳到北京,朱自清十分震驚。
  • 朱自清《荷塘月色》,對荷花的第3種比喻,為何讓很多家長不滿?
    《荷塘月色》在我們所學習的中學語文課本中,收錄了朱自清先生的諸多散文作品,比如說《春》、《背影》、《荷塘月色》等等,這些作品放在中學書本中,都是要求學生們進行全文背誦的,學生們在初次接觸朱自清先生的作品時,相信由於年紀較小很多情感還不能完全領會。
  • 荷塘月色
    於是,打開電腦搜索,才知道是朱自清先生《荷塘月色》裡面的話。乾脆找出文章重新仔細地看了一遍。《荷塘月色》是中學語文課本裡的文章,幾十年了,我看著看著,還依然能夠浮想起讀書時學這篇文章的一些情景來。我記得在學這篇課文之前,我沒有見過真正的荷花,當然知道「荷花」這個詞,或者說這種植物。但之前並不覺得它有什麼特別或者沒有什麼深的印象。學了這篇課文之後,當時真的很想一睹它的芳容。
  • 春花秋月也是他,針砭時弊也是他,散文才子—朱自清
    ----朱自清《荷塘月色》認識朱自清,幾乎都是在我們中學讀書的時候,那個時候學校的課本裡收錄他的《匆匆》、《春》、《背影》、《荷塘月色》,詩情畫意的語言,真情實感的描述,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些經典片段甚至現在都還記憶猶新。
  • 朱自清經典散文賞析——《荷塘月色》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啃書團,ID:banhushiyi】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這幾天心裡頗不寧靜。今晚在院子裡坐著乘涼,忽然想起日日走過的荷塘,在這滿月的光裡,總該另有一番樣子吧。
  • 《荷塘月色》中一句比喻句被批庸俗,不宜出現在課本上,有無道理
    如,《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荷塘月色》、《背影》、《匆匆》等美文,是最能體現他的散文風格的名篇。他的散文被譽為「白話美術文的模範,具有工筆畫特質」,是再恰當不過的褒獎。《荷塘月色》是一篇即興抒情感懷的散文,創作於1927年7月,大約1300餘字。
  • 《荷塘月色》字字珠璣,為何葉聖陶當初要修改部分內容才收入課本
    這種變化一方面體現有的經典文章被刪,換上了一些新的作品,比如嶽飛的《滿江紅》就被換成了鑑湖女俠的《滿江紅》;另一方面,則是同一篇文章收錄的內容也不太一樣,這一點體現在本期筆者要和大家說的《荷塘月色》上。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大家應該都是知道的,這篇散文一共1300多個字,是現代散文中絕對的精品。一提到這篇散文,筆者就會想到清華園裡那一汪清冷的荷塘和那個寧靜的夜晚。